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崖村民致富路上的「掌舵手」

2021-01-08 青海新聞網

商議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

秦海榛到村民家中走訪(右一)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說起秦海榛,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白石崖村村民們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秦書記真有三把刷子,兩年時間就讓村子變了樣,村裡的貧困戶如今全都摘了帽,他就是我們村裡的掌舵手。」面對記者採訪,白石崖村三社桑德海發出這樣的感慨。

秦海榛是何許人也?他又有哪「三把刷子」,讓村民們這麼佩服呢?故事還得從兩年前說起。

第一把刷子 找準路子讓村民「發羊財」

2018年4月,祁連縣草原監理工作站辦公室主任秦海榛被委派到峨堡鎮白石崖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村裡,村民們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村內一些貧困戶開玩笑地說:「一個連公羊母羊都分不清的書記,怎麼幫助我們創業致富?估計也就是下來轉轉馬上要走了。」

聽聞此話,秦海榛頭上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自己肩負著黨組織的重託和同事們的殷切期望而來,本想好好幹一番事業,帶領大家快點富起來,沒想到村民們卻這麼不信任自己。

不過,秦海榛仔細品味著村民們對自己的「評價」,又覺得也有幾分道理,畢竟自己對農村工作不是那麼熟悉。看來,要想帶領大家致富,就必須先要贏得老百姓的信任。而要想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必須真正走到老百姓當中,並且還要比他們懂得多。

為此,秦海榛開始下足功夫認真學習,一個一個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針對每一戶貧困戶的發展實際,制定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

巴英選家是村內缺少經營方式、增加收入不明顯的典型例子,為了讓他們家找到脫貧的「鑰匙」,秦海榛通過自學,掌握了科學養殖的方法,立馬就開始動員巴英選搞養殖。

秦海榛對巴英選說:「你家有勞動力,也有草原,但是你要懂得科學養殖,現在受禁牧、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的影響,草原已經沒辦法讓你的牛羊吃飽了,你要增加飼料,玉米最好是煮成八成熟,再加一點青貯料,還要加一點微量元素和食鹽,這樣你的羊才能出肉,才能賣上好價格。你也可以承包一些別人不願意放養的牲畜,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經過秦海榛的反覆動員,巴英選動了心,開始嘗試養羊。在秦海榛的幫扶下,2019年巴英選家總收入達到了49182元,人均收入達到了12295元,超過2019年脫貧線的3倍。

秦海榛對記者表示:「扶貧工作必須要找到貧困群眾的窮根,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勁道』,才能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通過「扶志+扶智」的幫扶方式,秦海榛鼓勵有草場的貧困戶發展畜牧業,無草場的發展其他產業,白石崖村脫貧攻堅成效得到鞏固。目前,全村發展畜牧業的貧困戶已佔到貧困戶總數的79.5%,剩餘20.5%的貧困戶則通過生態管護、外出務工、自主經營等方式穩步增加收入,全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

第二把刷子 黨員活動室熱了人心暖了

白石崖村黨員活動室在2009年修建後,歷經十年的風雨且年久失修,加之牧區氣候寒冷,黨員活動室除了夏季,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

秦海榛通過走訪了解到,黨員不願意到村內開展活動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黨員活動室太冷,開會就像是在「受罪」,開個會人人都凍得發抖。針對這一現狀,秦海榛諮詢專業家裝公司,了解到村內電流負荷不夠,無法帶動現有的電暖氣。知道了原因後,他及時召開村委會會議,確定了電路改造方案,利用一周的時間,對村委會內電路進行了改造升級,一下子讓黨員活動室熱了起來。他還對現有的辦公室、文化站進行了電鍋爐的改造升級。

黨員活動室雖然熱了,但是硬體設施依然很欠缺,要想徹底改變黨員活動室,就要來一場大改變。秦海榛通過走訪「化緣」的方式,解決了會議桌椅一套,從青海錦昱鑫農牧業開發公司解決了投影設備一套。結合村黨員活動室建設要求,對黨員活動室進行了大翻新。

現在,以往那個像冷庫一樣的黨員活動室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窗亮地淨的活動室,整潔美觀的文化牆,統一色調的黨員形象展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村裡的黨員們對此紛紛表示,秦書記用兩個月幹了我們村十年想幹卻沒有幹成的事,我們第一次對村黨員活動室有了家的感覺。

第三把刷子 村集體經濟一路高歌

之前,白石崖村村集體經濟發展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秦海榛了解到,這是因為沒有思路,沒有方式方法,無法使資金產業效益最大化造成的。要想改變村集體經濟發展,首先要明確思路,從最初的租金收益模式改變成產業滾動發展的方式。

「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好不好,主要看村級經費夠不夠寬裕,同時也要看能不能拿出錢來給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村「兩委」會議上,秦海榛多次和村「兩委」成員商議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明確了「低保+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思路。為此,村裡全力整合各類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通過在西寧購置商鋪、統籌修建鎮商貿樓等方式,使村集體經濟拿上了「低保」。同時,將村內黨員牧場牲畜、草原作價入股,加入到白石崖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產生畜牧業養殖效益。此外,採用企業帶動的方式,建設沙棘果汁生產線,明確合作社模式,集中入股50萬元,並佔股18.7%。

「村集體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我們有信心將白石崖村打造成峨堡鎮乃至全縣的樣板村,秦書記給我們指明了發展道路,制定了發展規劃,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村裡以前有一個秦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回憶白石崖村兩年來的發展歷程深情地說道。

「『第一書記』,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一段永生難忘的經歷。扶貧的路上,我學會了養牛養羊,也學會了沙棘生產;『第一書記』是從機關到基層的轉變之旅,也是自我充實、自我革新的改變之路。」秦海榛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姿態,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一份黨組織建設、脫貧攻堅、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答卷,詮釋了「第一書記」的責任和擔當。

秦海榛在工作手記中寫道:「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只有全身心地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村民之中,才能深層次了解村民的實際需求,才能尋找到扶貧方法、脫貧路子。」在脫貧路上,秦海榛就這樣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帶領著全村318戶890人共同邁向了小康路……

相關焦點

  • 雲南景谷:立足咖啡產業 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穩
    立足咖啡產業 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穩「如果杯品不過,我一公斤咖啡就要少四五塊錢,損失很大的,相當划不來。所以每一個環節我都要把好關,不能出任何問題,都要按公司的要求來做。」雲南景谷縣威遠鎮暖裡村團山村民小組的建檔立卡戶楊榮春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咖啡的價格有所回升,預計收入五萬左右,比去年要好。」
  • 致富路上蓮花香
    致富路上蓮花香 信息來源:柳州日報 發布日期:2020-12-02 09:26 【字體:大中小】 12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以《致富路上蓮花香》為題,報導我市石碑坪鎮下陶村利用山多水多、四季如春的特色,發展苗木花卉種植和深加工產業,讓下陶村村民在「採蓮山水間」的同時,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我的青春在路上》這個村的沙糖桔太甜了,沙糖桔成了村民致富果
    《我的青春在路上》這個村的沙糖桔太甜了,沙糖桔成了村民致富果 2020-12-0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甘川環線D1-壯觀的白石崖,神秘的八角城
    西寧-夏河(車程240公裡,夏河海拔2800米)終於離開西寧,踏上漫漫旅程,可惜天公不作美,第一天出行就是小雨相伴,路上霧氣蒙蒙臨近抵達夏河前,我們拐進甘加鎮的小路,穿越甘加草原,尋找神秘的白石崖白石崖並非純白色
  • 東新情深|杜科威:發揮駐村「威」力 做村民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2019年,杜科威來到寨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積極落實獎補政策,鼓勵村民發展種養,還做起了「紅娘」,將村民的產品推介給東莞消費者,讓村民可以安心發展種養。 扶貧政策上能夠與貧困戶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儘量支持和協助他們去做,儘量讓貧困戶享受到扶貧政策的好處,他們致富道路就會走得比較順暢。
  • 謝天祥:脫貧攻堅「明白人」 致富路上好榜樣
    2020年12月22日 17:17 來源:岑溪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宋鵬 黎佳寧 編輯:陶潔 脫貧路上,他爭當懂政策
  • 一個古老的八角城,一座寸草不生的白石崖,甘加秘境隱藏無數秘密
    十一月的甘加草原早就沒有了夏季遊客熙熙攘攘的場景,剩下的就是一片金黃下的靜謐,遠處這座白色屏風一樣的山脈,橫亙在草原之上,乍一看顯得突兀,再一看渾然天成,這就是甘加草原標誌之一"白石崖白石崖東西走向,長約15 公裡,從遠處看,恰似白玉屏風,橫在半空,雖然今天沒有藍天白雲
  • 致富經|紫山藥成了致富路上的「金疙瘩」
    在孝直鎮宋柳溝村,那瞬間吸引人眼球的紫山藥,閃耀著「致富」的那抹「紫色」,成為發家致富的「法寶」,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一份力量。來到宋柳溝村的紅潤山藥批發點,映入記者眼帘的就是密密麻麻「耀眼」的一堆「紫色」,還有忙碌著打包裝箱的人。
  • 銅仁:村民下山致富企業上山發財
    新年伊始,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朗溪鎮通往該鎮白沙村的盤山路上,挖掘機轟鳴作業,一條硬化路正從山下向山頂延伸。 「請今年要搬遷的農戶做好準備,銅仁主城區的易地移民安置房已建好。」通村路硬化現場,駐村幹部不斷「吆喝」,鼓勵農戶下山進城,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 散養「 香豬」 村民共致富
    自養殖基地成立以來,村裡的貧困戶都有了固定收入,還帶動村民持續增收,阿胖的致富故事只是京都村村民奔向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如今,京都村有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記者 梁蘭生活艱苦 謀求發展下察隅鎮京都村位於察隅縣西南部,距察隅縣城65公裡,是一個以人為主的村莊。
  • 繆連英:村民心中的「知心大姐」 遠近知名的致富能手(圖)
    她在東堆村當了10多年的村幹部,用腳丈量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清楚每家每戶的情況,知曉群眾的每一件煩心事……她太熱愛這片養育她的熱土,風雨十載,她奉獻了青春,傾注了心血,一心一意帶領村民致富。如今,得了胃癌晚期,住進了病房。但她仍然牽掛這裡的群眾,並且要求死後捐出器官,回報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田家營子村:致富路上「向天歌」
    白鵝入田「與稻共舞」田家營子村:致富路上「向天歌」在達拉特旗樹林召鎮田家營子村地頭,綠水覆野,蘆葉輕搖,白鵝戲水,宛如一幅江南畫卷。一直以來,田家營子村以大田種植玉米、葵花等農作物為主,種植結構單一,高效經濟作物面積較小,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村民種糧收益有限。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村民增收致富?
  • 菏澤高新區頓俊玲:用草莓鋪一條村民的致富路
    不畏艱難險阻,她用自己的雙手撐起村民們的增收致富路;不顧嚴寒酷暑,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她就是——頓俊玲,一位質樸實幹的「村幹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展現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之志。依託村醫的身份,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切實服務群眾,為群眾著想,解群眾所急。她還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為安頓莊行政村婦女爭取合法權益。頓俊玲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2016年頓俊玲高票當選高新區馬嶺崗鎮安頓莊行政村村委委員、村婦聯主席。
  •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我的脫貧故事】李興忠:黨的政策好 致富路上跑 2020-12-24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迭山懷裡的金寨 走在旅遊致富的路上
    旅遊致富:家門口就業周木今年25歲,在產業園負責團隊接待、人事調動以及票務工作。2017年,因為父母牽掛,周木辭去成都的工作,回到了迭部老家。在迭部縣找工作的過程並不順利,要麼時間不合適,要麼薪資不滿意,輾轉很久,周木決定在家裡調整一年。
  • 蘇家屯區永樂街道 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笑得真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互助村和寶相屯村多年來靠發展設施農業,積極拓寬銷售渠道,讓村民從貧窮變得富裕,集體實現致富奔小康。如今,走在小康路上的村民們,對新產品、新知識格外渴求。在區農業農村局的各種政策支持下,他們也開始籌備電商村項目,為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提供了強力支撐。
  • .| 產業扶持引「活水」——西藏丁青「致富路上」的北辰力量
    新華每日電訊 | 產業扶持引「活水」——西藏丁青「致富路上」的北辰力量 2020-11-10 19:0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慶陽市西峰區村民左濤 養牛致富勁頭足
    左濤 養牛致富勁頭足左濤流轉土地種植玉米,既保證了飼料供應,又節約了養殖成本。文/圖 隴東報記者 盤小美冬日清晨,天色微亮,西峰區肖金鎮左咀村村民左濤和妻子便忙活起來,準備飼料、給牛添食、打掃牛棚……自從5年前發展起了養殖業,左濤和妻子每天早起晚睡,靠著扶貧好政策和勤勞的雙手,蹚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
  • 種芽菜種出了村民的致富經!
    近日,蕨溪鎮後壩村村民彭金蓮一邊收割芽菜,一邊盤算著今年的芽菜收入。當下正是該村芽菜的收穫的季節,也是村民看到希望的時節,走在村裡的路上,隨處可見村民將收割的芽菜晾曬在房前屋後,成了村裡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彭山沈健康:村民心中的返鄉致富好支書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彭溪街道興崇村,沈建康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更是帶領百姓共同致富的好支書。在外闖蕩多年的他,當過廚師,與別人合夥辦過企業,獨自創建了康丹貿易公司,並在興崇村經營新型農家樂,先後擔任彭溪商會副會長、新村生態園聯合黨支部書記、興崇村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