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夜食客】欄目獨家約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金雞百花電影節的熱風,把廈門這座老牌網紅城市又吹紅了一番。茶餘飯後談起廈門,不免要想起那些響噹噹的華麗標籤:經濟特區、文藝都市、海濱城市、旅遊勝地、金磚會議舉辦地……
在他鄉人眼裡,廈門幾乎與文藝城市的名頭畫上等號:經濟發展迅速,讓廈門在短短三十年間躋身二線城市前列;日益拓寬的國內外影響力,使得廈門在大千世界一次又一次地打響了知名度。
閩南有句歌謠,「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許多人戲言,是廈門人的拼勁和態度的真實寫照。多年的拼搏,換來無盡閃耀與榮光。然而,只消靜靜聆聽這座城市的呼吸,撫摸它溫潤的脈搏,感受它穩健的心跳,你就會幡然發現,原來小小漁島的純真樸實,仍然深藏在廈門人生活的痕跡裡。
拋開廈門文藝城市的符號,忘記那些裝修華美的打卡店鋪,丟掉那些網紅貼紙下的修飾,廈門繁複包裝背後的那份最純真的美麗,仍尚未被人挖掘。有人說,若要探訪一座城,要先探訪過這個城的街與巷,穿過菜市場,你才和這個城市有了肌膚之親。誠然,一座城市的顏色和性格,正是需要這片小小世界透露一些訊息。
那麼,廈門精緻濾鏡下的煙火氣,就從這一方天地說起。
(一)面線糊和炸五香裡的美食秘密
廈門八市是指廈門第八菜市場,八市包含了開禾菜市場和營平菜市場兩個部分,與熱鬧的中山路、第一碼頭相比鄰。
想起八市,廈門人的腦海裡一定是這樣一幅畫面:白色外飾的騎樓、大小攤位五顏六色的筐籃、裝滿物什的鐵皮小推車、小店攤主麻利稱貨碼貨時印著花紋的袖套、空氣中瀰漫的海水鹹腥的味道、一來一往的報價和殺價…… 幾十年來,八市始終坐落在這灣小小的漁港,用大自然的禮贈和怡人的古早味道,給予廈門人最深切溫暖的城市記憶。
在八市的小道裡行走,你不免地要留意和愛惜起這方小世界了。這裡是當地人最喜愛的鮮貨市場,哪怕不是節假日,也總能看到廈門人挎著籃子、領著孩子,如數家珍地挑揀著,這家的小管剛剛撈上來,那家的蝦肥又美,這種魚僅僅用醬油水燒都有滋有味,那種蚌還不到季節……
切莫貪戀看這市井人間而加快腳步,適時駐足,會發現除了販賣海鮮和蔬果的攤位,八市的名吃也在幽深處悄然等待著你的光顧。不得不說的,當數面線糊和炸五香了。
面線糊
炸五香
面線糊
無論是熱氣騰騰的酷暑,還是寒風獵獵的凜冬,面線糊那一點胡椒香,總是能在朦朧而帶著薄薄涼意的清晨,喚醒廈門人的胃腸。與泉州面線糊相比,廈門面線糊的特點是面線粗、骨湯稠。豬血也不再是配角,而是成了足以與面線相抗衡的主料。用筷子輕輕一挑,面線上掛著乳白色的骨湯,熱騰騰的霧氣從面碗中張揚地逸散開。
低頭啜一口麵湯,胡椒的淡淡辛辣便迅速地佔領了整個口腔。再嚼上一口軟脆合宜的豬血,接著是料頭裡的瘦肉、豬粉腸等爭先恐後地出場。還有一點奇妙的香氣,那一定是芹菜、蔥花或者紅蔥頭酥在爛漫地舞蹈。莫要小瞧,這一碗,足夠叫人鮮掉了眉毛。
清晨一碗麵線糊,讓人鮮掉了眉毛
雖然面線糊三餐皆可食,甚至在夜宵時段也有其身影,但最叫人肚腸留戀的還是在清晨一餐食用。
一是因為早晨的豬骨牛骨是頭湯,味香而鮮,勾了芡之後口感更加軟滑香醇;
二是因為面線糊的重要輔料是胡椒,這樣物什三分辣,三分香,還有四分是開胃暖胃,特別適合清晨陽氣正虛、體內正寒時吃食。
一碗麵線糊下肚,總叫人通體溫暖。坐在八市溫暖的光線裡,看著店家忙碌時候翻飛的大勺、隔壁攤主稱菜殺魚時麻利的動作,聽聞周身世界裡泛著暖意的閩南方言、身邊饕客飯飽過後滿足地一聲嘆,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想到那句話,「市井,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五香
一碗麵線糊暖胃罷,繼續漫步在八市的喧囂裡。這方天地看似嘈雜,卻又那麼有序。此時若是路邊名不見經傳的黝黑小店新炸的五香出鍋了,這方井然才會被片刻打破——炸物的香氣一定能成功勾來半條街的食客。
五香這味名吃,可謂是最親民的了,由於做法和材料都十分常見簡單,似乎已難以考證其源。要做五香不難,唯獨重在材料新鮮。特製的豆皮緊緊地包裹著由鮮豬肉、荸薺和蔥摔打上勁製成的肉餡,再包成比春卷長一點兒的長條,然後下鍋炸至金黃。
八市的店家總是一炸炸一大盤,在油鍋旁邊把五香摞成了一座小山,此情此景,怎能按耐住心中買上一袋的衝動呢?無論是回家加熱後就著白米飯吃,還是坐在攤上搭一碗沙茶麵,亦或是早晨配著面線糊嚼上半條,都叫人食指大動!
酥脆金黃的豆衣被餡料塞得鼓鼓囊囊,咬開一口,肉汁就在口中迸發,精瘦肉、香蔥和紅蘿蔔爭先恐後地出逃,最叫人心動的還是一口清脆的荸薺,那植物的清甜是絕對赤誠的點睛。
廈門某年中考有篇滿分作文非常有名,叫《品一盤炸五香》,看文章之前全班同學都在嗤笑,街頭巷尾、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炸五香而已,能有什麼稀奇?
「打開門,桌上已有一盤熱氣騰騰的五香。/咬開她的皮,撕碎她的衣,一截一截慢慢品嘗。/溫熱的,全是煙火味的。」
—— 看完才人人不免地都忖起來,現在想起來,那盤炸五香,正是城市的記憶。是濃濃的鄉味,是化不開的深情。
(二)解鎖沙茶麵和花生湯中的古早味密碼
廈門藝術西區的興起,把另一片舊漁港沙坡尾徹底翻紅,使之成為了萬人打卡的新「網紅」景點。而與本地人熙攘的沙坡尾相比,毗鄰的民族路和永福宮巷卻是另一番光景。這兩條路上,仍然座落著廈門人內心摯愛的「寶藏」。
民族路連接沙坡尾,與演武大橋比鄰,可謂鬧中取靜,道路兩旁仍然是白牆紅瓦裝飾的騎樓,唯有一些淡灰色的牆班透露出它歲月的痕跡。漫步在民族路上,大片溫柔的白色襯著廈門藍的天空映入眼帘,人也片刻感到脫離都市快節奏的愉悅。這時再鑽進路邊有名的沙茶麵店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沙茶麵,不更美哉!
廈門的標誌性美食,沙茶麵稱第二,絕無他物稱第一
沙茶麵
如果說稱道起廈門的標誌性美食,沙茶麵稱第二,絕無他物稱第一。沙茶麵鹹鮮香辣,是廈門味道裡最特殊的一環。沙茶又名沙嗲,是來自東南亞的特色香料,傳說這是一位下海出工多年的老船員帶回廈門的。
為了治好母親失味的病症,他把沙茶粉末和進麵湯,鮮香辛辣的味道刺激味蕾,母親的病症很快就消除了。這碗「治病」的湯麵就此聲名鵲起,逐漸成為廈門的名吃。
關於沙茶麵究竟是如何走紅、徵服天南地北的八方食客的,現如今也眾說紛紜,比較靠譜可靠的原因有二。
一是麵湯色澤美麗,赤橘色在顏色學說上看是一種給予人食慾暗示的顏色。試想海碗裡盛著噴香的赤橘濃湯,何不是美食對人最直接最動人的一種挑逗;是因為口味別致獨特。廈門是海濱城市,氣候溫暖,長夏無秋,四季被壓縮成冬夏兩季。
川渝的花椒,津冀的重鹽,在廈門這座溫軟的城是吃不開的。而沙茶的鹹辣是恰到好處的,再附上一點冰糖的甘醇,既叫人享受舌尖微麻的刺激,又叫人為那點鮮鹹叫絕。而最令人拍案的是那點睛之筆——海味的甜——這來自海洋的鮮魚,是大自然的禮饋。這一點藏在赤醬下的海洋味道,不免得讓廈門人感到親切。
沙茶麵另兩個靈魂要素:鹼面和料頭。沙茶麵的料頭一般都是自選的,從禽類內臟到各類青菜,從豆皮腐竹到豬血瘦肉,總有一款是你的必選項。待你做好抉擇,店家就會麻利地用長長的筷子把生料頭挑揀到大漏網裡,和鹼面一併用水焯熟,接著迅速地放進盛好沙茶湯的海碗裡。
鹼面不是必選項,但確實是首選項。鹼水麵條的淡淡澀味和沙茶湯是天生的絕配,在道地廈門人眼裡,拆分不得。閒時坐在店口,點上一海碗沙茶麵,再配一根油條蘸著沙茶湯,實在是人間愜意極致。
當然,湖濱路上的沙茶麵名店也不少,與民族路上的這家均是廈門沙茶麵的「絕味」。雖然風格不同,但口味上不分軒輊。
花生湯
離開民族路,順著蜂巢山路走上思明南路,橫穿馬路就到達了永福宮巷,順著巷子的坡度往上爬,這才發現這裡是片居民樓的聚集區,在半山腰的地方,還坐落著廈門老牌中學——華僑中學。每天清晨,在永福宮巷那棵極具代表性的大榕樹下,都會坐滿了等著吃早飯的上班族和學生黨。日復一日,搓手等待一碗花生湯喚醒嶄新的一天。
看似平平無奇、簡單上手的花生湯是如何躋身廈門名吃的?切莫著急否定,這一碗清甜下肚,十有八九能俘獲你的芳心。
早晨天朦朦亮,老闆就已然支起一口大鍋,鍋裡奶白色的花生湯翻滾,冒起嫋嫋的熱氣。等到天色越加明朗,八方食客揉著惺忪的眼如約而至——除了白領和學生,一些清早起來懶得做早飯的老饕也穿著睡衣蹬著人字拖現身於隊列之中。「加不加蛋?」,老闆一聲麻利的招呼。
老饕的回答總是肯定的——蛋花花生湯是閩南獨有的特色,和紅磚古厝一樣,絕無僅有。老闆在大鍋旁再架一口小奶鍋,一大鐵勺花生湯和預先打好的蛋花按次序滑進小鍋裡,等上三兩分鐘,蛋花花生湯就能上桌了。老闆說,蛋花是不能事先煮在大鍋裡的,一是煮和舀都太麻煩,二是怕蛋花越煮越老,影響口感。
約莫到九點多鐘的時候,食客漸稀,老闆開始為明天的一鍋清甜作準備。用手剝好花生,挑掉壞果,再用碾子碾開豆衣,接著把花生豆放在大竹篩上,一遍遍地淘,直至篩掉所有的花生豆衣。謹循工序處理好幾大篩的花生豆,才算備好了明日營生的量。複雜繁瑣如此,也不難明白老闆為什麼只做早餐生意。這大概也是老派廈門島民的一點淳樸而真誠的堅持。
當然,如果擔心路難找,你也可以選擇在老字號連鎖門店裡等上那麼一盞,也不會絕對讓你失望,奶白色的花生湯騰起熱氣,每泯一口,都漾出喜人的甜,這時候若再點上一隻韭菜盒子或炸棗,實在滿口都是幸福。
(三)風情水果予你甜蜜的濱海溫情
廈大白城沙灘必須算是每個廈門人心裡的一派溫柔鄉,從廈大東門出來,漫步過天橋,即可置身於白城沙灘的海天一色中。當你腳踩軟綿綿的白沙,踱過浪湧的海岸,確實應該來來一隻火參果或是芒果來助興,夏季猶然。
白城海灘
青芒
廈門的青芒總是很大的一隻本地芒。千萬不要為如何吃這碩大一顆而發愁,早在你皺起眉頭之前,熱心的攤主就已經挽起袖套,一手拿起削果刀,一手迅速地旋轉著芒果,不多時就能把芒果削好。接著再換一把扁平的刀,把果肉削成薄薄的片,堆在透明的塑料碗或塑料盒子裡,再往你手裡遞一把竹籤,你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享用這份亞熱帶的甜蜜了。
火參果
再說說火參果,廈門的火參果是近年來才引進的,一經引進就受到了廣大廈門人民和眾數遊客的好評。火參果又名刺角瓜,看上去像一隻金色的胖海參。熱心的攤主總會用果刀削掉頂端,然後把一隻粗吸管插進果肉裡,讓你吸著吃。火參果味道清甜,汁水豐富,十分解渴消暑。
漫步於白城海灘,看海岸線在遙遠的地方吻著天際。與此同時,你會發現,手中的熱心攤主幫襯著處理好的風情水果,仿佛都帶上了一點廈門獨有的海濱浪漫。
廈門海邊夜景
如果問起廈門人對廈門的印象,「醉人的煙火氣」一定榜上有名。這份煙火的溫暖無關包裝、無關標籤、無關裝潢,而是靠一碗美味裡騰騰的鍋氣、幾家店主麻利的動作和親切的言語、還有那水色天色的浪漫。若有機會在這座城裡漫遊,在感受都市魅力的同時,莫要忘記了抽空走在八市海洋味道的空氣裡,聽聽那些漁人的對白、遊人的喧囂,品嘗鮮貨的肥美、小吃的別致,最重要的,莫要忘記了伸手觸摸鷺島生活裡最深刻真實的片段。
就請隨著美食香氣和薄薄暮色,片刻地抽離忙碌,為這迷人的煙火氣,悄悄醉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