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甜食黨,那今天的這篇推文可能會讓你大飽眼福。
在這篇推文中,你將會了解到不一樣的中國糕點。
單是文中的圖片,就可能能把你饞得口水直流。
如同中國菜系一樣,這些糕點也有各自的派別。
京派、津派、揚派、蘇派、滬派、川派、寧派、閔派、滇派、潮派、廣派。
這些派別如同群雄逐鹿,各自彰顯著自己獨有的特色。
今天大娃主要講講京派、津派和廣派糕點。
京派|「京八件」的天下
京派糕點以「純甜」、「純鹹」為主,甜鹹口味的糕點較少。
數百年下來,京派糕點經過不斷地傳承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北京風味。
受蒙古族影響,京派糕點在當地被稱為「餑餑」,相應地,其店鋪名就被稱為「餑餑鋪」。
▲19世紀90年代的北京金蘭齋餑餑鋪
餑餑鋪也有自己的節令糕點。
正月十五的元宵、早春二月的太陽糕、端午的粽子和五毒餅、六月的綠豆糕和豌豆黃、八月十五的月餅、九月重陽的花糕、二十三祭灶的南糖、春節祭祖的蜜供……
不過最出名的,還屬宮廷御點「八大件兒」!
▲稻香村老八件
所謂「八大件兒」就是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京味糕點,為清宮廷御膳房始創,後流至民間。
然後形成了固定的糕點模式:
象徵幸福的福字餅、意寓高官厚祿的太師餅、代表長壽的壽桃餅、印有雙「喜」字的喜字餅、寄託財富的銀錠餅、如書卷般的卷酥餅、諧音「吉慶有餘」的雞油餅、意為早生貴子的棗花餅。
▲京八件
他們各自代表著「福」、「祿」、「壽」、「喜」、「吉祥」、「如意」、「安康」等吉利話。
從清廷貴族的御用糕點,逐漸演變成民間小吃美食,到現如今,「京八件」依然還佔據著京味特色美食的一席之地。
津派|津八件
地理位置挨近北京,自然飲食文化也與之有幾分相似之處。
「津八件」的外形種類和「京八件」其實差不多,只不過體型上會小點兒。
▲津八件
天津八件尤以香油味兒出眾,尤其是當天剛出爐的新鮮糕點,隨便拿一塊兒墊紙上,就會立刻見油。
津派糕點除了有名的「津八件」,還有一樣幾乎紅遍整個中國——天津大麻花。
▲天津大麻花
大娃我雖不是天津人,但是對天津大麻花並不陌生。
小時候,經常看到有人推著個小三輪,嘴裡叫著「天津大麻花~」,後面家人也有買過一點,雖不知道正不正宗,但是味道確實也不錯。
廣派|甜鹹兼備,品類多樣
相對於京派和津派糕點,無論是在外形還是在口味上,廣派糕點可能要更受年輕人的喜愛。
用料精博、款式新穎、口味清新多樣、鹹甜兼備,共同構成了廣派糕點的畫像。
廣式糕點以嶺南小吃為基礎,廣泛吸取北方各地糕餅技藝發展而成。
其品類豐富,光糕點皮就有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六種。
其中煎蘿蔔糕、馬蹄糕、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叉燒包、酥皮蓮蓉包、芝麻包、刺蝟包子、粉果、及第粥、幹蒸蟹黃燒麥均為翹楚;
以「幹蒸,叉燒包,蛋撻(西點),蝦餃」為四大天王。
茶樓最受歡迎的幹蒸燒賣皮薄肉爽、鬆軟鮮香的叉燒包個大量足、玲瓏剔透的蝦餃鮮嫩爽滑。
這些活躍在TVB劇中的茶點,為廣式糕點的精巧與實惠做足了宣傳。
看了這些,小夥伴你又對那一派糕點更感興趣呢?歡迎在文末下方留言區討論一下。
還有哪些好吃的?
①小時候為了吃到這些零食,我還偷翻了老媽的錢包
②可以扭著玩兒的魔方蛋糕,隔著屏幕的我都看得流口水了!
③雙十一剁手後「吃土」還能吃出維密大長腿小蠻腰,美哭了!
④讓我中毒的不止杰倫的歌,還有他手中的那杯珍珠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