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崛起是經濟政策的兌現。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是以四大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為核心的招商引資,因此第一輪崛起城市全是沿海和近海城市。而第二輪城市崛起的政策基礎是國家級工業園區、城市新城、中部隆起、西部大開發等,此輪崛起以中西部省會為主。第三輪城市崛起的政策基礎是什麼?是經濟內循環。
經濟內循環決定第三輪崛起的城市具有以下特點:1、交通便利;2、人口眾多,尤其是城鎮人口;3、商業發達;4、一定範圍內的中心城市;5、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區位。
以這五點為標準,我篩選出八座城市:濰坊、徐州、贛州、洛陽、襄陽、保定、衡陽、濟寧,今天增加四座,臨沂、邯鄲、南陽、南充,一共12座城市。他們都具有崛起的一切條件,但能否實現崛起,關鍵是人:當政者的能力,人們的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
昨天已經聊了濰坊、徐州、贛州、洛陽,今天聊聊襄陽和衡陽。
一、衡陽
衡陽是長江以南地區地理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南下北進、東西互通的鐵路以衡陽為中心,形成了一張覆蓋大半個江南的網。如果說鄭州是江北鐵路網的心臟,那衡陽就應該是江南的心臟。
細觀江南地圖,山脈縱橫交錯,可開發土地較少,衡陽是少數幾座擁有巨大平原的城市,從地形來說,衡陽要優於長沙、贛州、柳州,具備形成特大城市的地理基礎。
衡陽,人口730萬,城鎮人口401萬,居民存款2790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4億(應該被低估了)。衡陽建成區面積192平方公裡,城區人口180萬,在三線城市中規模靠前。衡陽還是罕見的有五個中心區的三線城市,加上距離很近的衡南縣、衡陽縣,衡陽已經搭建起特大城市的雛形。未來10年,只要加速城鎮化進程,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吸引周邊人口落戶,衡陽就能成為350-400萬人口大都市。從城市到都市,經濟模式會發生很大變化,GDP會有膨脹效應,實現指數級增長。
衡陽目前最大的短板是工業。龐大的人口需要就業支撐,才能融入都市經濟體系,而工業是唯一能夠提供規模化就業的產業。衡陽應摒棄北向策略,向珠三角靠攏。積極與廣深佛莞等工業強市聯絡,承接製造業轉移。隨著內循環經濟佔主導地位,珠三角地處天南,遠離內陸消費市場,部分製造業必然內遷,衡陽應該把握機會。在珠三角有數十萬衡陽人,應該能提供一些幫助。
工業崛起,農民進城,收入提高,服務業繁榮,投資紛至沓來,產業升級,科技進步,都市化運營風生水起,大都市自然呼之欲出。
2030年的衡陽,三線強市,全國排名50位,城區人口350萬,GDP8500億,人均GDP1.7萬美元,準發達經濟體。未來有成為二線城市的潛力。
二、襄陽
襄陽是近年新崛起的高鐵樞紐,武西高鐵、鄭渝高鐵(襄陽至萬州段預計2022開通)在此交匯,襄陽-常德高鐵已經開工,如果襄陽-合肥的高鐵能修通,那襄陽的米字形高鐵樞紐將臻至大成,具備抗衡省會的潛力。
襄陽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極高的戰略價值,這裡是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華中和西北、中原和西南的分野,襄陽崛起,將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幾大相對孤立的區域聯通起來。
襄陽,人口568萬,城鎮人口351萬,居民存款2640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2億。襄陽城區由原襄陽和樊城合併而成,建成區面積210平方公裡,人口190萬,規模在三線城市中排名靠前。我認為襄陽城區發展速度還是不夠快,合併這麼多年了,建成區還是局限在樊城區,漢江東岸開發度太低,江心島和半島兩個天然的CBD規劃好了沒?雖說襄陽近年發展挺快,但完全可以更快。未來的襄陽城應該是圍繞江心島的環形城市,現在完成度不足40%!
襄陽未來十年要集中做三件事:1、吸引外來人口,爭取到2035年人口突破千萬,否則隨著低欲望時代到來,三線城市很可能人口萎縮;2、做大工業,襄陽工業挺強,但規模還不夠大,除了汽車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其它產業聚集度還不夠,要培養3-5個千億級聚集產業;3、襄陽城市運營的心態還停留在三線城市,格局還不夠大,要以大都市、省會的心態去經營城市,積極吸引外來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和開發,努力打造國家級中心城市。
2030年的襄陽,二線城市,全國排名36位,城區人口400萬,GDP1.2萬億,人均GDP2.2萬美元,準發達經濟體。
之所以把這兩座城市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具有較高的戰略價值,他們的崛起對周邊很大一片區域具有「星火燎原」的作用。其次,其鐵路樞紐地位在三線城市中屬於翹楚,這對內循環經濟尤其重要,如果說全國經濟內循環是人口、資本和商品流通的系統,那這兩座城市都是這個系統的中樞之一。衡陽、襄陽的崛起,是補齊經濟內循環短板的重要工程,意義重大!
衡陽和襄陽,以其戰略地位,在經濟內循環時代必將再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成為資本和工業角逐的核心!
明天聊保定、濟寧,歡迎關注。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