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鮮零售創新模式的反思-每日優鮮的加盟管理篇

2020-12-23 錯河達旺

每日優鮮是虧還是賺錢,其實無需徐正本人去說,也無需大家去計算其盈虧平衡,只要看一件事情就知道其是虧還是賺錢了,那就是它開始進行加盟合伙人制度了。

申請函

這個合伙人制度與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完全兩碼事,它類似於前段時間美菜的合伙人,採取的是門店管理的加盟合夥,實際就是圈錢,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二三線城市,實際而言,我並不是特別清楚為什麼每日優先要急著進入這些地方,可能是逼得,無論是被投資方逼得,還是被美團逼得,亦或是盒馬的,總之是被tmbd。

為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加盟嗎?第一要收加盟費,第二要收管理費,第三要收系統使用費,第四是所有的東西都不用自己建設,加盟商按照品牌商的要求來就成了,也就是建設費不用每日優鮮自己來;第五是損耗自己承擔,損耗很大的;第六是每日優鮮直接變成TB賣貨模式;第七是各種配送費用等都是加盟商自己承擔。我勒個去,天大的好處啊!

有那麼美好?

我只想說,想得美,看看上面的招商圖片裡面,投入少收益高前景好,嘿嘿,如果有這麼好的事情,每日優鮮咋不自己快速推進呢?不要把別人都當成傻子好不?

每日優鮮的加盟實際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很多二三線城市真的不適合這種模式。

第一,消費水平真的沒有達到這種情況,你讓普通的家庭為你這種模式買單還真不一定,推廣費誰來承擔,是像當初的美團和餓了嗎一樣嗎?如果在早前你能像美團一樣大量的由自己來補貼,我覺得沒問題,但是不太可能,如果可能的話,每日的錢也會砸在一線,畢竟一線現在的市場它並不安穩;

第二,這種無底薪的模式非常不適合穩定性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人,很多時候我們的模式是需要養的,如果沒有這個過程,那大家基本上就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沒有人會陪著你玩,就像美團和餓了嗎現在都不用砸錢,這些城市代理商動不動就會砸錢搞市場推廣,所以必須要有養魚的過程,連水都沒放呢,就想著吃魚了,有這樣的好事嗎?

第三,二三線城市的基礎設施不足。這個基礎設施主要是人員、渠道推廣,很多人都到北京上海了,沒有多少真正的青壯年留在當地的,所以招聘並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

第四,供應體系不健全。這個供應體系主要是指的生鮮供應鏈的供應體系並不是特別健全,沒有大的生鮮水果牛羊肉的基礎,如果進行有效配送,損耗如何來計算?如何進行有效的補貨,是否能夠及時補貨等等一系列的運營問題。

第五,另外就是當地的需求是否能夠滿足,我並不是特別看好,很多地方為什麼那麼喜歡拼團,為什麼喜歡社交、社區電商,就是因為抱團。你比如說興盛優選,興盛的模式是否有未來呢?我覺用什麼角度來看可能更重要,總之這不是一個商業模式,根本不能指望著賣貨來賺錢,但是如果說把它作為入口經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種一個小區一個片區都是熟人的模式,能夠實現集中送貨、秒賠閃退的模式是沒問題的,但是每日優鮮這種湊單、集單然後送貨的意義不大,因為很多二三線的人有大把的時間,不缺逛的時間,而且對於很多東西它們對於金錢還是看重的。

總之,並不是特別看好每日優鮮的微倉加盟的模式,建議重新搭建這個體系,不是加盟的模式不成,而是以一種完全轉嫁風險的心態去做加盟這件事情就沒意思了,也不可能長遠,不能讓你的合伙人賺錢,不能走的更遠,那你就不可能賺錢也更不可能走得遠!

圖片來自於百度搜索和

相關焦點

  • 每日優鮮的生鮮十二時辰
    原來關於生鮮的運輸、庫存、損耗、售賣等關鍵鏈條,在小到 100 平米、大到 500 平米的倉庫裡被打破又重建。前置倉有創新、有價值,但能不能作為獨立生態存在的可能性長期以來是存疑的。前置倉的模式並不新鮮。早在 O2O 大戰時,試圖把生鮮購買搬到線上,把物流放進密度集中的線下就一度成為大公司和創業公司切入生鮮領域的熱門模式。但這些嘗試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 2018年度APP榜單出爐 每日優鮮蟬聯生鮮電商榜首
    中新網1月9日電 1月7日,《網際網路周刊》& eNet研究院評選的「2018年度APP分類排行」榜單發布,每日優鮮再度位列「2018年度生鮮電商APP」榜首。消費升級趨勢下,生鮮電商領域風口不減,資本也逐步向頭部玩家集中,競爭日趨激烈。而在延伸業態上,無人零售、線下門店、社交電商、社區拼團等也在不斷豐富生鮮零售業態。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9月,每日優鮮宣布完成高盛、騰訊領投的4.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於資本寒冬中顯得格外亮眼。
  • 可口可樂與每日優鮮達成戰略合作 探索到家場景零售模式創新
    於是/文 7月15日,可口可樂與每日優鮮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從商務拓展、營銷策略、數據分享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到家場景的零售模式創新。
  • 每日優鮮-新獨角獸生鮮電商戰勝99%,為什麼能夠盈利?
    每日優鮮跑出一條通往新零售的大道   要成為新零售模式下的行業標杆,至少要滿足3個條件:   1、平臺用戶數據至少要領跑行業   2、有可觀的銷售數據   3、盈利模式清晰,簡單說就是能賺錢
  • 每日優鮮長跑跑出前置倉模式 未來可能做品牌體驗店
    原標題:每日優鮮長跑跑出前置倉模式,未來可能做品牌體驗店   2015年下半年開始,大量
  • 可口可樂與每日優鮮達成戰略合作探索到家場景零售模式創新
    7月15日,可口可樂與每日優鮮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從商務拓展、營銷策略、數據分享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到家場景的零售模式創新。疫情以來,線上和居家消費激增,「生鮮到家」已經進入到高用戶滲透和經營質量並重的新時代。作為生鮮電商的領先企業,每日優鮮擁有強大的前置倉服務模式和全品類數位化供應鏈,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生鮮、日用百貨的一站式購買體驗。此次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將推動可口可樂旗下全品類飲料產品與每日優鮮的「到家」業務有機結合,攜手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便捷的飲料消費新體驗。
  • 每日優鮮孫原:用創新商業模式破解生鮮電商盈利與規模難題
    國內知名生鮮電商品牌每日優鮮受邀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每日優鮮COO孫原就生鮮電商如何創新模式破解盈利與規模難題和眾多主產區政府協會領導、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高層、行業專家等共聚一堂,進行分享與互動討論。  會上,孫原首先給出了幾組數據,」2016年每日優鮮年營收同比增長500%,用戶規模增長率已經位居行業之首,MAU位居生鮮電商APP首位,去年7月,在北京實現了區域性盈利,且實現了在11個核心城市2小時極速送達。」兩年多的時間,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孫原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走出了經驗主義誤區,把創新的基因植入到公司的血液」,在商業模式、技術以及管理等層面進行底層創新。
  • 每日優鮮:將資源優先配置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上
    近日,「優鮮生態,共贏未來」2020每日優鮮供應鏈生態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表示,未來五年,每日優鮮會重倉供應鏈,決勝第一公裡,所有時間、精力、資源會優先配置到供應鏈上,和合作夥伴一起成長。  已成立五年的每日優鮮一直致力於打通生鮮到家的「最後一公裡」。
  • 每日優鮮月活下滑:屢上監管「黑榜」 徐正百億擴張天秤失衡
    編者按:每日優鮮自2014年成立以來,基本保持每7個月進行一輪新融資的頻率,每次補貼燒錢大戰,基本都會跟進一輪新融資迅速「回血」,為了平衡資金現金流壓力,其加盟微倉的模式背後,是不斷被曝光的食品質量、物流配送問題……
  • 每日優鮮的青島「百億計劃」
    「每日優鮮第二個五年在青島開始了。」這是徐正代表每日優鮮與青島這個城市結緣的最具體定義。徐正做生鮮的經歷起源於青島,聯想佳沃著名的藍莓單品,現在已經是青島農業的產業名片,也是徐正職業生涯的重要經歷之一。每日優鮮現在將總部級項目落地青島,徐正稱作是「回家」。徐正是回家,每日優鮮是布局未來。
  • 每日優鮮產品分析報告
    2014年11月,每日優鮮以新穎的「前置倉」模式,迅速圈層並擠入生鮮電商市場,用最快的速度成為行業獨角獸。截止到目前,這是每日優鮮成立6年來完成的第十輪融資。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的生鮮需求大幅提升,一場疫情,讓用戶成引導式被動消費變成主動消費,同時培養了用戶在網上購買生鮮商品的習慣,那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 每日優鮮對話生鮮「頂流」供應商,希望好產品能「接二連三」
    新鳳祥副總裁周勁鷹:感謝優鮮對鳳祥的肯定。鳳祥在7月16日剛剛上市,我們跟投資人溝通時,優鮮是我們最大的背書平臺。特別開心我們能見證彼此成長,看到每日優鮮用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推動國內生鮮電商的升級,也特別慶幸鳳祥在轉型升級這些年裡能和這麼優秀的平臺並肩作戰。走過五年我們已經都有一種默契,一個眼神每日優鮮就知道我們想要什麼。
  • 獲20億戰略投資,每日優鮮聯手青島探索生鮮產業一體化新路徑
    12月9日,青島市政府與每日優鮮集團在青島府新大廈舉行總部項目籤約儀式。青島國信、陽光創投、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組成聯合投資主體,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20億元。這是迄今為止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
  • 《網際網路周刊》發布APP分類排行榜 每日優鮮連續兩年居首
    2015年,每日優鮮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選中心 + 社區前置倉」的冷鏈物流體系,城市分選中心每天向前置倉補貨,前置倉則覆蓋周邊1-3公裡,滿足消費者對生鮮產品即時、高頻、新鮮的購買需求。這一模式不僅使生鮮「即時到家」成為了可能,也降低了冷鏈物流成本,解決了生鮮電商行業最核心的問題。
  • 艾瑞:首創前置倉+到家模式 每日優鮮已成生鮮電商獨角獸
    7月2日,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諮詢發布了《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對行業過去一年的發展做出了梳理盤點。報告指出,中國生鮮電商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在未來的競爭中,供應鏈能力會是企業突圍制勝的關鍵,而以每日優鮮為代表的前置倉模式則繼續領跑行業。
  • 從自營到三贏,每日優鮮的新故事
    一、從不被看好到贏得市場是什麼讓每日優鮮在眾多生鮮到家玩家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答案是:前置倉模式和精細化運營。生鮮到家行業中,有三種主流的模式,分別是前置倉模式、門店到家模式、平臺到家模式。坦白來說,這一模式,確實存在很多難點,每日優鮮能成功,是因為用精細化運營把這些困難規避掉了。比如,前置倉模式缺乏線下天然流量。對此,每日優鮮在成立之初大膽地選擇了 通過社交口碑、會員運營來拉新留存。再如,如何精準預測補貨量?如何降低損耗率?
  • 估值達30億美元 每日優鮮成敗在此一舉
    據了解,每日優鮮成立於2014年,由徐正和曾斌聯合創立,成立1個月之後便獲得50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此後每日生鮮以 「城市分選中心 + 社區配送中心(前置倉)」 的模式殺入生鮮電商,主打生鮮產品 「2 小時送貨上門」,並在不斷擴張之中成為巨頭之一。
  • 手機裡的Costco 每日優鮮的增長秘笈
    會員制模式值得關注,生鮮電商賽道頗不安寧。梳理近期零售行業大事小情時,熊出墨請注意突然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當會員制撞上生鮮電商,將擦出怎樣的火花?每日優鮮是代表玩家之一。目前,小程序已經成為每日優鮮的拉新獲客的主要渠道。自2017年1月每日優鮮小程序上線至2019年1月,小程序拉新已佔所有新用戶的50%。數據化運營體現在用戶匹配、商品策略、前置倉選址、產銷協調等各個環節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控制損耗率是生鮮電商的必修課,此前很多創業玩家都折損在「運營「這個關鍵環節。
  • 新零售報告:盒馬鮮生VS每日優鮮,生鮮成為新零售主戰場
    MobData分析師認為,無論是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劉強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還是張近東的「智慧零售」,歸根到底,是對傳統零售的重塑變革,本質在於線上+線下+物流的融合與貫通,最終目的在於帶來消費者購物體驗的提升和企業運營效率的提高。
  • 從菜籃子到菜園子,每日優鮮的青島計劃
    在最近線上買菜的一片喧鬧中,每日優鮮拿到了來自青島市政府的20億元戰略投資。據悉雙方從洽談到籤約,只用了5個月時間,這也是迄今為止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獲得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事實上,作為生鮮賽道的明星企業,每日優鮮並不「缺錢」,早在去年年底,每日優鮮便透露過其已經在成熟區域實現了10%的經營性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