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這確實是一條俗語,是一條生活類諺語,不僅流行在農村,在任何一個地方都適用。這條俗語的兩句話,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就是告誡人們對未知的領域、不可估量的事情,要心存敬畏,不可妄自挑戰。
欺山莫欺水。我們知道,山再高,終有頂端。即使是珠峰這樣的世界屋脊,也有明確的高度,也有人會攀登得上。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山,即使再「蜀道難」,其艱險程度也是可以看見的。這屬於我們可以感知的範疇,可以預見期危險程度,因此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山高人為峰,即使艱難,我們也可以登上高峰。
但是,如果碰到我們不熟悉的水域,我們就必須小心謹慎了。農村還有一句俗語,叫作「遠怕水,近怕鬼」,說的就是我們在異域他鄉,如果碰到河流庫塘,千萬不要隨意下水。因為水下是未知的,是我們所看不見的,誰也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水下到底有什麼樣的情況,無法預見其危險性。所以,我們不要欺負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水域,即使再好的水性,也抵不過水下的暗流和兇猛的水族。
欺老莫欺少。當然,生活中我們尊崇的觀念應該是童叟無欺,不管老人還是孩童,我們都不要欺騙他、欺負他。但是,如果老人和孩子比起來,老人多大的能耐,我們可以知道,而孩童將來的發展,卻是一個未知數。欺老莫欺少,就是告訴人們,對於將來發展無法估量的後生們,千萬不要隨意欺負。和這句話意思基本相同的,還有一句俗語: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
一個人從童年走向老年,人生已經定型,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背景,只要熟悉的人,都已經深知肚明。人的劣根性就是,見熊不抓有罪,見了比自己本事大的,或者畢恭畢敬,或者敬而遠之,但了比自己熊的,往往會瞧不起,會踩捻。所以,一個老人,如果一生中沒啥建樹,往往會被人瞧不起,在生活中有可能受歧視受欺負。
而對孩童來說,誰也不知道他將來會出息到啥樣。朱元璋少年時窮的只能出家當和尚,誰又能料到他將來會成為開國之君?俗語說家貧出貴子,帝王將相本無種,人生總有起起落落,孩子的發展,畢竟是個未知數,誰又有先知先覺呢?所以,如果你欺負少年窮,萬一這個少年將來發達了,那你可能就無法自處了。
農村的俗語,或者一些生活諺語,總是充滿著智慧,因為這些俗語或者諺語是幾千年來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對於人們為人處世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於「欺山莫欺水,欺老莫欺少」,我們好好領會,必會從中受益。當然,對於山水,我們都要心存敬畏,山水都不可欺,人在自然面前畢竟渺小的。而老人也孩子,也都需要我們去關愛,而不是去瞧不起,去欺負,人心向善,必得善報,人狂有禍,千萬注意自己的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