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有啥說法?有道理嗎?

2020-12-13 趣玩三農

我們農村的很多俗語,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仍然是能夠得以傳承的,不管它是否語言簡練,不管它是否語言質樸,但是能夠從這些俗語中,你能夠感受到中國俗語文化的無限魅力。這主要是因為這些俗語告訴了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也讓我們對一些人情世故有了些許了解,讓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予以警醒,也讓我們少走了彎路,就能夠直接通過前人留下的這些俗語而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國家文化博大精深,你了解過麼?

咱們經常聽到的「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在你看來又是怎樣理解的呢?其中蘊含著怎樣深刻的道理呢?

在我們的認知裡,水是很重要的,它乃生命之源。而對農村人來說,這水可是很神聖的,而在農村隨處可見的就是各類的溪流小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水的,什麼農田灌溉啊,還有洗衣做飯啥的。所以人們對水是懷有敬畏之心的。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大概是因為在農村的很多溪流都是很湍急的,而要是不熟水性的孩子們到河邊或者是溪流邊玩耍的話,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所以家裡的老人們也經常告誡孩子們千萬不要去玩水。

而關於「欺人不欺帽」的說法,其實是這樣認為的,帽子在老者們的心目中是關乎尊嚴的,所以這戴在自己頭上的帽子是不容許別人侵犯的,不管這帽子到底是有多破舊不堪。在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就是去已故的人家裡祭拜的話,戴帽子的人脫下帽子表示的是對死者的尊重,而這也體現出了帽子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農村的一些俗語有些雖然說的是誇張了一點,但是也恰好為我們的行為進行了很好的約束。

相關焦點

  • 老人言:「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說的是什麼意思?
    俗語雖然不像古詩詞那般高雅,但是卻憑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被人所銘記,並且流傳至今。而這些俗語往往概括了人間百態,生活智慧,以及為人處世,也被老百姓所接納。他們能夠通過說順口溜一樣的方式,將俗語謹記並且靈活運用。
  • 如何看待農村俗語:「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
    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這確實是一條俗語,是一條生活類諺語,不僅流行在農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適用。這條俗語的兩句話,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就是告誡人們對未知的領域、不可估量的事情,要心存敬畏,不可妄自挑戰。欺山莫欺水。
  • 農村老話講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是啥意思?答案來了
    農村留下不少的老俗話,有些老話會讓你受益一生,有些老話只是特殊年代的某個觀念,不具有普遍性。農村老俗話有些也不會很直白的講出,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是因老俗語都是言簡意賅,短短數句直接扼中要點。下面我來給您們講解下,農村俗語講: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指的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就需要先分析下,這裡的代表著什麼。這裡的欺,肯定不會指的是欺負、欺騙的意思。
  • 老話說「欺山不欺水,填河莫填溝」什麼意思?老話到底是何含義?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農村文化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多數農民朋友沒什麼文化,但是他們所明白的道理絲毫也不輸一些文化人,尤其是在農耕方面的經驗,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是值得很多人學習的。而說到農村文化,那在農村裡流傳的各式各樣的俗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言:「欺山不欺水」,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老祖宗處世之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風俗文化,當我們去旅遊的時候,除了欣賞地方的美麗風光之外,我們還要注重其當地有什麼禁忌。很多人喜歡遊山玩水,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要做到開開心心旅遊、平平安安回家也是有技巧的。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 農村俗語「大門要朝西,早晚要挨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是提高了,這幾天有的農民也是選擇了外地去打工,總的來看,在外地打工要比在家裡種地要賺得多,還有的家庭就是一家人都在外地發展,但是農村裡始終是自己的家,況且農民農村裡的父母還是在家裡,所以落葉歸根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那麼手裡有點錢了,很多的農村人都紛紛在自己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房子
  • 「欺山不欺水,填河莫填溝」這句老話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
    在外人看來,農村的生活枯燥無趣,也沒有城市那麼豐富多彩,可是農村又有著大自然的風光,同時又擁有著人們本該擁有的淳樸善良,能夠感受到最質樸的氣息。隨著這個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似乎開始意識到農村的好,於是慢慢的便開始嚮往農村,其實在農村的生活裡也十分的愜意,閒餘時間可以跟村民們一起聊聊天。其實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從這些農民的嘴裡說一些古語,這些朗朗上口,似乎還有著不停的寓意,那麼你們聽說過「其山不欺水,填河莫填溝」這句古話嗎?
  • 農村俗語「六月蜂七月蛇,八月馬蜂惹不得」啥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農村俗語「六月蜂七月蛇,八月馬蜂惹不得」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小暑節氣了,現在已經是7月初了,農曆也進入六月份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就要來臨了。在農村裡還有俗語「夏至棉田草,勝似毒蛇咬」,意思是說夏至節氣的時候要及時對棉田進行除草,不然它們對棉花的影響就像毒蛇一樣,所以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農民也常需要進入到農田幹活的。而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農民在野外幹活需要提防三種動物。老祖宗還把它們總結成為了俗語:「六月蜂七月蛇,八月馬蜂惹不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古人用來預知天氣、表徵物候的重要手段,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的這些重要作用,用一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來進行概括,讓其更方便流傳於後世,很多至今依然很有道理。白露,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這一天是全年中,氣候溫差變化最大的一天,也是又暖轉涼的一個節點。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這個也不能說全是迷信的說法,有些確實有道理的。雖然不一定全對,但在大概率的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哪怕是有一萬擔糧食,也不會和他來換。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
  • 農村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全部拋到腦後,過上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當然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忘掉一切浮躁,感受優美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品一品那獨特的鄉土人情!愛聊天,熱情好客就是這裡最大的特點,忙完農活或到了飯點,村裡的老少爺們就會聚到一起,談天論地,說說笑笑的。不過最有趣的就是長輩們口中說的俗語了。有時常會為一句俗語的來源和意思爭的面紅耳赤!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雖說聽起來像是農村一些舊思想,甚至像是迷信。這些俗語都是古人通過代代相傳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出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些俗語在現在也一樣的受用。今天小編就一起跟大家聊一句農村俗語,這俗語小編小時候也經常聽爺爺和村裡的老人們說過。
  • 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四九是數九的第四個九天,在農村有「三九四九,凍死豬狗」的說法,意思是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數九寒冬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