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支前故事】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城

2020-12-18 澎湃新聞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市的故事。

齊世銘詐降牛駝寨 殺吉野震驚太原城

劉家河戰鬥後,獨立營官兵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開展遊擊戰、運動戰、麻雀戰、交通戰,破壞北同蒲、石太鐵路及多條公路,襲擊日軍運輸補給車隊,連續在孟縣、壽陽、榆次、太原等地襲擊日軍小股部隊、日偽政府和偽警察所,人稱其為齊二老虎部隊,威震省城及太原周邊縣鎮鄉村。

獨立營營長齊世銘,又名齊二老虎,是太原小返鄉窯頭村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丈子頭村東開的小煤窯,作為黨的地下聯絡站。齊世銘在東山一帶很有威望,他利用人地兩熟的條件,組織當地礦工和窮人成立了東山抗日遊擊隊,人們形象地說齊世銘腰插雙槍、百發百中、飛簷走壁、來去無蹤,是當時的傳奇人物。齊世銘率部加入獨立營並親任營長後,不斷襲擊日軍,在太原及周邊地區影響越來越大。

面對獨立營部隊不斷的襲擊和騷擾,駐太原的日軍,一方面想打掉紮根在王興坪村的八路軍獨立營,另一方面想辦法誘降其歸順日偽軍。1938年5月,日軍駐太原司令部派太原察局長、維持會會長吳小能勸降齊世銘,諾言將陽曲縣和太原北門外由齊世銘管轄,說給齊世銘部隊補充部分槍枝彈藥,先給白面80袋、豬肉100斤、白酒1箱,以後提拔齊世銘升多大多大的官等等,並要求齊世銘率部到牛駝寨接受受降儀式。齊世銘營長、潘選才政委、鄭福光副營長反覆商量後,確定了應對方案,決定將計就計,打一場伏擊戰,於是策動了聞名太原的牛駝寨詐降事件。

1938年5月25日,獨立營組織了一行34人的精幹隊伍,直奔牛駝寨,和日本特高課憲兵隊隊長吉野及日偽太原市警察局局長吳小能談判。得到日本人的允許,齊世銘、潘選才,還有機智勇敢的警衛排長李生凱以及另一名警衛員共4人進入日軍司令部談判,其他30人由鄭福光副營長帶領埋伏在有利地形,等待接應深入敵人司令部談判的同志們,並伺機消滅敵人。

邊吃午飯邊談判的中間,吳小能將右手伸進了衣服口袋裡,像是掏槍的樣子,李生凱當機立斷一槍擊斃了吳小能,潘選才擊斃了吉野,敵我雙方打起來了,敵眾我寡,齊世銘一行4人邊打邊退,把敵人引了出來。激戰中齊世銘受了重傷,李排長背起齊營長就跑,潘選才和警衛員做掩護,李排長也不幸受傷,但他還是一口氣把營長背出了敵群。埋伏在敵營外的鄭福光等獨立營官兵,聽到槍聲立刻衝向敵營,奮勇殺敵,打死打傷日偽軍20多人,接應營長一行4人迅速撤退,回到了根據地王興坪村。

齊世銘詐降牛坨寨,擊斃了日本特高科憲兵隊隊長吉野和日偽太原市警察局局長吳小能,震驚了太原城,極大地鼓舞了廣大軍民抗日救國的勇氣和信心。

監製:張秀麗 編審:趙治軍

原標題:《【陽曲支前故事】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2020-12-21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 【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2020-07-2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曲被稱為三晉首邑,青龍鎮是晉商走西口的商貿通衢必經之路
    陽曲被稱為「三晉首邑」,而位於陽曲縣的青龍古鎮正是坐落在這三晉首邑的咽喉要道之處,北接陽曲縣城,南接太原城。另外一段故事與慈禧太后有些關聯。古鎮留存有火臺、古堡、軍寨、地道、碉堡等。穿行於青龍古鎮,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你會一邊聆聽古鎮裡的故事,一邊感受歷史氣息。
  • 「支前模範」店子底村:遊客不願意被說教,讓景點好玩才是硬道理
    牛駝寨是太原東山的制高點。店子底村是通往太原東山和牛駝寨的必經之路,必須被選擇為解放太原戰役的支前「大後方」——臨時物資站、療傷救護站。每天大量的物資從忻州、五臺、靜樂、原平等地運來,全村百姓冒死支前,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 方特遊樂園要來太原了 遊樂場進駐陽曲
    龍城太原,具有4700多年歷史,有著2500年多年的城建史,歷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壯哉我大太原……但提到遊樂園,太原人似乎就黯然失聲。陽曲正在策劃一場驚天大秘密陽曲華夏文化產業園位置示意圖據可靠消息稱,華強方特遊樂園位於陽曲華夏文化產業園內,略臨陽曲縣城,周邊交通條件良好,環境屬優!
  • 在紅嫂故裡,老黨員講述支前的故事
    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91歲的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煙臺故事:解放戰爭時支前大軍中的蓬萊兒女(圖)
    原標題 :煙臺故事:解放戰爭時期支前大軍中的蓬萊兒女(圖)小駱家村的陳連泉老人1948年12月曾任華東子弟兵團一連連長,支援淮海戰役,光榮負傷。  解放戰爭時期,曾有一支被稱為「特殊部隊」的支前大軍---華東子弟兵團。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穿過槍林彈雨,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 太原永祚寺——尋找另一座太原城
    重回當年的讀書地,我的青春已漸行漸遠,但有些人和事卻忘不了,也擱不下,比如對雙塔的牽掛,比如對太原城的冥想。當我老遠望見雙塔高聳的雄姿時,內心霎時便湧起一份無法言說的感動,而我自認為熟悉的太原城,也在雙塔幻化出的歷史風雲裡,有必要做一次新的解讀。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當年任沂南縣支前司令部政委的李子超,回憶起他和七十四師被俘將領的一段對話令人深思:「他們說,老百姓堅壁清野,什麼都藏得光光的,我們吃也沒得吃,喝也沒的喝,我們找人連個鬼也找不到。你們呢,老百姓給你們抬擔架,送給養,當嚮導,我們都逮著過。老百姓都是向你們的。」「這個支前擁軍,山東人民貢獻大了,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 天下郭氏起源陽曲
    《通志》可佐     古人說到祖籍,習慣以郡而言,陽曲歷代為太原郡駐地。《古山西通志》中,在太原府志、陽曲縣誌中記載稱:「陽曲,隋隸於太原郡……唐屬并州,武德三年於隋之故城四十五裡又析置汾陽縣,七年省,復曰陽曲。」
  • 郭氏根祖在陽曲
    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此為氏。後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陽曲,生蘊。蘊生淮、配、鎮。鎮,謁者僕射、昌平侯。裔孫從潁川。」    這段關於郭氏起源的經典論述,說明「虢序」受封於陽曲,由「虢」轉聲為「郭」。這是關於郭氏始祖和郭姓起源的經典論述,不容質疑。
  • 國慶節,一家三代臨沂紅色景區內回憶支前故事
    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建在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咒術回戰:七海建人未能拔除真人,虎杖接觸吉野
    虎杖正式接觸吉野,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七海建人vs真人七海建人是一級咒術師,也就說他有對抗特級咒靈的能力。如果是常態下的七海建人,實力肯定不如真人,但他只要進入加班模式,實力就會大漲。特別是十劃咒法,可以強行給對手製造弱點,只要擊中,就能帶來暴擊。
  • 鄧世昌撞擊吉野是歷史杜撰:位置不對(讀書) - 網易軍事書屋
    作者|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 張黎源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海軍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面遭遇,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大東溝海戰。滄海桑田,如今大艦巨炮的轟鳴早已消失在了歷史的雲煙中,這場大海戰也鮮有國人能夠記起。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總有人守望著這個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日子。
  • 煢煢孑立,守望雲天——陽曲大王廟
    地理位置 陽曲大王廟位於太原陽曲縣城以東約15公裡的東黃水鎮範莊村西口的一處高崗之上,該村緊鄰S314省道,自古是陽曲至盂縣的咽喉要道。據《陽曲縣誌》和大殿內重修大王廟碑記載,該廟始建於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重修。廟內現存正殿一座,為明代遺構。
  • 差點陰溝翻船的「吉野」號巡洋艦
    第一遊擊隊的「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任一艦都要強於「超勇」、「揚威」。所以兩艦在開戰僅十分鐘以後就接連中彈,「超勇」更是中彈起火,船體嚴重傾斜。在混戰中,「超勇」或者「揚威」發射的一發炮彈擊穿了「吉野」右舷舷門的後方。「超勇」、「揚威」的主炮雖然口徑有10英寸(254毫米),不過因為炮彈老舊,威力有限,原本這一發炮彈也不會對「吉野」造成太大的破壞。然而「吉野」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阿姆斯特朗管退炮(日本稱之為安式速射炮),火炮發射速度快。為了保證戰鬥時火炮的射擊需要,「吉野」在炮位附近堆積了炮彈備用。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當年任沂南縣支前司令部政委的李子超,回憶起他和七十四師被俘將領的一段對話令人深思:「他們說,老百姓堅壁清野,什麼都藏得光光的,我們吃也沒得吃,喝也沒的喝,我們找人連個鬼也找不到。你們呢,老百姓給你們抬擔架,送給養,當嚮導,我們都逮著過。老百姓都是向你們的。」「這個支前擁軍,山東人民貢獻大了,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 渡江戰役中大辮子姑娘書寫感人「支前」故事
    而在這場烽火連天的戰役中,一位年輕的大辮子姑娘和她的一艘木船,書寫了一段感人的「支前」故事。   最終,顏紅英如願加入了支前的隊伍,同時報名的還有她的父親和妹妹。   董小妹說:「當時解放軍在江邊訓練,我媽媽還把他們衣裳全部洗好,就掛在船上曬乾。在江邊訓練了半個月後,1949年4月21號,正式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