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古稱平陽,又名堯都
對於許多人來說,臨汾這個城市,好像都沒聽說過。但是,大家對古聖賢王「堯舜禹湯文武」的第一位:帝堯,應該都有耳聞。
臨汾,據說就是帝堯建都之處,所以又稱:堯都,至今存有堯廟遺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歷代帝王將相,騷人墨客多在此駐足祭拜。
回到題目,如果世界上,有一種你不餓也想吃的東西,大概就是臨汾牛肉丸子面了。這個可能是只有臨汾人,或者吃過牛肉丸子面的人才能深深認同。
如果要從飲食文化層面,為臨汾選一張城市名片,那就是「牛肉丸子面」無疑了。
牛肉丸子面香辣風格:高湯濃鬱,麵條筋道,牛肉噴香有嚼勁
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的各種麵食有300多種,有些人據此覺得,哎呀,山西人真可憐,實在沒有菜吃,愣是憋出這麼多吃麵的花樣。其實,這數百種麵食是完全不同的,面的材料不同,做法不同,味道也不同。
作為一個山西人,對於吃麵的要求是相當嚴肅的,第一麵條得筋道,我們很多麵館裡吃麵的時候,會發現麵條一進到嘴裡就融化了。或者麵湯裡總是一股味精和蔥花的味道,牛肉麵裡乾脆沒有牛肉。
曾親見一位老太太在某大型連鎖牛肉麵館質問店家:為何牛肉麵裡沒有牛肉?答曰:牛肉麵指的是用牛肉湯煮的面,牛肉都在鍋裡。呵呵噠。
而牛肉丸子面,則規避了一切麵食的缺點,包含了一切麵食的優點:
1,香氣滿溢,遠在店外幾十米處,就能聞到一個撲鼻的異香。之所以說異香,是因為開始一聞,會覺得嗆鼻難忍,久而久之,則會上癮。這一特點,頗有些類似於水果之王榴槤。
2,高湯濃鬱,對比牛肉丸子面的湯之後,各位,我是不針對誰,是說在座的其他湯都是%¥*&,牛肉丸子面的湯是採用多味食用香料藥材,再結合牛肉牛大骨長時間熬燉而成,吃完一碗麵後,再舉起粗瓷打完喝半碗湯,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3,麵條筋道,原本麵條筋道,是作為一碗牛肉麵(或者其他面)的基本素養,但是,在諸多麵館之中要吃到一碗筋道的麵條,真是堪比蜀道之難。而牛肉丸子面的麵條製作工藝考究,先揉後蒸,富於彈性,一口咬下,軟硬錯落有致。
4,牛肉,既說牛肉麵,牛肉看上去顯然應該是重頭。但是在牛肉丸子面中,牛肉,丸子,麵條和湯四位一體,重要性彼此均衡,離了誰都不行。牛肉丸子面裡的牛肉也不同於其他牛肉麵,大家應該都有經驗,你好不容易在牛肉麵裡挑出一兩片散碎牛肉,一口咬下,乾巴巴毫無滋味,跟吃了一條著色的衛生紙差不多。
而牛肉丸子面裡的牛肉,也是精工細作而成,牛肉厚實,味道香濃,口感醇厚,可能是你在牛肉界能吃到的最好的牛肉。
5,器具,俗話說好茶配好器,你一壺上好茗茶,價格得按克來計算,但是壺嘴一傾,倒入一隻一次性紙杯,那就顯然是一種褻瀆。吃牛肉丸子面也是如此,你得用粗瓷大碗。
這種大碗容積大,看上去古樸厚重,很有些黃土高原的雄渾大氣。其次還得配上一壺老陳醋,幾頭大蒜,這算是類似於肯德基的,漢堡可樂薯條套餐的標配了。
如此這般,你算是真正吃了了一碗牛肉丸子面,香辣撲鼻,熱氣蒸騰,麵條爽口筋道,湯味濃鬱,牛肉厚實,埋頭一口氣吃完,揚脖咕咚喝掉半碗湯,那感覺,就一個字:爽。
牛肉丸子面的文化怪現象
牛肉丸子面因其獨特風味,香辣風格易上癮等特點,使其遍布臨汾大街小巷。離開臨汾的遊子,心中牽掛的除了親人,恐怕就是牛肉丸子面。
遺憾的是,這一地方奇珍,多年來卻一直未能走出臨汾,以饗更廣大的人民群眾。
但是,遠方的人兒,如果有一天您路過臨汾,一定停下匆匆的腳步,找一家相對大點的牛肉丸子麵館,品嘗一下,作為口舌之間的珍貴回憶。
這是一個臨汾人對家鄉味道的熱情。如果引起您的不滿,甚至義憤,請輕拍鍵盤,畢竟壞了還得重買,或者嚇到小動物也不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