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

2020-12-24 瀟湘晨報

9月29日,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召開。圖為發布會現場。

河北新聞網9月29日訊(田薇)從今天下午召開的氣象工作服務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圍繞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努力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解析度、針對性和時效性,目前,河北省已構建智能網格預報業務和技術體系,0-72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1小時、1公裡,72-240小時格點預報解析度達逐3小時、5公裡,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63分鐘,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93.5%,基本氣象要素預報準確率高於中央氣象臺指導預報水平。

據介紹,近年來,河北省氣象局積極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綜合觀測業務能力和智能預報業務能力顯著增強。目前,河北省已建成高密度、立體化、全天候、多共享的氣象觀測站網,覆蓋天地空、涵蓋國計民生各行業的監測設備組網運轉,有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等各類雷達60部,聯合水文、交通、環保等部門共建共享氣象監測設備近萬套,天氣雷達探測區域覆蓋省域面積85%以上,站網空間解析度達到4.6公裡,實時產品達到300多類,全力支撐河北災前災中災後監測。

此外,河北省氣象局紮實做好精細服務,為河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氣象保障。一是保障「生命安全」,河北省已構建了科學、嚴密、高效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各級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堅持重心下移,有效應對了「安比」颱風、「16.7」特大強降雨等重大氣象災害,「十三五」期間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率較「十二五」降低1.8%;建成了以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為核心、傳統手段和新媒體發布渠道以及廣播電視等社會化資源為一體的預警信息綜合發布網絡,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率達到90%以上。二是保障「生產發展」,在現代農業、交通、海洋、能源、旅遊、物流、健康、雷電災害防禦等領域探索建立了一體化全產業鏈服務模式。農業氣象服務方面,組建了11個特色省級農業氣象分中心,強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前產中產後的直通式服務;交通氣象服務方面,氣象監測預警服務已覆蓋全省6502公裡高速公路,服務產品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空間解析度達到3公裡,更新頻次達到3小時;旅遊氣象服務方面,開展了4A級以上景區旅遊氣象影響和風險預警預報業務,建成景點實況數據發布平臺;重大戰略和重大活動服務保障有力,推動省部在雄安新區打造全國智慧氣象示範區,冬奧賽區各類賽事觀測預報服務業務系統進入實戰應用。三是保障「生活富裕」,目前,已建成「一網、一端、一平臺」的公眾服務框架體系,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融合,廣泛傳播氣象信息,普惠服務產品達56種,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連續5年保持在85分以上。連續3年聯合省科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地震局等部門開展「冀望風雲 燕趙科普行」活動,直接受益8萬餘人,氣象知識普及率達到74.94%。四是保障「生態良好」,強化環境氣象預報,河北省環境氣象客觀預報產品時效延長至16天,空間解析度9公裡;開展了典型生態系統、降水資源、供暖期以及空氣汙染氣候影響定量評估;建成石家莊國家級飛機增雨和科學試驗基地,建立空地一體化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體系,實現河北省7個功能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常態化,「十三五」期間年均人工增雨約30億立方米、防雹面積約700萬畝。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潮湧燕趙 逐夢時代——氣象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40年綜述
    到了現在,河北破除15個部門的合作壁壘,實現預警信息村(屯)全覆蓋,把從災害性天氣監測、風險隱患顯示、風險評估產品製作發布到部門應急聯動指揮的全流程支撐做得扎紮實實。40年來,河北氣象的前行腳步,因氣象服務觸角不斷延伸,邁得愈發深遠。改革開放前,河北的公共氣象服務多局限於通過報紙和電臺向公眾發布天氣預報。
  • 全省首條5G網絡覆蓋的高速公路是怎樣的?(圖)
    2020年12月29日,伴隨著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一期工程正式通車,深圳外環高速成為全省首條以多功能智慧杆為載體實現5G網絡覆蓋的新建成通車高速公路。  深圳外環高速深圳段一期工程坪地互通   Q:什麼?擁有5G網上衝浪速度的高速公路?
  • 福建海洋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提高 實現信息覆蓋
    中國網6月15日訊 福建省氣象部門開展臺灣海峽氣象預報服務業務已經40多年,針對福建沿海和臺灣海峽每天3次發布72小時海洋天氣預報,內容包括海峽天氣和風向、風速,為兩岸民眾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專門成立了福建省海洋氣象臺,製作、發布福建省沿海和臺灣海峽的天氣監測和天氣預報警報,2007年起開展了臺灣海峽及鄰近海域漁場氣象與海況預報,深受兩岸漁民的歡迎。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部署春運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通知要求,全省各級氣象部門一是要提高認識,制定科學完善的冬季及春運氣象服務工作方案,從思想上、組織上、措施上加強對春運氣象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將任務落實到崗、落實到人,切實履行工作職責。二是要加強對寒潮、暴雪、大風、低溫、凍害、霧和霾等災害性天氣的實時監測、預報和預警信息發布工作,確保預警信息發得出、傳得快、收得到、用得好。
  • 智慧交通氣象2.0
    在江蘇氣象部門,不僅有專業的交通氣象服務科研團隊,而且還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交通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將服務與科研深度融合,在深厚的技術積累基礎上推陳出新,各種智能化、分災種、精細化的預報預警模式不斷湧現。
  • 江蘇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94% 築牢首道防線
    這組數據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全省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4%,大氣環境預報時效延長到30天,城市熱島監測精細到10米級,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布……昨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
  • 【新春走基層】河北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側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連續大霧使多條高速公路一直處於封閉狀態,運輸車輛減少,對蔬菜批發交易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氣象部門在充分加強大霧天氣的監測、預警和預報工作的同時,還第一時間為菜農發布交通安全氣象服務信息,幫助菜農合理安排採摘和運輸時間。」武安市氣象局局長王梅說。
  • 2035年的江蘇,高速公路6666公裡,飛機15分鐘航程覆蓋全省
    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網總裡程約6666公裡截至2017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688公裡,在建350公裡,規劃完成比例已近92%,僅有400多公裡尚未實施。目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新局面,對高速公路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 任風雲變幻 氣象服務如影隨形
    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天氣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7.3%。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佔各類自然災害的70%以上。氣象防災減災關係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安全福祉。為出海漁民提供貼心的氣象信息是近年來氣象部門聚焦預警信息發布「最後一公裡」的縮影。
  • 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制度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健全合作機制,共同做好農業抗災奪豐收保障服務,助力糧食豐收。這正是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制度成立十年來的成效縮影。目前,該制度已成為深化氣象與各聯絡員單位合作的重要交流平臺和紐帶。
  • 天津:建成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妍 通訊員蔡子穎報導 3月23日,天津市氣象局「智慧氣象」(一期)工程項目中一體化平臺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基本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天津市氣象局將環境氣象預報體系正式融入智慧氣象智能網格行動,實現環境氣象監測、預報分析、製作和產品發布集約化,推動環境氣象預報預警和環境氣象評估業務並行發展,環境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為更好服務地方藍天保衛戰、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氣象保障。
  • 全程服務 溫暖一路——春運氣象保障服務回眸
    中央氣象臺氣象服務室高級工程師李佳英介紹道。  更廣泛的關注領域和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都基於氣象部門的提早組織與精心部署。據張祖強介紹:「在春運開始前,中國氣象局制定了2015年春運氣象保障服務方案,強化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和信息服務。各地氣象局也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相應方案,緊抓落實。」
  • 河北將建設氣象短波電臺消除海洋氣象服務"盲區"
    日前從河北省氣象局傳來消息,「十一五」期間,河北省將建設完成覆蓋全省近海300km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短波電臺,以解決近海氣象服務的盲區問題,全面提升海洋氣象災害綜合預警服務效果。    河北省東臨渤海,海岸線位於遼東灣和渤海灣內,長421千米,沿海灘涂面積為1167.9平方千米,沿海有海島132個,島嶼岸線長178千米,海洋資源較為豐富,同時海上大風、風暴潮等海洋氣象災害也多有發生。氣象短波電臺的建設,將為海洋運輸、海洋漁業、海上搜救、海洋資源利用和防災減災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保障,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
  • 精準預報預警 應對汛期「大考」——甘肅氣象部門強降雨服務紀實
    中國氣象報記者 於仕琪 倪永強 通訊員 王賢 伏晶在甘肅,汛期雖然少有連續性、集中性強降雨,但對於溼陷性黃土地質結構的甘肅來說,一場不足百毫米的降水就可能導致災害發生,因此,精準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至關重要。
  • 智慧賦能 廣惠民生——「十三五」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綜述
    瓊海漁05176號船長李奮口中的船載終端,正是氣象部門為海南大中型漁船升級的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系統。漁民、快遞小哥、農機手,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指引下,用戶在哪裡,氣象服務就跟到哪裡。——速度快。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氣象部門在全國構建多部門共享共用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形成廣覆蓋、全媒體的預警信息傳播網絡。
  • 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7.3%
    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天氣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7.3%。據介紹,在「十三五」期間,我國觀測站網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全國氣象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國1185個貧困鄉鎮實現自動氣象站全覆蓋。
  • 碧波萬頃處,起網攬風雲——氣象護衛南海安瀾走筆
    形成了覆蓋海南島以及西沙、南沙、中沙島礁,南北跨度上千公裡、北緯8度到20度氣象觀測全覆蓋的海洋氣象觀測站網,基本建成岸基、海基、天基組成的綜合、立體、連續、多學科同步的海洋氣象觀測系統,實現了長期、連續、穩定的海洋氣象觀測。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公路交通氣象業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1998年以來,河北、遼寧、江蘇、安徽、湖北等省氣象部門在公路交通氣象觀測站網建設、預報預警技術方法研發、創新服務方式和保障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2013年,全國氣象部門在高速公路沿線建有交通氣象觀測站1086個;北京、河北、江蘇等15省(市)已建成高速公路交通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國家級公路交通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和共享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 安徽:公安與氣象聯合發布高速公路團霧地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宜靜 通訊員陶寅報導 日前,由安徽省氣象局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和安徽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高速公路直屬支隊聯合編制的「安徽省高速公路團霧地圖」(以下簡稱「團霧地圖」)正式向社會發布,這也是安徽省首次發布
  • 浙江應對颱風「黑格比」氣象服務紀實
    早在颱風胚胎生成之時,浙江省氣象部門已拉開監測服務帷幕。在三維氣象監測網絡的「盯防」下,「黑格比」的強度變化和行進軌跡盡收眼底;藉助省級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業務體系,「黑格比」的發展路徑逐步明朗。  即時叫應,及時吹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