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駛千噸級船舶!南京秦淮河全線航運功能將恢復

2021-01-20 交匯點客戶端

近日,秦淮河(溧水石臼湖~江寧彭福段)航道整治工程洪藍船閘工程、毛家村橋等六座橋梁工程順利完成交工驗收。今年年底,秦淮河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將建成通航,過去只能通過一兩百噸船舶的秦淮河將可行駛千噸級船舶。

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維護建設,秦淮河航道通航條件有所提高,但航道等級低,沿線礙航橋梁和局部礙航河段嚴重製約區域水運發展。為適應江蘇省生產力布局的變化和南京經濟的發展,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於2017年4月開工建設。

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是江蘇重點交通工程,也是南京「三重一大」重點項目。工程按四級標準整治航道裡程合計97公裡,工可批覆投資60.6億元。工程先期建設溧水石臼湖~江寧彭福段,整治航道裡程21.074公裡,新建洪藍船閘1座,改(新)建橋梁15座,建設停泊錨地和水上服務區各1處,概算總投資約30.98億元。

整治工程採了多種創新手段。針對船閘運轉件受力複雜、工作環境惡劣、運行頻繁、磨損嚴重等問題,工程採用新型雷射熔覆工藝,對船閘重要運轉部件進行表面強化。為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解決閘門受船舶撞擊後易損問題,研究開發新型閘門防撞系統。工程以洪藍船閘工程為依託,通過調研分析,對船閘機械、電氣設備常見故障開展研究,研究傳感數據採集方法並開發船閘機電設備故障智能診斷系統。

工程建成後可恢復秦淮河航道600多年的全線航運功能,重現水上交通重要地位。目前長江南京段12.5米深水航道已貫通,蕪申線航道已按三級標準整治完成,秦淮河作為長江的支流,整治後可推進南京市「王」字形水運網絡和區域性航運物流建設,完善長江經濟帶集疏運體系,提升長三角航道網覆蓋率和連通度,進一步加強長江幹線對南京內陸地區的輻射,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工程完成後,可大大減少沿線交通運輸碳排放,預計2025年可減少碳排放8.5萬噸,2035年減少17萬噸。在社會效益上,可串聯形成秦淮河旅遊特色,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在經濟效益上,可增加建材、糧食、機械設備物資運輸,預測2025年和2035年航道貨運量分別達到1670萬噸和2200萬噸,船舶通過量可分別達到3340萬噸和4400萬噸,相對於公路運輸成本可節約運費分別為2.3億元和3.1億元。

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朱璇 通訊員 姚堯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相關焦點

  • 600歲秦淮河重獲新生!南京秦淮河全線航運功能將恢復!
    這首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想很多南京人對秦淮河有著獨特的感情,這條河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述說。然而,我所見到的秦淮河跟真正歷史上描述的完全不同,又小又窄,只能通行小船。不過,秦淮河航道等級低,沿線礙航橋梁和局部礙航河段嚴重製約區域水運發展。
  • 長江航道升級 千噸級船舶全年可達宜賓港(圖)
    11月1日,是長江幹線敘瀘段航道提升水深、維護標準試運行的第一天,全長約100公裡的長江宜賓至瀘州段,最低維護水深由1.8米提高到2.7米,由此長江幹線宜賓至瀘州段正式由四級航道提升為三級航道,全年滿足千噸級船舶通行,船舶運營時間縮短近一半。
  • 南京秦淮河航道整治橋梁工程通過交工驗收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也是一條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水運古航道。2020年12月29日,秦淮河(溧水石臼湖—江寧彭福段)航道整治工程洪藍船閘工程、毛家村橋等六座橋梁工程通過交工驗收,600多歲的秦淮河航道將「煥發新生」!
  • 3000噸級船舶暢行粵桂 西江成「黃金水道」
    儲瑋瑋 攝中新網梧州11月24日電 題:3000噸級船舶暢行粵桂 西江成「黃金水道」作者 儲瑋瑋 陸小婷清晨5點,在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左岸的引航道上,一艘艘滿載砂石的貨船正有序地排列等候。乘船兩個半小時從上遊廣西武宣庫區前往大藤峽工程碼頭,只見千噸級船舶平穩行駛在青山綠水間。廣西桂平海事處工作人員黃運祿告訴記者,以前黔江航道險灘多、水流急、事故多發,通航條件極其惡劣。今年3月10日大藤峽工程下閘蓄水後,通航等級由以前的300噸級提高到內河航運的最高標準3000噸級。圖為長洲水利樞紐三、四線船閘。
  • 20億打造黃金水道 千噸級船隊南寧直通廣州
    該項目的建成,使西江南寧至廣州847公裡的航道從原來僅能通航120噸小型船隊的6級航道標準提高到常年通航1000噸級船隊的3級航道標準,構築了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系與建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一個重要東向出海通道。20個億打造「黃金水道」  西江航運建設二期工程是國家「九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我國首批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內河航運建設項目之一。
  • 千噸船舶可從韶關駛往珠三角,258公裡的北江黃金水道全線貫通!
    北江航道(韶關段)擴能升級工程建成通航,標誌著韶關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千噸級全長258公裡的北江黃金水道全線貫通,千噸級船舶可通過北江航道從韶關市區通往珠三角,直達港澳,通航時間大大縮短,運輸成本大幅降低。
  • 引江濟淮工程「江淮運河」部分完工後—— 從淮河入長江千噸船舶通...
    引江濟淮工程「江淮運河」部分完工後—— 從淮河入長江千噸船舶通大海2014-12-29 08:10:08 來源:  中安在線    長江、淮河這兩條「血脈」,將我省分為三部分。江淮溝通段肩負調水和通航雙重任務,工程實現後,相當於開闢出一條「江淮大運河」,安徽通江達海將再添「黃金水道」。    「江淮運河」可行千噸船舶    如果說巢湖是引江濟淮南段——引江濟巢段的終點,那麼派河巢湖口未來將會成為引江濟淮中段——江淮溝通段的南起點。
  • 上海建成長三角最大內河樞紐 可通行千噸級船舶
    帶水調試工程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上海振南工程諮詢監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監理,是目前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內河樞紐船閘,按照三級船閘標準建設,船閘閘室長350米、淨寬27米,可通行最大載重
  • 上海:電動船舶推進綠色內河航運
    人民網上海1月8日電(記者沈文敏)近日,由上海瑞華集團自主設計研發的500噸級「雙電」純電動驅動內河航運貨船重載試航成功,這標誌著上海內河航運船舶「新能源化」戰略啟動。 據上海瑞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帥鴻元介紹,傳統柴油機船舶在行駛過程中會造成大氣汙染及水汙染。
  • 《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印發: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2.5萬公裡(附...
    原標題:《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印發:到2035年內河千噸級航道達2.5萬公裡(附全文)   日前,
  • 世界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船在穗下水試航,充電2小時可跑80公裡
    ,充電過程絲毫不耽誤船舶的工作。▲11月12日,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電動自卸船在南沙整體吊裝下水此外,船舶航行全程不消耗燃油,碳、硫等廢氣汙染物及PM2.5顆粒實現零排放,達到了《內河綠色船舶規範》的綠色船舶—Ⅲ
  • 江西首艘3000噸內河航運危化品船舶4月16日下水
    4月16日上午,江蘇揚州潤揚造船廠鞭炮齊鳴,由江西通達航運有限公司投資近億元建造的0066、0077、0099號3艘液體化學品船舶順利下水。其中,0099號載貨量達3000噸,是江西省檢驗登記的首艘按國家標準船型建造的3000噸級內河危化品船舶,也是全省規模最大的可在長江全線航行的散裝化學品船。
  • 與新加坡競爭,倫敦欲成國際航運船舶登記註冊中心!
    據悉,英國正在制定計劃,在脫歐過渡期結束後將倫敦打造成國際航運公司登記註冊船舶的中心,此舉將使倫敦成為新加坡的直接競爭對手。據測算,為此目的而改革英國的航運稅收和監管制度,三年內可為英國經濟帶來37億英鎊的價值,並直接創造2500個高質量的工作崗位,以及25000個相關公司的工作崗位。
  • 綠色航運沿江七省市各有新方案 內河航運模式有大變動
    長江沿江七省市(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航運市場將按照綠色航運的要求,發生較大程度的變身,涉及港口、船舶、運輸組織方式等諸多領域。在綠色港口建設方面,長江四川段行動方案提出,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和船舶岸電受電設施建設,新建碼頭必須建設岸電設施;引導推進港口結構調整,推進港口專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支持拓展港口功能,積極發展金融、商貿、物流等服務。推進長江航運物流信息平臺升級完善工程建設。長江四川段行動方案還要求,嚴格執行船舶強制報廢制度,採取「以舊換新」「以拆換新」等措施加快淘汰老舊液貨危險品船。
  • 水上洗艙站為長江綠色航運護航
    記者從長航集團了解到,長江上行駛的危化品船舶在更換貨種或進港檢修時必須洗艙,以保證運輸安全;含有殘留危化品的汙水必須經洗艙站處理。但是,長江上現有的洗艙站數量有限,滿足不了長江航運快速發展的需求。為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長江水上洗艙站建設,長航集團特別成立了洗艙站項目建設指揮部,主動承擔起長江13座洗艙站布局中的5座建設任務,總投資14億元以上,每年可滿足長江3000艘次船舶洗艙,每年可減少接收處置化學品汙水40萬噸以上。
  • 以高質量航運支持經濟發展 江蘇發揮水運資源優勢「當下可為,未來...
    中國江蘇網7月29日訊 7月29日,交通運輸部在蘇州舉行全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士調研蘇州工業園區內河貨櫃碼頭等地,並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通過交通來引導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當下可為未來可期。
  • 和高速公路一樣,長江也有船舶服務區,它的幾個貼心功能令人瞠目
    匯集了祖國南北諸多水系的長江蜿蜒流到南京時,腰身已變得十分粗壯。五湖四海的船舶經過南京,從江面眺望它的繁華,是另一番壯美。夕陽下,水面反射出金子般的光線,讓整個城市因水而靈動,像在呼吸一般。此情此景不禁聯想到曾經的「金陵」之名源自江上使船人對它異口同聲的褒獎與讚嘆。
  • 京杭大運河東平段通航在即,千噸級船舶可達長江、東海
    未來,千噸級船舶從東平港出發,沿著這條黃金水道,經濟寧、棗莊、揚州、杭州等地一路向南,可通長江、達東海。京杭大運河東平段航道工程是《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確定的京杭運河山東段主航道,是列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規劃」的內河水運建設項目。項目位於東平湖區內,設計為內河三級航道。2017年12月1日,隨著一聲聲船舶的汽笛鳴響,京杭大運河泰安段航道工程正式啟動。
  • 滇池航運工程6月將全面完工
    白魚口碼頭設計客運量規模為每年16萬人次改擴建的彰美村碼頭位於滇池草海東岸彰美村內,在原碼頭布置基礎上對碼頭進行功能恢復改造。採用浮碼頭結構形式,布置1個170客位客船泊位及10個公務船泊位。碼頭設計客運吞吐量為每年20萬人次。
  • 船舶智能運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目前,長江幹線共有貨物運輸碼頭458座,吞吐能力上億噸,碼頭大型化、機械化和智能化將是長江港口發展的趨勢。長江航道建設也進入整體加速推進階段,截止2010年,重慶至宜賓河段可提高到三級航道的標準,千噸級船舶可全年從重慶直達宜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