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文字結構的發展

2020-12-13 麗麗美妝課程

本文乃作者麗麗美妝課程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當人們還只能把心力放在以點線結構文字時,是不可能對筆畫形質予以關注的。但是到後來,筆畫呈現出不同的審美效果,筆畫成了書法藝術形象構成的基礎,書寫的技能工力,首先反映在用筆寫好各種筆畫上。如何寫好?什麼叫寫好?筆畫的藝術效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是這回事?就作為數學上的問題,逐漸為後代書人關心了。

書法藝術形象

筆畫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人,無論他有多大的藝術創造力,不能離開了書寫條件,隨其主觀意志去創造一種 為大家書寫都要採用的筆畫。正如任何人不能隨其主觀意志去創造一種字體一樣。因為字體是要書寫者公認的,筆畫則是既基於對書寫工具的合理運用,又要體現藝術形象創造的基本規律,以其審美效果為人們接受的。幾千年來僅僅就是篆隸草正行幾種字體存在就說明這一點。沒有確定的字體,便無所謂寫成這一定字體的筆畫;反過來,沒有一定的筆畫,也構不成相應的字體。字體與筆畫的形成是相互聯繫的,它們相互促成,辯證發展。

如前所述,當古人只依據畫出線條組構文字時,最多也只希望將點線畫得流暢勻淨,以便於結字,不可能還有別的形質要求。《泰山刻石》上作為樣板的小篆, 其點線就反映了當時作者的最高理想。當時的書者多少希望筆下有這種點線,但在一般情況下很難做到。這是官方以標準形勢詔示天下,所以才能盡當時的條件以最大的努力做到這一一點。可是在通常的簡牘書寫中,是難以這樣慢慢細細地描畫這種線條的,所以一般書者雖然有心以之為據,也有意無意改變了筆畫形態。日子一長,書寫更熟練也更隨意,筆畫更有了隨勢出現的輕重掠磔,一些圓轉之線也變為方折。歷史也就自然產生。

有人說:今隸不是由小篆變化出的。小篆以前就有古隸。這事不假,但所謂古隸也不是與大篆並行的另一種字體,而是和小篆一樣,在難以有工藝性的雕琢下的大篆寫在簡牘繒帛,因事制宜,就變成了被後來者視之為古隸的體勢。總之,無論是大小篆,紙張未發明以前,在簡牘上隨意成書,不作點線的刻意做作,最後必將發展為隸書。與篆書比較,隸勢不僅由長方變為扁方,而且有許多在篆書中上下直出的筆畫向左右斜出,或由粗而細(如掠筆),或由細轉粗(磔筆)的變化,顯現出一種運動勢,引起了人們的美感,於是書者就有意識作這種效果的追求,這就是結字的同時尋求筆畫的美。

泰山刻石

由於有了這種自覺的筆畫追求,隸書筆畫形態也明顯多樣化起來。不僅西漢簡牘上的這種隸書表現得很明顯,隨時代興起的碑石隸書就更為明顯了。可以說,這種追求在簡牘上還受到篇幅窄狹的限制,碑石恰是實現這種追求的最佳場所。這也是碑石上的漢隸有那麼豐富多樣面目的原因。正因為筆畫意識是逐漸覺醒的,所以在由篆向隸過渡和進一步向正行發展的三國時期(和前後),還出現了許多似篆非篆、似隸非隸,亦篆亦隸、略有正書之意的字體,和一些十分怪異的(即非由直書可以產生的)筆畫(如吳國的《天發神讖碑》和後來在雲南邊陲出現的兩《爨》等。

這一方面說明此時書寫造型中的筆畫意識空前強烈;另一方面又說明:這美的筆畫究竟是刻意進行的做作,還是要靠毛筆書寫性能的充分發揮,許多書者一時尚不明確。不過做作的筆畫終究不便於實用書寫。而在實用書寫中,工具性能得心應手的發揮所產生的效果,卻很快被書者所感悟、所追求、所掌握運用。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個別人不是盡筆性、順筆性寫出,而是經過設計後刻意做作的筆畫,即使很新奇、很美,在某一碑石刻制時出現,由於它非得之自然,所以也不可能成為構成字體非使用不可的筆畫。

隸書

隨筆勢而成的隸體筆畫,不僅保證隸書成為時代通行的書體,而且正是這種書體的基本筆畫的保留,使其在急切的實用中又發展成另一種書體,形成另一種筆意,這就是章草。離開了簡牘上篆體書寫的背景,難以理解隸書為什麼有這樣的體式。離開了隸書在使用中引出的草率簡速之書,也難以理解章草得以形成。這也說明一切的字體,它的筆畫形成,都是有特定的具體原因的。

隸體筆畫

章草是在隸體通行之時,因急需用,不得不速寫、省寫,便寫成這種筆畫、形成這種體勢。這是隸體已在書寫者心理上形成定勢後,為實用又不能不迅疾成字的結果。如果心理上沒有字體的定勢,它可以更草一些。所以當書者認識到保存筆畫上的一些隸勢,純粹是心理上的惰性,沒有使用上和審美上的必要,特別當悟到迅速草成之體仍可以擔當文字的任務,而且更有一種筆畫躍動之美時,草書就出現了。今草是書寫上的一次大解放,也使筆畫出現了以往任何字體的書寫沒有的生動效果。它喚起了時人前所未有的書寫愛好,許多人如痴如狂地卷到學草的時風中來。

草書

趙壹的《非草書》中對這種情況有很清楚的描寫。它的最大功績是不求筆畫的生動而自得空前未有過的生動,讓人們深深感受到抽象的筆畫運動,竟有這般奇妙的審美效果。但是,文字究竟是思想語言信息的載體,它必須具有共識性,否則就失去實用價值,而時代的書法還不能沒有這種實用性。這種共識性取決於結體的規範。可以讓它成為一種可供審美的形式,首先必須讓它成為可共識的思想語言信息載體。事實上,好多重要的場合還需要文字有一種端莊工謹的體式。為了這一目的,可以將已經用過的篆隸再使用起來。可是時代沒有這樣做,人們不肯這樣做,而是創造了正書。一隻有這一次是有心創造的字體,當然人們不能憑空創造,而是既充分利用了章、今草的筆畫書瀉經驗,又充分利用了篆隸平正工謹的楷式。

參考資料《陳方既論書法 第一卷 書法綜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藝術及特殊符號就是書法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法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 中國傳統 文化,書法文化,上古書法甲骨文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相信許多朋友對華夏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並不陌生,或多或少了解到中國書法藝術在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為從一件精美的書法作品中,你可以感悟到中國人特有的氣質性情、藝術修養與審美觀念。如果我們按現代美學的最籠統分法把藝術劃為兩大類的話,一類是時間藝術,如文學、詩歌、音樂等,是通過前後接續來完成藝術的創造;一類是空間藝術, 如繪畫、建築、雕塑、工藝品等,是通過空間結構的呈現來實現藝術的創造。那麼書法藝術卻能合二為一,它既是時間藝術,又是空間藝術,既有美術構成,又有詩意的因素。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
    唯一將古老文字作為藝術的是中國這門藝術叫書法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色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字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 中國書法藝術有哪些分類?
    據近代考證,一般認為中國的漢字起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國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時期」,先人將其當作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產生了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這是一種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漢字的筆法、結構和章法進行書寫,營造一種美感。實際上,書體、字體以及書法字體,都指傳統書寫字體、字形的不同形式、區別。傳統意義上,書法體有5種形式,包括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形象喻示方式及理想的欣賞者
    同時,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尤其是當形容詞大量用於對欣賞的陳述時,很難與現代人的心理結構一對應起來,也很難表達現代人複雜的內心世界。因此,改變傳統的陳述方式和術語,建立起新的陳述系統,對書法欣賞中所觀察、感受、體悟到的結果進行有效陳述,是現代書法賞評不可或缺的能力。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時間展開序列欣賞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如果沒有線條「邏輯鏈」式的事件展開序列,沒有書法在創作時完整的推移過程,沒有抒情活動在線條「欣賞書法藝術中國傳統書法賞評採用的是一套極富詩性色彩的話語系統。書法作品的評品,往往詩情畫意洋溢其間,而閱讀古典書法品評文章,如同在詩情畫意中徜徉。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劉熙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書如其人」一書法的人格魅力清代的文藝批評家劉熙載有一個很有名的論斷:書法就像書寫者這個人一樣。換個說法,就是書法是一個人學問、修養和整個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現。元代的郝經也曾說:書法是以人品為根本的。在中國古代,對書法作品的品評,總是與對作者人格的品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有一個很有名的「奸臣」蔡京,他是當時的丞相,收受賄賂,賣官鬻爵,弄得朝政昏暗,民不聊生。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形式論,書法的視覺藝術
    本文乃作者美食界的小阿哥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書法是視覺藝術,人們的視覺所能感受到的,都是它的形式。人們感受書法的美是以書法的直觀形式為根據地。書法是視覺藝術事實是:書法作為造型藝術,它的構成的一一切方面都通向精神,反映精神,作用精神。
  • 中國穆斯林的阿文書法藝術
    中華文明和阿拉伯伊斯蘭文明恐怕是世界上最重視書法藝術的兩大文明了。     阿拉伯書法藝術同樣流派紛呈,直到今天仍然影響著廣大穆斯林的文化和生活。與其他宗教用人像來傳達他們的核心信念不同,穆斯林們選擇了文字並使用書法等形式來傳播他們的信仰。他們認為文字和書法具有神聖的力量,特別是書寫神聖的《古蘭經》——真主啟示的語言。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與儒家美學思想
    孔子不僅如此,它還深深影響民族的文化,即這種從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從政治理想出發的政治思想,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由「仁」的本義派生出來的美學精神這一觀點,也被化作書法的藝術理想。孫過庭在《書譜》中論辯書法的古今之變時,提出書法藝術的追求,責在「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直到今天,「文質彬彬」仍然是評價書法,要求形式內涵統一的代義詞。
  • 肖雲儒——中國書法的文化意義
    音指與象指在漢字中合一,筆劃與結構中均有圖像、意象和情象內容。後來隨著字的日漸功能化、實用化、符號化,書與畫在實用功能層面開始分離。再後來,也就是自從書法進入了愈來愈重視以真草隸篆、特別是行草來表達書寫者感情的階段,藝術的功能重又上升,書與畫在藝術審美層面重又結合。所以能夠再度結合,當然與中國的書法和繪畫本來都同時具有造型功能,藝術性格猶如血緣兄弟那樣,有密切的關聯。
  • 由文字構造的書法藝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獨到之處呢
    那麼這小小的字究竟能變換出多少玄妙的藝術呢?書法是「寫字」,離開寫字無從談書法。但書法又不僅僅是寫字。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書法是一種極特殊的藝術。說它特殊,第一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再沒有這樣一種藝術,利用了如此平淡無奇的生活實用工具——文字作為其藝術的載體。
  • 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甲骨文和金文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作為五體書之首,篆書的演進與古文字發展緊密相連,是書法藝術中具有獨立意義和鮮明特色的書體。小篆我們說說篆書的風格體系及其流變吧,篆書的風格體系是在古文字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殷商甲骨、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牘帛書、秦小篆等這些古雅文字,因表現形式不一而呈現出多樣的風格特徵
  •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會走進「太子吉祥齋」書法筆會花絮
    歲值立冬,百花凋零,本著「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營造太子文化氛圍」的宗旨,由中國書協、湖北省書協、黃石市書協徐新交常務理事,特邀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會成浩然秘書長來我鎮吉祥齋參觀、交流,開展書法筆會活動。為我們帶來一場書法藝術的饕餮盛宴。本次書法筆會響應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展現了太子書法藝術界的風採,進一步營造了太子文化氛圍。
  • 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國建築中的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美學的基礎,其中的全部含義將在研究中國繪畫和建築時進一步看到。在中國繪畫的線條和構思上,在中國建築的形式和結構上,我們將可以分辨出那些從中國書法發展起來的原則。正是這些韻律、形態、範圍等基本概念給予了中國藝術的各種門類,比如詩歌、繪畫、建築、瓷器和房屋修飾,以基本的精神體系。」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鈐印及它的形式處理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鈐印是完成一件書法作品的必備程序,如果不算裝裱過程,它是創作的最後一道工序。鈐蓋時,切忌印文與相鄰的文字並列,應使其錯落為好。閒章的使用較為廣泛,它可以起到協調與補救章法的作用。根據幅式的不同,使用情況亦較複雜。閒章可作引首,鈐於作品右上角;可作扶腰,鈐於右側中部;可作壓角,鈐於作品右下角。一般鈐於此三位置,中堂、條幅、對聯、鬥方都可酌情使用,而橫幅、手卷、扇面往往不用扶腰和壓角,只用引首。
  • 2020中國文字·書法論壇暨第六屆「四堂杯」書法大展舉辦
    9月27日,2020中國文字·書法論壇暨第六屆「四堂杯」書法大展在中國文字博物館拉開帷幕。安陽市副市長李長治參加活動,並宣布2020中國文字·書法論壇暨第六屆「四堂杯」書法大展開幕。
  • 藝術創作語境中的書法與公眾
    原因:文化環境的變遷與書法的多元化在具有超穩定結構的中國傳統社會中,這樣的問題幾乎是不用思慮的。在毛筆書寫還是文字信息的主要傳播方式的時代,書寫漢字與社會的關係不言而喻,士人用它來記錄所思所感、應舉考試,政府的行政需要以書寫來保證暢通,社會各行業的運轉也需要書寫文字來給予輔助,法令的頒布、人事的任免、文學創作、信息傳遞都離不開書寫。儘管在傳統社會中,沒有人像今天這樣完全將書法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來看待,但當時的社會各階層在文字的使用中體驗了書法的藝術之美。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論中和美
    本文乃作者陸陸貞好看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中,其基本的美學思想往往與古代的哲學聯繫在一起,儘管古代的哲學思想流派不同,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競相爭鳴,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躍的學術空氣,但縱觀我國的書法理論史,受古代哲學思想影響的莫過於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