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山水畫的鼻祖 ——展子虔

2021-02-19 跟名家學寫字畫畫


展子虔(約545-618年),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在山水畫的研究上成就顯著,創立了「青綠山水」的繪畫形式,堪稱青綠山水畫的鼻祖。

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遊春圖》是展子虔的傳世之作,亦是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該畫用青綠著色法描繪了貴族春遊的情景,脫離了以山水為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

在布局的巧妙性上,《遊春圖》右上部分繪有崇山峻岭,山巒起伏,數峰疊起;右下部繪有土坡,低坡叢樹,山路逶迤,既為崇山峻岭的下段延伸,又作為輔墊,使全圖具有穩重感。左下部繪一低巒小山,與右上邊山脈遙相呼應,形成對比;中間繪有大片水域,波光瀲灩,湖天一色。一小船點綴其間,船內繪有三四人物,姿態不同,形態各異。

這種以山水為主體,人物為點景,恰當配以殿閣舟橋,並開始注意客觀物象之間的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係,以及深度、層次、比例等透視關係的變化處理,使山水畫創變得較為合乎現實生活的新格局,這正是隋朝山水畫的特有表現形式。

如此一幅集厚重的歷史價值與精巧的藝術價值於一身的山水畫作品,自然受到後人的追捧和喜愛。《遊春圖》自581年問世,迄今1400多年,風風雨雨,輾轉流傳,幾度收歸皇宮,幾度流落民間。從畫上的題跋便可知有哪些人留下了「愛的印跡」。

宋徽宗親為《遊春圖》題名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這位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自然不會放過《遊春圖》。他在位時廣收文物和書畫,充實翰林圖畫院。《宣和畫譜》收錄有展子虔作品,其中就包括《遊春圖》,並有評語曰,「展子虔畫臺閣,與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有咫尺千裡之趣。」

「展子」二字上的印章即為宋徽宗的雙龍印璽

宋徽宗雙龍印璽全貌

  宋徽宗對《遊春圖》的喜愛,表現在畫卷首的隔水處,親自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六個瘦金字,筆勢勁逸,意度天成,有如皇帝欽點狀元卷,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南宋奸相賈似道與《遊春圖》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展子虔遊春圖》一度落入南宋奸相賈似道之手。

  賈似道(1213 - 1275),南宋台州天台人,因姐為理宗寵妃,遂得進用。此人雖於政不通,然精於逗蟋蟀,更專門著有《促織經》,人稱「賈蟲」。賈似道酷愛收藏,聚斂奇珍異寶、法書名畫,今尚存世的許多古代書畫,如王羲之《快雪時晴貼》《展子虔遊春圖》等,都曾是他的藏物。賈似道家產籍沒後,所有書畫都被收入宮廷。

魯國公主與《遊春圖》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魯國公主名孛兒只斤·祥哥刺吉(1283 - 1331),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女。自幼受祖父父兄影響,良好的漢文化修養使她成為一位儒學思想的尊崇者。公主習文精詩,崇儒重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收藏家。收藏書法繪畫種類很多,涉及山水、花鳥、宗教、車馬人物、魚蟲走獸等,《展子虔遊春圖》是其收藏珍品之一。

韓世能與《遊春圖》

韓世能

  韓世能(1528 - 1598),字存良,號敬堂,明長州(蘇州)人,官至禮部左侍郎,明代鑑藏家、書畫家、鑑藏家董其昌的老師。

  據說韓世能收藏的書畫精品,如《遊春圖》《清明上河圖》等多來自嚴家(嚴嵩,明朝權臣)。嚴嵩父子倒臺之後,韓世能利用手中權力,大肆收購其大半收藏,擁為己有。韓世能死後,其子未能繼承父業,歷代書畫名跡悉數散出。清初,《遊春圖》等經梁清標、安歧之手收歸清宮內府。

乾隆為《遊春圖》題詩

乾隆

  清朝到了乾隆在位時期,乾隆在養心殿西暖閣闢出一室,稱「三希堂」,在此欣賞珍玩字畫。

  乾隆對《展子虔遊春圖》喜愛有加,一次欣賞之餘在古畫左上部題詩:「柳暗花明雪景霽,如茵陌上草萋萋。王孫底識春遊倦,敕得宣和六字題。軟勒平堤試驌驦,晴絲古柳柳絲長。湖光山色天然句,不用金童負錦囊。」命將《遊春圖》收錄於《石渠寶笈》。

張伯駒為《遊春圖》傾家蕩產

張伯駒

  張伯駒(1898-1982),河南項城人,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書畫家和詩人。

  1946年,溥儀潛移出宮的歷代書畫珍品1200餘件散失在長春一帶,北平的古董商人聞訊紛紛趕赴東北搶收,《展子虔遊春圖》為馬霽川數兩金子低價購得,並準備倒賣國外、獲取暴利。張伯駒為防此國寶出境,驅車直奔馬府。

長春偽滿皇宮書畫樓,俗稱小白樓

但沒想到的是,對方獅子大開口,要價800兩黃金!張伯駒雖然出身名門,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彼時剛剛買下《平復帖》(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等名跡,囊中羞澀。即使後來經過各方斡旋,古董商同意將價格降低到220兩黃金,對他來講仍然是一筆巨資。無奈之下,張伯駒賣掉了位於弓弦胡同1號的豪宅(李蓮英舊宅),再加上其夫人潘素變賣首飾的錢才將《遊春圖》買下。

《遊春圖》長卷

1952年,張伯駒先生毅然將展子虔《遊春圖》、陸機《平復帖》等一批國寶級書畫文物無償獻給國家,為此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褒揚其為「化私為公,足資楷式」。

在去年引發「故宮跑」的

「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中,

《遊春圖》曾一展風姿,

只是不知當時為它停留駐足的人,

有多少還記得那個開創中國獨立山水畫的「唐畫之祖」,

那個對它愛不釋手還親自題名的書畫皇帝,

那個傾家蕩產保下它的民國公子。

相關焦點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 展子虔《遊春圖》
    火爆全中國的故宮青綠山水特展中最受矚目的當然是每天排隊數小時的《千裡江山圖》,然額,你知不知道還有一幅水墨至寶、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絹本山水畫
  • 簡單的說一下青綠山水畫 濤濤文化
    中國畫中的山水畫是先有設色山水畫,後有水墨山水畫。而在設色山水畫中又是先有重彩山水畫後才逐漸過渡到淡彩的。所以山水畫如果溯源就要從重彩山水開始,而青綠山水畫應為早。清代張庚也有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
  • 江山秋色圖:真正的宋代青綠山水畫國寶
    文-楊臣彬在我國傳世的古代繪畫作品中,故宮博物院藏《江山秋色圖》卷是一幅極其精彩的山水畫巨作,相傳為南宋趙伯駒所畫。《江山秋色圖》變隋唐時代青綠山水古樸、濃重、沈鬱的作風而為清麗、明秀的風格,豔而不俗,媚而有骨,反映了青綠山水畫由唐到宋的一大發展變化。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已由魏、晉時期山水只作人物背景來處理的原始狀況,而變為「遠近山水,咫尺千裡」,把人物作為山水的點景來處理,開始形成獨立的山水畫科,開創了青綠山水畫的端緒。
  • 這個中國山水畫的鼻祖,是如何逐漸失寵的?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局部)中國山水畫有兩大體系。最先是隋唐時期展子虔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奠定的青綠山水畫體系。另一大體系就是單純用墨、不用顏料的水墨山水畫體系。唐朝大詩人王維,被認為是水墨山水畫的鼻祖。
  • 中國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史讀書筆記 004中國山水畫發展到隋朝,遇到了喜愛書畫的皇帝。隋朝歷代皇帝大興土木工程,僅隋煬帝一人,就從洛陽到揚州建有40餘所離宮。這些離宮需要大量的繪畫作品配套。展子虔,約531-604年,渤海(今山東)人,在隋朝為朝散大夫(初為正四品,後為從五品下)、帳內都督(主將親信),有《遊春圖》留世,上有北宋皇帝徽宗親筆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近來有人懷疑此圖是北宋畫院的臨摹品,即便如此,也基本保留了原畫的面貌。
  • 專欄| 朱萬章:明清青綠山水畫札記——以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為例
    該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青綠山水畫的獨特風格,並指出元代趙孟(松雪翁)為青綠山水畫的集大成者。「枯樹飛白峰眉黛」源自晚明山水畫名家董其昌(1555 ~ 1636 年)的《畫禪室隨筆》,其原文曰 :「趙榮祿枯樹法郭熙、李成,不知實從飛白結字中來也。文君眉峰點黛,不知從董雙蛾遠山衲帶來也。知此省畫法」。「趙榮祿」即趙孟。但在趙孟之前,青綠山水畫已有長足的發展。
  • 大白話講解青綠山水畫 淺顯易懂,收藏初入門者的福音
    中國畫中的山水畫是先有設色山水畫,後有水墨山水畫。而在設色山水畫中又是先有重彩山水畫後才逐漸過渡到淡彩的。所以山水畫如果溯源就要從重彩山水開始,而青綠山水畫應為早。清代張庚也有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
  • 青綠山水,養眼養心!
    南宋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青綠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獨具特色的一門畫種,歷經千年,魅力不減。它是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
  • 談談山水畫的著色
    中國青綠山水畫早於水墨山水畫而出現,在色彩渲染方面有著完善的技藝。早在東晉時期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作為人物畫背景出現的山石、樹木,在著色方面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傳世的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和最早的著色山水畫是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
  • 李聖峰重彩山水畫章法嚴謹筆墨鬆弛而精準,令觀者沉靜於畫中意境
    貴族氣是一種高尚、華貴的氣質,無可指責;而氣勢雄渾、豪縱的青綠山水畫原本就以一種健康的美學心態作為依託,表現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剛的宏偉氣派與入世陽剛的燦爛之美,同時也體現了莊子「磅礴萬象」、「揮斥八極」的美學觀點。
  • 鄧紹炳|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新聞中心青綠山水畫《海上花園》
    新聞中心面積8000多平方米,主牆布置巨幅《海上花園》青綠山水畫作品,富麗炫目的青綠山水畫作品《海上花園》引發中外記者聚焦,向世界展現習近平主席讚譽為「女王皇冠的寶石」,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鼓浪嶼,新聞中心的這幅巨大的青綠山水畫作品也隨記者的精彩報導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被廣泛關注。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勾描細密,姿態個別——二李山水畫
    大家好,我是小編盧翠,今天帶大家來講一下勾描細密,姿態個別——」二李「山水畫。山水畫發展到唐代已趨於繁榮,技巧已相當成熟,於是在畫壇上形成了於個不同風格競相出現的局面。李思訓的山水工細巧整,以青綠重彩設色,金碧輝映,畫史上稱為「密體」,這是一格;吳道於的山水畫注重線描,粗疏奔放,不以設色絢麗為要求,這又是一格。除此以外,還有張璪、王墨的山水。重在墨法的巧變,是一種新的畫法;至於王維的山水,則青綠與水墨兼有,而注愈詩情畫意的探求,這又是一種風格。唐代山水各體俱備,為後世山水畫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 北大歷史系畢業,卻成當代青綠山水畫代表!牛克誠作品展開幕
    12月27日,「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牛克誠作品近50件(套)。作為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代表畫家,牛克誠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卻在藝術創作上展露才華;長年從事藝術史研究,又在中國畫領域頻創佳作。
  • 201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故宮年度大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時間:2017年9月15日-2017年12月14日  故宮年度大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地點:北京故宮午門展廳和東西雁翅樓  故宮年度大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購票入口:
  • 暑假如果不能去旅遊,就來看看中國山水畫吧
    唐玄宗就做過這樣的事情,還陸續派了兩位畫家去嘉陵江寫生,其中一位就是「畫聖」吳道子,另一位就是今天要講的工筆山水畫大師李思訓。(詳情可參看拙文《李思訓山水、樓閣、佛道、花木、鳥獸無一不精,但他最擅長的還是師承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畫風。在沒有航拍、衛星設備的古代,要想畫好山水畫真不容易。在隋朝以前,哪怕有風景的畫,其中的房屋、人物和山水之間的比例都很不協調,經常出現人比山大,一條河也就兩三艘船寬的情況(可參看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 沈從文解讀展子虔《遊春圖》
    有了它,由遼陽漢墳壁畫山石,通溝高句麗魏晉時壁畫山石,《女史箴》山石,及傳同一作者手筆的《洛神賦圖》山水,北朝幾件石棺山石,以及南朝孝子棺上刻的山水木石及敦煌北魏前期或更早些壁畫山石,麥積山壁畫山石,才能和世傳唐代大小李將軍、王維及後來荊浩、關仝山水畫遺蹟相銜接。這個畫入故宮年月,或在嚴嵩家籍沒時,或時間稍晚,約當十八世紀。流落民間卻並不多久。
  • 《絲路山水地圖》長卷青綠山水畫收藏價值分析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與捐贈者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先生共同攜《絲路山水地圖》亮相春晚,這一幅明代中後期的青綠山水繪畫,於2017年11月30日正式由許榮茂先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林教授向單霽翔院長介紹了一幅名為《蒙古山水地圖》的繪畫,其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的,應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這幅畫以青綠山水的方法,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的遼闊地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