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觸紅線穩健發展 中海地產在一線城市衝擊千億業績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2020年面對疫情的衝擊,許多房企的業績受到影響,中海地產卻逆勢而上,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額接近千億。今年以來,中海地產加強土地儲備,尤其是增加了一二線城市的布局,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在國家三道紅線提出以來,有許多企業融資因此受限,但中海地產卻憑藉穩健的運營管理,完美達到了國家的監管要求,實現了企業的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

一線城市深度擴張

巴菲特曾經說,「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房地產市場同樣適用。在前幾年房地產高歌猛進的黃金時代,全國樓市漲聲一片,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也快速擴張。但近幾年,房地產市場進入了平穩增長時期,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擴張期結束,樓市迅速降溫,房地產市場進入冰封期。進入地產下半場,面對不確定性,一二線城市依然是市場的穩定器。

在一二線城市中,一線城市更是市場的「定海神針」,一線城市對於房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得一線者得天下」。中海地產作為行業頭部企業,更是深諳此道。尤其是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在2016年底回歸中海後,對「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產品」的發展戰略加以強化,對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的重點加磅。

好的市場策略意味著成功了一半,中海地產在一線城市的堅定布局,促使企業衝出市場重圍。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中海地產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銷售約900億,全年有望衝刺1000億。其中,深圳市場的中海寰宇時代實現了開盤售光,銷售額達67億,中海匯德理項目也在開盤當天清盤,實現了82億的銷售額。

在北京,中海地產近幾年更是成為了熱銷的代名詞,許多項目從拿地到開盤僅半年的時間,由於戶型設計合理、產品創新性強,中海項目受到了北京市場的廣泛歡迎,實現了快速去化甚至整盤售罄。中海地產的多個項目成為北京現象級產品,包括中海望京府、中海甲叄號院、中海寰宇時代等。其中,中海寰宇時代實現了百億戰績,平均每月賣出10億多,提前鎖定了2020年北京樓市銷冠。

市場分析認為,在房地產行業整合加速、集中度提高的背景下,深度布局一線城市的中海地產,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疫情衝擊下業績突出重圍

在2017年顏建國回歸中海並任董事局主席以來,中海的銷售增速顯著加快。2018年中海的銷售增長率達到了29.8%,銷售增速位居前十強房企第一;2019年銷售增長率為25.2%,銷售增速居前十強房企第二;2020年上半年,中海的銷售仍然逆勢增長4.2%。

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中海地產銷售額同比增長5.7%,實現業績2861億元,在克而瑞銷售排名中位列第六位。在2020年房地產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下,中海地產仍然實現了規模擴張。

作為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土地代表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方向,中海地產為未來發展儲備了充足的糧草。中指資料庫的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底,中海地產已經拿下了1080億港元的土地,同比增長23.0%,拿地規模位居房企拿地排行榜第二位。

中海的新增土地仍然聚焦於核心一二線城市,並拿下了多個超大型項目,包括上海紅旗村項目、武漢漢陽建橋項目、太原綜改區項目、上海建國東路項目等。其中的巨無霸上海建國東路項目,總投資額達590億元,成為中海地產發展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將成為中海地產在一線城市的城市更新樣本。

未觸碰紅線實現穩健增長

在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三道紅線發布,真正滿足監管紅線要求的企業寥寥,房企的融資深受影響,債務違約風險上升,降槓桿成為多數企業近期工作的重點。中海地產憑藉著良好的運營能力,無一踩線,達到了監管要求。

享有「利潤王」的稱號的中海地產,一直堅持穩健增長路徑,過去十多年,中海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都控制在60%上下,淨借貸比率在40%以下,在手現金佔總資產的比重在10%以上。

「穩」是中海地產的一貫風格,一直以來,中海地產堅守業務主航道,不盲目進行多元化擴張。中海地產表示,近幾年,公司明確了「今天、明天、後天」的可持續發展業務結構,將90%資源投入到房地產開發主業,保持規模與利潤增長;將8%左右的資源投入商業資產運營,提升抵禦周期波動風險的能力,創造規模可觀、穩定的租金收入;將2%左右的資源投入到教育、養老、物流、供應鏈管理等新業務,培育未來的增長點。

顏建國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公開表示,「企業的發展是一場馬拉松,要穩中求好、穩中求快,不急不躁。中海的發展策略一直是穩健經營,高質量發展。中海曾經歷了97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因為加槓桿高速擴張,曾經面臨資金鍊斷裂、甚至破產的風險,教訓極為深刻。自此之後,中海的經營『穩』字當頭。中海地產一直堅持穩健審慎的財務策略,保持合理的負債率、保持充裕的現金,目前沒有觸碰一條紅線。」

顏建國強調,「我們不為規模而做大規模,要求有利潤的銷售,有質量的增長,更加注重價值創造。我們相信,合理控制負債,不盲目加槓桿,公司的規模與利潤也能實現較快增長。我們相信,進入房地產下半場,行業競爭,比的是誰能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作為有41年歷史的中海,我們的目標是百年基業,穩健經營,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長期不變的策略。」(文/華章)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焦點

  • 「利潤王」中海地產高毛利盤算:布局一線城市大盤、捨棄合作開發
    愛拿一線城市的超級大盤,似乎已經成了中國海外發展集團(HK:00688,以下簡稱「中海地產」)的專屬標籤。今年7月,剛在北京花了80億奪下豐臺地塊之後,近日,中海地產又在廣州珠海以51億元拿下一宗大項目。
  • 二十年幸會成都 中海在穩健中不斷求「新」
    近日,房地產融資政策「三道紅線」觸發行業緊張神經。而根據8月多家房企公布的上半年業績數據看,處於「綠色檔」的房企可謂鳳毛麟角,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00688,HK;以下簡稱中海地產)便是其中之一。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 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原標題:總裁近距離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
  • 併購中信地產後中海坐享央企整合紅利,搖身成「最有錢」房企
    8月22日,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內地平臺中海地產,以下簡稱中海)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合約銷售同比增長11.48%至952.6億港元,銷售規模增長並不亮眼。但是,從各項財務指標來看,中海依然保持其穩健的風格,最值得關注的當屬其資金狀況,2016年上半年末中海持有現金達1179.73億港元,呈淨現金狀態,堪稱「最有錢」房企。在中期業績會上,備受關注的當屬中海併購中信地產業務。中海董事長郝建民透露,現在這單交易已經接近尾聲。
  • 總裁近距離 | 三盛地產馮勁義:不拿「地王」,穩健發展不盲從規模
    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導近期,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再次表明了三盛2022年衝擊「雙千億」的決心。其強調,未來達到千億規模之後,在以現金流安全為前提的情況下,三盛還是會合理地控制增長規模:「不盲從規模,要穩健發展,這是我偏好的風格,也是三盛的風格。」 馮勁義說。「千億」底層邏輯日漸清晰去年9月,三盛集團正式設立「雙總部」之時,提出「2022年全力衝擊雙千億」的目標,即規模千億、資產千億。
  • 21家地產央企:僅5家入圍前30名 多家未進百強榜單
    回顧2018年,各大地產央企目標迥異、賽道不一:以保利發展、中海地產為代表的部分先頭部隊野心勃勃,保持第一梯隊的領先地位;而以中國金茂、招商局集團等為代表的第二梯隊奮起直追,彎道超車,業績高速增長;而以華僑城、中冶置業為代表的一部分地產央企在規模上則落後於人,成為掉隊生。
  • 三盛集團「AB面」:衝擊雙千億 旗下項目頻觸違規紅線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三盛集團「AB面」:衝擊雙千億 旗下項目頻觸違規紅線本報記者 方超 劉媛媛 上海報導旗下項目屢觸違規紅線,志在衝擊雙千億的三盛集團似乎「失速」了。值得關注的是,三盛集團旗下地產板塊上市平臺三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2183.HK,以下簡稱「三盛控股」)在3月27日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稱,其錄得歸屬股東淨利潤6925萬元,而去年則為-1.45億元,也即三盛控股終於扭虧為盈。
  • 三盛集團入滬「周年考」:地產平臺業績大增 債務壓力成擴張隱患
    對於旗下地產板塊上市公司三盛控股(2183.HK)而言,2020年上半年,不僅營收猛增28倍至近16億元,歸母溢利也扭虧為盈,這樣的中期業績不可謂不亮眼。由於借殼上市,三盛控股的業績增長主要依賴三盛集團的資產注入。
  • 寶龍地產2020年中報:業績持續增長 優質土儲充沛
    8月19日上午,寶龍地產(HK .1238)召開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寶龍地產總裁許華芳、聯席總裁陳德力、副總裁兼財務長廖明舜、副總裁兼資本管理中心總經理黃文鍾出席。
  • 中海:地產高富帥的風雲往事
    在這期間,養傷的中海也定下了一條雷打不動的紀律條規:淨借貸比率不得超過40%。 中海不能再翻船,哪怕慢點,也不能砸了飯碗。 40%的紅線,對於企業風險管控非常有利,但是也為後來中海的發展落後於同行,尤其是落後於那些膽子比北大清華還要大的民企埋下了雷。
  • 11城賣地超千億:「三條紅線」影響逐漸顯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11城賣地超千億儘管有著疫情、調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房地產企業的投資熱情仍然不減。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今年50大城市賣地金額高達3.75萬億元,同比上漲20.7%。
  • 中海年末加速 近在咫尺的4000億港元目標與1213億元急切拿地
    回顧兩年前那場業績發布會,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定下了2020年實現4000億港元銷售額的戰略目標。   據觀點指數發布的2020年1-1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榜單披露,中海仍然位居碧桂園、恆大、萬科、保利發展、融創之後,名列第6。   兩年前還是第七,如今中海把「紅線房企」綠地控股甩到了身後。
  • 房地產公司排名TOP30融信集團:完成千億進階的地產百強企業
    圖:融信2014年至2018年銷售額、銷售面積情況融信在2015年銷售額首次突破百億,短短的3年時間便完成了千億跨越,實現了3年10倍的業績增長,這得益於其踏準周期靈活調整發展戰略,堅持品質立市提升產品力,並探索規模
  • 中海地產VS財富筐 我為什麼勸你買中海的房子
    城市人口的持續增長,催生房地產新的最好的時代。房地產發展再現好時代對2020年的預期,一線城市的各自經濟總量將全面完成對亞洲四小龍的超越,經濟高速復興省會城市會率先成為亞洲一線頂尖城市,引領亞太發展。瀋陽房地產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比,具有發展的稍微滯後性,地產開發增量空間遠未到達新房峰值,帶來更大的結構性市場發展機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處於快速成長階段趕追一線,因此具有極大的「後發優勢」,房價持續彈升能力依然強勁。
  • 禹洲地產衝擊千億:開局驚喜,但質量仍需重視
    但2018年,禹洲受自身推貨節奏及市場環境影響,未能成功衝擊600億元的業績目標,僅錄得560億元銷售額,38.9%的業績同比增速也略低於同規模房企。對此,禹洲地產董事局主席林龍安給出的解釋是,「禹洲的土地儲備大部分都在長三角的一二線城市,而2018年長三角是限價最嚴厲的地方,因此,禹洲去年把差不多90億元的土地貨值往後推了」。
  • 業績光環褪去:中小房企頻繁更換職業經理人
    從這幾家房企的現狀可見,「三道紅線」壓力是存在的,更為現實的是,小房企的營銷壓力不小。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四五線城市樓市去化不力,而中小房企的項目布局比較多在這些區域。過往職業經理人帶動企業攀登業績高峰的日子,或許一去不復返。正如2020年10月,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所指出,房地產行業到了管理紅利時代時,將回歸成一個普通行業。
  • 中海地產100億投資到曲江 給西安帶來了什麼
    此次中海地產和曲江新區進行戰略合作,參與曲江新區範圍內4個城中村改造,開發建設總面積1500畝、建築總面積200多萬平方米的三處大型城市社區及20多萬平方米的商業、服務設施。這是中海地產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的最大一筆投資。 1990年以來,中海地產在京、滬、廣、深等地大規模投資,業績輝煌,對這些城市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 雅居樂前十月收金千億 穩健財務助力多元發展
    當地產市場步入深度調整期,單純加槓桿擴張已非經營良策。能穿越低溫向前的,是那些穩健經營、多元發展的選手。作為已跨入千億俱樂部的企業,雅居樂集團(03383.HK,簡稱「雅居樂」)並未走成長中房企的激進老路,而是在規模與可持續間尋求完美平衡。十月遠去,雅居樂已斬獲頗豐。
  • 一線城市千萬豪宅成交大漲||中海九號公館躋身熱門一墅難求
    一線城市千萬豪宅成交大漲||中海九號公館躋身熱門一墅難求 ,去年全年,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豪宅成交量再次大漲。
  • 復盤:房企10年業績排名,誰才是真正的TOP1?碧桂園融創世茂萬達深度...
    2014年之前,作為最早一批將視線聚焦在發展潛力巨大的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的房企,融創只布局9個城市,全年單城市產能73.6億元。  2015年下半年,一線城市市場率先啟動,為避開高價廝殺,融創選擇布局供求關係合理、量有好轉的重點二線城市,包含濟南、西安、成都、武漢、合肥等,正趕上二線城市房價崛起的風口,再一次搶先其他房企一步,迅速完成了穩健且具備強大競爭力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