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農產品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商品?

2021-02-17 清華同衡風景旅遊

一、「用泡妞的精神泡酒」

「肆意酒」成80、90後熱捧伴手禮 

土氣的農產品,甚至是默默無聞的農產品如何才能走出大山被新一代的主流消費群體所接受和認可?

來自紅土高原七彩雲南的一個用網際網路思維創造的配製酒品牌「肆意酒」,首先將大理當地的少數民族每家每戶都要釀製的特色泡酒品牌化、時尚化,迅速打入喜歡嘗鮮的年輕人和遊客市場。

提倡的「盡情歡樂」的生活體驗,「用泡妞的精神泡酒」的 slogan 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和熱議。

隨後再用一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喚醒80、90後的集體關於青春、關於鄉愁的記憶與情感抒發。


二、新天天果園首推

甜度可測的「橙先生」

2015年11月,由水果電商天天果園推出的首批「橙先生」牌雲南冰糖橙在其位於雲南昆明的包裝廠正式投產。

天天果園把這些橙子取名為「橙先生」。天天果園首次引進了紐西蘭Compac InVision水果分選設備,通過先進的光譜測甜儀進行分揀定級。每顆橙子都創新性地被貼上了明確的甜度值數字標籤。讓包甜不再靠『試吃』,而是真真切切能看見。

三、畲鄉農產品打文化牌 

 身價翻倍

昔日浙江畲鄉農產品沒有經過精美包裝便投放到市場,不但不暢銷,而且價格上不去。如今畲鄉的農產品都穿上了「文化衫」。

生產廠家將農產品的民俗故事、品味餐飲文化、製作工藝流程,生產出廠時間等印在農產品的包裝盒上,打入市場,不但使農產品身價大增,成為外地遊客的搶手貨,也成了全縣農民增收致富之寶。

畲鄉過去田鯉魚散賣,每公斤價不會超過30元,現在通過精緻包裝,每個包裝內裝各種顏色田鯉魚10-12條(約2-2.5公斤),售價就要80-100元,比散賣利潤提高了15-20%,而且還很暢銷。

通過舉辦「雞王」、「雞後」選美比賽,並將有關土雞飼養方法、口味品質印在包裝盒上,實行與「文化攀親」,過去零星進入市場的土雞銷量大增,每天賣出的土雞和土雞蛋都有二三百盒。

四、擺脫「土」形象

走時尚化、國際化之路

現在市場上許多農產品包裝粗糙、笨重、「土氣」,讓一些原本十分地道而優質的農產品因為包裝不如意令人敬而遠之,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拿不出手」。將當地特色傳統文化融入到農產品包裝設計中,無疑會提升產品文化內涵。

從外包裝上來說,可以發掘傳統材料,借鑑民間工藝,設計古韻十足的外觀。

對內包裝而言,有必要製作一些精美的折頁和手冊,或者小的工藝品,介紹產品和產地的人文背景、自然環境,風土人情等,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信任與好感。

現如今,「裸奔」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就要看怎麼「穿」得時尚、好看、有品位了。農產品包裝可承載的東西很多,但不論是水果、蔬菜還是糧食,都應走品牌化、禮品化、綠色化、精緻化之路,這樣才能以好的「賣相」讓消費者賞心悅目,提升附加值。


素材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旅遊圈】旅遊商品如何創新:國外鄉村旅遊商品分析
    法國的鄉村旅遊,不得不提葡萄酒、烤麵包、黃油、牛奶、雞蛋,這些都是他們極具特色的鄉村旅遊商品。試想我們的賽龍舟這項民間活動,是否也可以將手工雕刻的龍舟模型,作為鄉村旅遊商品推向世界?倘若如此,則無論是對這項活動本身,還是由此引發的鄉村旅遊商品消費熱潮,勢必都將具有品牌效益。
  • 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農產品及旅遊商品美食展銷博覽會開幕
    11月26日,我縣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農產品及旅遊商品美食展銷博覽會隆重開幕,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江波出席並宣布博覽會開幕。博覽會在歡快的瑤族長鼓舞——《幸福瑤家人》中拉開帷幕。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江波現場宣布我縣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農產品及旅遊商品美食展銷博覽會隆重開幕。
  • 「麗水山耕」農產品旅遊地商品培訓班及包裝設計大賽圓滿舉辦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升「麗水山耕」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推進麗水農產品旅遊地商品深度挖掘,重點宣傳展示麗水的農產品,擴大「麗水山耕」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麗水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沈元東、上海禧多郎品牌營銷諮詢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向陽、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龍、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建築與設計學院副教授陶應紅、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劉亮參加活動。比賽中,來自麗水各個縣(市、區)的41位參賽選手對各自的農產品進行現場闡述,選手們分別從農產品故事、產品文化內涵等方面全方位向大家展示了產品包裝設計理念。
  • 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瑤族盤王節暨農產品、旅遊商品美食展銷...
    11月26日,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瑤族盤王節暨農產品、旅遊商品美食展銷博覽會開幕,吸引了眾多商家和遊客前來銷售優質產品,品嘗獨特的美食,推動消費經濟發展。江華生態環境優美,自然人文資源豐富,瑤族文化底蘊深厚,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 江華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瑤族盤王節暨農產品、旅遊商品美食...
    11月26日,江華瑤族自治縣2020神州瑤都(中國·江華)瑤族盤王節暨農產品、旅遊商品美食展銷博覽會在瑤族古鎮開幕,吸引了眾多商家和遊客前來銷售優質產品、品嘗獨特的美食,推動消費經濟發展。江華生態環境優美,自然人文資源豐富,瑤族文化底蘊深厚,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 湖南省旅遊商品協會:旅遊商品走到線上 積壓的庫存期待直播解圍
    此前,我們已經報導了湖南省動漫遊戲協會、湖南省旅遊協會旅遊裝備和戶外露營分會、湖南省旅行社協會的相關舉措,今天我們關注湖南省旅遊商品協會。" 帶農貨 ",是最近的熱詞。對湖南省旅遊商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明而言,這更是一種展望。通過直播帶動農產品、旅遊商品的銷售,為受疫情影響積壓庫存的會員單位,拂去心上的重擔。
  • 絲路旅遊投資炙手可熱,未來之路如何走?
    近年來,關於絲路旅遊的政策相繼出臺,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動下,絲路旅遊作為先行產業,已然站上風口,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焦點,在地方,絲路沿線省市紛紛將此作為發展重點,並展開攻勢,一股絲路旅遊投資熱已然興起。
  • 曾經炙手可熱的農家樂,為何現在大家都不去了?出不起「智商稅」
    旅遊業這些年來,在中國可以說是炙手可熱,不同的旅遊種類,人文景點,自然景觀,不同的旅遊方式,窮遊,跟團遊等等,都百花齊放,曾經有一種短期旅遊的方式,在中國十分火熱,它就是農家樂,遊客們見多了著名的景點,更想要體驗一下農村淳樸的生活方式,於是農家樂這種旅遊方式,在全國都十分流行,畢竟只需要找到一個農村就可以辦的景點,幾乎每個城市地區的周邊
  • 這裡是「可愛的中國」誕生地,紅色旅遊商品開發需要你
    不過,紀念性、工藝性的能長久保存的旅遊商品卻很少見到,即便有的話,也是常見的與紅色旅遊沒什麼相關的普通商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像紅軍、新四軍使用過的挎包、水壺等實用物的複製品,或融入紅色旅遊元素結合上饒非遺技藝的工藝品,如玉山羅紋硯、鉛山連四紙、廣豐木雕、廣信根雕等等,都可以成為紅色旅遊商品。
  • 曾厝垵:曾是一個質樸的漁村,如今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文化創意村
    廈門是福建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這裡既有著大都市的繁華,也有著普通小城的安靜自在,廈門的旅遊資源豐富,像是鼓浪嶼、南普陀寺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曾厝垵。曾厝垵被譽為「全國最文藝村落」,這裡曾是一個質樸的漁村,如今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文化創意村。
  • 農產品的春天,文創旅遊助推農業騰飛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勞動中脫離出來,科技助推了工業的發展,農業也就跟工業無縫對接,各類零食、飲料和酒等,以及從農產品提取的各種化學物質等,成為工業的原始動力。隨著技術的進步,農產品的剩餘越來越多,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找到銷路,農業再次面臨困境。
  • 人口僅萬餘的縣,廢棄的縣城如何成為炙手可熱的影視基地
    阿克塞縣地域遼闊,自然資源、生態旅遊、哈薩克族風情和具有現代氣息的民族特色新縣城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蘇幹湖,野生動物的天堂,海拔2750米,與海子草原連成一片,夏季湖畔綠茵連天,湖連水草,蘆葦叢生,牧草豐美,湖面上候鳥翻飛,在蘇幹湖棲息繁衍的候鳥有白天鵝、黑頸鶴、斑頭雁、樓雁、黃鴨、綠翅鴨等多達到25種、3萬多隻。
  • 敦煌文創成為炙手可熱的新晉流量
    敦煌文創成為炙手可熱的新晉流量 2020-12-0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座「春天棲息的城市」,將成為西部炙手可熱的旅遊地
    西昌市委書記李俊2017年4月27日講到,近年來,西昌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州委、州政府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明確目標,理清思路,持續發力,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協會主體、市場運作、群眾參與、文化提升」全域旅遊發展模式,旅遊產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第三產業首位支柱。
  • 廣安十大旅遊商品
    廣安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旅遊商品多種多樣,針對不同遊客的需求,近日,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精心篩選出了十大旅遊商品,其中既有歷史悠久的黃龍貢米、嶽池米粉、顧縣豆乾,又有極具本地特色的鹽皮蛋、方便火鍋、麻辣牛肉、
  • 城南是融水炙手可熱的旅遊經濟新高地
    落子旅遊樞紐,雄踞名勝中芯交通是旅遊發展的重要引擎旅遊是現代交通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標
  • 旅遊商品和特色美食薈萃 賀州市打造旅遊新名片
    廣西新聞網賀州9月11日訊(記者梁馨予)11日,一場由賀州特色美食、特色旅遊商品唱主角的饕餮盛宴在賀州市靈峰廣場開宴,吸引廣大市民「聞香而來」,共聚2016』賀州市特色長壽美食、特色旅遊商品評選活動。此次評選活動由賀州市人民政府主辦,賀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承辦。
  • 「鄉村+文創」,實現鄉村旅遊農產品的創意升級
    在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大時代背景下,文創成為連接文化和旅遊的橋梁。特別是對於鄉村,文創正以一種新的文化生產方式挽救日漸消散的鄉村文明,並且通過與旅遊要素的結合為鄉村旅遊賦能,提升鄉村軟實力。由於農業的多功能性,文化創意與農業融合成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具體表現為:農產品的創新,除了品種、顏色等技術創新之外,將鄉村文化巧妙融入農產品設計,讓農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帶有觀賞價值,同時又能傳承(地域)品牌文化。
  • 恩施玉露有望成為新一代農產品地理標誌
    恩施晚報訊(通訊員劉正熙)7月5日,記者從市農業局獲悉,在農業農村部赴恩施舉行的農產品地理標誌核查暨品質鑑評會上,恩施玉露已正式通過專家會審,有望成為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
  • 中海地產:如何打造一款「網紅」扶貧農產品?
    「魔力小綠瓶」憑什麼成為了「網紅」?據中海人員介紹,中海地產持續踐行社會責任,累計在全國捐建了14所中海希望學校,近年來,公司在精準扶貧上也在不斷發力,聚焦甘肅、山西、重慶多地扶貧攻堅,創立「海惠萬家」特色農產品打造扶貧品牌,打造出「康樂香菇」「隴康老樹核桃」「秀容小米」等深受市場歡迎的網紅扶貧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