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爾石窟融匯中外藝術

2020-12-12 小鋼2020

位於絲綢之路上的龜茲,盛行佛教小乘學,3世紀時佛教達於極盛,境內伽藍連路,少則僧徒數十,大則沙門成百,石窟寺院遺蹟豐富,克孜爾石窟就是其中的代表。

克孜爾石窟位於今天新疆拜城縣東南60餘公裡處,鑿建於木札提河北岸明屋達格山的懸崖上。現存的洞窟分布在谷西、谷內、谷束、後山4個區內,已編號者有236窟,其中窟形和壁畫保存較完整的有81個窟,是古龜茲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

早期洞窟約在4世紀修建,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為主。中心柱窟的壁畫數量多,保存也較好。主室券頂中脊處壁畫以天象圖為主,組合複雜,一般包括日天、月天、風神、蛇形龍、立佛和金翅鳥。

早期洞窟反映當時社會世俗生活的石窟建築和畫面內容,說明克孜爾石窟藝術是在本地區藝術傳統基礎上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又吸收了外來文化而形成的藝術結晶。

中期洞窟為5~6世紀時修建。壁畫主要集中於中心柱窟。主室為縱券頂的中心柱窟,券頂中脊壁畫仍以天象圖為主要題材,但出現簡化的趨勢,同時出現須摩提女清佛的因緣故事新題材,並出現以塔為背景的新的構圖形式。有前室的中心柱窟,畫高大的立佛像或大幅說法圖,也是早期洞窟所不見的。

晚期洞窟為7~8世紀修建,洞窟類型同於中期,但規模變小,形制內容都趨於簡化。

克孜爾石窟早、中期的壁畫,集中表現釋迦的本生、本行和教化事跡,這是小乘佛教「唯禮釋迦」的具體反映。晚期壁畫顯示了大乘佛教對龜茲佛教藝術的影響逐漸加深,而這種影響當來源於盛行大乘佛教的于闐或中原地區。

相關焦點

  • 新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藝術,是中國歷史和龜茲文化的瑰寶
    至此,我才對佛教有了最初的認識,然後知道了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是中國的四大石窟,並且充滿了文化藝術色彩,的確讓我內心異常憧憬。沒曾想十多年之後,我作為媒體人隨同領導採訪,第一次走進了克孜爾石窟,親眼目睹了石窟內的佛像和壁畫,並拍了一些珍貴的照片。
  • 全國四大石窟之一-克孜爾千佛洞(圖)
    位於拜城縣克孜爾鄉境內,西距拜城縣城60Km,東南距庫車縣城70Km,距克孜爾鄉東南7Km處,交通便利。地理坐標:東經82°30′05″,北緯41°46′49″,海拔1200m.克孜爾石窟在渭幹河北岸明屋塔格山南坡懸崖上。石窟開鑿於公元三世紀的東漢後期,並延續到公元九世紀的唐、宋時期。是中國開鑿年代最早的佛教石窟。石窟規模宏大,整個石窟群排列在東西長2Km的明屋塔格山和蘇格特峽谷內的崖壁上。沿崖體走勢依次劃分為谷西區、谷內區、谷東區和後山區4個石窟區,現已正式編號的石窟236個。
  • 鑑賞|絲路上的克孜爾:中國石窟藝術的起始點
    圖三 龜茲石窟分布圖目前保留在古代龜茲境內的石窟被統稱為龜茲石窟群。龜茲石窟群由大小總計二十餘處石窟組成,其中包括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阿艾石窟等。(圖三)其中,克孜爾石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也是龜茲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
  •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極具文化研究價值
    大光明王本生    馬王本生    樵人背恩本生    兔王本生    馬壁龍馬本生    券頂本身壁畫佛教在線新疆訊 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而被譽為「第二個敦煌莫高窟」。但實際上,它的歷史比莫高窟更為久遠,它坐落在庫車和拜城之雀爾塔格山北麓幽靜的山谷中,渭幹河在它面前蜿蜓流過,這裡距拜城縣克孜爾鄉約7公裡,東距庫車城60公裡。數百座石窟延展數裡,分布在明屋達格山崖上,分為谷西、谷東、谷內和後山四大窟區,尤以谷西區為最多,層疊櫛比,梯道相連,極為雄偉。
  • 克孜爾石窟:深藏多少瑰寶
    近日,首次由中國主辦、最具規模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對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石窟來說,似乎來得有些晚。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就石窟壁畫、古蹟保護與修復、佛教藝術研究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研討,並前往克孜爾石窟參觀考察。
  •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券頂本身壁畫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公裡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而被譽為「第二個敦煌莫高窟」。但實際上,它的歷史比莫高窟更為久遠,它坐落在庫車和拜城之雀爾塔格山北麓幽靜的山谷中,渭幹河在它面前蜿蜓流過,這裡距拜城縣克孜爾鄉約7公裡,東距庫車城60公裡。
  • 克孜爾石窟探幽
    然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拜城縣境內,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石窟,開鑿年代比四大石窟還要早,它就是克孜爾石窟,和莫高窟一西一東,宛如鑲嵌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兩顆明珠。  一  端午節時,我帶著幾個學生,從庫車前往克孜爾石窟。駛出市區,我們一路向西,向拜城方向行進,極目望去,公路兩邊是茫茫的戈壁,一望無際而蒼涼遼闊。
  • 「中國第二敦煌」——克孜爾石窟
    維吾爾語稱紅色為「克孜爾」,石窟的名稱由此而來。  克孜爾石窟是古龜茲國最大的一座石窟,也是新疆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窟,克孜爾石窟群現存壁畫約 10000平方米,有關專家說,這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敦煌的藝術寶庫,堪稱「中國第二敦煌」。它大約開鑿於公元 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
  • 克孜爾石窟壁畫「真容」再現
    1961年,克孜爾石窟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文保單位;2014年,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克孜爾石窟在歷史上遭受過兩次浩劫。」
  • 流失海外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記
    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七公裡木扎提河北岸卻勒塔格山對面的明屋塔格山斷崖上。克孜爾石窟現存洞窟339個,壁畫近4000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繪泥塑遺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克孜爾石窟大約建於公元3世紀,止於公元8世紀至9世紀,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
  • 比莫高窟更古老的克孜爾石窟(圖)
    佛教在線10月13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公裡。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於公元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克孜爾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國「四大石窟」之美譽。
  • 古龜茲國在隋唐達到鼎盛,此時的克孜爾石窟藝術成就亦十分絢爛
    有一些當代藝術家習慣以日和月作為繪畫元素,還有的喜歡以琵琶和箜篌等樂器融入繪畫中,那麼這些藝術元素、形式起源於何時?不久前一批專家學者考察了庫車、敦煌等文化聖地,古龜玆文化藝術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位於庫車縣西側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收藏投資導刊》:克孜爾石窟總共有多少洞窟?
  • 克孜爾石窟——神往之旅,心酸之旅(圖)
    荊楚網庫車7月20日消息(記者陳莉霖)喜歡暢遊天下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知道敦煌莫高窟,但是克孜爾石窟(或稱為克孜爾千佛洞)的大名,卻不一定曾經有所聽聞。    如果莫高窟激起了你對歷史和藝術的好奇心,那麼你更要到克孜爾石窟一遊。
  • 人文地理丨「穿越」克孜爾石窟
    這裡,成為方圓幾十公裡荒原內一處有山有水有叢林有佛像的神奇所在……故事畫的海洋開鑿於公元三世紀末的克孜爾石窟,距離我們已經有千年之遙。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斷壁之上,綿延三公裡。它是我國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洞窟類型最全、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與敦煌、龍門、雲崗並列為全國四大石窟的克孜爾石窟,是漢唐時期西域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 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開幕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董子龍)2018年7月18日「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暨「克孜爾石窟與絲綢之路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木木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新疆龜茲研究院多年來對流失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成果展,由新疆龜茲研究院主辦,北京木木美術館承辦。
  • 在克孜爾石窟 見證絲綢之路和文化多元
    【環球時報 赴新疆特派記者 範凌志】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8公裡處的渭幹河河谷北岸,始建於公元3世紀,是中國歷史上開鑿最早的佛教石窟。在這一流傳千古的石窟,《環球時報》記者仿佛聽到古代匠人的呼吸,看到古絲綢之路上來往的商隊。
  • 新疆阿克蘇戈壁灘上的藝術寶庫——克孜爾石窟!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從這裡走向中原傳播佛教它就是新疆阿克蘇拜城縣的克孜爾石窟克孜爾石窟處在塔裡木盆地荒涼的戈壁沙漠邊緣的一片綠洲上,石窟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和雀爾達格山,渭幹河從石窟面前蜿蜒流過,是戈壁灘中難得的風水寶地。
  • 遺失百年的克孜爾石窟壁畫以「特殊方式」亮相古城西安
    本次展覽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龜茲研究院、西安市文物局和西北大學共同主辦,龜茲研究院文化遺產展示交流中心與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及該校藝術學院和博物館共同承辦。據新疆龜茲研究院院長助理葉梅介紹,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七公裡木扎提河北岸、卻勒塔格山對面的明屋塔格山斷崖上。
  • 洛陽博物館舉行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
    本次展覽共展出137幅主要在德國、俄羅斯等地收集到的克孜爾石窟壁畫高清攝影圖片,並利用VR等數字科技手段對克孜爾石窟進行影像復原,讓參觀者可以穿越千年,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克孜爾石窟壁畫的魅力。    據新疆龜茲研究院文化遺產展示交流中心主任申春介紹,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鄉境內,現遺存洞窟349個,壁畫近1萬平方米,還有少量彩繪泥塑。
  • 克孜爾石窟鳩摩羅什沉思像塑造始末
    塑像的設計者閻玉昆等先生曾長期在莫高窟臨摹研究敦煌彩塑,還親自到克孜爾石窟考察壁畫及臨摹出土的彩繪泥塑原作,以確證鳩摩羅什塑像風格的合理因素。如鳩摩羅什的坐姿就參考了壁畫中思維菩薩的姿勢。當然,他的業績也直接影響到西域的佛教文化和藝術,石窟藝術便是其代表。  龜茲石窟是現存的龜茲佛教文化遺產中最豐富的部分,它由建築、彩塑和壁畫等共同構成龜茲佛教藝術的主體,現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的拜城縣、庫車縣、新和縣、溫宿縣、烏什縣、柯坪縣所遺留的石窟遺址就有20處之多,洞窟總數超過700餘個,並且還有未發現的、被埋在山坡下的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