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的顧文英老先生,家住徐匯區斜土街道江南新村。前幾天,他來到新村內的「鄰裡匯」,這裡,籤約家庭醫生顧丹正等候著他。經常規問診,顧丹給老先生開具了處方。就診結束,由專人統一將處方送至社區醫院,代為收費配藥,當天下午再由專人送藥至「鄰裡匯」,由家庭醫生統一整理後,老先生在「鄰裡匯」就能憑號碼領到藥品了。讓他更滿意的是,和自己籤約的家庭醫生團隊,是由曾獲得「全國最美醫生」榮譽的朱蘭所率領的名醫團隊。依託新村「鄰裡匯」,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務真正延伸到了居民家門口,僅江南新村,與家庭醫生籤約實現慢性病管理的居民就有近2000人。
一個老齡化程度超過35%的社區,究竟該為老年人做些什麼? 在斜土街道,這個答案日益清晰———老年人不僅能在社區與名醫籤約管理慢性病,不出小區輕鬆就診、配藥、領藥,還能享受各類養老服務。
「鄰裡匯」,這是建在江南新村老小區的一個社區綜合服務「加油站」,生活健康、為老服務、文體法律、志願服務等多種服務在此融於一體,由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志願者服務隊伍、社會組織、共建單位共同出力。老年人的幸福感滿溢。
依託家門口的「鄰裡匯」載體,朱蘭家庭醫生團隊在這裡有效開展了很多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比如「1+1+1」籤約服務,即居民在自願選擇社區衛生中心家庭醫生籤約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家區級醫療機構、一家市級醫療機構籤約。目前,江南新村已有1979名居民籤約加入「1+1+1」。
為緩解社區老年人「配藥難、配藥煩」的實際問題,方便部分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引導居民有序診療,團隊為轄區內診斷明確需連續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便捷的門診配藥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配足四至六星期的治療藥物。此外,還提供就近領藥服務,極大方便了老年群體。目前,江南新村籤約慢性病長處方的老年人共有531人。
此外,「鄰裡匯」內的衛生服務站點積極加入市級慢性病管理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推行社區慢性病管理增值服務,為居民提供手機App、微信等新媒體信息化互動平臺。通過手機App,家庭醫生能與居民隨時互動,籤約居民能享受優先就診、雙向轉診、籤約「長處方」等服務。
小小「鄰裡匯」,不僅成了觀護老年人健康的「最前哨」,還逐步拓展出多種養老服務設施。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城市老齡化程度快速提高,養老照護成了這些年來小區居民聚焦的問題。「鄰裡匯」建設的初衷就是要成為社區內「醫養結合」的綜合服務站點。
目前,除了就醫配藥服務之外,「鄰裡匯」還逐步嵌入更多功能,比如:引入社會組織提供日間照料、長者照護、心理關愛等諸多專業化社區養老服務,多層次滿足居民需求。此外,結合「長護險」試點工作,凡60周歲以上、參加職保或居保的失能老人通過評估可享受社區居家照護、養老機構照護以及住院醫療護理等多種模式的護理服務。去年,江南新村有54位老人提出長護險申請,經評估員評估定級,均符合條件,並享受到了不同形式的護理服務。
(責編:陳晨、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