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2020-12-25 澎湃新聞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1949年正月,解放軍先後攻佔太原東山牛駝寨淖馬、山頭、小窯頭「四大要塞」,把閻錫山軍隊壓縮到太原城內後,各參戰部隊進入休整期。剛過了年,人們還沉浸在節日氣氛中,陽曲縣七區政府與駐村部隊在西黃水村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軍民聯歡會。

這天上午,天氣晴朗,陽光暖融融的,西黃水村的打穀場上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七區全體幹部群眾與駐村部隊官兵數百人齊聚會場。聯歡會開始時,解放軍某部參謀長和七區區委書記以及支前代表分別講了話。接著,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聯歡表演開始了。

第一個節目是解放軍表演的隊列刺殺。只見一個排的解放軍背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雄壯的口號,雄赳赳氣昂昂走到會場中央。戰士們軍容整齊,精神飽滿,隊列刺殺表演整齊劃殺聲震天,威武震撼的場面讓在場群眾大為振奮。參加聯歡會的七區婦救會幹部張愛蓮激動的流下眼淚,她說: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山溝裡和敵人捉迷藏,今天總算看到了自己軍隊的威風。

聯歡會第二個節目是比賽爬樹,由區政府和部隊各選一個選手進行比賽。穀場上有兩棵椿樹,差不多有四、五丈高。解放軍的一個連長站了出來,小夥子20出頭,一米八的大個子,濃眉大眼,十分精神。一上場就高喊「來,誰出來和我比?」這時區和村的幹部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有些膽怯。正在疑惑中,忽然一聲「我來!」一個身影已經走到大樹前。大家一看,原來是七區副區長袁學祖。袁區長是侯村小崗頭村人,小名四牛,從小跟著父親學過武術,上房、爬樹、摔跤在方圓十幾裡沒有對手。此時,看熱鬧的群眾一陣吵吵聲,這個說:四牛功夫好,今天可有好戲看了。那個言:不行哇?你看人家解放軍小夥子個子那麼高,那麼壯實,四牛怕是贏不了。只見袁區長走過去和解放軍連長握了握手,兩人來到椿樹前。隨著一聲:開始!兩人「噌噌」向樹上爬去,幹部群眾和部隊戰士「加油!加油!」的吶喊聲此起彼伏。一袋煙的功夫,解放軍連長第一個爬到了樹頂。這時,看熱鬧的群眾不幹了,「四牛再比一次!」「袁區長,拿出真本事來!」解放軍連長一看群眾不服氣,走到袁區長旁說:「袁區長,敢不敢再比一次?」袁區長說:「你贏了,咱們進行下一個項目吧!」解放軍連長一聽,認為袁區長不敢和他比了,就說:「我咋也行,可鄉親們不答應呀?」看熱鬧的群眾也嚷嚷起來:「不行,四牛!再比一次。」「老袁,再比一次。」袁區長笑了笑,對解放軍連長說:「再比也行,但咱們改變個辦法,頭朝下爬樹,行不行?」在場的解放軍和老百姓都見過頭朝上比賽爬樹,還沒有見過頭朝下爬樹的。頓時,聯歡會場中喊好聲、拍手聲響成一片。兩人重新來到樹下,頭朝下抱住樹,場上頓時靜下來,人們屏住呼吸,睜著大眼看。不出意料,這一局,袁區長贏了。接著,雙方又進行了摔跤比賽,袁區長一人連摔倒6名解放軍選手,到第7人時才被摔倒。隨著比賽的進行,聯歡會進入高潮。

帶隊的解放軍參謀長武天明,改編前是盂縣遊擊大隊大隊長,殺敵勇猛,在戰鬥中腿負傷後有點跛,人稱「武拐子」。1942年,盂縣曾經和東陽曲合併為孟陽縣,屬晉察冀邊區管轄。那時候,武天明就聽說過袁學祖的大名,陽曲的袁學祖,能飛簷走壁,兩丈高的土牆蹭的就能跨過去,六、七米高的窯面數秒間能從地面到窯頂,經常完成急難險重的任務。百聞不如一見,今天看到袁學祖,果然名不虛傳。急忙過來握著袁學祖的手說:「老袁,總算見到你了!」袁學祖也聽說過盂縣的「武拐子」威名,日偽軍聽到就魂飛膽魄。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惺惺相惜,真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時候,武天明盯著袁學祖腰裡別著的「八音左輪手槍,看了又看。「老袁,你這把槍是哪來的?」袁學祖說:「前一陣查路口時繳獲敵特上級獎勵的。」袁學祖見參謀長一直問這把槍,猜出了參謀長的心思,主動說:「參謀長,如果你喜歡,咱們把槍換了吧!」「好!」袁學祖拿著武參謀長的槍看了看沒想到武天明的槍也是槍中精品,德國造「十子連」可以連發十槍,三個彈匣,射擊起來不亞於一支衝鋒鎗。換槍之後,這把槍一直跟隨袁學祖,直到文革前按組織要求上繳有關部門。

聯歡會在解放軍和鄉親們的歡呼聲中結束了。老百姓看到了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軍事素質,支援解放軍早日打下太原城的信心更足了。解放軍也知道了地方幹部中也是藏龍臥虎,老百姓散財捨命的支援解放軍,也激發了他們快練兵,練強兵,早日打下太原城的決心。這次聯歡之後,軍民關係比以往更加密切了。

原標題:《【陽曲支前故事】打穀場上的軍民聯歡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陽曲支前故事】巧取蘭村造紙廠 2020-12-21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陽曲支前故事】英烈手印照千秋 2020-07-2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曲支前故事】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城
    陽曲縣是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參戰支前,為抵禦外來侵略,實現民族解放,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講好支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實現中國夢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齊世銘詐降牛駝寨,殺吉野震驚太原市的故事。
  • 在紅嫂故裡,老黨員講述支前的故事
    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91歲的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沂蒙山革命老區 支前擁軍感人故事數不勝數 紅嫂真情故事打動人心
    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軍區機關報《魯中大眾報》就以《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為題,報導了這個模範群體。多年後遲浩田訪問沂蒙,見到了六姐妹,深情地說:「沒有你們,解放軍不會打那麼多勝仗;沒有你們,我們的傷員不能救活這麼多。
  • 濱海新區2020年春節軍民聯歡會舉行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郭海濤)近日,由天津市濱海新區委員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天津市濱海新區委員會宣傳部、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濱海新區2020年春節軍民聯歡會」在濱海文化中心歌劇廳舉行,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張玉卓,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許紅星,區政協主席韓遠達等黨政軍領導同志與軍民代表歡聚一堂共慶新春佳節
  • 國慶節,一家三代臨沂紅色景區內回憶支前故事
    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建在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
  • 上海楊浦各條線廣泛開展「軍民一家親,共敘魚水情」活動
    區文化局舉辦「軍民魚水情 共築強軍夢」聯歡晚會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謳歌人民軍隊英勇善戰、擁政愛民的風採,展現軍民魚水情深由空軍上海基地政治部、楊浦區文化局、楊浦區雙擁辦、四平路街道辦事處主辦,楊浦區文化館、空軍上海基地通信站承辦的「軍民魚水情 共築強軍夢」楊浦區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軍民聯歡晚會於7月28日晚在空軍上海基地禮堂舉行。
  • 方特遊樂園要來太原了 遊樂場進駐陽曲
    期待已久 太原將迎來方特遊樂園每當在電視和網上見到歡樂谷、迪士尼樂園等大型遊樂場裡刺激的大型設施時,再看迎澤,很難過有木有!去年大同又添方特遊樂園,回過頭想,我市身為省會,一個二線城市,連一個能真正過癮的遊樂場都沒有,我們不得不跑去大同方特,淚奔啊有木有!相信大家一定憧憬著能有一個大型遊樂場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 軍民聯心衛海疆 「海霞精神」代代傳
    洞頭女民兵情系海防,和駐島部隊在思想上互相關心、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和部隊一起保家衛國的故事,隨著《海霞》電影的播映,更是名聞全國。五十多年來,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和洞頭人民開展軍民聯防的「魚水之情」,也同樣隨著「海霞精神」一起,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截至2014年底,洞頭縣已先後六次被評為浙江省雙擁模範縣,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
  • 連枷——軍民融合發展的產物丨彭竹兵
    榖物登場後,則支石以擊之,用連枷以打之,用風車以扇之,用箕簸以揚之篩之。用設水旱碾及磨以制之,亦有用碓舂之者,乃可成米成面而供食也。」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尤其是1970年以前出生的對這段話中提到的農具會有更深印象。駝糞草:即馱糞草。駕牛犁田耙地,要有犁,包括犁頭、犁鏵、牛軛、緪索等。擔尖擔:就是用扁擔、繩索擔東西。連枷:俗稱連稈砸。箕簸:就是簸箕。
  • 「支前模範」店子底村:遊客不願意被說教,讓景點好玩才是硬道理
    店子底村是通往太原東山和牛駝寨的必經之路,必須被選擇為解放太原戰役的支前「大後方」——臨時物資站、療傷救護站。每天大量的物資從忻州、五臺、靜樂、原平等地運來,全村百姓冒死支前,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去店子底村接受紅色教育,有一些感受。
  • 「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 中國好英語第九屆英語聯歡會快樂上演
    桂林生活網訊 12月12日,2020中國好英語自然街第九屆英語聯歡會快樂上演,活動旨在幫助更多的孩子擺脫啞巴英語,實現脫口而出說英語。而桂林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希望讓更多的桂林人能將桂林的山水人文用英語介紹給外國友人,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 日照:軍民同心謀發展,軍地合力固國防
    日照這座連續六次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的城市,如今,又一次著眼新時代雙擁工作特點,創新服務部隊保障模式,聚焦國防建設重點項目,緊貼部隊實際需求,譜寫了雙擁根深葉茂、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篇章。日照市精心打造「海訓鐵後盾,擁軍好榜樣」新品牌為全面保障部隊海訓,日照市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部隊海訓演習期間擁軍支前保障工作的意見》《日照市支持海訓部隊擁軍保障實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具有日照特色的「黨委政府牽頭、軍地部門聯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組織齊動」的擁軍支前保障新模式。
  • 渡江戰役中大辮子姑娘書寫感人「支前」故事
    而在這場烽火連天的戰役中,一位年輕的大辮子姑娘和她的一艘木船,書寫了一段感人的「支前」故事。   最終,顏紅英如願加入了支前的隊伍,同時報名的還有她的父親和妹妹。   董小妹說:「當時解放軍在江邊訓練,我媽媽還把他們衣裳全部洗好,就掛在船上曬乾。在江邊訓練了半個月後,1949年4月21號,正式渡江!」
  • 阿蒙:上下同欲者勝——淮海戰役支前民工政治思想工作之預則立
    蓬萊民工轉運傷員時遇到敵機轟炸掃射,四排長董星一和班長李長愛等迅速地趴在擔架上,用自己的身軀護住傷員,說:「同志,請放心,打不死我就打不死你。」支前英雄唐和恩的小竹棍刻著他隨軍轉戰千裡的地名。他們有的還穿著單衣,沒有鞋乾脆赤腳推著小車頂風冒雪走在支援淮海戰役的路上。他們衣衫襤褸但目光堅定,是什麼使他們甘願風餐露宿,遠離母親、妻兒來到戰火紛飛的戰場?
  • 【黨史故事】紅色榆林記憶
    我是上世紀30年代出生於清澗,記事時就知道有個劉志丹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鬧翻身。民間有許多頌讚之語,「劉志丹真英明,領導著窮人鬧革命。劉志丹真勇敢,領導著遊擊隊上橫山……」榆林人民成了一支不可戰勝的革命生力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犧牲。榆林人民忠黨愛國,信仰明、理念堅,非常能吃苦,不怕流血流汗,在革命戰爭時期能攻堅克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仍砥礪奮進。
  • 【方志安國】安國歷史上的支前(二)
    【方志安國】安國歷史上的支前(二) 2020-09-24 0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有個曲陽,山西有個陽曲,帶你盤點陽曲那些必吃特色美食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 」,2500多年的歷史賦予了陽曲深厚的人文底蘊。郭子儀、狄仁傑、傅山、以及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書寫者馬文蔚等英才輩出,華國鋒曾出任陽曲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境內1處國家級、88處省市縣級文物,見證了陽曲作為全國傳統文化旅遊大縣的輝煌。那麼到陽曲遊玩怎能少得了這裡的特色美食呢?
  • 「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 中國好英語第九屆英語聯歡會在廣西桂林...
    12月12日,2020中國好英語自然街第九屆英語聯歡會快樂上演,活動旨在幫助更多的孩子擺脫啞巴英語,實現脫口而出說英語。而桂林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希望讓更多的桂林人能將桂林的山水人文用英語介紹給外國友人,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