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2020-12-21 澎湃新聞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2020-07-2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英烈手印照千秋的故事。

英烈手印照千秋

得知陽曲縣人民武裝組織人員加班加點精心編制《陽曲支前紀事》一書,西黃水村村主任、市人大代表劉寶榮積極參與,相約村委委員孫承山四處搜集整理資料,想方設法挖掘當年西黃水支前的紅色記憶和激動人心的支前故事,還把在外地工作的西黃水籍在交城工作過的老縣長劉建慶、原陽中教師張潤明、喬拴英侄子劉祥生、王秀林的兒子田福慶請回來,座談或電話聯絡挖掘資料,充實支前故事。下面講「血手印」的故事。

在西黃水村天主堂北廂房的牆壁上橫七豎八託滿了血手印,多少年來永不消逝。解放後,這一處房子做了學校,幾十名學生在這間教室裡上課,誰也不願挨牆坐,學董(村內管教育的人)派人用石灰把血手印粉刷覆蓋,說來也奇怪,有一個很明顯的血手印,刷上一層又顯印,再刷一層還顯印,刷來刷去蓋不住。年年刷歲歲顯,特別是遇到陰雨天手印更明顯。殊不知這是仇恨的印記,它無聲無息地告訴後人,想當年在這裡曾發生過一場慘烈的戰爭,英烈用他的血託下的印記,這鮮紅色的血不能白流……

後來學校搬遷,教堂的房子改建,雖然血手印不見了,但這一紅色的印記卻永遠留在了人民的心中。這血手印是誰託的,又是怎樣託上牆去的?故事還得從人民解放軍攻打風格梁說起:1948年10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第7中隊12旅59團、60團和傅作義的一個起義師近2萬多人,先後來到西黃水向風格梁發起攻擊。戰鬥打得十分激烈,我方傷員連續不斷從風格梁陣地運送回西黃水程家大院程際應家成立的戰地醫院進行搶救。在程際應家做過醫院的牆壁上至今還留著「精心治療,安心休養」安慰傷員的標語。

劉寶榮的母親張秀梅後來教育她的子女說:「不要忘記共產黨、解放軍,今天咱們能過上好日子,都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那年咱家是解放軍的大灶房,專門給戰士們做飯,早上有300多名士兵吃飯,可打完仗回來吃飯時僅僅留下一二百人。說著說著老人家動情了,淚水流了下來,哽咽著再也說不下去了……」為什麼一天就少了100多名戰士,誰都能想到,一部分戰士獻身陣地,一部分送去了戰地醫院搶救,一部分特重傷員轉入後方醫院。這張秀梅家一個300多人的軍灶,一天減員100多名士兵,那20000多戰士在總攻風格梁激戰中要傷亡多少人呀,慘烈呀!慘烈!

當風格梁戰鬥發起總攻後,傷員數量猛增,戰地醫院從程家大院擴展到天主堂北廂房,當時醫療條件較差,外科大夫缺少,手術沒有麻藥,止疼藥更談不上,包紮傷口、取彈片、動手術只能用鹽水衝洗,重傷員有的躺在地上,有的還在擔架上輪著手術,輕傷員手託牆璧站著等包紮,一個個手印就這樣託在了牆上。當時寒秋將至軍醫、護士卻忙得滿頭大汗。每做一個手術,我們的傷員都是錚錚鐵骨,口咬毛巾,閉住氣握緊拳,忍疼求解放,如此的場面,血的見證,更加激勵了西黃水人民的支前決心,全村近1000多人全部投入了支前。

西黃水村的群眾和外來擔架人員同心合力,往返風格梁前沿陣地把犧牲了的戰士抬回來安放在天主堂對門,張貴喜、張英的兩個大院中,一個挨一個排起來,排不下了,再放第二層。有的戰士還瞪著眼睛,真是慘不忍睹,令人落淚……

根據上級安排西黃水村村幹部王相、陳際禹組織老木匠(人稱萬能師傅)王巨成和劉錦星、程振秀等五人連明趕夜製做棺材,把全村每家的門扇全用完,還把西下莊廟上的廂房拆掉,大約做了三個多月才陸續不斷的把全部犧牲了的戰士入殮,又配村民護送到洛陰臨時安葬處安葬。解放後烈士英靈遷入縣烈士陵園,有很多犧牲了的戰士至今不知道名字。

為了紀念這些英烈,就把文章的標題《英烈手印照千秋》作為通稱吧。

原標題:《【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2020-12-21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 【陽曲支前故事】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城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市的故事。
  • 在紅嫂故裡,老黨員講述支前的故事
    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91歲的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當年任沂南縣支前司令部政委的李子超,回憶起他和七十四師被俘將領的一段對話令人深思:「他們說,老百姓堅壁清野,什麼都藏得光光的,我們吃也沒得吃,喝也沒的喝,我們找人連個鬼也找不到。你們呢,老百姓給你們抬擔架,送給養,當嚮導,我們都逮著過。老百姓都是向你們的。」「這個支前擁軍,山東人民貢獻大了,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 國慶節,一家三代臨沂紅色景區內回憶支前故事
    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建在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支前模範」店子底村:遊客不願意被說教,讓景點好玩才是硬道理
    店子底村是通往太原東山和牛駝寨的必經之路,必須被選擇為解放太原戰役的支前「大後方」——臨時物資站、療傷救護站。每天大量的物資從忻州、五臺、靜樂、原平等地運來,全村百姓冒死支前,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去店子底村接受紅色教育,有一些感受。
  •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2020-06-2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渡江戰役中大辮子姑娘書寫感人「支前」故事
    而在這場烽火連天的戰役中,一位年輕的大辮子姑娘和她的一艘木船,書寫了一段感人的「支前」故事。   最終,顏紅英如願加入了支前的隊伍,同時報名的還有她的父親和妹妹。   董小妹說:「當時解放軍在江邊訓練,我媽媽還把他們衣裳全部洗好,就掛在船上曬乾。在江邊訓練了半個月後,1949年4月21號,正式渡江!」
  • 河北有個曲陽,山西有個陽曲,帶你盤點陽曲那些必吃特色美食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 」,2500多年的歷史賦予了陽曲深厚的人文底蘊。郭子儀、狄仁傑、傅山、以及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書寫者馬文蔚等英才輩出,華國鋒曾出任陽曲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境內1處國家級、88處省市縣級文物,見證了陽曲作為全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的輝煌。那麼到陽曲遊玩怎能少得了這裡的特色美食呢?
  • 陶家鎮舉辦《歌樂英烈劉德惠故事》首讀活動,畫說英雄故事表彰文明...
    9月30日下午,最美陶家人、文明家庭、文明院落髮布會暨《歌樂英烈劉德惠故事》首讀活動在九龍坡區陶家鎮健身廣場隆重舉行,現場800多名幹部群眾共同致敬陶家英雄,學習身邊好人,祝福偉大祖國。
  • 阿蒙:上下同欲者勝——淮海戰役支前民工政治思想工作之預則立
    成立了華東支前華東局授權省支前委員會,全權統一領導支前工作,並令各行署、專署、縣府均建立支前機構,以加強各級支前領導與指揮。同時確定全面組織人力,爭取支前主動,保證前方需要,節約人力,作長期打算等方針。提出支前、生產與土改三大任務的結合口號,初步建立各種制度:如統一人力的調撥制度,統一糧食的調撥制度和支付手續。
  • 【紅色故事】海軍紀念館渡江木船上的「大辮子姑娘」原型是支前群眾
    【紅色故事】海軍紀念館渡江木船上的「大辮子姑娘」原型是支前群眾 發表時間
  • 國慶節咱去陽曲逛廟會
    本報訊(記者畢晶晶)9月25日,記者從陽曲縣了解到,10月1日至10月3日,為期3天的首屆陽曲「非遺+扶貧」廟會將在該縣黃寨鎮南留南村舉行。廟會活動期間不僅有麵塑、根雕、葫蘆畫、民俗畫、剪紙等非遺文創產品集中展銷,還將設置專門區域,展出陽曲縣的小米、雜糧、豬頭肉、豆腐乾、葡萄、大棗、土豆、陽曲粉條、陽曲打滷面等純天然綠色產品,並推出酒店式小木屋民宿區、自助燒烤區、特色非遺美食區,「一網打盡」遊客的吃住玩。
  • 永不消逝的旋律見證英烈初心,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了17首革命歌曲
    4月初,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 專題網頁上線,在埋葬在南京雨花臺的1519位已知姓名的雨花英烈中,首次向社會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的17首歌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人們了解到雨花英烈創作紅色歌曲的動人史實。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音樂是號角也是精神旗幟。
  • 山西陽曲小米產業脫貧攻堅唱「主角」
    山西日報訊(記者丁園)12月10日,記者獲悉,山西省陽曲縣「促脫貧、慶豐收、消費扶貧進社區 2020陽曲小米宣傳周活動」啟動。活動旨在運用市場機制、統籌各方資源拓寬陽曲小米銷售渠道,將小米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特別是消費扶貧進行有機融合,為農產品銷售注入新活力。
  • 150個紅手印背後的棚改故事
    新華社銀川1月14日電題:150個紅手印背後的棚改故事新華社記者許晉豫住進新居兩年,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西萃芳庭小區的棚改居民獲得感滿滿。為表達內心喜悅,近日,小區150戶居民聯名給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寄去一封感謝信、一面錦旗,並鄭重地在信後摁上自己的紅手印。感謝信裡寫道:「感謝黨和政府棚戶區改造的好政策,圓了大家住新房的夢。」這150個紅手印代表的是寧夏原長城工具機廠小區1015戶、近6000名居民。
  • 印度拉賈斯坦邦,皇后的手印,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百家故事城堡的故事始於居住在這座山上的隱士!據聞當時賈斯坦邦曼多爾(Mandore)的統治者,饒約達(Maharaja Roa Jodha)為建設城堡,而將居住於此的隱士趕下山。隱士感到惱火萬分,於是他在建造過程中施加詛咒, 詛咒威脅了建造者饒約達,並詛咒當地乾旱不雨。
  • 北京出發自駕遊四日之大同,陽曲,正定
    >寧武 :計劃看懸空村及懸空棧道涉縣 :計劃看媧皇宮邯鄲 :計劃看叢臺正定 :計劃看四塔及榮國府由於到 大同 之前有點感冒,到 大同 後感冒加重,所以,實際行程: 北京 —— 大同 —— 陽曲第二日: 大同 土林—— 陽曲 宿;陽曲 宇際主題酒店,酒店周邊吃飯方便,停車找位置停,周邊都是小區,停車比較多,酒店只能說一般,只有吃飯方便,房間都比較小。可能的話還是宿 陽曲 賓館好,周邊吃飯購物比較方便。早上從酒店到土林,趕上活動優惠,原價60元門票半價。 陽曲 縣青龍古鎮遊覽,免費。
  • 網上祭英烈活動倡議書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英烈褒揚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營造崇尚英烈、學習英烈的濃厚氛圍,根據中央和省市要求,我們倡議從3月上旬到4月上旬集中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一、開展網上祭掃 疫情防控期間不組織聚集性祭掃活動,暢通網絡平臺,推行網上祭掃,單位和個人可通過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戶網站(網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