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語文不好?這事你想得太簡單了

2020-12-21 林老師講作文

這是一個困擾著很多家長的問題。

從專家到老師,都說要多讀課外書語文才能好,可是我們的孩子讀了很多的課外書,語文還是不見成績提高,作文不會寫,閱讀題理解不了。這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要肯定一定,多讀課外書是沒錯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語文更是不可能學好的。這就像在給一個房子打地基,把房子比喻成語文成績,房子越高,地基需要越深。語文學得好,閱讀的基礎也要打牢才行。

而看那些語文學習好的,無不是地基打得牢,閱讀量又大,閱讀質量又高的。

所以這就引出了一個話題。如何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呢?

什麼是量的積累,什麼又是質的飛躍。舉個例子,從1到2到3再到4是量的積累,而從4直接到10,到40,則是質的飛躍。

而表現的語文上,如果孩子一直堅持閱讀,但孩子的成績如果一直在80左右,可以理解為他一直在積累量。而如果一旦到上了90,並且保持住了。則可以理解為發生了質的飛躍。

明白了語文學習量與質的關係。我們再進入具體分析。

一、量的積累需要長時間持之以恆,而閱讀真正對學習發生作用,可能只是量的10%在起作用。

我舉一個例子。據說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喪鐘為誰而鳴》這部著作的結尾一共修改了47次,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只能有一個結尾。這說明,如果沒有47次的修改,就不會產生那一次滿意的結尾。這說明什麼?如果把寫作也比喻成生產的話,47:1,這是一個非常低的產出比。

而實際上,這對於閱讀的輸入到寫作的輸出,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比例。

一個作家出版一部作品,我們最終看到的是20萬字,可是他準備的資料,寫過的初稿,最後刪掉,重寫,再反覆修改。可能至少要200萬字。但如果沒有這200萬字的努力,何來最終呈現出的20萬字的精品。曹雪芹寫《紅樓夢》也有「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經歷。沒有這些,就沒有最後真正作品的呈現。

再說到語文閱讀上,無論是閱讀題還是作文寫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就不會有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會有寫作能力的進步。而積累的過程是:

讀過的——積累的——掌握的——運用的

經歷這樣四個階段之後,你會發現,真正實現「運用的」,需要太多「讀過的」。好比下圖。

閱讀是基礎,缺不了,但只是必要條件,還需要多寫多練,才是真正把閱讀轉化成語文能力

閱讀是一種能力,語文學習也是一種能力。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能力的基礎 。可是我們這裡說的閱讀,並不是僅僅是看書,或是看書多。而是「學會閱讀」。如果能更好地閱讀,家長和同學們可以去看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定會有非常大的收穫的。

但是作為一名10歲左右的小學生,閱讀最重要的,也是最簡單的提升能力的方法就是邊讀邊動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話好強調的其實就是學習中思考的作用。

而思考是一個手,眼,腦協同的過程,很多同學讀書,過眼不過腦,導致閱讀效率非常低。

讀書動筆,哪怕在書上畫一畫,圈一圈,或是寫個旁註、隨感,寫個讀後感,通過這樣的更加系統、深入的思考,促進閱讀的吸收。

這也可以理解為要做讀書筆記。而小學生如何做讀書筆記,我也專門寫過文章的。大家可以在我的各個自媒體平臺查到的。

所以,千成不要把閱讀理解與語文能力簡單地畫等號。二者之間並沒有必然性。

與數學相比,語文學習的技巧方法與刷題同樣是必要的

以前家長們總有一個誤區,一些老師也曾這樣講過:語文成績的提高不在一時,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這句話對了一半,確實不在一時,也無法在一時。可是長期積累怎麼做,沒有說清楚。這就迴避了問題的重點所在。

長期的積累,需要不斷地,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專項練習,測試。比如基礎知識,比如現代文閱讀,比如古詩詞賞析,作文更是要多寫多練才能提高。

而這個過程確實是漫長的,甚至進步的感受也是緩慢的,甚至有時候還會覺得退步了。

為什麼呢?也與語文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有很大關係,因為語文太活泛。

數學一二年級學加減法,三年級學乘除。涇渭分明。

可是語文呢,有時候三年級的考題五年級來做也是錯誤百出,五年級的卷子讓三年級做,也未必會差。

語文的特點決定了,積累與進步總是「潤物細無聲」。可是要做的工作,一點也不少。

所以,話說回來,語文學科也與數學有一個共同點:需要刷題。也就是說,同樣也要注重操練。

多做一些題,通過做題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通過總結,找到方法,不斷查缺補漏。作文更是要多練筆,多修改,多從優秀作文裡借鑑。更是一刻不能停。不然很容易出現倒退與反覆。

至於具體的方法,我相信沒有一個包打天下,萬試萬靈的方法。如果哪位語文老師說:用我的方法,包你的孩子期末提高20分。聽歸聽,千萬別信,還是離遠點吧。

以上分析,希望能對家長有所啟發,能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

我是 @林老師講作文,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或受益,別忘了關注、點讚,轉發。任何有關孩子閱讀與寫作的問題都可以與我交流。我將竭盡所能幫助家長朋友。

相關焦點

  • 初高中語文,讀了很多書依然寫不好作文,如何破解?
    讀了很多書,卻寫不好作文,你有這樣的苦惱嗎?如何破解?對於語文學科來說,作文佔到2/5的分數,可以說非常重要。但有些同學卻一直愁寫作文,初中的記敘文如此,即使到了高三寫議論文,情況也並沒有多少改觀,忐忑而迷糊的走上考場,結束語文的學習生涯。
  • 為什麼讀了很多教育類的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這3個坑不要踩
    今天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她說: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教育類的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呢?其實不止這一個家長,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看了教育類的書之後,滿懷信心準備套用在孩子身上,發現孩子根本不吃這一招。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了呢?
  • 讀語文小書也是讀人生大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在序言裡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為一本教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的話,那麼他不可能把這門課教好,學生也不可能把語文學好。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
  • 五年級孩子,讀了很多書,作文仍舊一塌糊塗,怎麼辦?
    寫作無非一種表達,要想孩子書面表達流暢準確,平時就要加強對孩子口頭表達的訓練。二者相輔相成,一個愛說會說的孩子,他起碼思維靈活,思路清晰,那麼他沒有理由寫不好作文。而要做到懂得構思與結構一篇文章,可以多安排孩子在生活中清楚地表達一件事。學校有什麼新活動啦,旅遊到過的地方啦,或者即將去的地方有何特色啦,讓孩子自己去表述。
  • 為孩子「書」送希望,仙桃這位語文老師做了這件事……
    為孩子「書」送希望,仙桃這位語文老師做了這件事…… 2020-09-0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書很多,為什麼作文不好?老師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非常實用!
    有家長遇到這麼一個困惑:孩子喜歡讀課外書,每天花了不少時間。可即使這樣,作文成績始終不理想、不突出,都說讀書多能改善作文成績,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讀了這麼多課外書,作文成績去始終不行?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想寫好作文,就要多讀書,但是多讀書,卻不一定就能寫好作文!就如同你看了很多宮廷劇,難道就會編好宮廷劇了嗎?難道就能寫好宮廷劇了嗎?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在每一個領域都是適用的!那些讀書多,但是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往往存在下面這些問題:第一,讀得多,但是讀得淺!
  • 幼升小別再學拼音了,這3件事做不好,上學後語文成績就被拉開了
    那麼提前學也沒有錯,只是我們家長往往關注錯了重點,認為提前學拼音、識字就是為一年級的語文學習做準備。往往忽視了這3件事,看似和學習的聯繫不大,但是在入學後,對語文成績的影響卻很大。具體是哪3件事,小島老師想和家長朋友們好好分析一下。
  • 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語文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靠這3本語文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在暑假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家長問我,暑假應該給孩子安排什麼書來閱讀。等暑假快要結束了,還是有家長問,開學了,要給孩子安排什麼書來讀?家長們越來越重視閱讀是好事,但是怎麼讀、讀什麼是我們家長經常搞不清楚的兩件事。
  • 這本民國的初中語文課本,我為什麼要推薦給你——《文心》
    這本書只是一本很簡單的初中語文課本,不過不是現代的,而是民國的。你可能會抱怨,初中語文課本好無聊的,這種書有什麼可讀的。那我推薦給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本書是我國兩位著名教育學家和語文學家合著的,專門為了培養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 多年陪孩子學語文的經驗總結
    會出現一些書上沒學過的字詞,都是我翻字典,拿到他跟前給他讀。   你可以說他的學習習慣太差,是的,我承認,所以我以身作則「我找資料,給你來看,你當著我的面不得不看。」從三下起,他的語文書我非常熟悉,每課、每單元的重點,我瞭然於心。   這樣學習的結果是:8周的時間,期末考試語文基礎部分從原來能扣個4、5分升級為只扣2分,算是找了一點點分回來。
  • 著名特級教師總結:學好語文,就一件事!
    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人,怎麼能教出語文成績這麼優秀的學生?匪夷所思! 這件事驚動了省教研室的鄧治安主任。這位全國有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帶人到吉林市豐滿區第二實驗小學去調研,看看楊巧雲是怎麼教語文的。 楊巧雲老師說:六年來,她只抓了兩件事,一是讀書,大量地讀課外書;二是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要堅持寫。別的家庭作業基本上沒有。
  • 高中語文老師不讓讀課外書,但這本書例外: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最愛
    最近我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在讀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推薦我們讀《文化苦旅》,我妹妹讀高中的時候,她們語文老師還是讓她讀《文化苦旅》,如今侄子明年高考,今年他們語文老師還是讓讀《文化苦旅》。這些老師咋回事,跟餘秋雨槓上了嗎?
  • 孩子二年級語文逆襲到班級第一,這是我們的5個學習方法
    這個題,明顯就是考,什麼樣的小草,什麼樣的月亮,什麼樣的燕子,他給你這樣答,不是因為腦子短路,就是因為太笨。所以在一年級上、下的期末考試中,孩子的語文成績都是偏下的。2、廣泛的課外閱讀每學期班級都有個閱讀農場,每周交5本閱讀證明就可以貼一棵小樹苗,這幾次孩子都是第一。不過說實話,這一年我們還是繪本讀得比較多,用繪本去和其他同學的大部頭書相比,還是很慚愧的。2020年全年統計下來,一共讀了1152本,感謝小花生,把所有的書目都記錄在案了。
  • 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一般都怎麼陪伴孩子讀書呢?」果然如我所想,這位媽媽說:「就是拿書來給孩子念啊!」隨著課改推行,大語文教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注意到閱讀的重要性,希望能在早期就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建立閱讀習慣。在諮詢中,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我相同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對閱讀越重視,孩子越沒興趣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聊聊,親子閱讀的正確打開方式吧!孩子不愛看繪本?
  • 專訪餘世存×胡赳赳:「百年語文第一書」為何歷久彌新?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清)劉樹屏編撰,(清)吳子城繪,餘世存、胡赳赳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在分析當下學生的漢字學習現狀時,胡赳赳談道,「由於有些家長對漢字學的認識不足,覺得孩子年齡小,到了初高中語文自然就能學好,以導致孩子在語文啟蒙階段對漢字的學習也存於表面,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長,語文學習的難度加大,才發現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並不是簡單的
  • 記住這三點,你搞的才是大語文
    雖然這個案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我們一點都不覺得這像歷史,因為就算在今天,你讓一個能自主閱讀的孩子放棄語文課,把同樣的時間用於讀書,他的語文成績會降嗎?不會。語文和其他所有學科都不一樣,它學的是我們的母語。母語是什麼呢?這麼說吧,你可以把它比作是自己的一條胳膊。不信,你假想一下此刻自己完全沒有語言的狀態。
  • 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想要學好語文,方法很簡單,可惜少有人做到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學語文」這件事情。近些年來,語文這一些學科越來越受重視。不僅是古詩詞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從這些年的高考作文也可以看出來,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對孩子的邏輯思維、主觀想法、閱讀量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了。
  • 這3種小學語文學習教輔書,你真的用對了嗎?有些區別家長不知道
    關於語文教輔資料,也有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到底哪一本教輔最適合學生語文學習。有的教輔資料比較基礎,對於能力較強的同學,過於簡單。有的教輔資料有些難,基礎不好的同學也用不到。 每一篇文章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根據教學大綱的標準,和各個年級段的語文學習相呼應。不管是語感學習還是閱讀興趣,都能給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上加以提高。我們的家長,在關注孩子書寫能力的時候,也要多關注孩子的朗讀能力。這也是語文教學大綱對低年級段的學生所制定的語文學習目標。
  • 我為什麼不喜歡現在很多的學齡前語文app
    不少所謂語文啟蒙APP的教學方式,是相當雷人的,把「低效」的學習理念包裝在動畫片裡,家長看著孩子「上課」上的開開心心的,上完還要求再上,但其實這種方式無助於提高孩子的語文底層能力,這就失去了啟蒙的意義。語文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不好讀書,而「好求甚解」。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很喜歡和敬佩的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說的。
  • 數學70多,英語60多,語文不及格四年級的孩子暑假該如何補?
    現在學習態度不端正,不積極,內驅力不足,放學很少積極寫作業,上課經常走神、開小差,導致學習不好,很多知識沒有掌握,很多漏洞……根據家長總結的孩子特點,除了家庭教育這方面即家長的教育態度、方法沒說之外,其他的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主要問題基本上都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