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一個女子的鄉土情結!

2021-02-17 鎮安熱線

點擊上面鎮安熱線免費關注!

      「我的家在商洛山,那裡水清天藍藍,仙鵝湖色好,蒼鷺歌兒甜,十裡杜鵑映紅了天.」這首歌把家鄉的商山洛水,每個縣裡的旅遊亮點都展現的淋漓盡致。每一次欣賞周鵬的這首歌心裡總有一股親切,喜悅的熱流油然而生。每一次看到公交車或者街頭都是:秦嶺最美是商洛的標語!心裡更是無比欣喜,家鄉在變化,家鄉在成長,家鄉在富裕,家鄉在美麗,家鄉在我心中。從小時父親給我講的商州有名:「鶴城」因為城區坐落在丹江之北,背靠金鳳山,面對龜山,形如鶴翔,故有「鶴城」之城。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父親說起「鶴城」時,自己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是不是當時商洛城裡飛滿了仙鶴?當然這是自己鬧的一個笑話罷了在家鄉的時間僅僅只有10多年,也就是這暫短的時間卻給了自己最重要的磨練,成長,收穫。無論都哪裡?根還依然深深地扎在那片生養育我的泥土地裡,我深深地熱愛自己的家鄉,越來越濃厚。商洛我的家鄉,叫人多麼動情,依戀的名字

      我的家距離市區有30裡左右的路程,在市區的西北方向,過了麻街嶺隧道便能看到一條長長的丹江河,河的南邊靠著山依偎著10來戶人家,河的北邊便是這個村子的主力軍,從石嘴廟粱一直到麻街大橋。兩邊是山,中間是小橋流水人家,多麼和諧的景象。都說商洛山好,水好,人好,商洛的各種吃貨(吃食)也是非常繁多,家鄉的人對吃也很是講究,每逢端午節,丹江河的一河兩岸都坐滿了洗粽子葉的鄉親,粽子葉的香味都飄滿了河岸,包粽子必須得用蘆葦葉,胡葉,別看不起眼的胡葉,它有著天然的醇香是不可缺少的食材,給粽子配上它才是美味的佳餚,這就是為什麼市面是的粽子沒有上好的糯米,小米,紅豆或者紅棗,包的形狀也是三角有稜有角,用馬蹄蓮串綁好。最後放大鍋,煮的時候必須壓上石頭或者重的物體,這樣煮好很勁道不鬆散,遠遠地飄滿了粽子的香氣。

      苞谷珍子糊湯麵裡煮黃豆越吃越嘫,越吃越香。我最害怕吃的是糊湯麵,是極為害怕,害怕的想哭。倒不是因為挑食,而是吃怕了。一到秋冬季,家裡就用小麥,黃豆,玉米三合一磨成麵粉,這樣的麵粉叫「雜麵」,真的是「雜麵」啊,放入的比例小麥只有一半多,其他的都是黃豆和玉米,擀麵的麵條不是很勁道,就是有一股很濃的豆味。煮一點黃豆把苞谷珍熬好。下入擀好的九葉面,煮好放入蔥花,有時還就一點酸菜吃,真正的糊湯麵,吃起來一股子豆腥味。現在每一次吃糊湯麵的時候,還會想起自己以前為了不吃家鄉的糊湯麵而苦惱,但是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再也沒有自己討厭的那種味道了,只有懷念的味道。土豆,豆角蒸面,是家鄉的一頓主食,把土豆切塊跟豆角一起,調好作料翻炒一會加入適當的水,然後將擀的面或者壓面鋪在上面,記得面一定要硬,連蒸帶燜,大約半小時左右,面吸收了土豆和豆角的水分,也變得柔軟許多,用筷子攪拌勻,讓麵條也入味,再用微火慢慢捂著,鍋底有的面也成了金黃色,一股香噴噴的蒸面就做好了,當然要想顏色,味道好也要看你的功夫如何了?每次回家都會做一次蒸面,總覺得特別香。也許是家裡的大鍋好,火候好,水質好,反正是樣樣都好。家鄉話把南瓜稱為北瓜,南瓜和土豆放調料一起燉著,給上面蓋上發酵好的一層類似於餅子薄厚的白面,到最後南瓜土豆,餅子饃都熟了,大家都把這叫:北瓜蓋被子。如果你沒有吃過真的是一種遺憾。

      甜甜的,顏色像巧克力的是柿子面。到了秋末,奶奶淘洗好小麥,晾乾了,將很軟的柿子去掉核兒處理乾淨跟小麥拌在一起,柿子裹在小麥上邊,怎麼也沒有想到它們兩個有情人總成眷屬了。徹底曬乾磨成了柿子面,蒸成了甜甜的柿子饃。有時,奶奶還把柿子面先用開水一燙,當成餡兒,再用白麵包成半圓形狀的角角饃,咬了一口沒有吃完,還想再咬一口,真是回味無窮的味道。把紅薯曬乾,跟小麥一起磨成的叫紅薯面,也可以蒸饃。還有黑面饃,因為缺糧食小麥磨麵收的很徹底,到了最後就剩了「一捏捏」麩子,黑面饃膏是真正的巧克力色,但是特別筋,全是麥香味。偶爾切成片曬乾了乾乾脆脆的也是不錯的乾糧饃。家鄉還有一種饃叫「飄零饃」,是一般在立木(給土坯房子上大木樑)房做的很小的饃。至今我還記得那饃跟核桃一樣大,裡面包的有核桃,有小石子,還有硬幣,立木房的那一天從空中拋灑下來,老一輩人都說誰能撿到包有硬幣的將來就會很有福氣,可是自己從來沒有搶到過,為的只是感受那不一樣的過程。每逢過年,奶奶蒸的金魚形狀饃,裡面放入紅糖,在給「金魚」用豆子做眼睛,用紅色素化妝。清明時節的獻祭食,用面做的花饃,印象最深的是小燕子,一個個活靈活現用柳條枝插起來,晃晃悠悠在空中翱翔。還有商洛的花面饃也是一種民間藝術,訂婚主家回禮或者是孩子過滿月去舅舅家時,舅家給做一個特別藝術的「曲子饃」,饃的上面都用特有的廚具「挑」「捏」「扎」刻印的各種圖案花紋,中間打了一個圓圓的大孔 ,用五色彩線給孩子竄起來,當然還有或多或少的人民幣,送給孩子代表一生都有吃不盡的糧食。清代王時敘在他的詩中寫到:「誰家魔母看忙還,攜觴(shāng)提壺道路間.兒女追隨歡樂甚,臂間掛得餅如盤」。還有豆渣饃,土豆饃等等。

      我最喜歡吃的是奶奶做的蕎麥涼粉,涼粉是好吃,工序繁多。那時候,也沒有專門的蕎麥磨麵的機器,因為太少都覺得划不來做的事情。量多一些用小石拐磨子壓磨,少的全都是手工。奶奶先把蕎麥珍子用水泡1-2個小時,然後用乾淨的紗布把蕎麥裹在裡面,就這樣用手搓,直到蕎麥的澱粉差不多都溶到水裡,只剩下一點極少的蕎麥渣子也在鍋裡炒了吃。用剛溶好的蕎麥麵做涼粉,顏色很柔和自然蕎麥的原色,不添加任何東西,涼粉做好放涼,拌上芝麻辣椒醋蒜汁,筋道柔軟百吃不厭的味道,無可挑剔的味道,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跟奶奶一起分享著蕎麥涼粉。當然還有用最原始的木製餄烙機子壓的蕎麥餄烙,用芥末油辣椒涼拌,或者用蔥花蒜苗幹炒,或者燴臊子冒餄烙,更是一道美食。

      說起麥飯,第一個會想到槐花麥飯,這個也是非常普遍,現在一到春天就可以吃到。但那時候槐花麥飯是用玉米面蒸的,軟硬適宜,幹玉米面正好吸收了槐花的溼度。在我的記憶裡,最深刻的就榆錢兒麥飯,剛開春摘下嫩綠的,形狀像金幣的榆錢兒,洗乾淨用水先略微燙一下晾乾水,在適當的拌一些乾麵粉,在鍋裡幹蒸半小時左右,再調一點辣椒汁之類的根據自己的口味,香噴噴的美味出自奶奶的一雙勤勞的手。當然還有白蒿野菜蒸的麥飯,吃了還有利於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壓等等好處。還有苟絮兒,土豆搽成條都被作為麥飯的食材。

      咱陝西人把羊肉泡饃叫:「煮饃」。而在家鄉,「煮饃」卻是另一種形態樣子出現:有土豆餡,紅白蘿蔔豆腐餡,韭菜雞蛋餡,茄子餡,豆角餡,大肉餡等,先和面,擀麵,將擀好的面切成大小相同均勻的正方形塊,像現在的餛燉皮兒,再把調製好的餡兒放在面片中間,然後對摺,折的時候邊沿一定要整齊密封好,這樣不會露餡兒,這時已經變成長方形了,在朝著相反的方向攙疊交叉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平,像是給圓圓的腦袋打了一個領結,形狀頗似耳朵的「煮饃」包好了,吃了家鄉的「煮饃」主意多多,這樣的美好意願的傳說不知道流傳了多少代人至今未變。有時候婆婆也會建議,做一次家鄉的「煮饃」,她說這個皮薄,樣子花哨,味道也好吃。當然也包好也可以做蒸餃,各有各的味道,喜歡美食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也做一做,領略一下其中的奧妙。

      那天無意中不知道聽誰說的:糊湯鍋裡煮洋芋,美哉!是啊,還有糊湯鍋裡煮紅薯,紅小豆,豆角稀飯等等都是家鄉早上所要吃的一頓家常飯,再就著醃製的苞菜,蘿蔔鹹菜,還有胡蘿蔔,白蘿蔔秧子酸菜,是農家人可口的飯菜,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農家飯菜。每當聽到別人說吃農家樂飯的時候,不禁想問:你們知道吃過真正的農家飯菜嗎?一到冬天奶奶就做「老瓦撒」(頭),將土豆搽絲加入涼水和麵粉拌勻,比漿糊略微稠一些,給裡面放食鹽,攪拌好感覺粘度可以,用筷子夾起來桌球那麼大小的麵團,放入滾燙的開水裡面煮,重點在這「撒」上,和面的水一定要掌握好,用筷子夾面才能成形均勻有型,煮上10分鐘左右,再放入炒好的西紅柿青菜之類,天冷吃一碗「老瓦撒」既暖胃又實在。把麵粉拌成米粒大小,煮上土豆,在開水裡撒上拌好的小疙瘩,在放入炒好的菜,一碗疙瘩拌湯做好了。把大米淘洗乾淨放鍋裡,加的水要比燒稀飯的水少出一些慢慢熬,大米連煮帶燜,快好的時候放入炒好的菜,比稀飯稠一些,比米飯溼潤一些,這樣的飯叫「燜飯」,吃起來暖暖的養胃,各種菜也很營養。

      有一種餅叫洋芋餅子,它是把土豆搽成絲,加少量水跟麵粉和在一起,給鍋裡抹上菜籽油,將和好的麵攤在上面,翻騰直到土豆麵粉都熟透了,一股麵粉加土豆的香氣撲鼻而來。這樣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然會做成黑臉土豆餅子,很有耐心略微讓上一點金黃色,這樣土豆也能體現出它的「黃金線條」之美。當然土豆餅要趁熱吃,蘸著酸醋汁子別有一番風味。

      商洛的豆腐也是名不虛傳,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一木箱豆腐。當然這些也離不開奶奶的身影,奶奶帶著我先去將黃豆磨成顆粒,提前一晚用涼水浸泡,第二天一大早去用磨坊用專門打豆漿的機器磨,可能是機器落後一些,不能直接過濾,回家還得用乾淨的紗布過濾掉豆渣滯留下乳白色的生純豆漿,倒入鍋裡不停地燒豆漿,一大鍋得拉風箱燒1-2個小時燒開用小火慢慢熬製。燒的快差不多的時候,奶奶就拿上提前舀好的漿水,用瓢一邊點著一邊劃著,漸漸地豆花飄滿了整個大鍋,到處都是一股股濃濃的豆香味。奶奶微笑著遞給我一碗豆花,把早就調好的汁子澆上去香味宜人。大約20-30分鐘,將做好的豆花放入做豆腐的長方形木箱,裡面用紗布裹好蓋上木蓋子,上面放上石頭或者重一些的物體壓著直到水分壓幹,一座40-50斤的豆腐做成了,除了燒著吃,也可以吃上熱豆腐。差點忘記了,還有鍋底的豆腐網子,說起這個每一次我和奶奶都有分歧,我要吃奶奶卻不讓吃,每次奶奶寧願吃豆腐網子,自己知道那個並不好吃。說吃了做豆腐的網子寫字會漏字,會影響學習。因為豆腐網子呈網狀,中間都是小孔,多麼迷信幽默的想像力。現在城市裡也賣有商洛豆腐,豆腐乾之類,但是每一次回去都會從家裡帶一些來,明明知道早已不是漿水點的豆腐,漿水點的豆腐份量少,一般都用食膏比較商業化,可是自己卻依然保存著那份永不變質的情懷。

      關于洋芋餈粑還有那麼一點模糊印象,爺爺還健在的時候,把土豆蒸熟剝乾淨皮兒,用專門的木頭榔捶將放在石頭框裡慢慢搗成土豆泥,看上去很粘。不要小看,這可是功夫活,沒有一定的耐心洋芋餈粑很難做好。現做的可以給上面直接調好調料,晾涼了可以切成小塊燴在湯菜汁裡,據說土豆是減肥的最佳食物,愛美的人士可以多食用。常聽爺爺講鎮安縣的洋芋餈粑做的就是好,有機會可以值得一看。鎮安的臘肉以肉醇,鮮嫩,環保而享譽省內外。立冬而宰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加鹽而制,燻烤六六三十六天後,可保存二三年不腐,肥不膩口,香味醇厚。「一家豬肉百家香」,是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

      大麥(燕麥)「炒麵」,一到秋末,奶奶就把收穫的大麥麵粉,先放到蒸籠上幹蒸大約40多分鐘,然後出鍋晾乾,把蒸熟的麵粉裡面的小疙瘩面都壓成粉末,放少量食鹽再次放在鐵鍋裡幹炒,火候一定要小,用微火翻炒給大麥麵粉上一點顏色炒熟。大麥炒麵幹吃有點噎喉嚨,一旦不留神還會嗆了鼻子喉嚨,也可以用開水即衝拌著吃。大麥炒麵的營養是小麥和大米的2倍,賴氨酸含量很高,調理消化,補鈣預防貧血,是營養價值較高且方便的傳統美食。

      商洛的各大街頭都賣有麻糖(麻花),麻糖是用半燙麵戳揉而成,大小粗細形狀可以和油條相媲美。用的是純正的菜籽油,剛炸出來的麻糖,吃起來有些脆幹,很勁道,放上幾天是柔軟的筋道,越吃越香。每次奶奶從集市回來都會給我帶上麻糖,那時候只賣一毛錢一根,可是奶奶給我的香醇的味道卻無法用物質去衡量。每當我看到家鄉街頭的麻糖,心裡都是無限的欣喜,懷念那一毛錢的童年時光。紅薯油糕,將紅薯蒸熟祛皮,和玉米面摻合在一起做成小圓託,放入燒開的油鍋炸了上成褐紅色,吃的時候可以在鍋裡稍微蒸半個小時,放點白糖,吃起來還保存著紅薯的原香味。用糯米蒸的糯米粘糕,晾涼了的粘糕晶瑩剔透水晶色的白再加上中間的豆沙,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漿水魚魚,漿水攪團,旗花面燴麵片,商洛大燴菜,紅白蘿蔔各一道菜,油炸豆腐布袋(油豆腐),洋芋疙瘩燉紅燒大肉片等等。還有很多野菜:水芹菜,灰條菜,人漢菜,馬雜菜,野刺芥等等很多商洛「吃貨」。當然還有很多我沒有見過聽過吃過叫不上名字的商洛美食。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商洛一定會有打造完善屬於的綠色小吃城,實現標準加工,推送商洛特色美食的品牌,讓全省內外的朋友都能品嘗到商洛佳餚,感受到商洛真正的美食。

家鄉情懷,源於生命,源於生活。無論身在何時何地,發自骨子的情懷永不改變。我愛著,深深地眷戀那片故土。商洛——一個美麗的地方,商山洛水,美食匯集。

      結語:好像是第一次真正用敘述,說明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情懷,有些乾巴巴,生硬勉強。但是內心的那份情感是貨真價實,希望下次有所改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恰當的寫法去展示家鄉的各種美.

      作者:小蘇,女,80後,商州麻街人,現居西安。長期愛好文學,近十餘年來,先後有數百篇小說、散文發表於網絡,大多為懷鄉之作,文筆細膩,內容樸實,情感真摯,極富鄉土氣息,讀來往往能喚起人內心的強烈共鳴。(來源於:商洛播報)

相關焦點

  • 灣田集團:造城安居裡的鄉土情結
    誕生於鄉土情結的房企湖南灣田的成立,源於一份濃濃的鄉土情結。2003年,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灣田集團董事長劉祖長先生帶領3000餘湖湘 子弟前往貴州,在六盤水盤州市灣田煤礦生產出了第一塊灣田煤,灣田發源。
  • 賈平凹鄉土文學藝術研究院:《商鎮周氏歷史記憶 》 作者:周書賢
    點擊箭頭上邊的《陝西商洛棣花古鎮》即可每天都能收看棣花古鎮的全部精彩內容!四、棣花古鎮賈平凹鄉土文學藝術愛好者平臺讀者讚賞回報說明:(一)方便聯繫請加公眾號運營微信:294699800(每時每刻心微笑)   (二)閱讀者讚賞七成定為作者稿酬及時微信發放給作者,三成留作公眾號平臺為編輯、校對、排版、運營、擴大影響力及文學活動等相關費用;五、公眾號聯絡    通訊地址:陝西商洛丹鳳縣國家4A級景區棣花古鎮或陝西商洛商州區江南小區
  • 你好,商洛
    ●作者|李根懷 從西安東繞城進G70口入滬陝高速過藍關,穿越秦嶺隧道群一個小時就到了洛南縣華陽收費站,就算正式踏上了洛南這塊熱土。在商洛境內有戲謔形容女人「丹風女子的眼、山陽女子的臉,洛南女子的屁股賽蒲藍」,說的是丹鳳縣的女子眼睛長的好看,像鳳凰的眼睛;山陽女子臉生的漂亮,像西施、像貴妃一樣嬌美;而洛南女子屁股像蒲藍(一種家具)一樣大。當然這些都是舊話,現在洛南女人個頂個苗條美麗,柳腰細眉滿街都是林妹妹。
  • 商洛女子欠下巨額賭債設騙局,專騙快遞員;商洛人開弔車「搭救」白鷺
    商洛一女子欠下巨額賭債,在網上訂購蘋果手機設騙局,專挑快遞員下手行動支付方便快捷,已成為大多數人喜歡的一種付款方式,但最近,就有一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腦筋,利用未支付成功的轉帳截圖在渭南多地實施詐騙,涉案金額7萬餘元,最終被警方抓獲。
  • 超越建築的西扎,現實主義的「鄉土情結」再現
    在博物館內「超越建築的西扎——葡萄牙著名建築家阿爾瓦羅·西扎建築與設計大展」,梳理了1960年代到2010年代,西扎在雕塑、旅行手稿、建築、家具、器物設計等方面的成就,以百餘件作品、在西扎設計的博物館內勾勒出一個「超越建築的西扎」。
  • 遊秦嶺深處最美商洛,尋訪賈平凹先生的故裡、棣花小鎮!
    ,這是賈平凹先生對關中平原民風最好的描述,短短四句話,囊括了關中人民最具有鄉土氣息的純真。由於平凹先生出生於商洛的丹鳳縣棣花鎮,所以,今天帶網友們走進位於秦嶺地帶的古城商洛,探尋當地風景,遊覽被稱為最美商洛的風景名勝。平凹先生故裡、棣花小鎮商洛,初始於漢朝,被稱為上雒,地處陝西省東南部,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 核桃情結
    核桃情結 2020-12-23 0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商洛萬達廣場給商洛人民帶來了什麼?
    也有市民稱,萬達的入駐提升了城市品位,讓商洛城區與大城市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萬達廣場建成後,市民普遍認為,萬達廣場為商洛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彩體驗。就拿開業頭兩天的客流來看,人流量達37萬人次,這是什麼概念?一位經濟界人士對記者說,置身萬達廣場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像處於一線城市,人擠人,車擠車,刷新了商洛購物客流記錄。
  • 商洛槐花燜飯 香太太
     提示:點擊上方↑"商洛微幫
  • 商洛的寂寞
    現今社會,談論一個城市,不能不談經濟,也繞不開中國第一流行詞「GDP」商洛統計局在一篇《近年來商洛投資運行簡析》中建議,商洛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減少對投資拉動的依賴。」按照商洛城市規劃,其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一個集山、水、城為一體的環境優美的旅遊型城市,現在主要是利用「中國氣候康養之都」「國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推動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和山鎮柞旅遊一體化發展。2019年商洛市接待遊客6556.2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80.26億元,分別增長12.1%和16.0%,位列陝西7強。但綜合其資源,理想的排位應該是5強,超越漢中和鹹陽。
  • 秦嶺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在山陽,有個秀色可餐的「西北小武當」
    來到天竺山森林公園,你就會發現為什麼很多遊客說「秦嶺最美是商洛」。天竺山位於秦嶺的南坡,是鶻嶺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崇山峻岭中,顯得尤為神秘,這裡山峰眾多,綿延不絕,奇花異草,比比皆是。其中主峰有東峰鐵鐘坪、西峰松樹蕩,南峰虹池梁和北峰大頂山。在這些山峰之間,終年雲霧瀰漫,風光旖旎。
  • 大美商洛,這裡不僅有美味的商芝肉,還有風景迷人的木王山公園
    陝西有很多古老的風景和迷人的歷史,例如古城西安、西安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客來這裡遊玩,作為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城市,西安有很多有名的歷史遺蹟,有很多古老的城牆,有很多美麗的閒談,除了西安以外,陝西還有風景優美的地方,這裡是很棒的購物區,從地理位置來說,商洛地位於陝西省的東南部
  • 賞最美秦嶺秋色,為商洛美停留
    秦嶺是華夏文明的脈線,秋季來,整個秦嶺五彩斑斕,秋意愈濃,紅葉越瘋狂,走進秦嶺,如同進入一個夢境裡,河流飄著霧氣,遠雲霧繚繞,空谷幽靜,白雲深處藏人家……古詩裡描繪的美景在這裡隨處可見,身臨仙境的美妙意境讓人流連忘返。
  • 走進商洛 —— 商洛文化介紹
    商洛花鼓,是商洛山區人民喜愛的一種地方小戲,也叫「跳花鼓」、 「舞花鼓」,盛行於鎮安、山陽、丹鳳、商縣。是一種在「跳」和「舞」中說唱的民間藝術。「跳」和「舞」是其最突出特點。商洛花鼓劇目約500多本,著名常演的有幾十本,內容大都是反映山區風情民俗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生活。
  • 贊,商洛國際馬拉松被評為中國馬拉松·銅牌賽事
    其中,商洛國際馬拉松被評為銅牌賽事。 (數據來源:中國馬拉松平臺官網) 在去年的比賽中,2019商洛國際馬拉松是陝南地區首場國際馬拉松賽事,也是商洛歷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性體育賽事。
  • 換個角度看商洛,秦嶺最美是商洛
    9月6日至9日,商洛市成功舉辦換個角度看商洛「跟著無人機遊商洛」金秋文化旅遊營銷活動,將商洛的城鄉巨變、自然風貌、文旅資源等通過無人機、自媒體達人的視角展現出來,獲8千萬以上關注,是商洛文旅資源全媒體精準營銷的成功嘗試,開啟了商洛迎國慶金秋旅遊營銷模式,進一步提升了秦嶺最美是商洛、「國家食品安全市」和「中國氣候康養之都」城市品牌影響力。
  • 十萬吃貨聚商洛 商洛美食展異彩 ▏2017商洛首屆美食大賽圓滿結束
    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棟文為「酒店宴席」爭霸賽、「農家廚藝」爭霸賽優秀獎獲得者頒獎商洛市飯店協會會長李宏為「十大金牌創新面點」獲獎者頒獎市文旅公司總經理任志林作為此次大賽承辦單位負責人接受採訪2017年商洛美食大賽是市委
  • 【商洛文化】秦嶺最美是商洛,商洛這些文化你知道嗎?
    商洛古稱上洛,位於洛河上遊而得名。商洛,地處鄂豫陝三省結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人口源流多樣,秦楚文化影響,形成其獨特的文化特徵:  商洛花鼓,是商洛山區人民喜愛的一種地方小戲,也叫「跳花鼓」、 「舞花鼓」,盛行於鎮安、山陽、丹鳳、商縣。是一種在「跳」和「舞」中說唱的民間藝術。「跳」和「舞」是其最突出特點。商洛花鼓劇目約500多本,著名常演的有幾十本,內容大都是反映山區風情民俗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生活。
  • 商洛這些不可錯過的景點,你知道幾個?
    一卡在手,全年不限次,每天免費暢遊商洛。商洛的天空,有著城市天空不曾見過的透明和純澈。「商洛藍」,是盛夏裡每一個人的嚮往。商洛這片土地,神秘的外表下,是柔情,是關於生命的蒼茫博大和人類文明的豐富多彩。出遊要是不選商洛,真的會成為一種遺憾。何況,還有如此惠民便利的商洛文旅年卡。簡直是外地人的羨慕嫉妒恨,本地人的驕傲滿足和舒坦。
  • 秦嶺最美是商洛|2019商洛旅遊精品路線get起來!
    不論是在百花齊放的春季  還是炎熱躁動的夏季  商洛總有美景驚豔你的感官  沿著主題線路而行  遇見不同季節的商洛魅力  2019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遊節及2019商洛生態文化旅遊年度主題活動,將於4月下旬在柞水縣牛背梁度假區盛大開幕,本次活動以「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