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於2019年宣布其現在的門店數量,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突破了1.5萬家。但在這同時還有一個聲音響起:「屈臣氏要賣身了」,這一話題從何而起呢?
有媒體稱,目前很多企業都在計劃購買淡馬錫出售的屈臣氏股份,其中也包含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騰訊集團。但是,屈臣氏中國方面表示暫時還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這一話題的出現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屈臣氏中國地區的業績,在近年來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 的「縮水」。根據屈臣氏品牌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屈臣氏目前的門店數量仍然在不斷增加,但是門店的營業收入卻不太如意,一直處於下降的狀態。從2015年到2018年之間,屈臣氏門店的營收,分別同比下降了5.1%、10%、4.3%、1.6%。
門店數量持續增長,營業收入卻一直為負數
屈臣氏以及旗下的公司,都歸屬於長和零售部門,是目前亞洲地區和歐洲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保健和美容產品的零售企業。根據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3年12月31日為止,屈臣氏集團旗下經管著十二個零售品牌,遍布在全球24個國家,其門店的數量高達1.498萬家;截止到2019年3月26日,屈臣氏品牌的門店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突破了1.5萬大關。
根據長和集團發出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在2018年中,零售產業的利潤為1335.75億港元,佔到同期零售營收總額的37%;同比2017年上升了7.9%;長和集團還表示,屈臣氏2018年的營收之所以增加,主要是靠中國以及亞洲門店中的保健和美容產品,其收益增加了6%。據悉,屈臣氏的保健以及美容產業中,旗下會員高達一億3299萬人,這些會員為屈臣氏收益做出的貢獻佔到了總利潤的62%。
其實,屈臣氏從2015年開始就出現了業績下跌的情況。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屈臣氏在大陸市場的門店營收情況,在2014年的時候上漲了3.9%,而到2015年就變成了減少5.1%;緊接著到2016年,同店銷售額跌幅率超過10%;2017年,雖然營業額同比上升了4%,但是同店銷售額還是繼續下降了4.3%。
銷售額的下降趨勢,也間接說明了消費者數量在一點點減少。據數據調查,屈臣氏大多數的門店位置,都在地鐵或者商業街附近,而且多數在一層的位置。但是,就算處於一個黃金位置,門店內的客流量仍然寥寥無幾。 有業內人士指出,屈臣氏最開始的定位為個人護膚品牌,近幾年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崛起,對屈臣氏的門店業績自然或多或少的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屈臣氏主要的服務對象是80後人群,而80後們現在的購買渠道有了更多的選擇,對品牌的需求也逐漸在提升,所以,屈臣氏的消費者人群正處於逐漸減少的狀態。有數據顯示,化妝品和個人護理行業在2017年的電視購物、網絡營銷等銷售渠道的佔有率達到了33.5%,光網絡渠道就佔到了23.2%。
迫於壓力太大,開始轉型
面對那麼多問題的壓力,屈臣氏也正在積極的轉型。2017年,高宏達出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對於屈臣氏的運營和布局做了很多改變措施,稱為「中路策略」。一方面是改進了門店的風格,限制品牌商導購員入場。另一方面,逐漸加大品牌的入駐率,組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屈臣氏也在積極的迎合市場,擁抱電商,線上線下渠道一起配合;老的店鋪進行裝修和改變;創立新的自有彩妝品牌; 在海外市場進行企業併購。規模巨大的分銷網絡、獨家代理的海外品牌及商品、完整的營業數據等等,都是屈臣氏的優勢。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次颳起的「騰訊集團收購屈臣氏股份」大風,並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
這一次,淡馬錫如果將手裡持有的屈臣氏股份出售10%,將會獲得大概30億美元的資金。騰訊集團可能會和投資基金一起合作收購屈臣氏股份,另一位商業「巨頭」阿里巴巴也對此表示出同樣的收購興趣。其實,屈臣氏、永輝超市和騰訊集團早在2018年就舉行過聯合發布會,表示這三家企業將會組建新的公司「百佳永輝」,打算將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進行整合。屈臣氏集團的總經理黎啟明最近在馬來西亞對外表示,屈臣氏未來不排除上市的可能。
你覺得未來的屈臣氏會越來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