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館的湯」有多少種「鮮」?
在中國烹飪的豐富味型構成裡,除了鹹、甜、酸、辣、苦,還少不了一個重要的字眼——那就是「鮮」。在沒有特定鮮味調味品的情況下,湯的粉墨登場,總能起到絕佳的提鮮增味作用。
早在公元 6 世紀,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裡記載道:「吹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這也是對清湯製法最早的記載。到了元明之際和清代,又先後出現了「捉清技法」、「提清汁法」等方法……可見中國人對湯類菜餚的鑽研之精深。
眼下,正當需要滋養補益的冬季,各位師傅不妨隨名廚一起,深入中國菜系裡那些不得不說的精湛制湯技法,品味歷經時間錘鍊的至「鮮」滋味。
俗語講:「唱戲的腔,廚師的湯」,這句話其實還有進一步的演繹,叫做:「馬連良的腔,山東館的湯」,可見除了擅於蔥香調味與烹調海鮮,魯菜博大精深的制湯技藝也是公認的出類拔萃。
清香、鮮嫩、味醇是魯湯的最大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製,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這一點,在濟南菜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富有萬變不離其宗的融通精神——上至山珍海味,下至普通蔬菜,乃至豬下貨,皆可取材烹調。
清湯
清湯特色是湯澄清,味道極鮮美,可以用於清湯菜餚的湯料,諸如清湯燕窩、清湯蝴蝶海參,也可以用於為燒、爆、炒、燜等菜餚的調味。
基礎清湯配方
原料
淨肥鴨(1 只,約 2 千克)、淨肥母雞(3 只,約 3 千克)、前肘(1.5 千克)、生豬骨(1.5 千克)、精鹽(60 克)、蔥段(適量)、薑片(適量)
初加工
清洗乾淨母雞後,剁除去雞爪,剔下雞胸脯肉和雞腿肉剁成泥,分別做成「白哨」和「紅哨」;鴨子翅膀別起,劃開肘骨皮肉,將裡面的肘骨敲碎,雞鴨的腿骨也同樣處理,以使骨中脂肪流出。
烹製
在鍋中加入冷水,放入骨、肉類原料,用旺火燒至沸騰,撇去浮沫,繼續煮至六成熟,撈出原料,用清水洗乾淨。在鍋中添水文火燒至九成熱後,舀出 2 千克湯晾涼待用。
第一次吊湯
將原料倒回原湯鍋中,文火煮 1.5 個小時,撇去浮油,撈出原料,離火。將「紅哨」倒入晾涼的湯中,加入蔥段、薑片後,放在旺火上煮至原料中的蛋白質溢出,再加 30 克鹽調味。期間不斷用手勺攪拌,直至所有配料九成熟,「紅哨」漂起,即可撈出。
第二次吊湯
在第一次吊的湯中取 2 千克晾涼,加入「白哨」和蔥段、薑片,以 30 克鹽調味,按照第一次吊湯手法,吊出最終的清湯。
火候的把控
在兩次吊湯過程中,要注意調節火候。火候過大,會讓蛋白質分子在高溫下凝結成白色微粒,煮成「悶湯」,損失鮮味;火力過小則導致鮮味不足。以湯麵微開翻小泡的程度為最佳狀態。
經典清湯菜
湯爆雙脆,圖片來源:sohu
湯爆雙脆
湯爆雙脆是濟南傳統風味名菜,至今已有 200 年的歷史,與油爆雙脆合稱為「歷下雙脆」,但比後者更強調鹹鮮脆嫩。
這道菜以豬肚和雞胗為主料,分別改花刀處理,接著用清水焯一遍撈出,在碗內用蔥椒、黃酒、香菜、胡椒麵調味;最後,在湯鍋內加入清湯、醬油、鹽、蔥椒、黃酒,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倒入湯碗中。
這碗熱湯要立馬上桌,隨即將雙脆推進湯內,此時一道棕白相間、湯清味鮮的佳餚就算完成了。
清湯燕菜,圖片來源:sbar
清湯燕菜
清湯加燕窩的組合光是聽起來就滋補養身,仿佛為冬天量身定製的,口感上也是鮮醇美味、沁人心脾。製作重點在於對燕窩的處理細節,需要先將 30 克燕窩用溫水泡發,再撈出用涼水衝洗,最後用開水燙一遍,即可分裝在湯碗中,以調好味的清湯衝開。
清湯調味妙用
濟南老字號魯菜館燕喜堂,圖片來源:new.qq
清氽鴨肝
濟南老字號魯菜館燕喜堂裡有一道招牌菜,名為「清氽鴨肝」——就是以清湯為調味精髓的代表。
做法為選用 3 兩生鴨肝,剔去筋渣,片成肝片,放入開水中,用漏勺撥動幾下立即撈出;接著在空勺內加入 7 兩清湯、適量鹽水、清醬油,最後放入肝片汆燙;湯好肝片後,撇去湯中浮沫,加入南酒等去腥調味即可。成品鴨肝無比鮮嫩,咬開後,還帶有細血絲,湯汁鮮美,呈淡茶色。
油爆雙脆,圖片來源:win4000
油爆雙脆
「歷下雙脆」的半壁江山油爆雙脆,是一道火候菜,色呈紅白,質地脆嫩,鮮美噴香。在製作過程中也不乏清湯的的靈魂助力。我們不妨再以燕喜堂的經典配方為例。
首先,將 4 兩生肚頭和 3 兩生雞胗,兩面均劃成碎十字花,肚頭切成 8 分長、5 分寬的長方塊備用;在鍋中下 3 斤豬油,燒至 7 成熟後,下入肚頭、雞胗,炸透立即撈出。
接下來在鍋內放適量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 1 兩清湯和適量鹽水,隨即倒進肚頭、雞胗,勾入水澱粉,加南酒、味精,翻幾下便可出鍋盛盤了。
奶湯
奶湯的特點是湯色乳白,色澤、形狀如同乳汁,濃度較高,口味鮮醇。主要用途是作為奶湯菜餚的湯料,如奶湯核桃肉、奶湯蒲菜、奶湯茭白、奶湯銀肺等菜品,或者用來為白扒菜調味。
基礎奶湯配方
原料
淨肥鴨(1 只,約 2 千克)、淨肥母雞(3 只,約 3 千克)、前肘(1.5 千克)、生豬骨(1.5 千克)、精鹽(60 克)、蔥段(適量)、薑片(適量)
初加工
將以上吊過清湯的原料用清水洗一遍,其中鴨子去肉留骨待用,洗原料的水留下待用。
烹煮
將鴨骨和其餘三種原料下入鍋中,加入洗原料的水,旺火煮 1.5 個小時。
過濾
當煮至鍋中的湯只剩下一半時,關火,用淨布將湯過濾,即可得到最終的奶湯。
葷白湯的製法
奶湯還分為普通混白湯和高級葷白湯,做法是先用旺火煮沸,再以中火繼續燒,保持沸騰的狀態。
普通葷白湯
將雞、鴨、豬肉、雞翅、豬骨等原料入冷水鍋中,加蔥、姜、料酒,旺火煮至沸騰,撇去浮沫,繼續加熱,至湯色變乳白色即可。
高級葷白湯
精選老母雞、肥鴨、雞鴨骨架、豬骨、豬蹄、豬肘等原料(也可加入乾貝、海米、火腿等),先焯水再下冷水煮沸,撇去浮沫,用蔥、姜、料酒調味,轉中火繼續煮 4-5 個小時,至湯色奶白濃稠,濾去浮渣即可。
經典奶湯菜
奶湯魚肚鮮桃仁
「奶湯魚肚鮮桃仁」,依然是來自燕喜堂的經典奶湯菜,主料包括 3 兩水發魚肚,1 兩去皮鮮桃仁,成品呈乳白色,湯味醇美,魚肚綿軟,桃仁脆嫩。
製作要點是先將魚肚切成寸半長、5 分寬的長條塊,每個桃仁分成 4 瓣。鍋中加適量的水燒開,放入魚肚、桃仁,稍微氽燙便馬上撈出備用;然後在鍋內加 6 兩奶湯和適量鹽水,燒開後放入魚肚、桃仁,滾開後以南酒等調味,便完成了。
奶湯蒲菜,圖片來源:sohu
奶湯蒲菜
蒲菜是大明湖的特產,也是馳名國內的山東美蔬,濟南人素來將其當作日常必備的食材之一,入饌方式也多種多樣,而用奶湯熬製的蒲菜味鹹鮮,湯醇白而輕盈適口,冬夏皆宜。
奶湯核桃肉
奶湯核桃肉其實原料中並無核桃,只是因為主料豬臀間肉用花刀處理再加熱後,形似核桃,故而得名。除了豬臀間肉,這道菜還選用了香菇片、筍片、菜心和熟火腿,以奶湯煮製入味,色澤紅潤,軟嫩香滑,口感鮮醇。
白扒菜
白扒是將經過焯水的原料,整齊放入鍋內,加入調味品小火燒透入味,旺火或勾芡濃稠滷汁,並淋適量明油的烹飪技法。以這種技法烹調的菜品色澤白亮,口感清鮮,經典魯菜「白扒鮑魚雙白」就是最佳例子之一。
「雙白」指白蘿蔔和白果,前者助消化、促食慾,後者斂肺益腎、促進血液循環,都是適宜冬季食用的上好食材。這道菜的製作方法是,將白蘿蔔洗淨,挖成球狀,再用開水氽兩遍,放入濃雞湯中,入籠蒸透入味,同時白果也用開水焯好備用。熟鮑脯也浸在原湯中入籠蒸透後,取出放在湯盤四周,中央放蒸好的白蘿蔔球,以白果點綴空隙。最後一步,就是取奶湯勾芡調味,淋明油澆在鮑魚雙白上。成品黃白相間、湯汁潔白,鮑魚鮮軟,白蘿蔔球香爛,白果綿爽。
除了清湯和奶湯,濟南還有一類用途廣泛的毛湯。其特點是湯色渾白,鮮度和濃度較弱,可用於為一般的菜式做打底湯料及調味。
配料
雞、鴨骨架、豬肘骨、豬肋骨、豬皮、雞肉、鴨肉、豬肉
製法
將肉類原料焯水後,與骨頭類原料一起下鍋,加冷水煮沸,撇去浮沫,繼續加熱,至湯色混白即可。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濟南菜對湯的解讀處處是學問,清湯和奶湯的製法及延伸演繹,其實也不足以展現魯菜制湯絕技的全貌。因此,下一期我們將繼續駐足「山東館」,聚焦孔府菜,探尋名鎮江湖的「三套湯」有多少講究?
-end-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活動;參考書目:《中國魯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