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宣言"在京發布 針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保護

2020-12-18 果殼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與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10日在北京正式發布《世界文化景觀——廬山宣言》。該宣言強調,基於不同文明條件下產生的文化景觀,對於解讀和判識其多樣性的人地關係,是目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遺產地價值辨識和保護管理中的關鍵性內容。這也是目前世界遺產領域唯一針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所提出的專項性的保護宣言。
《廬山宣言》是今年10月在廬山舉行的「東亞世界遺產文化景觀廬山論壇」中由與會成員國共同確定的。該宣言在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價值、文化景觀保護和組織管理工作在法律上、組織上和操作上達成了共識。《廬山宣言》是目前世界遺產領域唯一針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所提出的專項性的保護宣言。該宣言的提出也標誌了東亞乃至在世界範圍內,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遺產研究和保護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對世界遺產事業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辛格指出,這次論壇探討了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下的產物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以及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其價值進行保護,並且提出了在保護和管理過程中可能面臨到的挑戰和困難。此次論壇最主要的成果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廬山宣言》,這是專家學者和遺產地管理者積極討論的成果,日後也將作為東亞地區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南。
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書記楊健表示,將嚴格按照宣言要求,鼓勵開展專業性的學術研究和應用,在法律上、組織上、操作上全面提升廬山世界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工作,配套恰當的休閒娛樂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服務功能;推行旅遊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規範管理水平;穩步推進居民下遷工作,不斷加大遺產保護力度。(完)

相關焦點

  • 《世界遺產保護伊斯坦堡宣言》中英對照版
    ourselves to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Declaration.《世界遺產保護伊斯坦堡宣言》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大會伊斯坦堡,2016年7月11日我們,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成員們,今日於第40屆大會之際在伊斯坦堡集會
  • 如何認識世界遺產中的文化景觀
    以世界遺產類型「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s)」為例,目前,我國只有廬山、五臺山和杭州西湖三處文化景觀進入世界遺產名錄,與我國「天人合一」哲學思想所折射出的景觀價值差距甚遠。之所以如此,筆者認為並不是中國有意規避文化景觀類別,而是遭遇了概念遷移引發的本土適用問題。文化景觀作為一種全新的遺產類型,是在1992年第1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提出來的。
  • 傾力保護廬山文化
    廬山宗教博物館的《山悟——廬山宗教文化陳列》與石刻博物館的《山語——廬山歷代石刻陳列》以及地質博物館的《山石——廬山地質科普陳列》,一起構成廬山東谷精品文博展覽展區,成為廬山別墅「統一管理、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實例典範,為廣大遊客提供廬山歷史文化的導覽服務,提高了廬山文化品位。石砌的別墅,賦予了廬山鮮明的個性。
  • 廬山管理局:全力推進廬山全域旅遊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雄踞在長江與鄱陽湖之間,集自然山水悠美、人文歷史悠久、旅遊生活悠閒為一體。
  • 中國風景:世界文化遺產、中華十大名山:廬山(史上廬山最全集)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廬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1996年12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
  • 打造廬山旅遊「升級版」——《大廬山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在京評審
    原標題:打造廬山旅遊「升級版」——《大廬山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在京評審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廖翊)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美譽的江西廬山,將以嶄新姿容迎接中外遊客。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承擔編制的《大廬山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3年-2020年)日前基本完成,並於7日在京舉行評審會。
  • 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廬山
    「匡廬奇秀甲天下」,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些美麗的古詩都是形容和描述廬山之美的。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被稱為世界文化遺產,也被認為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
  • 論國際環境法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
    本文最後落實到中國作為這一公約的締約國之一所實施的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措施和制定的相關的法律法規。  [關鍵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保護   人文遺蹟和自然景觀是自然、歷史、文化與藝術相融合的最高統一體,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和諧的結合,是自然與人類共同發展的最有力見證,也是人類社會最寶貴的自然歷史遺產。它們不僅是當代人的財產而且是後代人的財產。
  • 2014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2014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人類祖先和大自然的傑作,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童明康表示,中國將根據保護世界遺產真實性、完整性和突出普遍價值的要求,針對西湖的文化景觀類型及其綜合屬性,不斷加大對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與國際同行共同推動世界遺產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童明康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次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順利地通過大會評審,成為我國第41處世界遺產,同時也是第29處文化遺產,使我國世界遺產的數量在世界排名上穩居世界第三,是非常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情。    童明康認為,西湖申遺走過了漫長的道路,用了十多年的時間,西湖的申遺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1965年,美國白宮提出「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倡議通過國際合作保護「世界傑出的自然風景區和歷史遺址」。1969年,環境保護組織「地球之友」在美國成立。1970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成立。1972年,美國同時頒布了《人類環境宣言》和《人類環境行動計劃》,其中後者建議制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 京都的遺產保護(圖)
    本報駐東京記者劉洪亮  提起日本的世界遺產,不能不讓人想到京都。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京都一個城市居然有17處榜上有名,這足以說明京都文化底蘊的豐厚。作為日本文化中心,京都具有一千年的歷史。
  • 西湖為什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杭州市方面表示,杭州將以西湖成功申遺為新的起點,嚴格按照世界遺產保護的要求,自覺遵守世界遺產保護公約,制定執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組織實施《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規劃》,堅持「保護第一、應保盡保」,為民族和人類保管好西湖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為子孫後代留下這筆寶貴財富。 西湖的「普遍價值」何在?
  •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
    2019國家公務員公安類考試公安基礎知識: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概念 甘肅公安輔警司法群 648534106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人類祖先和大自然的傑作,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 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召開
    本報杭州11月4日電  (記者曹雪盟)4日,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會議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政府主辦。
  • 遺產保護|高檔住宅與世界文化遺產能做鄰居嗎
    該住宅開發項目位於世界文化遺產下鴨神社的地權範圍之內,建設用地與下鴨神社的遺產保護範圍僅一路之隔。由於其高端地產的功能定位以及與世界文化遺產毗鄰的地理位置,使得該項計劃一經宣布,旋即在日本社會引發熱議。住宅開發項目與下鴨神社位置關係平面圖示。圖片引自項目部資料住宅開發項目與下鴨神社位置關係鳥瞰圖示。
  • 廬山 與世界牽手
    1996年12月,廬山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申請並獲得通過,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官員對廬山進行實地考察後,對廬山的世界性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廬山的歷史遺蹟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 關注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
    本次年會以「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傳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與會者分享關於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就世界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世界遺產與考古、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良渚遺址保護實踐經驗等交流研討。
  • 九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公示!
    九江北臨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東瀕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南靠世界文化景觀和世界地質公園廬山。江、山、湖、城融為一體。四、規劃原則與名城保護總體框架規劃原則:(1)真實性原則。(2)完整性原則。(3)合理利用、永續利用的原則。(4)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 世界文化遺產之 澳門歷史城區
    上世紀90年代末,世界遺產專家到此做申遺前期諮詢工作時感嘆:「過去澳門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只有賭博與犯罪,沒想到待親臨澳門,卻像到了一個葡萄牙小鎮。」這種認識的轉變重新全面、準確地界定了澳門的歷史地位和現實身份。澳門還是新近國際共識的歷史性城市景觀(HUL)保護的先驅案例。最初申遺的內容和範圍僅限於12處單體(或單組)建築組合而成、但相互分離的「澳門歷史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