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軍大將李漢魂是如何歸附蔣介石的?與一份八個字的電報有關!
李漢魂,是廣東人,卻反了粵軍,成為蔣介石的鐵桿。
他為何歸附於介石的?
源自於他的抗日情結。
李漢魂本是粵軍將領,從粵軍第1師到第4軍,一直是粵軍幹將,且為「廣東王」陳濟棠賞識。
1936年5月,陳濟棠下令李漢魂升任粵軍第2軍副軍長,並授中將軍銜。
可是,不到一個月,李漢魂就脫離陳濟棠,投了蔣介石。
這與一個小歷史細節有關。
1936年6月1日,陳濟棠、白崇禧、李宗仁等人以抗日為名,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同時命令第一,二集團軍沿韶關地區北上,準備進攻江西和湖南。蔣介石聞變大驚,一面電告勸其迅速撤兵,令其停止前進,勿啟內戰,同時急調大軍入湘,搶先控制衡陽。粵桂聯軍北上計劃受挫。
在兩廣事變中,7月,李漢魂電告陳濟棠並請示如何處理角田事件。
何為角田事件?這是年初在汕頭發生的一個事件。當時駐廣東汕頭的日軍警察角田因內部鬥毆斃命街頭,日方有意挑起事端,擅自將子彈取出,強指為中國人將之擊斃,嫁禍於中方,並開來三艘軍艦,聲稱要派兵登陸幹涉。
李漢魂與日本人有過交往。
那是十年前的事情。1928年4月,李漢魂卸去師長之職,渡海前往日本東京求醫療耳。他早年在武昌陸軍預備學校讀書時,曾因挖耳失手,誤傷一耳,致使雙耳失聰,後來連年徵戰,槍炮聲更使症狀加重。不料,他此行日本,竟然沒能治癒耳朵,反而被日本人治得更壞,聽力更不行了。
自此他對日本人沒好感。
可是,對於角田懸案,陳濟棠卻復電:「請兄相機解決便是。」寥寥八個字卻無確切指示。
這使得李漢魂大失所望,由此斷定陳濟棠反蔣抗日的旗號中「抗日」並非是真的,於是頓生離陳之心。
7月6日,李漢魂封金掛印(庫存約20餘萬元),辭去陸軍第2軍副軍長,致電陳濟棠,慷慨陳詞,曰:
「誠已國難已深,天良未泯,既不忍目睹鈞座躬蹈不義,更不肯背鉤座而別有所圖。」
然後,他勸陳濟棠懸崖勒馬:
「察納愚誠,翻然變計,目標只在抗日,領導仍仰中央,乃者二中全會,期已屆矣,統籌大計,中央自有權衡,當不因一著以誤大局」,不應於強鄰虎視之時,兄弟閱牆,令日寇坐收漁人之利。……國難極矣,我身安寄?」
李漢魂同時通電粵中將領,聯合勸諫。
然後,他率秘書、衛士等三人乘海輪悄然離開汕頭,抵香港與家人會合,住在九龍。
在關鍵時刻,李漢魂叛離,還發出通電,「擾亂軍心」,陳濟棠對他恨之入骨,乃密令十餘人到香港偵查他的下落,欲除之而後快。因李漢魂防範嚴密,殺手們無處下手。
第二日,李漢魂部屬林應榮在汕頭按原規定時間拍出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一電,表示擁中央:
「伏懇鈞座俯察愚誠,統籌大計,對西南之此舉,因勢利導,納諸正軌,一分歧之軍令,宏卸侮之遠謨,臨電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同日,廣東空軍黃志剛等率九架飛機,飛抵南京,宣布叛陳。飛機一去,群情沸揚,兩廣軍心為之動搖。
8日,李漢由香港致電韶關第2軍軍長張達,請對陳濟棠實行「兵諫」。
次日,國民黨中央由何應欽領銜,與程潛、朱培德、唐生智等人聯名致電李漢魂,略云: 「兩粵袍澤,忠貞愛國之精神,素不後人,今得我兄倡導於先,則忠貞之士,必有繼起,而作同聲之應矣!」
李漢魂一走,粵軍第1軍軍長餘漢謀也致電蔣介石:
「擁護中央,團結禦侮」。
陳濟棠見眾叛親離,大勢已去,只得於18日發表告同胞書,聲言下野並前往香港。至此,結束了陳濟棠廣東長達八年的割據局面。
兩廣事件因李漢魂對陳濟棠於角田事件的處置不滿而發難遂告結束。
在兩廣事件中,李漢魂功不可沒,蔣介石對李漢魂之舉十分嘉賞,發表電令李漢魂仍任第2軍副軍長併兼任第6師師長。隨後,陳誠轉來蔣介石給李漢魂的口信,邀他到廣州面談。李漢魂自香港獨自乘夜輪返回廣州,與陳誠徹夜長談粵局,就這樣,李漢魂歸附於蔣介石了。
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李漢魂在日記中寫道: 「此實民國以來第一大變,而國家存亡之所關。」
25日,他聞蔣介石脫險返回南京,又寫道: 「漫天風雨,一旦清明,實國家之幸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