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餐飲人日記》,我們攜手美食作家胡狸(公眾號@我們都餓了&@吃定杭州創始人)共同進行內容策劃——
記錄特別讓人尊重的餐飲人——他們堅強,隱忍,專注,對餐飲有著火山一樣炙熱的情感,在一些新生代餐飲人眼中,他們甚至還對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有著古板而固執的堅守。
湯頭奶白,靜臥著大塊豚肉。可生食的「朝一」無菌雞蛋,煮到半流心的狀態,谷香順滑的麵條柔軟地滑進喉嚨。我眼前這碗熱氣騰騰的豚骨拉麵,賣出過100多萬碗。
烹飪它的這家店——神田川日式拉麵,也在杭州開足了19年,是杭州最早成規模的拉麵店。19年前,彼時的杭州還沒有網紅店的概念,也從未出現過日式拉麵,創始人林晨帶著他的神田川,讓地道的日式風味走進了杭州。說起林晨,也算是杭州日料界的傳奇人物。93年他赴日留學,考入在日本被譽為「亞洲哈佛」的頂尖名校一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一橋作為享譽世界的研究型國立大學,林晨的考入,令日本人都肅然起敬。2001年,他博士課程二年級休學回國創業,創立神田川拉麵、熱血兄弟日式炭火烤肉等餐飲品牌。一個學經濟的半途而廢轉行做餐飲,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看似是放棄很多從零開始,而事實上得到的回報是不可計量的。第一家拉麵店,我虧了70萬
第一家拉麵店,我虧了70萬
事實證明,林晨的選擇是對的。19年後,他的神田川穩紮穩打擴張版圖,在杭州開出8家分店,全國共17家店,被無數吃貨追捧,也掌握了日式拉麵界的絕對話語權。這樣看起來一切順風順水的林晨,卻少有知道,他開第一家神田川時,虧了70萬。林晨清楚地記得那是01年的12月28號,初出茅廬的他把第一家店選在了湖濱,知味觀旁邊。一碗麵,賣20多元。要知道,當時一碗普通的本地面大概5元一碗,杭州人哪裡願意買帳,哪怕他有著「博士生開的小麵館」這個噱頭。大約每一個看起來慢熱的人都有一顆不被輕易撼動的心,日本匠人精神是深耕在林晨心底的,他不認輸,他要靠著口味贏。3個月以後,還是20多元一碗,門店營業額卻翻了幾番,開始盈利。「我的創業過程就是吃虧的過程。」眼看著自己的拉麵事業走上正規,門店卻遭遇拆遷糾紛,自己被前租戶坑了,店沒了,前後也損失了70萬。重新找店面、裝修,第一家店虧了,大不了重新再來,你以為第二家店他就成功了嗎?不,不是的,後來的第二家、第三家……林晨都吃了虧,有的在選址上栽了跟頭,有的誤信讒言,有的盲目擴張。別的餐飲老闆接受採訪時都是侃侃而談自己的光輝事跡,唯有林晨,幾乎是把自己創業路上的坑全都給我看了一遍。他說,創業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一蹴而就的,是少數幸運派。更多的時候,必須敢於吃虧,不怕吃虧,錯就錯了,改正就行。我讓他講點正能量的,他想了想,那就說說為什麼神田川拉麵能在杭州屹立不倒19年的原因吧。這也是他摸爬滾打19年總結出來的乾貨。
首先,林晨本身對於日本料理的理解超乎常人。不僅是因為他有豐富的日本留學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在日本一直潛心學習日本料理。
比如說,林晨赴日留學時勤工儉學的店鋪名叫鈴木水產,老闆鈴木先生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和兩個兒子共同經營著這家從爺爺輩傳承下來的小店。
後廚裡那些日復一日、緘默不語的秘密,林晨雖然未能盡數學得,但起碼也摸到了一些皮毛。
其次是對產品的把控。日式拉麵店在杭州很難開,成本高、顧客滿意度低,還是舶來品。林晨能做的,就是保證產品品質一直在線,操作流程標準化。
每一家神田川拉麵都要耗費新鮮大骨數十小時熬湯,每一鍋都會用湯濃度檢測儀測量。掐著秒表,麵條沸水40秒出鍋,叉燒的厚度、分量甚至於溏心蛋的擺放位置,也是有標準的。
最後就是重視員工。疫情期間,作為一位經歷過非典的海歸餐飲人,林晨屬於為數不多的,能對非典疫情做出快速反應的商家。
除了基本的防護措施,林晨也不忘組織自救,同時安撫員工的情緒。店裡大多數員工都是跟了自己十幾年的戰友,只有人心留住了,企業才會長存。
另外這些也值得被每一個創業者關注:
1.重視財務數據,不要被門店的成交額蒙蔽雙眼,仔細刨除成本,剩下的才是精華。
2.選址是決定一家店生死的重要因素,對於連鎖品牌而言哪怕店開得慢一點,也要確保選址正確。單店同樣使用,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3.產品不在多在於精,打造一兩個主推爆款,專注品類。
19年磨一劍,林晨和他的神田川日式拉麵吃過太多虧,但是就如他自己所言,生命只有一次,創業卻有無數次。
只有在歷經壓抑的長夜後,升起的曙光才會格外耀眼。加油吧,還在創業路上的餐飲人們。
1.19年前,杭州的日料界是怎樣的?
那時連居酒屋的概念都未興起,整個杭州的日本料理店不超過7家,專注於日式拉麵的更少。
2.最近會有什麼大動作嗎?
正在籌備餐飲新零售計劃,爭取讓大家把「日料帶回家」。
3.店裡資歷最老的員工呆了多久?
19年,從品牌創立初期一直呆到現在。
* 作者 : 胡狸
△阿德:我只是一個「新農民」
△柏悅酒店周宏斌:機會永遠屬於勇敢和堅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