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
10月24日,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發布,山東省濟南市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實踐案例榜上有名。據了解,濟南市已有近100所學校開設了麵塑、剪紙、皮影戲等非遺課程,45所「非遺傳承人校園授課」試點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
據了解,山東省濟南市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實踐案例被列入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具體包括濟南市所推薦的《非遺進校園,促進傳統文化與學校教育深度融合--濟南市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結碩果》、《學分制與海外授課相結合,開啟非遺進高校教學新模式----濟南刻瓷傳承人單孟渤進校園優秀案例》。
多年來,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創新非遺進校園形式、豐富課程內容,大力推動非遺紮根學校,建立起深度融合機制。不僅籤訂教學協議,建立常態化、系統化非遺項目教學模式,而且提供「點單式」服務,形成一校一項、全面開花的非遺教育格局,開創了學校認可、師生歡迎、非遺校本課程普及率高的新局面,教學成果豐碩。
截至目前,濟南市先後公布了45所濟南市「非遺傳承人校園授課」試點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校本課程,兩年授課學生7萬餘人次;近100所學校開設了麵塑、剪紙、皮影戲等非遺課程,命名8所中小學校為教育示範基地,中小學校已成為我市非遺傳承的重要基地。
單孟渤作為市級非遺項目濟南刻瓷市級傳承人,其刻瓷作品功力深厚、出神入化,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2014年,單孟渤被聘請為特聘專家,參與的「體驗式文化教學課程體系與通識教育創新」教學課程,榮獲山東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大學積極推進非遺校本課程建設,不斷加深學校素質教育與非遺校本課程的融合,聘請傳承人單孟渤為特聘專家,為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外國留學生安排一定課時的濟南蛋雕、濟南刻瓷非遺技藝和中國傳統手工雕刻技藝等課程。2019年,經申報批准,由單孟渤主講的「刻瓷藝術與文創實踐」選修課(32學時,2個學分),於2019年9月份在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正式招生開課,師生反應效果非常好,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好評。
同時,單孟渤還遠赴海外講學,先後赴韓國、美國講授中國非遺和手工雕刻技藝等課程,開啟非遺項目中外文化交流教學實踐新體驗。
近年來,濟南市啟動非遺活態傳承八項工程,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即為其中一項工程。通過將對新開設非遺校本課程的學校給予扶持,激發了學校的積極性,同時推動傳承人走進學校開展公益培訓,拓寬了傳承人培養的覆蓋面,使非遺真正走進課堂、走近學生,對於非遺的傳承、保護、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