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麗麗美妝課程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當人們還只能把心力放在以點線結構文字時,是不可能對筆畫形質予以關注的。但是到後來,筆畫呈現出不同的審美效果,筆畫成了書法藝術形象構成的基礎,書寫的技能工力,首先反映在用筆寫好各種筆畫上。如何寫好?什麼叫寫好?筆畫的藝術效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是這回事?就作為數學上的問題,逐漸為後代書人關心了。
筆畫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人,無論他有多大的藝術創造力,不能離開了書寫條件,隨其主觀意志去創造一種 為大家書寫都要採用的筆畫。正如任何人不能隨其主觀意志去創造一種字體一樣。因為字體是要書寫者公認的,筆畫則是既基於對書寫工具的合理運用,又要體現藝術形象創造的基本規律,以其審美效果為人們接受的。幾千年來僅僅就是篆隸草正行幾種字體存在就說明這一點。沒有確定的字體,便無所謂寫成這一定字體的筆畫;反過來,沒有一定的筆畫,也構不成相應的字體。字體與筆畫的形成是相互聯繫的,它們相互促成,辯證發展。
如前所述,當古人只依據畫出線條組構文字時,最多也只希望將點線畫得流暢勻淨,以便於結字,不可能還有別的形質要求。《泰山刻石》上作為樣板的小篆, 其點線就反映了當時作者的最高理想。當時的書者多少希望筆下有這種點線,但在一般情況下很難做到。這是官方以標準形勢詔示天下,所以才能盡當時的條件以最大的努力做到這一一點。可是在通常的簡牘書寫中,是難以這樣慢慢細細地描畫這種線條的,所以一般書者雖然有心以之為據,也有意無意改變了筆畫形態。日子一長,書寫更熟練也更隨意,筆畫更有了隨勢出現的輕重掠磔,一些圓轉之線也變為方折。歷史也就自然產生。
有人說:今隸不是由小篆變化出的。小篆以前就有古隸。這事不假,但所謂古隸也不是與大篆並行的另一種字體,而是和小篆一樣,在難以有工藝性的雕琢下的大篆寫在簡牘繒帛,因事制宜,就變成了被後來者視之為古隸的體勢。總之,無論是大小篆,紙張未發明以前,在簡牘上隨意成書,不作點線的刻意做作,最後必將發展為隸書。與篆書比較,隸勢不僅由長方變為扁方,而且有許多在篆書中上下直出的筆畫向左右斜出,或由粗而細(如掠筆),或由細轉粗(磔筆)的變化,顯現出一種運動勢,引起了人們的美感,於是書者就有意識作這種效果的追求,這就是結字的同時尋求筆畫的美。
由於有了這種自覺的筆畫追求,隸書筆畫形態也明顯多樣化起來。不僅西漢簡牘上的這種隸書表現得很明顯,隨時代興起的碑石隸書就更為明顯了。可以說,這種追求在簡牘上還受到篇幅窄狹的限制,碑石恰是實現這種追求的最佳場所。這也是碑石上的漢隸有那麼豐富多樣面目的原因。正因為筆畫意識是逐漸覺醒的,所以在由篆向隸過渡和進一步向正行發展的三國時期(和前後),還出現了許多似篆非篆、似隸非隸,亦篆亦隸、略有正書之意的字體,和一些十分怪異的(即非由直書可以產生的)筆畫(如吳國的《天發神讖碑》和後來在雲南邊陲出現的兩《爨》等。
這一方面說明此時書寫造型中的筆畫意識空前強烈;另一方面又說明:這美的筆畫究竟是刻意進行的做作,還是要靠毛筆書寫性能的充分發揮,許多書者一時尚不明確。不過做作的筆畫終究不便於實用書寫。而在實用書寫中,工具性能得心應手的發揮所產生的效果,卻很快被書者所感悟、所追求、所掌握運用。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個別人不是盡筆性、順筆性寫出,而是經過設計後刻意做作的筆畫,即使很新奇、很美,在某一碑石刻制時出現,由於它非得之自然,所以也不可能成為構成字體非使用不可的筆畫。
隨筆勢而成的隸體筆畫,不僅保證隸書成為時代通行的書體,而且正是這種書體的基本筆畫的保留,使其在急切的實用中又發展成另一種書體,形成另一種筆意,這就是章草。離開了簡牘上篆體書寫的背景,難以理解隸書為什麼有這樣的體式。離開了隸書在使用中引出的草率簡速之書,也難以理解章草得以形成。這也說明一切的字體,它的筆畫形成,都是有特定的具體原因的。
章草是在隸體通行之時,因急需用,不得不速寫、省寫,便寫成這種筆畫、形成這種體勢。這是隸體已在書寫者心理上形成定勢後,為實用又不能不迅疾成字的結果。如果心理上沒有字體的定勢,它可以更草一些。所以當書者認識到保存筆畫上的一些隸勢,純粹是心理上的惰性,沒有使用上和審美上的必要,特別當悟到迅速草成之體仍可以擔當文字的任務,而且更有一種筆畫躍動之美時,草書就出現了。今草是書寫上的一次大解放,也使筆畫出現了以往任何字體的書寫沒有的生動效果。它喚起了時人前所未有的書寫愛好,許多人如痴如狂地卷到學草的時風中來。
趙壹的《非草書》中對這種情況有很清楚的描寫。它的最大功績是不求筆畫的生動而自得空前未有過的生動,讓人們深深感受到抽象的筆畫運動,竟有這般奇妙的審美效果。但是,文字究竟是思想語言信息的載體,它必須具有共識性,否則就失去實用價值,而時代的書法還不能沒有這種實用性。這種共識性取決於結體的規範。可以讓它成為一種可供審美的形式,首先必須讓它成為可共識的思想語言信息載體。事實上,好多重要的場合還需要文字有一種端莊工謹的體式。為了這一目的,可以將已經用過的篆隸再使用起來。可是時代沒有這樣做,人們不肯這樣做,而是創造了正書。一隻有這一次是有心創造的字體,當然人們不能憑空創造,而是既充分利用了章、今草的筆畫書瀉經驗,又充分利用了篆隸平正工謹的楷式。
參考資料《陳方既論書法 第一卷 書法綜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