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0年代,重慶火鍋就上了中央電視臺

2020-12-16 魚兒讀書會擺尾

重慶火鍋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吃法,正宗川味的辣香味濃、燙菜的鮮香嫩脆、味美可口而名揚四方。而今的山城火鍋,不僅香飄國內大中城市、邊陲小鎮,而且作為川菜烹飪文化,遠度重洋,在日本和南洋落戶。重慶火鍋特級廚師許遠明在日本獻藝,日本飲食界品嘗之後為之傾倒,盛讚許遠明廚師為「毛肚火鍋先生」,足見重慶火鍋的誘人魅力和影響。

來重慶旅遊觀光的遊客,只要走上街頭,就可看到各類鋪面、各色招牌的火鍋餐館遍及大街小巷。初來重慶的外地人,往往為沿街列陣的火鍋館、火鍋攤和滿城飄香的辣香味兒的街頭景觀而讚嘆不已。品嘗過的食客,無不交口稱讚,有句話叫做「去重慶,一定要去嘗一嘗火鍋,到重慶不吃火鍋,等於沒到重慶」。

重慶火鍋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節目。1987年除夕,中央電視臺播出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和電影明星李羚在重慶南坪「興友」火鍋館品嘗重慶火鍋的鏡頭,他們還留下了「主雅客來勤」的題詞。在80年代末,使代表重慶飲食文化特色的重慶火鍋一時間更加聞名遐邇、香飄四方。

火鍋在中國傳統飲食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南方和北方都有各自地方風味的火鍋,由於烹飪方法不同,色澤口味各異,加以各地物產狀況、地理、氣候和生活習慣的迥然不同,形成各地風味的火鍋。如北京的羊肉涮鍋、南京的菊花鍋、上海的南味火鍋、東北的實惠火鍋和珠海的「打邊爐」等。唯有重慶的毛肚火鍋無論在時令、吃法和製作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

首先重慶火鍋不分季節,酷暑盛夏的三伏天也照吃不誤,富有「火爐」之稱的重慶,盛夏酷熱難當,但嗜辛香、喜麻辣的男女老少照樣圍爐,一手搖扇,—手執箸,怡然自得地揮汗大吃。即使幼兒也喜辣,臨鍋大啖,今外地人望而生畏,嘆為觀止。在製作配料和吃法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燙典型性格的要屬正宗的紅油毛肚火鍋,以厚味重油稱著。傳統湯汁的配製是選用四川郫縣辣豆瓣、永川縣的豆豉、甘孜的耗牛油、漢源縣的花椒為原料。先將牛油放入旺火的火鍋內熬化,再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醬紅油後加花椒快速炒香,然後摻牛肉原湯,加進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薑,加川鹽、醪糟和小辣椒熬製,這樣一鍋美味的毛肚火鍋湯汁就調製成了。

正宗的麻辣紅油湯汁,其實並非辣得令人難以忍受,它辣而不燥,辣得適口,辣得有層次,辣得有韻味,辣得適度使你越吃越想吃。傳統的毛肚火鍋的菜品以牛的毛肚為主,所以名為毛肚火鍋。正宗的毛肚火鍋的菜品帶有清真回族飲食習慣,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牛肝、牛心、牛舌、牛背柳肉片,牛血旺和蓮白、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後來有增加豬肝、腰、心、舌、腦花、脊髓和鱔魚、泥鰍,鴨腸、蹄筋等,又擴大到海鮮魚丸、午餐肉、雞翅、雞爪等數十種之多,菜品更加豐富和高檔了。所有葷素菜品均是生的食品,在燙時注意根據菜品不同掌握好火候。剛熟即可,保持鮮香嫩脆可口。桌上備有內裝小磨麻油、味精、蛋清和蒜泥的小碟蘸著吃,既調合滋味,蛋清又具有降火生津的功能。

重慶火鍋的吃法,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樂道。現今重慶的火鍋館中已現代化了,往昔吃毛肚火鍋的架勢和氣氛只留在老重慶人的記憶中。昔日的名火鍋館內,特製高大的桌凳,鐵銅質的鍋下炭火熊熊燃燒,鍋裡湯汁沸騰翻滾。食客居高臨下,各自守著鍋內用木片格開的格子,火光映紅了大汗淋漓的臉,虎視眈眈盯著鍋中漂浮的菜品。尤其是盛夏臨鍋,在爐火燻烤中汗流浹背,邊揮扇,邊燙食,吃得起勁時,叉開雙腿,脫掉上衣,赤膊上陣。四川作家車幅在《贊重慶毛肚火鍋》中寫道:「吃到來勁時,拉開武松打虎,怒斬華雄的架勢;個中不少女中英豪,也拉開架勢,頗有梁夫人擊鼓戰金山之慨。其他地區的火鍋吃得不溫不火,無法與重慶人吃火鍋的豪放和氣吞山河之勢相比。」這正是巴渝飲食,食俗文化的體現,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飲食文化心理的表現。火鍋是重慶人的驕傲,是重慶飲食文化中的獨特篇章,一宜沿襲發展至今。

隨著社會發展,重慶火鍋也不斷改進發展。為適應外地遊客和發展旅遊事業的需要,傳統的毛肚火鍋已在設備、吃法、菜品的款式以及味型上都有了很大改進。昔日煙燻火燎的炭爐已換成電磁爐,除保留傳統的紅湯麻辣燙外,增設清湯火鍋,出現了一鍋雙味的「鴛鴦火鍋」「海鮮火鍋」,任顧客選擇食用。但典型的麻辣燙仍佔主導地位,重慶古食俗文化的傳統得到繼承和發展。

相關焦點

  • 80年代風靡的老火鍋,來重慶不得不嘗!
    重慶這個魔幻都市,不管是吃喝玩樂的哪一方面似乎總能給人不一樣的驚喜!火鍋作為重慶的美食名片,吸引著全國甚至全球各地的美食愛好者!要吃肯定是要吃最有重慶味道的老火鍋,感受帶著重慶性格的麻辣通透全身的爽快,那這一家從80年代熬煮過來的重慶味道將是你的不二選擇——趙二火鍋!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你!
  • 重慶「70後」開火鍋店 還原80年代市井生活
    重慶「70後」開火鍋店 還原80年代市井生活 (3/4) "← →"翻頁
  • 重慶哪家火鍋店最正宗?傳承80年代的老火鍋
    美食品種千千萬,唯有火鍋,三日不吃,有點難受,有的人嗜它如命,一天不吃就渾身難受,重慶是火鍋的熱土,重慶人民對火鍋的熱愛可謂是真愛,排起隊伍像遊龍也絲毫不在意,求推薦重慶好吃的火鍋?渝中記憶鐵粉遍布各地。
  • 重慶抖音網紅火鍋?一秒帶你到80年代的老重慶
    有人說,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吃火鍋的人,另一種是其他人,那麼,你是哪一種呢?在秋冬季節,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都可以屬於火鍋,不論是閨蜜小聚還是家庭聚餐,都能沉浸在鮮香麻辣的火鍋世界裡,那麼,重慶老火鍋哪家好吃?渝味楠用地道老火鍋俘獲了食客們的胃和心。
  • 重慶首家火鍋杯小食店!仿佛穿越回80年代
    我在重慶居然發現了一家火鍋杯小食店,可以端在手上邊走邊吃的火鍋!這裡真的太好看了,除了吃火鍋也超級適合拍照打卡,有種日本街頭的感覺~這家店就在香港城那條美食街裡面,就是通往北城天街那條路上,很好找! 店鋪裝修非常獨特,看起來是很久復古的木房子,所以一眼就能看到這家店。
  • 重造80年代老重慶,洪崖洞重逢1980為何能成重慶網紅新地標
    洪崖洞,是重慶旅遊的網紅牌面之一,更是重慶旅遊的一張名片。以奇特的建築外觀和燈火璀璨的夜景聞名,數不勝數的攻略達人討論著洪崖洞的最佳夜景機位,吃貨們談論著洪崖洞哪家的火鍋最好吃。然而最近洪崖洞5樓出現了一個新地標——重逢1980街區。
  • 重造80年代老重慶,洪崖洞重逢1980為何能成重慶網紅新地標
    洪崖洞,是重慶旅遊的網紅牌面之一,更是重慶旅遊的一張名片。以奇特的建築外觀和燈火璀璨的夜景聞名,數不勝數的攻略達人討論著洪崖洞的最佳夜景機位,吃貨們談論著洪崖洞哪家的火鍋最好吃。年代老物件,大膽創新與融合80年代的中國是什麼樣?
  • 只有14張桌子的市井火鍋,80年代的老成都風味
    泉城路 有拈頭成都市井火鍋,今天拔草,店鋪裝修很有特色,各種80後的回憶。小份菜特色的平民火鍋。肉啃肉主打的是小份菜,相比傳統火鍋而言這裡的每一份菜品在量上做了精簡,但這不是單純地量上增減,肉啃肉對小份菜的精緻打造才是亮點。這也印證了他們家的口號:好吃不貴,豐儉由人。
  • 老照片,90年代的重慶
    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佔76%;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79公裡。
  • 老照片:實拍90年代的重慶人吃火鍋,再現20多年前紅紅火火的重慶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重慶火鍋」現在已經成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下面的一組照片拍攝於1990年代的重慶,一起來感受一下20多年前那個紅紅火火的重慶。圖為90年代的重慶,一家火鍋店裡,正在吃火鍋的一桌客人。
  • 昔日的廣東電視臺一姐侯玉婷,80年代過來的廣東人都對她非常熟識
    侯玉婷,凡事從上個世紀80年代生活過來的廣東人應該都對她非常熟識,她曾被譽為廣東臺一姐,廣東嶺南臺的臺柱。1979年,廣東電臺打算招一個普通話標準的播音員。因為那個時候的廣東人除了小學一年級外,接觸普通話的機會幾乎是零。在廣東想找一個比較專業而且普通話標準的主播實在困難。
  • 《中央電視臺影視城全國少兒藝術人才選拔》重慶賽區新聞發布會暨...
    華龍網6月7日11時訊 新鷗鵬拉菲公館2017《中央電視臺影視城全國少兒藝術人才選拔》重慶賽區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隆重舉行。2017年6月6日下午,由中央電視臺威海影視城主辦,由中央電視臺大風車少兒藝術團、中央電視臺駐威海辦事處協辦的新鷗鵬杯2017年《中央電視臺影視城全國少兒藝術人才選拔》重慶賽區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隆重舉行。來自中央電視臺威海影視城的領導、中央電視臺大風車少兒藝術團的領導,重慶賽區選拔主辦方代表及區縣承辦單位相關負責人共計200餘人出席了活動。
  • 中央電視臺 -安青網
    中央電視臺 2012-02-16 10:46:57   來源:大江晚報
  • 串串香是發源於成都還是重慶?80年代中期的串串竟然一角錢一串
    四川串串香起源於以前的四川重慶到萬州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四川縴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縴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裡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溼,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串串香的起源
  • 成都重慶爭建火鍋博物館,火鍋究竟哪裡發明的?
    因為首先,80年代之前,肉類是很匱乏的,不可能隨意吃肉,吃牛肉甚至是犯罪行為,沒有肉的素火鍋誰願意吃啊;其次,80年代以前,油脂是很珍貴的,不可能像現在吃火鍋這樣隨意踐踏,更大的可能清水煮食。 總而言之,80年代以前要是有今天這樣的火鍋餐的話,最大的可能是清水素火鍋,但有多少人願意吃呢。所以一部火鍋史,就是一部肆意偽造的歷史,就不要爭去爭來的了。」
  • 肖戰登央視宣傳重慶,2個重慶詞語解釋好本質,自曝火鍋必點4種菜
    不過沒有官宣的消息實在是很多,之前傳言中央電視臺的中秋晚會有他,但是最終沒有看到。現在又在傳重大題材電視劇《功勳》也有他,不過完全沒有一點路透曝光,所以對於他出演《王牌》的消息,即便是很多路透證實了,大家也不敢輕易相信。還好,肖戰現在已經開始低調展開工作,前段時間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最美逆行者之幸福社區》就很好地證明了他的正能量。
  • 大型年代傳奇勵志電視劇《塞上風雲記》5月26日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
    大型年代傳奇勵志電視劇《塞上風雲記》5月26日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檔  大型年代傳奇勵志電視劇《塞上風雲記》5月26日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檔  5月17日上午,大型年代傳奇勵志電視劇《塞上風雲記
  • 吃頓重慶麻辣火鍋,感受一把山城七十年代知青文化
    重慶,一座讓人沉進去就會愛上的城市。它依山建築是山城,它雲輕霧重是霧都,它夏長酷熱是火爐,它也是多部影視劇導演比較青睞的取景地。重慶也是美食之城,重慶火鍋、酸辣粉等等太多了。到重慶,必吃重慶火鍋。前不久,我們相約前往,體驗了一把重慶火鍋的流連忘返,感受了一次七十年代的知青文化。火鍋店按70年代的復古與現代結合裝修,無色素、無香精的火鍋鍋底,全牛系列菜品以及特色的紅色文化服務,一秒鐘帶你穿越到70年代!
  • 50年代,火鍋一度消失在重慶人的飲食記憶裡,為何能在三四十年間大...
    因為希望復原重慶舊城生活樣貌,在訪問中,仇崢和同道會專門詢問受訪老人在解放前對火鍋是否有印象,結果除了兩位開店的老人,只有少數老人對火鍋有印象。這可以佐證的是,重慶火鍋曾在民國期間短暫風行,但遠未達到如今的國民美食程度。而後,隨著50年代公私合營後市場經濟凋敝,火鍋一度消失在重慶人的飲食記憶裡,直到改革開放後上世紀80年代起,火鍋才重新回到重慶的商業餐飲版圖上。
  • 沒有輕軌地鐵的80年代,原來重慶人竟是坐電車出行
    1路電車是重慶的第一條無軌電車,從上清寺通至小什字;2路電車,起於沙坪垻三角碑,止於解放碑夫子池;5路電車,最早於1972年開通,是重慶的第二條電車線路,也是從江北區觀音橋到渝中區解放碑的第一條公交線路。重慶的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開通於1956年,成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重慶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