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淮河(溧水石臼湖~江寧彭福段)航道整治工程洪藍船閘工程、毛家村橋等六座橋梁工程順利完成交工驗收。今年年底,秦淮河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將建成通航,過去只能通過一兩百噸船舶的秦淮河將可行駛千噸級船舶。
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維護建設,秦淮河航道通航條件有所提高,但航道等級低,沿線礙航橋梁和局部礙航河段嚴重製約區域水運發展。為適應江蘇省生產力布局的變化和南京經濟的發展,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於2017年4月開工建設。
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是江蘇重點交通工程,也是南京「三重一大」重點項目。工程按四級標準整治航道裡程合計97公裡,工可批覆投資60.6億元。工程先期建設溧水石臼湖~江寧彭福段,整治航道裡程21.074公裡,新建洪藍船閘1座,改(新)建橋梁15座,建設停泊錨地和水上服務區各1處,概算總投資約30.98億元。
整治工程採了多種創新手段。針對船閘運轉件受力複雜、工作環境惡劣、運行頻繁、磨損嚴重等問題,工程採用新型雷射熔覆工藝,對船閘重要運轉部件進行表面強化。為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解決閘門受船舶撞擊後易損問題,研究開發新型閘門防撞系統。工程以洪藍船閘工程為依託,通過調研分析,對船閘機械、電氣設備常見故障開展研究,研究傳感數據採集方法並開發船閘機電設備故障智能診斷系統。
工程建成後可恢復秦淮河航道600多年的全線航運功能,重現水上交通重要地位。目前長江南京段12.5米深水航道已貫通,蕪申線航道已按三級標準整治完成,秦淮河作為長江的支流,整治後可推進南京市「王」字形水運網絡和區域性航運物流建設,完善長江經濟帶集疏運體系,提升長三角航道網覆蓋率和連通度,進一步加強長江幹線對南京內陸地區的輻射,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工程完成後,可大大減少沿線交通運輸碳排放,預計2025年可減少碳排放8.5萬噸,2035年減少17萬噸。在社會效益上,可串聯形成秦淮河旅遊特色,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在經濟效益上,可增加建材、糧食、機械設備物資運輸,預測2025年和2035年航道貨運量分別達到1670萬噸和2200萬噸,船舶通過量可分別達到3340萬噸和4400萬噸,相對於公路運輸成本可節約運費分別為2.3億元和3.1億元。
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朱璇 通訊員 姚堯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