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九日山祈風儀典 尋找「活的海絲」(圖)

2020-12-14 閩南網

海絲故事NO.9 一座山

九日山上尋找「活的海絲」

孫秀錦一遍遍從九日山上的石刻裡尋找有關祈風的記載

  閩南網8月13日訊 2003年到2007年,泉州豐州九日山風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孫秀錦幾乎天天將大半時間都泡在山上,覺得「清晨的空氣都是甜的」。她將山上的摩崖石刻逐一拍下照片,回家後對照著整理出文字,並詳細釋義。

  堅持如此繁蕪的工作,目的是為了解「祈風」。這種在歷史上持續了近兩百年的官方祈福儀式,消失了七百多年後,在孫秀錦有意識的整理下,「套式」又逐漸清晰了起來。作為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位九日山祈風儀典的傳承人希望,有一天,這裡能真正恢復起「冬春兩祭」的儀式,雖然鷗鷺掠過風帆的大航海場景在金雞港已無法再現,可作為「海絲」印記之一,至少能讓這一盛典,依舊「活」在泉州人的眼前。

石頭裡的

秘密

  九日山上共13方有日期紀年的祈風石刻,裡面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連續拍了五年的石頭照,孫秀錦已經是「出口成章」。比如,山上最早的一方祈風石刻,立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石頭上用描紅的隸書寫道:泉州市市舶司提舉虞仲房等人操辦了祈風儀典。還有一些石刻提到,南宋泉州太守主持儀式、官員集體出席活動;或記載「舶司歲兩祈風於通遠王廟」、「遵令典祈風於昭惠廟」等。

  最晚的一方祈風石刻撰於鹹淳丙寅年(1266年)冬至後,正值南宋王朝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之際,尊重民意,朝廷還在堅持祈風。文字裡,官員們對當日陽光明媚、溪流與山景之優美做了好一番抒情。

  站在九日山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下,孫秀錦感嘆,多虧了泉州古代官員文人有在石頭上「寫筆記」的風雅習慣,這才使得祈風史料有鐵一般的證據。鑑於全國絕無僅有的航海摩崖石刻就在泉州,1988年,國務院將九日山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儀典中的

講究

  鐵證雖有,但儀典誰都沒見過,志書也沒有詳細記述。因為祈風源自民間需求,可以肯定的是,官方儀典其實還是脫胎於民間的祭祀傳統典制。通過熱心人介紹,孫秀錦在道教世家的第四代傳人賴傳義那裡找到了依據。將其祖上傳下來的法會儀典套式,再結合石刻、史料等各種文字鐵證,初步推證出了九日山祈風儀典的「科儀」。

  大致為:在九日山前搭起五米高的祭壇,祭壇分三層,內可容納六七十人。主祭在上層;太守等官員分為四方陣在中間一層;其餘道士在第三層,一般百姓在祭壇外圍燒香祭拜。祭祀事宜完畢,官員們要登覽九日山,並泛舟金溪。

  賴傳義說,道教儀式中,祈風和祈雨都有類似的套式。宋代以來,每年上半年的陰曆夏四月間為回舶祈風(如果有西南風,更有利於船隻回到泉州港);下半年多在冬十、十一月,為遣舶祈風(盼望來一陣西北風,將船隻遣出泉州港)。

互動:第四期「海絲問答 天天有獎」問答題目

往期回顧:

海絲故事NO.8:「海絲」文化紀錄片《古刺桐港》 讓外國友人看遍老泉州

相關焦點

  • 祈風勝跡 泉州九日名山
    出發時間/2018-02-02出行天數/1 天人物/ 和朋友人均費用/30RMB本文來自海風小舟九日山位於 泉州 南安市 豐州鎮西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日山之名,一說是晉代南遷者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在此登山高瞻遠望而得,另說是有一道人從 德化 戴雲山走九日至此而得。
  • 印象古城 | 「海絲」橋頭堡九日山
    九日山管理所負責人胡老先生引領我們拾級而上,走近東峰山麓石刻群,解讀何謂「祈風」:「宋元時期,泉州是東方第一大港,許多番舶船隊出入港口,夏季御西南風而來,冬季則逐東北風而去。因當時的遠洋航行專靠信風驅動,順風順水、安全通暢便是海上航行頭等大事,所以每年陰曆四月間與十、十一月間,泉州郡守或提舉市舶主管官員,即率領有關僚屬到延福寺、昭惠廟舉行隆重的祈風儀典,敬祭海神。
  • 「祭海」、「祈風」......這些獨特的閩南海洋文化你見過嗎?
    因此,那時的行船者對於風和雨尤為敬畏。宋元時期,泉州港成為空前繁榮的國際貿易通商港口,海洋信俗活動在那個時期尤為興盛,每年的夏秋兩季,專管航運的市舶司官員和泉州郡守都會組織祭祀,形成了祈風和祭海兩項活動。「祭海」地點是位於江口碼頭附近的法石真武廟。法石真武廟始建於南宋時期,主祀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的信眾遍布全國,但僅在泉州,它才兼具官方海事祭祀功能。
  • 九日山|一座九日山,就是三分之一部閩南史
    南安九日山 · 五一期間開啟預約遊覽晉水,宋舶元舟。胡家其說山腳下的對聯,是對九日山最好的註解。
  • 泉州海絲新城統籌協調範圍新劃定,北靠清源山,西鄰九日山!
    泉州海絲新城的建設還是備受矚目的,日前,泉州南安市有關部門發布了關於泉州市西華洋滯洪片區(南安段)改造項目土地和房屋徵收補償實施方案的通知,這也意味著泉州市西華洋滯洪片區南安段改造項目即將啟動徵遷!一起來了解下吧。
  • 祈風,海上絲綢之路——泉州九日山
    但其實,這些傳說還不足以說明它在海上絲綢之路泉州的地位——其實,九日山山前便是晉江,曾經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便是從九日山前的碼頭起航的。九日山也沿襲了泉州因海絲之路成為泉南佛國,對宗教的包容性,一山三廟(儒釋道三宗教)。而當中,年代最為久遠的,當數山腳下的延福寺。延福寺,始建於西晉(288年),後在唐大曆(768)移至今所在。清幽中佛禪之意綿綿。
  • 雙節泉州哪裡最好玩 各地旅遊活動與優惠政策一覽
    國慶7天,如果不遠行,泉州本地有什麼好玩的?近日,泉州市旅遊局公布了中秋與國慶期間泉州市各地區的旅遊活動與優惠政策,您不妨和家人一起參考參考。【活動預覽】●10月1日—3日,泉州市區清源山風景區,手繪郵票發行活動、「慶國慶,遊清源,博狀元」——國慶節「民俗博餅」活動、火鼎公婆、南音表演、民樂器表演、古箏表演。●10月1日—7日,泉州市區清源山風景區,茶道表演、香道表演。
  • 南安市九日山旅遊情報
    景區概況九日山位於泉州西郊,地屬南安市豐州鎮,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南文化發祥地,兩宋時期宋王朝的祈風祭祀場所,是「古泉州(刺桐)史跡」的重要遺存之一,國家5A級風景區。2、景區特點九日山素以「山中無石不刻字」為著稱,現完整保留著宋、元、明、清摩崖石刻共77方,其中10方祈風石刻更是彌足珍貴,是我國絕無僅有的瑰寶,是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證,記載了宋代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商船遣舶與回舶祈風儀式的千年歷史
  • 一座九日山,就是三分之一部閩南史.
    胡家其是九日山文管所的原所長,在親朋口中是上過《人民日報》頭版的人。而這座山,不僅對於泉州,乃至對於中國的整段宋元海絲文明,都有著重要的「物證」意義。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九日山考察,留下一方英文石碑;2016年,央視春晚泉州分會場導演孫濱把第一個鏡頭給到九日山,大量遊客在那一年紛至沓來。然而,高光時刻之後,並非迎來童話裡的happy ending。因為這是一座沒有解說便難以看懂的山。
  • 一座九日山,就是三分之一部閩南史
    南安九日山 · 五一期間開啟預約遊覽唐山晉水,宋舶元舟。胡家其說山腳下的對聯,是對九日山最好的註解。四月我們多次往返於此,爬了好幾趟山。走那條最經典的路線,從祈風石刻群到秦君亭,在這裡的石凳坐下,視野最佳。
  • 九日山:東方第一大港的歷史見證者,泉州第一座佛教寺廟所在
    九日山,位於泉州下轄的縣級市南安豐州鎮境內,離市區只有七公裡的距離,交通方便,是市內一處歷史悠久的名山。豐州鎮,在唐朝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曾是泉州的行政中心,人文薈萃,經濟繁盛。晉朝時期,中原發生「八王之亂」,隨後京城附近的異族起兵造反,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
  • 九日山:隱藏1700多年的閩南往事,守望東端海洋商貿的舊繁華
    南安豐州 · 九日山 唐山晉水,宋舶元舟。
  • 九日山:祈風石刻講述海絲故事
    九日山全景(陳英傑 攝)九日山,位於南安市境內豐州鎮西面,距泉州市區約7公裡,距南安市區16公裡,是我國著名海外交通史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申遺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22處遺產點之一。
  • 【海絲遺蹟】被皇帝稱為「泉州神女」,她是誰?
    人們對這些自然現象既無法完全掌握,又無法用科學方法解釋,在心理上產生畏懼,因此尋找各種神靈作為海上航海的精神支柱。  媽祖信仰起初只在媽祖的故鄉傳播,宋宣和年間,媽祖信仰得到朝廷的承認,確立了媽祖的海神地位。宋朝給媽祖的封諡對推動媽祖的崇拜有重要作用。  《元史》記載,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下詔「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
  • 九日山:「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起航
    十三方祈風石刻 記錄千年海絲路    「先有豐州,後有泉州。」九日山文管所所長胡家其驕傲地告訴記者。他說,豐州開八閩之先,始於三國時期,早期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九日山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一段歷史恰為山中的石刻所銘刻,方得流傳至今。
  • 罕見九日山詩冊機緣巧合回到豐州 收藏者願捐出來
    抗戰期間泉州文人兩登九日山,賦詩成冊流失海外,機緣巧合回到豐州罕見九日山詩冊 收藏者願捐出來東南網4月21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蘇明明 文/圖)詩因山而起,山因詩而秀。九日山是歷代文人聚居、政府祈風聖地,自然成了文士們登高、聚會首選,因此也留下了不少登高雅作。
  • 豐州九日山:「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出發
    境內九日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作為「海絲」史跡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8月29日,「全球商報聯盟媒體南安行」採訪團一行人,來到九日山下,尋訪這穿越古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