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別致街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06 泉州晚報

泉州是聞名於世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使得泉州成為當時吸納海外文化的重要門戶。

千百年來,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不僅在泉州留存下豐富的宗教文物、文化和藝術,也留下了許多與之有關的街巷、地名。

□本報記者 黃寶陽 文/圖

多元文化共生並存

隨著中世紀泉州在海外交通的發展、繁盛,南北朝以來、特別是宋元時期,大量外國商人、僧侶、旅行家等匯聚泉州,開展貿易及駐留生活,帶來了異域宗教。不同宗教得以在這方自由的土地傳道,外來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猶太教等,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紮根、成長,與中華傳統的儒教、道教和諧共生。

伊斯蘭教清淨寺的隔壁,是道教的關嶽廟,不遠處則是儒教的泉州府文廟;因千年叢林承天寺而得名的承天巷,巷口有一座基督教福音堂,與承天寺不過10米的距離;城南因奉祀保生大帝的青龍宮而得名的青龍巷裡,有一座基督教聚寶堂……不同的宗教在這裡和諧共處、融合發展,這種開放和包容,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極為少見。

在「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古城內,除了眾多珍貴的宗教文化遺存,千百年來,多元宗教信仰,早已融入泉州人日常的生活起居中,並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具體體現在許多與宗教有關的街巷名稱上。

數十處街巷因宗教得名

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建設曾在其所撰的《泉州地名文化初探》中,以道教和伊斯蘭教為例,闡述了宗教信仰與泉州地名的密切關係。

王建設表示,道教是從魏晉時期傳入泉州的。歷史上,泉州建有上百座道教宮觀,因此,帶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地名也就特別多:有從堪輿(即風水,指地理形勢)角度命名的,如龍頭山、虎頭山、四象井、八卦溝;有以道教宮觀命名的,如天公觀、城隍口、天后路、平水廟;有以仙道人物命名的,如二郎巷、土地後、裴巷、祖師公巷;有以神仙境界或神仙故事命名的,如蓬萊、仙苑、金粟洞、登仙橋等。

除了本土的儒釋道教,異域宗教也得以在泉州的街巷中留名。宋元鼎盛時期泉州蕃漢雜處,在「市井十洲人」中,阿拉伯人獨多,因此,伊斯蘭教對泉州地名的影響相對來說也就比較大。泉州的東郊有座靈山,因「夜光顯發,人異靈之,名曰聖墓,曰西方聖人之墓地」而被世人稱為「靈山」,附近的村莊則名為「聖墓村」。

泉州還有一些跟宗教有關的有趣地名,如位於北門街的阿彌陀佛巷。阿彌陀佛巷只有短短的二三十米長,裡面就三五戶人家,從文勝巷中間往北門菜市場方向走,巷口很小,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因巷內修有一座供奉阿彌陀佛的廟而得名。

泉州還有上帝宮巷和上帝村,不過,都與基督教無關,而是與道教有關。上帝宮巷北至新門街支路,南至水溝巷與馬坂巷交界處(三岔路口)。該巷巷口原有一座上帝宮,供奉玉皇大帝,遂稱上帝宮巷。上帝村位於溫陵路通往龍宮菜市場方向,同樣因巷口有一座上帝宮得名。

相關連結

與道教有關的街巷:青龍巷、二郎巷、裴巷、通天巷、奎霞巷、上帝宮巷、奎章巷、雷公廳、觀東巷、大希夷、小希夷、近聖路、廣靈路。

與佛教有關的街巷:阿彌陀佛巷、大寺後、承天巷、崇福寺口、金剛巷、祖師巷、觀音巷、蓮燈巷、上乘巷。

因宮廟得名的街巷:大寺後、鸚哥山巷、崇福寺口、平水廟、青龍巷、相公巷、祖師公巷、龍宮、靈慈宮巷、大城隍口、小城隍、裴巷、五夫人巷、奇仕媽巷、承天巷、宮後巷、聖公巷、觀東巷、南嶽宮巷、老廟巷、水溝巷、宮塔巷、天后路、近聖路。

相關焦點

  • 七個一·街巷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今年,我市還將啟動街巷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對29條分布在西街—中山路片區的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結合動靜分離原則和業態分布,街巷分為文化類、生活類進行綜合提升。文化類街巷蘊含較多傳統文化資源,生活類街巷以居民生活為主。目前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 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德化線: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全省第一家陶瓷專業博物館)—月記窯文創園(國家古窯遺址公園)—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陶瓷童話世界)—南埕鎮(桃仙溪景區,塔兜村泡溫泉)—雷峰鎮(看美麗鄉村潘祠村、李溪村、蕉溪村,品德化「三黑」美食)—石牛山(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華東第一瀑」岱仙瀑布)。
  • 泉州文化古城——世界宗教博物館
    古城泉州:萬物之母,厚德載物。泉州是海峽西岸歷史文化名城,自古至今,生生不息,「綿綿若存」。泉州地處福建東南部,與臺灣隔海相望,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泉州還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 華光學院建設「雲遊」博物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近日,記者從泉州華光職業學院獲悉,該校武術老師黃樹煌利用抖音「在家雲遊博物館」網上平臺,將收藏20多年的近200件古代石刻藏品上傳「雲端」,建設成「華光古代石刻雲博物館」,為居家防疫群眾及學生提供學習研究的網上展示平臺。 據悉,近日,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抖音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九大國內一級博物館,推出「在家雲遊博物館」活動。
  • 活地圖·草根力量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一座「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鮮活古城,更是一座「有情、有義、有愛心」的有愛之城。 當你行走在古城,可能會有一個「活地圖」義務帶你遊覽,有人奉上一杯免費茶水,有人予以一次詳細指路,有人報以一個溫暖的微笑……人,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風景。
  • 帶你「黃金周」玩轉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史跡遊 線路一:九日山—清源山—開元寺—西街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府文廟—清淨寺—德濟門遺址·天后宮 線路二:洛陽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靈山聖墓—蟳埔民俗漁村·江口碼頭—真武廟 線路三: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安平橋—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 「古韻泉州」非遺遊 線路一:泉州海交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這一項目,是「世界陶瓷之都」德化暢通「內循環」秋季攻堅行動的開門紅,也是當地因地制宜探索「雙循環」邁出的一大步。 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國際經貿的不確定性影響,經濟外向型明顯的德化面臨嚴峻挑戰。地處古海絲起點泉州,德化以外銷陶瓷為主產,全縣陶瓷出口佔比一度高達80%以上,行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何育新機開新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 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館
    這裡各種宗教品類齊全,中國本土的儒教、道教,「中國化」的佛教,與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景教等其他世界性的宗教長期共存,不同的宗教在這裡共榮共生,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在這裡和睦相處,形成了東西方文明兼容並蓄、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景象。這樣的典範在中國少有,在世界也極為罕見。
  • 黃金周泉州推出5大主題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黃寶陽) 一、「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史跡遊 【線路一】第一站:九日山祈風石刻、第二站:清源山·老君巖造像、第三站:開元寺·東西塔、第四站:西街歷史文化街區、第五站: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第六站:府文廟、第七站:清淨寺)、第八站:德濟門遺址 【線路二】第一站:洛陽橋、第二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第三站:靈山聖墓、第四站:蟳埔民俗漁村、第五站:
  • 開啟尋寶之旅 領略多彩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近日,泉州市新隅小學、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學、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學記分批前往全國最大的非遺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館內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尋「寶」之旅。 傳統美術、閩南民俗、傳統技藝……從非遺館的二樓到四樓,分別展出泉州各項非遺珍品,學記們一路探訪,無不被這些巧奪天工、多姿多彩的泉州文化寶藏所折服。
  • 【泉州晚報】特殊畢業季的依依…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泉州高校畢業生的畢業季被完全改變。「雲答辯」、合成「雲畢業照」、畢業作品「雲展示」、「雲畢業典禮」等「雲畢業」方式,今年畢業季,很多活動只能轉戰「雲」上。 最近,華僑大學、泉州師範學院、仰恩大學等高校畢業生分批次返校,在一周左右的「最短畢業季」裡,領取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辦理離校相關手續,並與母校老師和同學道別。
  • 簡明新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24日,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來泉,開展「福建寺廟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調研活動,實地走訪永春縣岵山鎮清水祖師故裡、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少林寺、晉江靈源寺等,詳細了解寺廟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並強調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同時,要以寺廟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市領導劉文儒、駱沙鳴參加活動。
  • 首設「雲端」研學營地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莊丹丹)17日,由泉州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關工委、市少工委等共同舉辦的2020年泉州市紅領巾雲端研學營暨網上少年軍校活動,在泉州市青少年宮舉行開營儀式。 往年少年軍校均以線下活動為主,今年首次創新開設「雲端」研學營地,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利用AR技術結合動漫效果,以軍事博物館、紅色革命紀念館、紅色旅遊景點等為主要站點設計路線,讓全市少年兒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360°全景參觀學習和答題測試,擴大了參與範圍,提升了活動體驗。「雲端」研學營地設立在泉州團市委微信公眾號「青春泉州」。
  • 重拾連環畫記憶 說出你的故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即日起,由泉州古城辦、泉州文旅集團聯合發起的「我與連環畫的故事」徵集活動開啟了。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連環畫故事的市民們,趕緊來參與吧! 開啟記憶大門 講述你和連環畫的故事 對於上世紀50、60、70年代出生的市民來說,小人書承載著他們童年的回憶和特殊的情感。黑白的圖畫看似單調,卻是物資匱乏年代最精彩的呈現。
  • 文化之旅 | 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館
    宋元時期的泉州,以她「東方第一大港」的寬博胸懷,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賈,諸多宗教文化和宗教藝術也得以在此交流、傳道。
  • 泉州正音書院正式開放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5月30日上午,位於古城府文廟的泉州正音書院正式揭牌落成。 本次揭牌儀式由泉州古城辦、泉州文旅集團主辦,泉州正音書院承辦。主辦方介紹,正音書院,典自清初朝廷設立的語音訓練班。復建正音書院,旨在延展尚學文風,營造「千年古城、萬人悅讀」的全民閱讀氛圍。據悉,正音書院是泉州啟動復建書院工作以來投用的首個書院。
  • 放慢腳步 探尋古城老巷子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黃東陽 文/圖 在泉州古城的老巷中,流傳著數不清的傳說故事,矗立著許多彰顯特色的傳統建築,蘊含著綿延不絕的文化傳承,猶如一個等待挖掘的巨大寶藏。8月30日下午,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部分學生記者,在泉州古城講解員陳曉紅的帶領下走進花巷、古榕巷、壕溝墘等老巷,沉浸於古城的魅力之中。
  • 【民族宗教】領略「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
    史跡豐富,在海內外有較大的影響,素稱「宗教勝地」、「世界宗教博物館」。現存的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仍擁有眾多的信眾和數目可觀的寺觀教堂,還有數以千計的各種民間信仰宮廟。泉州現有宗教活動場所603餘處,宗教教職人員2871,市、縣兩級共有宗教團體37個。 泉州在「泉南佛國」之稱。早在西晉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泉州就建造了位於九日山的延福寺。其後歷代建造佛寺有名稱可考的多達400多座,現尚存近300座。
  • 豐州有古老的月老崇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而豐州慈濟宮內就有一祭祀月老的小角落,這在泉州還比較少見,記者聞訊後前往探尋。  據悉,該處很可能是泉州最早的月老崇拜之地。  南安豐州武榮慈濟宮內,香火旺盛。記者看到,左側的一角祭祀著月老,有一紅布上寫著「月老大仙」四個大字。透過求籤處,但見不少上了年紀的婦人向月老叩拜。  記者請教宮內長者們,為何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來求月老?
  • 商業地產下半年或迎入市小高峰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記者從業界獲悉,今年下半年福建將有15個商業地產項目擬開業,泉州也有中駿、寶龍、悅禾匯等多個商業地產擬入市。此外,全國下半年計劃開業的商業地產數目多達415個,而上半年這個數字只有63個。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由於受疫情因素影響,2020年上半年全國新開業的商業項目數量僅63個(不含專業市場、酒店及寫字樓,商業建築面積≥2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