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不為人知的秘密

2020-12-16 博搜資訊

明代瓷器,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收藏明代瓷器前一定要充分掌握知識,不能憑自己的感覺去收藏,冷門說明它的增值會十分緩慢,除非你對此種明代瓷器有很大的興趣,否則不要輕易嘗試。

明代瓷器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窯場數目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築陶瓷和其它類型的陶瓷製造大大地超過了以前歷代,展示了陶瓷業大發展的局面。由於制瓷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實行「官搭民燒」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規定的任務後,可以進行經營,客觀上對手工業工人的積極性起到了作用。民窯不僅產量超過官窯,而且燒成了許多高質量的可以與官窯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鬥彩瓷器是瓷器生產的主流。

億元古董中除了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2005年7月在英國倫敦佳士得拍得1568.8萬英鎊外,其餘均在香港,分別是:清乾隆御製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2005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會上以1.22億元;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2006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會上以1.21億元;清乾隆御製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2006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秋拍會上以1.51億元.汝窯,中華傳統制瓷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窯之一。它創燒於北宋晚期,因其以汝白釉施注的瓷器為主要特徵,故名為汝窯。

瓷器收藏小辭典:生瓷———也稱反瓷。指不施任何釉即入高溫爐窯中,燒制而成的無釉瓷器。 最早的生瓷是在萬曆前後的景德鎮窯,到了清光緒時期更為普遍更為精細。其特點是:器身均有浮雕圖案,器物多見於文房用具。

造型: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鑑別真偽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各類器型多能確切表現本時代的生活習慣、審美標準、風俗面貌和技術成就。若能諳熟並善於識別其形狀和神態,就掌握了一種比較可靠的鑑定方法。對於造型,要從以下幾點去觀察:器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器裡。若能經常測量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於鑑定工作更為有利。

紋飾:瓷器上的紋飾,也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於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暈散下凹斑痕現象,在後代的仿品中都不能準確再現。

款識指在瓷器上刻畫或書寫的文字。主要有紀年款、名家款、官家款、明清官窯款識等。紀年款指在器物上直接刻畫或書寫的年號名稱及具體年數,如「赤烏十四年……」虎子,吳「永安三年」穀倉等,可直接了解器物的製作年代。紀年墓出土物也為我們鑑定瓷器提供了準確的下限年代。名家款唐代有邢窯「徐六師記」壺,鞏縣窯的「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宋金元磁州窯「張家造」枕。官家款有定窯、耀州窯與越窯帶「官」字款器物一百餘件;福建建窯「供御」、「進琖」銘文碗。明清官窯款識比較規範化,一般書寫「大明××年制」六字與「××年制」四字款。明清兩代御窯廠分工極細,多達72道工序,款識由專人書寫,字體大體相同。從傳世明清兩代官窯瓷器可以看出正德後期與嘉靖前期款識字體出於一人之手,除正德、嘉靖四字外,「大明年制」四字完全相同。康熙晚期與雍正早期款識亦為一人所寫,大清的「清」字寫成「清」。

氣泡:明永樂青花:放大鏡下見氣泡透明沉穩,大小不一,富有層次。仿.放大鏡下見不到青花與釉面之間的通透感。氣泡細密,大小差別不明顯。明永樂甜白釉;放大鏡下能見大小氣泡,通透清晰。仿氣泡比較細膩.

在斷代和鑑別真偽時,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徵也很重要。例如,明清兩代瓷器的畫面,就與同時代的織繡、竹、木、漆、牙、玉、銅、銀等工藝品裝飾,互有影響,一脈相通;又如成化時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纏枝蓮紋,也與前朝景泰掐絲琺瑯器上紋飾相同。如此等等,便可發現時代的特徵,找出共同的規律,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器物,都應作大量細緻的對比分析,便如永樂、宣德瓷器的纏枝蓮、海水龍、成化瓷的青花底足雙線特徵,正德瓷的回文,嘉靖、萬曆瓷的道教畫與鏤雕工藝,康熙瓷的雙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過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決疑辨偽中,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明代瓷器鑑定的目的是肯定和昭示鑑定對象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學術價值、標誌價值的有無與高低,而古明代瓷器鑑定的目的則是揭示鑑定對象的真實面目,確定其新舊程度、優劣品位和經濟價值。新與舊、真與假、仿與贗的本質差異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似乎根本就不應成為問題,但在古玩鑑定的實踐中它偏偏就成了突出、根本、原則的大問題!

相關焦點

  • 明代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賞析
    永樂官窯青花瓷器,胎釉精細,青色濃豔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漓青」,為景德鎮燒制獨具時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質基礎。
  • 鑑賞明代青花瓷器的頂峰階段作品——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
  • 看紋飾斷代,明代瓷器與清代瓷器紋飾區別在哪?
    在歷史的長河裡,華夏文化五千年,瓷器卻一直被作為文化傳承下來,一些傳世之品更是彌足珍貴,除了本身的市場價值以及觀賞性,傳世瓷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各個時代的印記,一件瓷器的鑑定,從瓷器本身來看最明顯的就是紋飾,這就相當於人的衣服,60年代衣服風格跟90年代的風格差別都是很大的!
  • 明代青花麒麟紋瓷器有什麼特點
    明代青花麒麟紋瓷器有什麼特點?麒麟,為古時象徵祥瑞之獸,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圖案最早出現在元代,發展到明代早期時更為普遍。永樂和宣德時期的大罐、盤、碟等瓷器上,常見形態多姿、粗細各異的麒麟圖案,並一直延續到清代初期。
  • 明代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點和瓷器鑑賞
    明代黃一正所撰《事物紺珠》中載有「永樂、宣德二窯內府燒造,以鬃眼甜白為常」之句,此後「甜白」稱謂沿用至今。 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點 甜白釉瓷是由明永樂年間景德鎮官窯創製的一種高白度瓷器,是在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經高溫燒制而成。 永樂時期甜白釉器物是宮中主要用瓷。
  • 明代,龍泉窯瓷器的發展——「天下龍泉」展覽擷英
    從洪武二十六年開始,皇家開始在饒州和處州燒造瓷器,分別是今天的江西景德鎮和浙江龍泉。洪武以後,永樂、宣德以至天順時期,龍泉窯一直為宮廷燒造瓷器。這件青釉梅瓶,就是在此背景下龍泉窯為宮廷燒造的器物。明早期 龍泉窯青釉暗劃竹桃紋帶蓋梅瓶 (頂部)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器物梯形小口,豐肩鼓腹,下腹曲收,圈足微外撇,配深腹弧頂寶珠紐器蓋,造型優美。
  •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為什麼最受藏友青睞
    明代的青花瓷器歷來都深受藏家的喜愛,也有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永樂時期、宣德時期是以色彩豐富的進口彩料「蘇泥勃青」為主要的彩料。到了明代中期的時候從成化到正德年,主要使用國產彩料平等青,色澤淡雅細膩,到了嘉靖年間的時候,開始以發色藍中泛紫藍的回青料為主。永樂和宣德時期,當時明朝經濟繁榮,所以瓷器在燒制的過程中精益求精,特別是官窯的青花瓷無論是選料還是做工上,都精益求精,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成就。
  • 中國白釉瓷器(隋代-明代的白色變化)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裝飾方式中的另外一種裝飾方式叫「釉裝飾」方法。今天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幾件不同時期的白釉瓷器來和大家分享白釉的發展。我們在前幾期分享的時候提到了瓷器按照裝飾方式分為「釉裝飾」和「彩裝飾」。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明代御窯瓷器的對比欣賞,故宮展嘉靖隆慶萬曆朝298件珍品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悉,2014年,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政府籤署了合作協議,協議內容之一是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合作舉辦「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2015-2017年,先後舉辦「明代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等5場展覽,此次展覽也是該系列對比展的收官之展。
  • TA堪稱明代瓷器巔峰之作
    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國的意象之一,除了種類豐富的造型,釉制的外衣也讓瓷器在不同時期展示出不同的氣質。其中明代早期的白釉,尤其是甜白釉,猶如瓷器中的一朵白蓮,今天介紹的是明朝永樂年間的一件甜白釉製品。 甜白釉瓷器是明代早期的創新品種,白度非常純淨,且釉面呈現玉質感,近看則像一種凝結的脂肪。
  • 明代御窯瓷器大展亮相 景德鎮出土VS故宮院藏(圖)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    「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2日在故宮博物院齋宮和延禧宮開幕,共展出瓷器297件套。此次展覽既是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首次聯合舉辦瓷器展覽,同時又是這些明代御用瓷時隔五百年後從生產始端到使用終端的首次聚首。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崇禎時期的瓷器風格特徵顯著,一般而言的幾個特徵是根據一件紀年為崇禎七年(1634年)的瓷器所總結的。如用一簇簇的V字形符號表示草地,在一些質量較好的器物上,為人物、馬匹、樹木、家具等提供支撐面。這是一個很重要而顯著的特徵,往往作為重要的斷代依據。
  • 臺北故宮珍藏的明代永樂甜白釉瓷器鑑賞
    明代永樂年間甜白釉瓷器的出現,讓人耳目一新,它比唐宋時期的白瓷、元代的卵白瓷更純潔、更滋潤、更剔透。因此,更令人愛不釋手。
  • 明代永樂瓷器鑑定的五種方法
    明代永樂朝跨越了二十二年,永樂瓷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產品。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永樂瓷以胎、釉精細,青色濃豔,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負盛名,與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接下來本文將重點講述鑑定永樂瓷器的五種方法。
  • 南平市博物館,珍藏的元代至明代瓷器!件件珍貴,不可多得!
    青釉瓷器飾以褐色斑彩,是一種釉下裝飾,最早出現於西晉後期越窯,東晉盛行,元代龍泉窯亦很普遍。此瓶造型仿青銅器,是龍泉窯的典型器。龍泉青瓷褐彩雙耳環瓶(不同角度),元代。南平市博物館藏。高26.5釐米、腹徑14.9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8.8釐米。
  • 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在長開展 明代永樂年間青花瓷亮相
    華聲在線4月9日訊(記者 蔣俊 通訊員 金帥) 8日,湖南首屆明清官窯瓷器展暨劉惠浦書法雅鑑會在長沙漁人碼頭且藝莊藝術中心舉行。此次展出的藏品包括明代永樂年間至清代宣統年間的官窯瓷器60餘件,其中還有難得一見的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和清代乾隆青花"纏枝蓮賞瓶"。 據展會負責人蕭鑫介紹,明代永樂青花"一把蓮大盤"系且藝莊藝術中心旗下珍品,價值300餘萬,為永樂官窯瓷器的經典之作。"
  • 香港蘇富比2011秋拍刷新明代瓷器拍賣紀錄
    其中,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億港元高價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賣世界紀錄。這款梅瓶高36.5釐米,紋樣細膩柔美,形制比例得當,是一件難得的永樂瓷器傑作,拍前估價為8000萬至1億港元。當天的拍賣會上,不少買家圍繞這件拍品展開激烈競逐,叫價高達29輪,最終由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代表的一位電話買家勝出。
  • 寧波煜柏拍賣:明代單色釉瓷器的幾個典型作品
    明代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單色釉也稱「一色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學成分,在瓷器的坯體上施釉後經窯火燒,呈現出美麗的色澤,即成單色釉瓷器。如釉中含有一定量的鐵,經窯火燒成後呈青色,即為青釉瓷器;含有一定量的銅,經窯火燒成後呈紅色,即為紅釉瓷器。
  • 黃金「一口價」,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黃金「一口價」,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黃金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很多人逛街還會特意去黃金店裡轉轉,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樣式,重點是黃金的價格有沒有降。當然在看的同時我們經常聽到有黃金「一口價」的說法,像黃金配飾手鍊很多都是一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