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2020-12-25 澎湃新聞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2020-12-21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陽曲支前故事第56期:巧取蘭村造紙廠

巧取蘭村造紙廠

儘管開闢敵佔區的任務非常艱巨,情況也很複雜,但我們始終牢記著接受任務時甘泗琪主任和李劍珠部長的話,不要硬攻敵人的據點,但有條件時,可以在部隊配合下,敲他一下子。到了1944年3月間,這個機會果然來了。

有一天,駐紮在靜樂縣境內的 358 旅 717 團政委楊秀山和政治處主任梁仁芥同志打發通信員給我送來了一封信。大意是部隊想選擇一個目標,給敵人一次狠狠打擊,一方面可以擴大我軍的影響,另一方面繳獲一批部隊急需的裝備和物資。並提出不和敵人硬拼,希望我們利用已有的關係做內應,給敵人一個突然襲擊,打一個「便宜仗」。隨後,又派了該團二營營長任士宏來我站研究具體作戰部署。

任士宏同志不到30歲年紀,大高個,參加過長徵,經歷過無數次戰鬥,是一位很有經驗的指揮員。大家聽說任營長來參加戰鬥心裡都很高興。共同商議後,一致感到選擇蘭村這個據點作為攻打目標比較適合。第一,蘭村是太原北郊重鎮,距城20公裡路,敵人支援不及。直搗蘭村,對太原和平川據點的敵人,將帶來很大震動,對廣大敵佔區的群眾將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可以藉此壯我軍威,鼓舞群眾鬥志。第二,蘭村離山區只有幾裡路,有利於部隊出擊和隱蔽,有利於戰利品的迅速運輸轉移。第三,蘭村有個日本人經營的造紙廠,生產毛邊紙、印報紙、捲菸紙等,我軍區和旅團機關、部隊印刷書報和文件都十分需要,攻下蘭村造紙廠,可以解決我們一部分急需的物資。第四,該廠只有一個小隊的日軍守衛,工人都是中國人。第五,我們有兩個年輕可靠的內線,其中一個還是日籍廠長的勤務員,他們可以提供廠裡的準確情況,行動時可以帶路,這些都是我們組織這次戰鬥的有利條件。

這樣確定了以後,我們又進一步對蘭村進行了多次偵察,並摸清了駐在蘭村的日軍每隔兩個月就要從太原換防一次的活動規律。鑑於蘭村據點外圍挖有深溝,中間築有圍牆,牆頭上安裝了電網,大門口設有哨兵等情況,決定對造紙廠的襲擊,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為了迷惑敵人,防止意外情況發生,情報站的同志又設謀在別處製造假象,轉移敵人注意力。這處假目標就選在陽曲鎮,陽曲鎮在黃寨與太原城之間,是偽區政府所在地,離太原東山很近。東山地區一片黃土山梁,表面看去很荒涼,可在山溝裡、山梁中隱藏有日軍的軍械庫、彈藥庫等。我們就將敵偽區政府的區長抓來,要他交代軍火庫的地形、防衛情況,造成要打軍火庫的假象,誘惑敵人加強東山的戒備。又分別召集蘭村造紙廠周圍日軍據點內我們的內線報告知情、布置任務,到時拖住、迷惑增援的敵人,使其自亂陣腳,不敢外出。

一切準備就緒,天黑後,任營長將二營三個連全部帶到據點附近隱蔽待命。次日由另一名參謀帶一小隊人化裝成一隊從太原來換防的日軍,在太陽快落山時,踏上了去蘭村的公路上,混進了蘭村據點的大門後,就直向造紙廠走去。當走到離廠門還有十幾米時,被廠門口敵哨兵發現了,立即大聲盤問:「哪一部分的?」走在前面的我敵工幹事立即用日語回答:「從太原來換防的!」敵人又問:「怎麼這麼晚才到?先站住,等報告了再進廠。」顯然,敵人對我們起了疑心。在這緊急關頭,隊伍加速前進,敵哨兵慌忙鳴槍報警,我們立即開槍射擊,將哨兵打倒後,迅速衝進廠內。

這時,內線人員已和衝進去的隊伍接上了關係,帶著一部分戰士朝日籍廠長的住房衝去。這時,廠長正躺在床上休息,聽到槍聲,知道不妙,連牆上掛的盒子槍也顧不上拿,就翻身鑽進了床腳旁邊事先挖好的一個地道裡溜了。我們上床摘下那支盒子槍,並朝洞裡打了幾槍,當時駐在廠內的一小隊日本兵,吃完飯正在營房附近溜達,聽到槍聲後,都慌慌張張跑進炮樓,和我們對射起來,有幾次企圖衝出炮樓突圍,但都被我們的火力打回去了,在炮樓外倒下了十幾具屍體。

在我部隊和炮樓敵人對射的時候,我們事先組織好的部隊戰士和邊山的群眾在我軍火力掩護下,打開倉庫,把紙張等許多物資,人背車拉迅速向山區搬運。大約在深夜兩、三點鐘的時候,估計搬運物資的隊伍和群眾已經走遠了。這時,包圍炮樓的部隊才撤出了戰鬥。當東方露出晨曦時,部隊和群眾都已全部安全地回到了邊山根據地,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八路軍717團的這次「便宜仗」,在情報站的幫助下取得了完全勝利,而我無一傷亡,消息迅速傳遍太原附近城鄉。進一步造成了敵人內部恐慌,我們人民群眾大受鼓舞,人們紛紛通過走親訪友的機會,詢問打探,廣為傳播,傳的又是神乎其神,勝似孫悟空鬥敗牛魔王。什麼「假日本兵打真日本兵,一下子連窩端掉」、「造紙廠的鬼子遇到神兵天降,做夢也來不及就回了老家」等等。使我們軍威大振,人民揚眉吐氣。人們到處傳頌著:「鬼子長不了啦!還是八路軍厲害。」

來源:陽曲微訊

原標題:《【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2020-07-2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 【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 【陽曲支前故事】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城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市的故事。
  • 在紅嫂故裡,老黨員講述支前的故事
    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91歲的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煙臺故事:解放戰爭時支前大軍中的蓬萊兒女(圖)
    原標題 :煙臺故事:解放戰爭時期支前大軍中的蓬萊兒女(圖)小駱家村的陳連泉老人1948年12月曾任華東子弟兵團一連連長,支援淮海戰役,光榮負傷。  解放戰爭時期,曾有一支被稱為「特殊部隊」的支前大軍---華東子弟兵團。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穿過槍林彈雨,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當年任沂南縣支前司令部政委的李子超,回憶起他和七十四師被俘將領的一段對話令人深思:「他們說,老百姓堅壁清野,什麼都藏得光光的,我們吃也沒得吃,喝也沒的喝,我們找人連個鬼也找不到。你們呢,老百姓給你們抬擔架,送給養,當嚮導,我們都逮著過。老百姓都是向你們的。」「這個支前擁軍,山東人民貢獻大了,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 天下郭氏起源陽曲
    《通志》可佐     古人說到祖籍,習慣以郡而言,陽曲歷代為太原郡駐地。《古山西通志》中,在太原府志、陽曲縣誌中記載稱:「陽曲,隋隸於太原郡……唐屬并州,武德三年於隋之故城四十五裡又析置汾陽縣,七年省,復曰陽曲。」
  • 郭氏根祖在陽曲
    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此為氏。後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陽曲,生蘊。蘊生淮、配、鎮。鎮,謁者僕射、昌平侯。裔孫從潁川。」    這段關於郭氏起源的經典論述,說明「虢序」受封於陽曲,由「虢」轉聲為「郭」。這是關於郭氏始祖和郭姓起源的經典論述,不容質疑。
  • 國慶節,一家三代臨沂紅色景區內回憶支前故事
    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建在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煢煢孑立,守望雲天——陽曲大王廟
    地理位置 陽曲大王廟位於太原陽曲縣城以東約15公裡的東黃水鎮範莊村西口的一處高崗之上,該村緊鄰S314省道,自古是陽曲至盂縣的咽喉要道。據《陽曲縣誌》和大殿內重修大王廟碑記載,該廟始建於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重修。廟內現存正殿一座,為明代遺構。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當年任沂南縣支前司令部政委的李子超,回憶起他和七十四師被俘將領的一段對話令人深思:「他們說,老百姓堅壁清野,什麼都藏得光光的,我們吃也沒得吃,喝也沒的喝,我們找人連個鬼也找不到。你們呢,老百姓給你們抬擔架,送給養,當嚮導,我們都逮著過。老百姓都是向你們的。」「這個支前擁軍,山東人民貢獻大了,可以說是傾其所有」。
  • 「支前模範」店子底村:遊客不願意被說教,讓景點好玩才是硬道理
    店子底村是通往太原東山和牛駝寨的必經之路,必須被選擇為解放太原戰役的支前「大後方」——臨時物資站、療傷救護站。每天大量的物資從忻州、五臺、靜樂、原平等地運來,全村百姓冒死支前,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去店子底村接受紅色教育,有一些感受。
  • 渡江戰役中大辮子姑娘書寫感人「支前」故事
    而在這場烽火連天的戰役中,一位年輕的大辮子姑娘和她的一艘木船,書寫了一段感人的「支前」故事。   最終,顏紅英如願加入了支前的隊伍,同時報名的還有她的父親和妹妹。   董小妹說:「當時解放軍在江邊訓練,我媽媽還把他們衣裳全部洗好,就掛在船上曬乾。在江邊訓練了半個月後,1949年4月21號,正式渡江!」
  • 淮海戰役支前故事:平均一名解放軍身後有9名百姓「護航」
    重溫淮海戰役支前故事:群眾路線永遠不過時
  • 河北有個曲陽,山西有個陽曲,帶你盤點陽曲那些必吃特色美食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 」,2500多年的歷史賦予了陽曲深厚的人文底蘊。郭子儀、狄仁傑、傅山、以及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書寫者馬文蔚等英才輩出,華國鋒曾出任陽曲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境內1處國家級、88處省市縣級文物,見證了陽曲作為全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的輝煌。那麼到陽曲遊玩怎能少得了這裡的特色美食呢?
  • 百年華豐造紙廠完成搬遷 眾多老物件記錄激情燃燒的歲月
    好在,歷史總歸會留下印記,而這些沾染了歲月痕跡的老物件,讓我們能在多年後,直觀地感受到當年腳下這片土地上,有過怎樣的故事。華豐造紙廠,對於老一輩的杭州人來說,肯定不會陌生。今年5月26日,百年老廠華豐造紙廠完成了搬遷。為了留住老廠的記憶,今年10月,和睦街道華豐社區的一座老華豐廠記憶展示中心——「華豐憶」故事屋將正式開放,讓老廠再現曾經的「輝煌」。
  • 【紅色故事】海軍紀念館渡江木船上的「大辮子姑娘」原型是支前群眾
    【紅色故事】海軍紀念館渡江木船上的「大辮子姑娘」原型是支前群眾 發表時間
  • 國慶節咱去陽曲逛廟會
    本報訊(記者畢晶晶)9月25日,記者從陽曲縣了解到,10月1日至10月3日,為期3天的首屆陽曲「非遺+扶貧」廟會將在該縣黃寨鎮南留南村舉行。廟會活動期間不僅有麵塑、根雕、葫蘆畫、民俗畫、剪紙等非遺文創產品集中展銷,還將設置專門區域,展出陽曲縣的小米、雜糧、豬頭肉、豆腐乾、葡萄、大棗、土豆、陽曲粉條、陽曲打滷面等純天然綠色產品,並推出酒店式小木屋民宿區、自助燒烤區、特色非遺美食區,「一網打盡」遊客的吃住玩。
  • 造紙廠廢氣循環水專用的除臭劑是哪種?
    造紙廠除臭劑廣泛的應用於:造紙廠、紙漿池、汙水池、循環水池等地方,而造紙行業多採用封閉的循環用水,零排放的抄造工藝,所以這種廢水經過經過長時間的循環使用,就會產生大量的有機物沉澱發酵,各種細菌滋生,最後導致這種廢水,會有非常大的黴臭味,另外在蒸煮的過程中會產生硫化鹼、燒鹼等在漂白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