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突破1.5萬家,業績卻不理想,屈臣氏的未來在哪裡?

2020-12-21 舒莫財經

屈臣氏於2019年宣布其現在的門店數量,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突破了1.5萬家。但在這同時還有一個聲音響起:「屈臣氏要賣身了」,這一話題從何而起呢?

有媒體稱,目前很多企業都在計劃購買淡馬錫出售的屈臣氏股份,其中也包含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騰訊集團。但是,屈臣氏中國方面表示暫時還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這一話題的出現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屈臣氏中國地區的業績,在近年來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 的「縮水」。根據屈臣氏品牌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屈臣氏目前的門店數量仍然在不斷增加,但是門店的營業收入卻不太如意,一直處於下降的狀態。從2015年到2018年之間,屈臣氏門店的營收,分別同比下降了5.1%、10%、4.3%、1.6%。

門店數量持續增長,營業收入卻一直為負數

屈臣氏以及旗下的公司,都歸屬於長和零售部門,是目前亞洲地區和歐洲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保健和美容產品的零售企業。根據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3年12月31日為止,屈臣氏集團旗下經管著十二個零售品牌,遍布在全球24個國家,其門店的數量高達1.498萬家;截止到2019年3月26日,屈臣氏品牌的門店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突破了1.5萬大關。

根據長和集團發出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在2018年中,零售產業的利潤為1335.75億港元,佔到同期零售營收總額的37%;同比2017年上升了7.9%;長和集團還表示,屈臣氏2018年的營收之所以增加,主要是靠中國以及亞洲門店中的保健和美容產品,其收益增加了6%。據悉,屈臣氏的保健以及美容產業中,旗下會員高達一億3299萬人,這些會員為屈臣氏收益做出的貢獻佔到了總利潤的62%。

其實,屈臣氏從2015年開始就出現了業績下跌的情況。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屈臣氏在大陸市場的門店營收情況,在2014年的時候上漲了3.9%,而到2015年就變成了減少5.1%;緊接著到2016年,同店銷售額跌幅率超過10%;2017年,雖然營業額同比上升了4%,但是同店銷售額還是繼續下降了4.3%。

銷售額的下降趨勢,也間接說明了消費者數量在一點點減少。據數據調查,屈臣氏大多數的門店位置,都在地鐵或者商業街附近,而且多數在一層的位置。但是,就算處於一個黃金位置,門店內的客流量仍然寥寥無幾。 有業內人士指出,屈臣氏最開始的定位為個人護膚品牌,近幾年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崛起,對屈臣氏的門店業績自然或多或少的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屈臣氏主要的服務對象是80後人群,而80後們現在的購買渠道有了更多的選擇,對品牌的需求也逐漸在提升,所以,屈臣氏的消費者人群正處於逐漸減少的狀態。有數據顯示,化妝品和個人護理行業在2017年的電視購物、網絡營銷等銷售渠道的佔有率達到了33.5%,光網絡渠道就佔到了23.2%。

迫於壓力太大,開始轉型

面對那麼多問題的壓力,屈臣氏也正在積極的轉型。2017年,高宏達出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對於屈臣氏的運營和布局做了很多改變措施,稱為「中路策略」。一方面是改進了門店的風格,限制品牌商導購員入場。另一方面,逐漸加大品牌的入駐率,組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屈臣氏也在積極的迎合市場,擁抱電商,線上線下渠道一起配合;老的店鋪進行裝修和改變;創立新的自有彩妝品牌; 在海外市場進行企業併購。規模巨大的分銷網絡、獨家代理的海外品牌及商品、完整的營業數據等等,都是屈臣氏的優勢。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次颳起的「騰訊集團收購屈臣氏股份」大風,並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

這一次,淡馬錫如果將手裡持有的屈臣氏股份出售10%,將會獲得大概30億美元的資金。騰訊集團可能會和投資基金一起合作收購屈臣氏股份,另一位商業「巨頭」阿里巴巴也對此表示出同樣的收購興趣。其實,屈臣氏、永輝超市和騰訊集團早在2018年就舉行過聯合發布會,表示這三家企業將會組建新的公司「百佳永輝」,打算將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進行整合。屈臣氏集團的總經理黎啟明最近在馬來西亞對外表示,屈臣氏未來不排除上市的可能。

你覺得未來的屈臣氏會越來越好嗎?

相關焦點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連降 線下門店轉型待考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屈臣氏怎樣利用線下門店及龐大的會員資源等問題,向屈臣氏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門店銷售額繼續下滑在未來,除了能在屈臣氏購買化妝品,還可以在其開設的大藥房裡購買藥品。《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走訪屈臣氏北京五道口和中關村門店,也發現當前屈臣氏線下門店仍以化妝品為主,除了醫用酒精、創可貼等常用藥品以及維生素、善存等保健品之外,未見其他藥品。隨後,記者從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現,該局1月22日的公告顯示,向武漢屈臣氏核發《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允許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批准日期為2017年1月10日,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9日。
  • 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5年來首次增長,今年業績預期不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屈臣氏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5年來首次錄得增長,幅度為2%。這意味著,屈臣氏改革轉型的舉措似乎有了成效。自2015年開始,屈臣氏中國業績出現停滯增長,2016年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當年門店銷售同比下降10.1%。為挽救頹勢,2017年屈臣氏中國區高層換帥,由高宏達接任CEO,並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 業績壓力陡增 屈臣氏被迫轉型自救
    日化連鎖品牌屈臣氏正在加快擁抱電商。據悉,今年「雙11」期間,屈臣氏除了在線上線下展開促銷狂歡之外,還推出了「門店速提」和「閃電送」服務。  對此,記者採訪的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在擁抱電商的背後,屈臣氏告別發展的黃金時代卻是事實。屈臣氏在日益嚴峻的業績壓力下,正在試圖依靠網際網路轉型自救。
  •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連續下滑 轉型危機迫在眉睫?
    圖/視覺中國  屈臣氏中國市場業績連續下滑 轉型迫在眉睫  據屈臣氏集團所屬長江和記實業公司發布的2017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106.15億港元,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6.2%,相較去年同期8.5%的跌幅有所趨緩。門店轉型、調整產品線、拓展新店、發展電商,在業績的承壓下,屈臣氏正在積極變革以適應當前不斷升級的消費結構。
  • 封格快報 | 歐萊雅集團發布全年業績,屈臣氏或將推出無人零售門店
    歐萊雅集團發布全年業績在截至 12 月 31 日的 12 個月內,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 0.7% 至 260.2 億歐元,其中電商渠道銷售額大漲 33.6% 至 20 億歐元,可比銷售額增長 4.8%,淨利潤則同比大增 15.3%
  • 屈臣氏試水新零售超市 準備代替傳統門店?
    區別於以往門店,內設美食區、美妝及健康區、電玩潮流區和美酒區。其中,美食區銷售的預包裝食品與盒馬鮮生等新零售超市類似,還可通過App預訂商品,到店取貨,支持手機掃碼支付。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的屈臣氏門店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所以以多元化嘗試吸引年輕顧客,若概念店試水成功,未來或許會大力鋪設並相對減弱現有門店屬性。
  • 屈臣氏5年間門店增長3倍 2016年門店數將達3000家
    1300家門店的增長,屈臣氏僅僅用了不到5年時間,平均兩天就開1家新店,這樣的速度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  2016年門店數量將達3000家  早在1989年,屈臣氏就進入了內地市場,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店。不過,在前期,屈臣氏的拓展速度相對較慢,2005年之前,屈臣氏的門店數還在100家的水平,但從2006年屈臣氏發展開始提速。
  • 屈臣氏被迫轉型自救:遭遇多方夾擊 業績壓力陡增
    日化連鎖品牌屈臣氏正在加快擁抱電商。據悉,今年「雙11」期間,屈臣氏除了在線上線下展開促銷狂歡之外,還推出了「門店速提」和「閃電送」服務。   對此,記者採訪的有關業內人士表示,在擁抱電商的背後,屈臣氏告別發展的黃金時代卻是事實。屈臣氏在日益嚴峻的業績壓力下,正在試圖依靠網際網路轉型自救。
  • 屈臣氏中國門店銷售下滑5.1%,加速開店救市有戲嗎?
    屈臣氏中國門店銷售下滑5.1%,加速開店救市有戲嗎?但店鋪營業數據看,屈臣氏中國店鋪可比零售下滑了5.1%,最終實現利潤的增長是源於成本的控制和開新店。此外,有業內人士對屈臣氏加速開店以提振業績的做法表示疑慮。
  • 屈臣氏中國區CEO離職、業績大面積下滑,李嘉誠的零售業犯了什麼錯?
    接替羅敬仁工作的是現任屈臣氏中國首席營運總監高宏達,他於4月1日接任,全面接管屈臣氏中國業務,並在未來數月內與羅敬仁完成工作交接。這是一次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換帥。意料之外的是羅敬仁畢竟算得上屈臣氏中國開疆拓土的功勳,如今沒有高升、沒有調任而是直接辭職;情理之中的是近年來的業績大面積下滑與去年為高宏達專設COO職位,似乎都是一種鋪路。
  • 屈臣氏業績持續下跌,網友吐槽:讓人受不了的不僅是「碎嘴」導購
    01今年8月份,屈臣氏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銷售業績: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半年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這是屈臣氏財報有史以來業績跌幅最大的一次。而根據相關財報,屈臣氏中國在過去5年裡平均每年增加300多家門店,而2020上半年僅增長了4家。
  • 5年內地要開2500家新店 屈臣氏擴張加速愁了誰?
    在近期舉辦的175周年慶祝酒會上,屈臣氏集團又公開宣布,計劃未來5年在全球每年還要再開設1300家店鋪,5年時間擬增開6500家店鋪,內地新開店鋪將佔到1/3,最多達2500家新店。屈臣氏如此高歌猛進的拓店勢頭下,誰在顫抖?
  • 屈臣氏十年最大變革: 門店升級 產品迭代
    公司方面表示,業績受人民幣貶值5%和新店鋪成熟期延長影響,但同比店鋪銷售額跌幅已較2016年全年的-10.1%有所好轉。中國區的毛利下滑、增速放緩,這是近年來擺在屈臣氏面前的難題。作為正式擔任中國區署理行政總裁後首次公開發聲,高宏達受訪時略顯謹慎。「過去幾年我們面臨很多挑戰,但2017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還是令人滿意的,中國區毛利率增加了21%。」
  • 華潤萬家公布業績報告 珠海門店擴充至6家
    華潤萬家珠海各大門店春節期間客流如雲,賺個盆滿缽滿。記者獲悉,華潤萬家日前正式公布2015年銷售業績以及新店擴展情況,業績喜人。數據顯示,2015年,華潤萬家實現銷售額1094億元,全國門店擴充至3400家。其中,去年全年萬家新開店門店近300家。記者採訪了解到,華潤萬家在珠海的發展順利。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大賣場門店共計6家,社區便利店達112家,基本滿足了市場需求。
  • 挑戰屈臣氏 嬌蘭佳人圖謀「十年萬店」
    如何實現全國連鎖,嬌蘭佳人啟動了「十年萬店」計劃,直接挑戰行業龍頭屈臣氏。嬌蘭佳人董事長蔡汝青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該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在未來2-3年內,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門店數達到1000家。   十年萬店,或三年千店,是選擇自營還是加盟?—這曾困擾過蔡汝青。
  • 屈臣氏品牌老化客源流失 同店銷售額連續4年為負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吳婷近日,屈臣氏宣布全球零售店總數突破1.5萬家。同時,又被傳聞要「賣身」。有消息稱,包括中國網際網路騰訊在內的財團正在考慮購淡馬錫擬出售的屈臣氏股份。為此,長江商報記者詢問屈臣氏中國,對方表示未收到任何消息。不過,近年來屈臣氏在中國地區業績卻在萎縮。財報數據顯示,雖然屈臣氏店鋪總數在持續增加,但其同店鋪銷售額卻在持續下滑。2015年—2018年,同比分別下滑5.1%、10%、4.3%、1.6%。
  • 便利蜂宣布全國門店數超千家 未來三年目標開店1萬家
    【TechWeb】9月25日消息,便利蜂今日宣布,該公司全國門店數已突破1000家,達成公司創立以來的又一重要裡程碑。據悉,便利蜂首批門店於2017年2月開業,31個月時間完成了千店目標。官方資料顯示,當前,便利蜂的門店主要分布於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8個大中城市在內的華北、華東都市圈。在華北,以門店數、銷售額等多個維度衡量,便利蜂已實現市場佔有率的領先。在華東,便利蜂保持了業內最快的門店增速。
  • 未來10年開2.2萬家門店
    未來10年開2.2萬家門店!星巴克在投資者日大會上喊出了新願景。-編者按在周三的投資者日會議上,星巴克公布了一個目標——2030財年前將咖啡店數量從目前的近3.3萬家增加到5.5萬家。星巴克將於明年慶祝成立50周年,CEO凱文·詹森(Kevin Johnson)表示,星巴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家樂福業績不佳退出日本 在中國陷競爭窘境
    1月18日,家樂福(中國)新聞發言人陳波告訴記者,2000年家樂福進入日本市場,但業績不理想,2005年被永旺收購,退出日本市場,而目前所指退出是家樂福在日本遺留的商標問題,該消息不會影響家樂福的中國市場。
  • 業績下滑 屈臣氏「試水」醫藥電商
    另一消費者張女士表示,屈臣氏店內很多商品都是打折出售,價格也很平民,但是產品效果很一般,自身比較注重保養,不喜歡買促銷裝,來逛逛就是為看看有沒有新品。長江商報記者查閱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時發現,武漢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獲得由湖北省食藥監局核發的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證書,可以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網站名稱為「屈臣氏大藥房」,批准日期為2017年1月10日,截止日期為2022年1月9日。此前,多家媒體曾報導「屈臣氏大藥房」已經上線,頁面下方還標記「武漢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