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2021-01-10 騰訊網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

「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很多人乍一看這句話會以為是說,如果你家大門朝向是對著西邊,那麼容易受人欺負。其實還有另一層解釋:這裡說的寒暑受人欺,並不是有人一定會去欺你家,而是自然環境在欺負你,也就是說這樣的住房結構布局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大門朝西,夏天下午以後的太陽當堂曬,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倒山陽。下午2點以後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此時如果房子還在曬太陽,那麼住在裡面的人中暑機率就會比其他房子中的人大多了。這是暑欺。

而冬天太陽過了南回歸線(中國都在北半球),太陽落山並不是在正西,而是偏南。朝向正西的大門在冬天是曬不到太陽的,可想而知,整個冬天都不能曬太陽的房子是怎樣的,住在裡面的人又怎能健康?這是寒欺。

「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句話有道理嗎?看看網友們怎麼說?

@小時了了

我國住宅造型結構,一般都是座座坐北朝南,大門朝南,吸天氣之精華,日出日落都能感受到陽光的存在。從風水角度,那就是陰陽調和,南為陽,北為陽,男為陽,女為陰,正面為陽,背面為陰,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我們不要說人來欺了,夏天的日照就夠你受的。過去也沒有電器設備,冬天來了,西北風颳來凍得渾身哆嗦。是不是這個道理。

從房屋的地理環境看,大門朝西是不太好。

一般在農村,很少有人家建座向朝西的,除非街道兩旁,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東西都留一個門,一個為主門,一個側門。備於空氣流通,對家裡人也有好處,但是,東西兩個門儘量不要同時開,容易漏財。

@陌上花開且緩歸

大門朝西的房子,就是坐東朝西的格局,屋背衝東,主要採光面向西。

冬季晝短夜長,太陽落山較早,等到曬到西面時,光線已經漸弱,對於屋內採光及保暖均不利。而夏季呢是夜短晝長,西曬的太陽尤其毒辣,又不利屋內降溫。

而且冬季多刮西北風,如果大門朝西,寒冷的北風就會長驅直入,又不利屋內保溫。而且西北風又溼又冷,人吹多了,就容易溼寒入侵,不利身體健康。尤其是小孩和老人,還有體質虛弱者更容易生病。再者,在風水上,風還有陰風和陽風之分。家中時有陰風,不僅宅中人易生病,而且運勢也會被破壞。

@有緣人

雖說坐北向南,大門往南開是農村建房的首選房型,但在實際建房中,到底選用什麼樣的布局,大門朝向哪邊好,還是得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如果無奈成了大門朝西的房型,那麼建議在東向開窗,這樣對於屋內採光、保暖都有利。而且,中國人都說「紫氣東來」,紫氣是一種吉祥之兆,東面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紫氣生成的地方,家中東面開窗,並時常打開,會有祥瑞之氣進入家中。

雖說,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寓意,但有了這層寓意,就會給居住者一個心理暗示,心情就會好很多,心情好了,各方面就會順多了。

@木木

朝向西邊的房子其實也還不錯,視野開闊,光照充足,冬季陽光明媚時,整個屋子裡暖洋洋的,所以我沒有感覺到冬天朝向西邊的房子有什麼不好!

而夏天向西邊的房子就比較厲害了,至正午過後,太陽西移,光線便可直直地射入屋內,一直持續到晚上太陽下上之時。經過七八小時的加熱後,整個屋子就像是蒸籠一樣,別提有多熱了,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西曬!一般而言,城裡的西曬房,價格都會偏低一些!

總結來看,這句話在以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放在現在,尤其是放在城市,就不太適用了。因為各種條件限制,不得買大門朝西的房子的大有人在,只能通過一些裝修、裝飾去化解。

相關焦點

  • 農村建房老話「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什麼意思嗎?有道理嗎
    房子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張臉,代表著整個家庭的整體風貌,房有房氣,人有人氣。在農村,人們建房時非常有講究,一般會請風水先生先幫忙選個「收納天地靈氣」的好位置,更是有句老話:「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一)「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的含義寒:指冬天;夏:指夏天。
  • 農村俗語「大門要朝西,早晚要挨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是提高了,這幾天有的農民也是選擇了外地去打工,總的來看,在外地打工要比在家裡種地要賺得多,還有的家庭就是一家人都在外地發展,但是農村裡始終是自己的家,況且農民農村裡的父母還是在家裡,所以落葉歸根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那麼手裡有點錢了,很多的農村人都紛紛在自己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房子
  • 農村自建房俗語:「兩堂夾一房,家破人也亡」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一些俗語,他們往往都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雖然沒有被記載於書本,但能通過口口相傳一直傳頌至今,說明這些俗語是存在一定價值的。在古代建房可是一件大事,需要的注意的東西很多,所以關於農村自建房的俗語也不少。比如下面這三句,不知道大家都聽過沒有?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大門對陽臺,破敗不聚財」究竟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建造房屋時會有許多講究或規矩。比如,在我們這裡,房子是不能建造在山頂上的。據老年人講,建造在山頂上的房子整天被四面八方的風吹著,縱使房屋的主人再有財富,也是會被「吹跑的」。因此,農村人都是非常忌諱將房子建造在山頂上的。
  • 農村俗語:「門對窗人遭殃,門對門必傷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平常生活中中,大家是否經常會用到一些押韻的俗語呢?這些俗語其實大多都是農村傳出來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農村在教育方面一直是比較落後的,農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而正是這種缺少教育的環境,讓一些農村長輩都信奉自己的一些言論,這些人好像沒有什麼文化,但說出的話似乎又有一些道理,因此大家都很相信他們。而這些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在幹事的時候都是有規律的,否則就會亂套。而木匠也是如此,有經驗的木匠在打做家具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做什麼家具就用什麼尺寸,否則的話就會做不出家具,更給自己難堪。而這句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自然也是農村木匠做家具的尺寸,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呢,李子的四哥是一位木匠,我們聽他是怎麼說的。
  • 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我們是古達的農耕社會,雖然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我們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總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意義的農村俗語,指導著生產發展。今天阿寧給大家介紹的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農村俗語就是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句話完整的應該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當然這裡的月份,三月和四月都是指的是農曆的三四月份。
  • 如何看待農村俗語:「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
    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這確實是一條俗語,是一條生活類諺語,不僅流行在農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適用。這條俗語的兩句話,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就是告誡人們對未知的領域、不可估量的事情,要心存敬畏,不可妄自挑戰。欺山莫欺水。
  • 農村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也有另一種說法叫「仰頭老婆,低頭漢」,意思是:「惹不起」和「難對付」,碰在了趕快躲遠遠的,千萬別去招惹。一旦與人結怨,下手又狠又準。所以這兩種人,在農村屬於不好對付的類型,大家都不願或不敢惹,更別說找另一半了。這句話有道理嗎?聽聽大家怎麼說?@清風不語為什麼不娶仰頭女做老婆?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雖說聽起來像是農村一些舊思想,甚至像是迷信。這些俗語都是古人通過代代相傳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出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些俗語在現在也一樣的受用。今天小編就一起跟大家聊一句農村俗語,這俗語小編小時候也經常聽爺爺和村裡的老人們說過。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頭朝東來腳朝西,睡覺必定要遭殃」,農村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頭朝東來腳朝西,睡覺必定要遭殃」,農村這句俗語,有道理嗎顧名思義,農村諺語是農村流行語言。它們的形式簡潔生動,節奏和諧,整潔。表面非常簡單,但內容極為豐富。據相關學者說,這句話已存在了數千年。從它所涵蓋的內容來看,諺語可以分為兩類,即生產俗語和社會俗語。生產俗語包括農業俗語,林業俗語,動物俗語,副業俗語,漁業俗語和工匠俗語,社會俗語包括道德俗語,事理俗語,德行俗語,生活經歷,當地俗語和風土人情等等。今天與你分享的俗語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頭朝東腳朝西,睡覺必遭殃。」
  • 農村俗語「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有啥說法?有道理嗎?
    我們農村的很多俗語,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仍然是能夠得以傳承的,不管它是否語言簡練,不管它是否語言質樸,但是能夠從這些俗語中,你能夠感受到中國俗語文化的無限魅力。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俗語告訴了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也讓我們對一些人情世故有了些許了解,讓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予以警醒,也讓我們少走了彎路,就能夠直接通過前人留下的這些俗語而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國家文化博大精深,你了解過麼?咱們經常聽到的「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在你看來又是怎樣理解的呢?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那時文化水平落後的古代,我們的先人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人生哲理,都通過各樣各樣的農村俗語的形式,一直流傳到現在。
  • 俗語:「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俗語:「窮人心腸好,富人心如刀」,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俗語是老百姓們常用的語言,農村是俗語的發源地,它來自於老百姓智慧經驗的總結,俗語和農村很多的生活習慣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俗語大都包含了農作物的種植、天氣狀況、為人處事的道理等各個方面,對於俗語我們不能夠全信,但是也可以將之作為參考,很多俗語言簡意賅,富有哲理,但是有些俗語因為歷史背景的原因帶有一定的偏見。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