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保護伊斯坦堡宣言》中英對照版

2021-02-19 絲路遺產


ISTANBUL 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WORLD HERITAGE

(40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Istanbul, 11 July 2016)

We,members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gathered in Istanbul today on 11 July 2016 on the occasion of its 40th session,declare the following:


Fully aware of the paramount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for people’s values, identities and memory, as well as for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lly determined to harness cultural heritage as a force for dialogu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to foster a sense of common history and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solidarity of humanity, as the lasting foundation for peace, in the spirit of UNESCO Constitution;


Bearing in mind the task entrusted to UNESCO by its Constitution, to ensure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world’s inheritance of books, works of art and monuments of history and science;


Mindful of UNESCO’s acquis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Recalling of relevant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and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s, especially UNSC 2199(2015) and 2253(2015);


Welcoming the references to culture in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at recognize and reinforc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e and diversity in peaceful and inclusive societ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affirming the commitment made by the 2015 Bonn Declaration on World Heritage;


Welcoming the 2016 Ngorongoro Declaration on Safeguarding African World Heritage as a Driv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ressing serious concern about the destruction of and particularly the growing number of deliberate attacks against cultural heritage worldwide;


Emphasizingthat cultural diversity is essential and contributes to the richness of the common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kind, and therefore must be respected, celebrated and protected;


Deeply distressedby the increase of illegal excavations, as well as looting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of artefacts which poses serious threat to World Heritage;


Recognizing also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al hazards and increa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pressure on heritage properties;


Reiteratingour commitment to the Global Coalition for #Unite4Heritage campaign launched by the Director-General;


Fully cognizant that the 1972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s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that are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with destruction not only by the traditional causes of decay;


Also recognizing the increasing constraints impeding the prop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which threat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World Heritage Fund;


Invite  all States Parites to consider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in a determined way to better address the evolving needs in heritage preservation;

Strongly encourage all States Parties to Contribute financially both by budgetaru and extar-budgetary means to secure withour further delay full and sou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Remind all StatesParities of their obligation to safeguar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of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and to take all appropriate legislative measures in that direction where necessary;


Call upon States Parties to integrate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in their policy making processes and security strategies;


Call for a relevant and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mechanism providing a more coherent expertise and resources sharing approach , as intensifi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lies in the heart of the Convention;


Call on States Parties to exercise proactive policy supported by decisive initiative towards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especially those included on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Invite States Parties to reflect on how to better increase synergies between UNESCO culture conventions; as well as continue on-going collaboration to enhance synergic between biodiversity conventions;

Unanimously commit ourselves to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Declaration.



《世界遺產保護伊斯坦堡宣言》


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大會

伊斯坦堡,2016年7月11日

我們,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成員們,今日於第40屆大會之際在伊斯坦堡集會,發表宣言如下:


完全認識到文化和自然遺產對人類價值、認同和記憶以及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至關重要性;


以充分的決心利用文化遺產作為對話和相互理解的力量,本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的精神,促進對共同歷史的認同感和人類理性與道德的團結一致,以此作為和平的長久基石;


牢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憲章》賦予該組織的任務,即確保對世界的文獻書籍、藝術作品和歷史與科學遺蹟的保護;


深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現行法規典章;


憶及聯合國安理會和大會的相關決議,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第2199號決議(2015年)和2253號決議;


歡迎《可持續發展2030年議程》中與文化相關的內容,其中認可並強調了文化和文化多樣性對於和平與包容的社會以及可持續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重申2015年《文化遺產波恩宣言》所做出的承諾,以加強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國際保護;


歡迎2016年《恩戈羅恩戈羅宣言——保衛非洲的世界遺產,助力可持續發展》;


表達對文化遺產的破壞行徑——特別是日益增長的蓄意破壞——的嚴重關切;


強調文化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有助於促進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因此必須加以尊重、讚美和保護;


深憂於日益增長的文物盜掘、劫掠和非法販運,其對世界遺產造成了嚴重威脅;


還認識到有關因素對遺產的負面影響,如氣候變化、環境災害和日益增長的社會和經濟壓力;


重申我們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發起的「為遺產而聯合起來——全球聯盟運動」的承諾;


同時認識到阻礙《公約》正當實施的日益增長的限制條件,如缺乏資金和人力資源,這已威脅到世界遺產基金的可持續性;

***


邀請所有成員國以堅決的方式考慮創新和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更好地應對遺產保護不斷發展的需求;


大力鼓勵所有成員國以預算和預算外方式貢獻資金,以確保全面而良好地實施《公約》,不再繼續拖延;


提醒所有成員國認識到各自的義務,即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捍衛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並為這一方向而採取一切必要和適當的立法措施;


呼籲成員國將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納入各自決策過程和安全戰略;


呼籲建立一個相關和重要的國際援助機制,提供更為一致的技能和資源分享途徑,因為深化國際合作乃是《公約》的核心;


呼籲成員國採取由針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和修復的果斷行為所支持的積極政策,特別是針對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


邀請成員國深思如何更好地促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各個文化公約之間的協同一致,以及如何推進目前的合作以提升各個生物多樣性公約之間的協同一致;


一致承諾促進和實施本宣言的目標。

翻譯:中國古蹟遺址理事會  解立

相關焦點

  • "廬山宣言"在京發布 針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保護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與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10日在北京正式發布《世界文化景觀——廬山宣言》。該宣言強調,基於不同文明條件下產生的文化景觀,對於解讀和判識其多樣性的人地關係,是目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遺產地價值辨識和保護管理中的關鍵性內容。這也是目前世界遺產領域唯一針對世界遺產文化景觀所提出的專項性的保護宣言。
  • 【世界遺產①】一城千面——伊斯坦堡歷史區
    >同時擁抱著歐、亞兩大洲的名城,1985年,伊斯坦堡歷史區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即使在今天,這種早期的結構在伊斯坦堡非常稠密的城市建築中還能看到。伊斯坦堡的臨近地區(城牆外的蘇萊曼地區,宰裡克地區和考古公園)也受到保護,那裡有豐富的古蹟。在低矮的城市山中間是經過這座城市每個階段的歷史考驗過的精品: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競技場,324年)、拜佔庭帝國(聖索菲亞教堂,六世紀)、和奧斯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550-1557)。
  • 中國世界遺產名單中英文對照版來了!55處全!
    點擊上面的藍字 關注 學樂英語SCHOLASTIC近兩天,【中國世界遺產全名單】成了微博熱點!
  • 閱途有料丨中國世界遺產名單中英文對照版來了!55處全!
    近幾天,【中國世界遺產全名單】成了微博熱點!
  • 土耳其的世界遺產:伊斯坦堡的歷史與建築
    圖片來源: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Anadolu Agency伊斯坦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單上的四個歷史區域分別有著獨特的建築風格,無時無刻不展現著設計師們非凡的創作才能。伊斯坦堡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在文明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具有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戰略地位。曾經,這座城市是拜佔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 第二屆中國文化遺產大會舉行 園林世界遺產保護要更有時代性
    本報訊(蘇報融媒記者張丫)昨天上午,第二屆中國文化遺產大會暨新時代園林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蘇州舉行。來自全國文化遺產、園林、古建及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圍繞新時代的大背景,探討人居環境訴求下的園林建築暢想、科學技術推動下的新園林建築支撐發展和園林建築對城市發展的意義與價值。
  • 京都的遺產保護(圖)
    本報駐東京記者劉洪亮  提起日本的世界遺產,不能不讓人想到京都。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京都一個城市居然有17處榜上有名,這足以說明京都文化底蘊的豐厚。作為日本文化中心,京都具有一千年的歷史。
  • 中英對照版孫子兵法
    第2頁: 第3頁:   中英對照版孫子兵法
  • 東大學生連續3年紮根尼泊爾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記者15日從東南大學了解到,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巴克塔普爾,該校建築學院的大學生已連續3年紮根在此,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東大學生紮根尼泊爾保護世遺連續3年用三維雷射掃描儀完成神廟建築群測繪工作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1965年,美國白宮提出「世界遺產信託基金」建議案,倡議通過國際合作保護「世界傑出的自然風景區和歷史遺址」。1969年,環境保護組織「地球之友」在美國成立。1970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環境委員會成立。1972年,美國同時頒布了《人類環境宣言》和《人類環境行動計劃》,其中後者建議制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 東大學生赴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想要重建和修復,圖紙資料必不可少,此後,任思捷每年都帶領20名學生實地測繪,三年來已經完成了昌古納拉揚神廟建築群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和一處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的測繪工作  隨著來尼泊爾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同學們還設計了十幾種造型各異的中英雙語旅遊手冊,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讓更多人感受到古建築的文化魅力。
  • 國際水族館大會落幕 聯合宣言保護世界水環境
    2008年10月24日,「第七屆國際水族館大會」 在上海完美落幕,上海海洋水族館作為此次會議的主辦方,在閉幕式上連同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們共同發表大會的聯合宣言,呼籲運用一切資源去正確與全面地教育公眾,保護世界水環境。
  • 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之土耳其論壇召開 發布《食學伊斯坦堡宣言》
    12月18-19日,由世界食學論壇主辦,伊斯坦堡梅迪波爾大學健康科學院營養和飲食學系承辦的「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之土耳其論壇」在土耳其召開,論壇的主題是「食學——採用多維度方法全面解決食事問題」。
  • 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召開
    本報杭州11月4日電  (記者曹雪盟)4日,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會議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政府主辦。
  • 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中英文)
    言論自由,傳媒的多元化,語言多元化,平等享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科學和技術知識--包括數碼知識--以及所有文化都有利用表達和傳播手段的機會等,均是文化多樣性的可靠保證。 文化多樣性與創作 第7條--文化遺產--創作的源泉每項創作都來源於有關的文化傳統,但也在同其他文化傳統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 未來的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公海世界遺產
    截至2019年7月,全球世界遺產有1121處,分布於167個國家。海洋世界遺產僅有50處,且有2處已處於瀕危狀態,世界遺產大國義大利和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均為55處。公海位於國家管轄範圍之外,難以適用相關國際公約,其保護和管理面臨巨大挑戰。
  • 世界遺產,保護沒有終點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世界遺產」「申遺成功只是開始」「要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會上,業界權威專家就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貢獻了真知灼見。  目前我國世界遺產保護現狀如何?如何讓文化和自然遺產走進百姓生活?如何更好地傳承和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專家對此進行了分析。
  • 論國際環境法對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
    但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不同於1970年公約,其針對文物的自然損失以及出於社會經濟原因對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破壞採取保護措施,影響力更為廣泛。  《世界遺產公約》分為序言以及正文的八部分。序言闡述了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必要性和保護宗旨。
  • 關注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
    本次年會以「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傳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與會者分享關於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就世界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世界遺產與考古、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良渚遺址保護實踐經驗等交流研討。
  • 伊斯坦堡那些已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古蹟
    加拉塔大橋橫跨在金角灣上,兩岸分別是伊斯坦堡的新城區和舊城區,是伊斯坦堡連接新城和舊城的重要通道。加拉塔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橫跨兩大洲的大橋,也是聯繫東西方的紐帶。加拉達塔始建於1348年,所以是先有塔,後有橋,橋以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