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遺珍——羅漢院雙塔

2020-12-10 城裡城外的那人那事

蘇州雙塔又稱羅漢院雙塔,位於蘇州市定慧寺巷雙塔院內。

門前一對石獅子。

對面的影壁上刻「唐宋遺韻」。

現在此地為蘇州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

和蘇州市文物管理所。

蘇州雙塔與正殿遺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至雍熙中,王文罕、王文華兄弟捐資重修殿宇,並增建磚塔兩座,一座叫舍利塔,一座叫功德塔,建築形式一模一樣,因此又叫「兄弟塔」,蘇州人也稱雙塔為「姑嫂塔」。

二塔「外貌」幾乎完全一樣,為七層八角,東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兩塔間相距僅20來米。像這樣一模一樣的雙塔緊靠,全國僅此一處。

塔剎高達10米,生鐵鑄成,重達5噸,如何安裝上去的,也是一個謎團。

唐鹹通二年(861年)盛楚創建佛寺於此,初名般若院,五代吳越錢氏改為羅漢院。

正殿遺址在雙塔之北,坐北朝南南向。正殿面闊與進深皆為三間,東、西、北三面繞匝副階,長18.4米,寬18.2米,屬正方形平面。

現存四周石制簷柱16根,高約4米,造型有雕花圓柱、瓜稜柱、八角柱三種。石柱礎30個皆為覆盆式,是宋代石雕藝術精品。

【石刻博物館】院內有蘇州當地出土的精美石刻。

【門樓】院內有一座磚砌門樓,上面的磚雕很精彩。

領略蘇州古韻,賞蘇州美景,蘇州雙塔值得一來。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虐狗雙塔
    嘉定南翔雙塔雙塔橋邊你儂我儂南翔雙塔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珍品,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鶴南翔寺山門內兩側。妙湛寺雙塔塔上都有金雞妙湛寺前有十三層密簷方形實心磚塔兩座,始建於元泰定四年。多次重修,於明成化年竣工,原建兩塔。西塔於清道光十三年地震被毀,尚存東塔。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十八座,蘇州定慧寺雙塔
    這組雙塔又稱羅漢院雙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鳳凰街定慧寺巷的雙塔院內,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是一對佛塔,兩塔間相距僅20來米。二塔「外貌」幾乎完全一樣,分為7層,像這樣緊緊靠在一起的雙塔全國是惟一的。關於定慧寺,唐鹹通二年,即公元861年,盛楚創建佛寺於此,初名為般若院,到了五代時期,吳越國錢氏更名為羅漢院。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即公元982年,王文罕兄弟捐資重修殿宇,並增建磚塔兩座,千餘年來僅多次修理塔剎相輪,結構式樣保持不變。塔的外壁雖為八角形,但內部方室仍沿襲北魏以來舊制,實為唐宋之間磚塔平面演變的實物例證。
  • 千年滄桑詳話雙塔
    千年滄桑話雙塔在為縣裡某部門編印一本書時,大家在封面圖片選用上爭論不休,有說用浮橋的,有說用大禮堂的,但最後還是一致同意選用了雙塔的圖片。臨猗雙塔是山西現存最古老的雙塔,最早創建於隋唐年間,重修於宋代,高達四十餘米,東西對峙相距80米,東塔方形七級,密簷樓閣式,底有佛龕,以上為實心塔柱。西塔原方形九級,現存七級,一層有拱狀券門,直通塔內,塔腹中空,有階梯可順時針盤旋而上,塔簷迭澀伸出,寬可令人行繞塔壁。雙塔原名雁塔,據說其上雁巢甚多,黃昏時大雁環飛,故稱雁塔。
  • 臨猗妙道寺雙塔,清秀俊美結構奇特,雙塔交影的謎團至今難以破解
    臨猗妙道寺雙塔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城原雙塔學校院內,現正在修建雙塔公園。2006年5月25日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妙道寺雙塔又被稱為雙塔寺、雁塔寺。雙塔東西分布,相隔50米遙遙相望。西塔位於雙塔北路旁邊。
  • 美榔雙塔留下的歷史謎團
    雖經800多年風雨侵蝕,存在不同程度的風化,但雙塔主體建築卻沒有毀壞,實屬國內罕見。但由於史書記載寥寥,眾口紛紜,令美榔雙塔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難識其廬山真面目。為了正本清源,本文作者近五年來一直在收集資料,尋訪相關人士,對其疑團認真考證,從雙塔建築時間、墓葬、實物、專家論點等方面挖掘證據,初步揭開美榔雙塔的關鍵性秘密。
  • 《劍網3》手遊秀坊遺珍成就怎麼達成 秀坊遺珍達成攻略
    二、秀坊遺珍 一(到七秀靈龜島左下方路引石開心眼,找跳躍點,跳到「鬼龍雙戲」這是一個風景點,然後開心眼,會有兩個跳躍點,跳前面的,不要跳後面的,後面的那個是回去的跳躍點,然後會乘船到一個岸邊,開心眼找「精緻的繡球」並拾取,點開背包找到這個物品接取任務「秀坊遺珍·一」,交給孫飛亮就可以完成成就的四分之一) 二(到七秀水雲坊右邊路引石往前走
  • 【桂林日月雙塔】盛世雙塔似日月,僧面傳佛守千年!
    日月雙塔位於桂林市的榕杉湖景區,這裡正好是桂林市的中軸線,在2001年,桂『林市政府廣泛地徵求民意決定復原日月雙塔,恢復唐代時期的古蹟建築,為桂林市增添更多富有文化氣息的人文古蹟。經過近兩年的重建和修葺,宛如湖邊雙子的日月雙塔又重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唐朝時期的古建築的風貌也終於在世上重現。
  • 走進宋代玉器藝術館,聽一場關於「宋玉」的故事
    宋代遺留下來的文化,大都有細膩而內斂的氣質;讓這種氣質溫存的正是宋代的玉器,想不想聽一聽「宋玉」的輕聲細語,這本書中有你想聽得故事。4月27日下午,《孚尹流光·五璋山房藏宋代玉器》新書發布會在宋代玉器藝術館舉行,杭州市上城區副區長毛素雲,杭州市上城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張敏,知名作家馮唐,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張尉等專家、文人出席了活動,同時還舉辦了贈書儀式和文化沙龍
  • 5140 美榔雙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美榔雙塔就在這蒼翠林木的環繞下靜靜矗立了800餘年。  明《正德瓊臺志》記載:這兩座姐妹塔系當地鄉紳陳道敘為紀念長女靈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長出家為尼而捐資興建。始建於宋末元初,為佛教舍利石塔,原為輯瑞庵前塔,今庵毀塔存。1996年美榔雙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臨猗雙塔魁偉雄渾,像是兩位從天而降的巨人,守護這裡的芸芸眾生
    踏入臨猗縣境,遠眺臨猗縣城,最先進人眼帘的便是那巍然屹立、高聳入雲的雙塔。它魁偉雄渾,氣勢磅礴,像是兩位從天而降的巨人,守護著這裡的芸芸眾生。它莊重沉穩,堅實遒勁,又仿佛是兩根擎天巨柱,支撐著茫茫蒼穹,成為臨猗縣城的標誌性建築。這裡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先後被稱做妙道寺、雁塔寺等,隋唐年間創建,宋代重修。
  • 漢人喇嘛邢肅芝:生前雪域求法,身後遺珍面世
    中國西藏網訊 5月15日,北京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裡,邢肅芝先生遺珍捐贈儀式悄然展開。 圖為邢肅芝先生遺珍捐贈儀式現場 攝影:許娜  邢肅芝,何許人也?為何要將其遺珍贈與西藏文化博物館?這批遺珍將會發揮怎樣的社會效益?
  • 鄭州版「比薩斜塔」傾斜40釐米 為宋代建築
    本報訊駕車從鄭民高速中牟站下向南15公裡就到了中牟縣黃店鎮冉家村,向東約一公裡處立著兩座塔,這就是知名的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壽聖寺雙塔。雙塔一高一低,一粗一細,非常罕見。80歲冉小水老先生11年前就到這裡看這雙塔了,他擔心塔歪得很了會倒下來,問專家能不能把塔扶正?鄭州晚報記者徐富盈文/圖  仿照尉遲敬德的雙鞭建的  昨日,記者從南側正門進去,只見雙塔正中間立著「壽聖寺雙塔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壽聖寺雙塔為宋代建築。  看寺的是冉家村80歲的冉小水老先生。
  • 大唐遺珍——邛崍石窟
    成都邛崍石窟,就是茶馬古道上的大唐遺珍,其中位於花石山的花置寺,更是「靜坐」在三面環水的小島上,鮮有人知。作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置寺摩崖造像不僅因成於唐代而知名,更對研究佛教早期造像、藝術風格、時代變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 中國旅遊文化瑰寶~泉州東西雙塔珍貴照片爆出
    開元寺中兩側的雙塔,東為「鎮國塔」,高48.27米;西為「仁壽塔」,高45.06米。東、西兩塔是中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鎮國塔始建於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壽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東西塔歷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
  • 品「天城」文化遺珍 講杭州茶故事
    8月25日,由杭州出版社出版的《天城遺珍——杭州對外文化交流史跡》、《杭州茶趣》首發儀式在杭州市民中心舉行。來自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社科院等知名院校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參加首發儀式。    「天城」遺珍    為助力G20峰會,推進杭州城市國際化,杭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攜手杭州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杭州文史研究會,共同邀請浙大歷史系副教授樓毅生、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顧志興等專家、學者,編纂《天城遺珍——杭州對外文化交流史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