遊記散文【深圳印象】

2020-09-19 梅斕

深圳的原居民不多,他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它旺盛的生命來源於包容和創新。

在深圳有一句話:「來了就是深圳人」,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

深圳的發展是飛速的,從昔日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了現在的經濟特區。每一項科技,每一棟高樓大廈,都付出了多少人的汗血和艱辛!

深圳在城市的跑道上,用它的深圳速度超越了眾多城市,我相信,深圳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走在深圳的土地上,你會發現,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地方,注重精神文化已經隨處可見。

深圳的華僑城,博物館,圖書館,創意園到處可見。這裡被譽為圖書館之都。

深圳最著名的是深南大道,它是整個城市的命脈,作為特區最主要的標誌性大道,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閃爍的汽車燈光,像一條銀河從天而降,白天平常的廣告牌,到了晚上,霓虹閃爍,無不顯示著高科技的魅力。

在深圳,可以去大小梅沙看人潮,去大鵬享受大海,去蓮花山敬拜小平,去梧桐山俯瞰深圳,去博物館探尋深圳速度。

有一種精神叫深圳速度!在深圳最讓人敬仰感謝的是鄧小平,是他給了深圳以無限的生命力,用開放成就了深圳的時代傳奇故事。

走在深南大道上,我在想:改革開放四十年了,這裡依然保留著那股拼搏的影子,奮鬥者的氣息,同時也在時刻提醒所有的人,述說著這裡的過去與曾經,是這裡的汗水,造就繁育了那一顆顆發展改革的種子,才有了今日的日新月異的深圳。

時至今日,這裡經歷了四十年,地方如此,人也如此,假如,人生給我四十年,我又將會是怎樣?我又將會在哪裡?

深圳旅遊資源豐富,這裡有世界之窗,歡樂谷,大小梅沙,中英街,蓮花山,梧桐山,

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典雅,這裡可以感受到:

大鵬所城,蓮山春早,僑城錦繡,深南溢彩,梧桐煙雨,梅沙踏浪,一街兩制……

深圳的歷史,從東邊開始,以東海岸的沙頭角中英街為起點,西邊直線距離十五公裡處,是深圳歷史最久,客流量最多的羅湖口岸。

騰訊大廈和前海開發區,這是一條崛起之路,每一個路標,都是深圳騰飛的最好註腳。

有人說:深圳,是一個沒有外地人的地方,也是一個沒有本地人的地方。這裡的一切,都在過去40年建立,因為新,沒有過去的沉重,深圳迎接新事物的姿態,總是更加輕盈和開放。

風口更迭,世事流轉,深圳一直在迎接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相關焦點

  • 一路風景一路歌——遊記散文寫作指導
    十一同學們外出旅遊,城市的繁華、鄉村的秀美、名勝古蹟魅力,無不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這些印象變成文字,寫成遊記,那是很有意義的事。遊記是描寫遊覽中所見所聞,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記敘文。遊記的題材非常廣泛,凡是瀏覽中見到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蹟以及聽到的神話傳說等,都可能作為遊記的材料。但怎樣才能把遊記寫好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作些努力。
  • 散文的寫法-風景遊記法
    這種寫法寫成的散文有一個專有的文體名叫做遊記。我國遊記文學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代代都有精彩的遊記散文膾炙人口。例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朱自清的《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都是一代名篇。
  • 遊記散文:步履間感受時代的脈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於是,記錄這次特殊「春遊」經歷的遊記散文不斷地湧現出來,成為一個頗具規模也值得研究探討的文學現象。    作為一種古老的文體,遊記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古代遊記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但遊記作者在自然風景面前,由物及人,或愉悅,或激昂,或憂傷,在風景之中放置自己的個人情懷。
  • 袁宏道山水遊記散文中的美學特點
    以袁宏道等人為代表的公安派高舉反對文風復古的大旗, 在個人文學創作中自成一格, 尤其在以自然山水風貌為題材的遊記散文中, 將詼諧幽默的人格魅力與不拘一格的思想主張完美地融匯到山水書寫的語言構造中。如袁宏道《西施山》:「餘戲謂石簣:『此詩當註明, 不然累爾他時諡文恪公不得也。』石簣大笑, 因曰:『爾昔為館娃主人, 鞭箠叱喝, 唐突西子, 何顏復行浣溪道上?』
  • 【美學】袁宏道山水遊記散文中的美學特點(下)
    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散文體現了這種理性思辨的色彩。他的遊記最為明顯,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條序的清楚明晰, 二是關於人生哲思的發論, 三是引用古文詩來與袁氏眼前所看的實景相參照, 進行一番古今變化的考辨。
  • 深圳遊記
    深圳遊記04之一HABO咖啡一家小小的咖啡店,就是位置太難找了,跟著導航繞了一大圈。猛男喝咖啡的四格漫畫讓人印象超級深。杯子的各種貼紙和圖畫也很有趣。小姐姐很溫柔,很漂亮Any coffee is better than no coffee 有咖啡總比沒有好,搭配超級有識別度的藍色插畫牆,超級吸引眼球。一杯澳白,正常,順口,沒什麼毛病,適合疲憊不堪的我來一杯。
  • 【美學】袁宏道山水遊記散文中的美學特點(中)
    在極具條理性的山水遊記書寫中, 袁宏道把個人內在主觀情思完全融入到自然之中, 最終達到景、情、意、趣和諧統一的境界, 並由此形成了袁宏道獨特的諧趣美、性格美、理性美的山水自然觀。從側面也折射出袁宏道獨抒性靈、率性而行以及賦予山水文化品格的個人思想取向。
  • 深圳盲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11人獲獎
    原標題:用文字「聽見」光的聲音 深圳盲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11人獲獎      獲獎選手受頒榮譽證書   深圳新聞網4月20日訊(記者 潘潤華)一群特殊的讀者, 因為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下觸人心弦的文章。
  • 遊記散文【成都的印象】
    寬窄巷子,表現出市民生活的隨意和文人的雅趣,有了深刻的印象。富貴和安逸是成都的幸福基色,而寬窄巷子,就是這座都市的縮影。
  • 《印象》——印度遊記《天龍八部》序
    對於印度這麼特別的國家,遊記應該有個序的。本篇序包含以下內容:遊記名釋義,筆者對印度的印象,此行的行程介紹。先說說為什麼把印度遊記取名為《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這四個字應該說在華人圈裡盡人皆知,這當然要歸功於金庸先生。這部小說也是我中學時代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小說,滿足了一個青少年對江湖、愛情的所有想像。
  • 跟著古人的這些散文遊記看美景,文美景更美
    散文遊記用來記述遊覽的經歷,名勝古蹟、山川景色、社會生活、風土人情等都通過古人筆下的文字呈現在我們面前。哪些佳作中有絕色的美景呢?  此外,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遊記還有,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沈括的《雁蕩山》、蘇軾的《前(後)赤壁賦》、範成大的《遊峨眉山記》、周密的《觀潮》、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姚鼐的《登泰山記》等等。絢麗的山水名勝和流傳千古的遊記佳作,不知道你更愛景還是更愛文?
  • 重尋文人遊記傳統的努力 ——讀《賈平凹遊記》
    在當代散文日趨邊緣的發展狀況中,遊記散文的處境顯得尤其尷尬。上世紀九十年代勃然興起的「文化大散文」,看似放大了遊記散文的格局和氣象,實則反使之流於空洞,淡化了遊記本身的特性。因此,當下遊記散文創作所面臨的問題,就不僅僅是「怎麼寫」的問題,更關乎到「為什麼寫」——如果遊記只是為了「記遊」的話,那麼,短短三五千字所能傳達的信息顯然不能與大量的照片或完整的視頻相比,如此一來,遊記散文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性呢?從這個意義上說,重尋中國古典時代的文人遊記傳統,追求內與外的渾融無間,將個人心靈的安頓與對自然、民俗、文化的探求結合起來,這恐怕是當下遊記散文唯一的突圍之路。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
  • 讀散文《隆中遊記》,作者汪老是個明白人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近讀汪老的一篇散文《隆中遊記》,字裡行間是對隆中景區滿目不堪的粗製濫造假文物的無奈與揶揄。看來這個有著「古蹟克隆中心」美譽的「古隆中」景區,真的是害人不淺,也不曉得用了多少見不得光的手段和伎倆蒙蔽了許多遊客,一路坑蒙拐騙地搞來了現在「五A」旅遊景區的牌子。
  • 泰州旅遊景區第二部「風景散文」專著《印象秋雪湖》出版
    泰州知名作家、文化學者範觀瀾主編散文集《印象秋雪湖》一書,9月底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是泰州旅遊景區第二部「風景散文」專著。2009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印象鳳城河》,範觀瀾曾參與其中。如今推出《印象秋雪湖》是《印象鳳城河》的「姊妹篇」。
  • 【​關注書博會】彭學明全新長篇紀實散文《散文》在深圳首發
    齊魯網7月21日訊(記者姜洋 通訊員馮暉)7月21日上午10時,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作家彭學明撰寫的長篇紀實散文《娘》(全新修訂版)首發式暨現場籤售會在深圳第二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山東展館舉行
  • 如何閱讀鑑賞遊記類散文?
    一、準確辨明體裁 從內容上看,遊記散文有四個要素——時間、遊蹤、風貌、遊感;從題目上看,有些遊記散文的文題常帶有明顯的遊記特徵:(1)有明顯的詞語標誌,如常冠以「遊」「漫遊」「記」「遊記」「雜記」「小記」「漫記」「散記」「遊錄」「行」等詞語;(2)以客體為題,如《北固亭》《鏡泊湖》等文章的文題;(3)以嵌入客體方位的短語為題,如《峨眉山下》《在草原上》等文章的文題;(4
  • 「遵義杯」第五屆《中國最美遊記》入圍作品:西柏坡印象II王玉川(河北省)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的遊覽時間,卻於內心留下了深刻印象,即西柏坡印象。兩輛大巴車載著大家的歡笑域期盼駛出了師大的校門。從市區一路西行,拐了幾個彎便上了西三環、高速路,直驅平山縣。餘篇,並在多個媒體平臺推送詩歌、散文、誦讀作品,偶有獲獎。
  • 行萬裡路 撰遊記文
    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真誠忠厚,平易近人。雖然他是在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我是1999年參加的,但我們沒有距離感,始終把他視為老大哥。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王曉廉先生已經是在全國很有名氣的文學前輩了。尤其是他的散文極具審美眼光和創新開拓精神。我按捺不住《大美興凱湖》和《水闊天高》這兩部散文集對我的誘惑。
  • 梁瑞郴遊記散文:邊城印象
    邊城印象文/梁瑞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