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雖然不像古詩詞那般高雅,但是卻憑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被人所銘記,並且流傳至今。
而這些俗語往往概括了人間百態,生活智慧,以及為人處世,也被老百姓所接納。他們能夠通過說順口溜一樣的方式,將俗語謹記並且靈活運用。
農村裡常常會聽到有老人說「欺善不欺水,欺人不欺帽」,這句話中的欺山不欺水可以理解,但是欺負人卻決不能欺負帽子似乎有些彆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欺山不欺水
可能大家聽到這句話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欺負山水?其實本意並非如此,只是老百姓用來指代的一種意思。由於古代交通落後,人們如果要出遠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短則一周長達一月才能到另外一個地方。
加上信息傳播不發達,因此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所謂「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就是這個道理。住在山裡的人都比較樸素,實誠,想要越過大山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如果要過水路,對水域不了解的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渡河,很大可能會遭遇不測。
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水性好,就算翻船也能存活下來,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句話:淹死的都是水性好的。人體畢竟是血肉之軀,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觸碰到暗礁或者被水草纏繞雙腳,基本是求生無望。
欺人不欺帽
自古以來,大家都認為一個人什麼都能丟,唯有骨氣和尊嚴不能丟。特別是男人,更加看重骨氣和尊嚴。如果一個人的尊嚴被踐踏,往往比受到挨打更加讓人痛苦。
生活中不少人認為老實人好欺負,於是總是把所有的髒亂活都推給老實人做。除了欺負老實人以外,還喜歡諷刺他們。
絕大多數的老實人只不過是不想惹是生非,安分度日而已。但要知道,兔子急了也是會咬人的。生活中不少惡性事件的兇手都是老實人,而這些老實人也是遭受了極大的屈辱才會急眼,最終釀造慘劇。
「焉人出豹子」,老實人只不過是不想計較太多而已,如果他們的忍耐到達極限,也是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而「帽子」自古以來被視為一種禮儀象徵。在古代有身份的人才會佩戴「冠」,我們也聽說過男子20歲要舉行「冠禮」,就是證明他們已經成人,帽子彰顯了一個人的身份。
由於帽子戴在人的頭上,於是很主動地就會把帽子和尊嚴牽扯在一起。所以欺人不欺帽就是這樣的道理。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能被人尊重,特別是男人,他們的尊嚴往往比生命還重要。因此俗語「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就是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勸告,不要去惹那些老實人,彼此尊重才能和諧共處,人生也會更加成功。
明代的大才子馮夢龍通過自己的記載,把民間那些蘊含大道理和智慧的俗語全都整理在《智囊全集》中,並且還做了很詳細的說明。古人的智慧很簡單,只要你肯認真學習,細細品味其中的智慧,人生就會更加順利,少走彎路。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從無名小卒一路官升十級,在官場中混得風生水起,就是憑著他的智慧和懂得為人處世之道。而他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擁有大智慧和才華。離不開他十分愛讀這本智慧書籍——《智囊全集》
連清朝著名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也對它愛不釋手,憑著自己的記憶力,這本書早已銘記於心,背得滾瓜爛熟,早已將其中的智慧學習到腦中去。
康熙在閱讀過《智囊全集》之後,提議這本書僅許內部翻閱,不可外傳。也被稱為「國之利器」。
馮夢龍曾經說過「天下無餘智」,意思是《智囊》凝聚了天下所有的智慧,都囊括在這本書中。
這本書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秘密,讓這麼多名人都愛不釋手?
書中記載了上至先秦至明朝之間的各種智慧故事,除了正史裡記載的故事以外,還有很多民間經過百姓口語流傳的故事、野史裡記載的處事策略都一一整合了進去。能夠幫助大家解決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時遇到難題的巧妙方式。
書中記載的故事都是有歷史記載依據的,並不是馮夢龍自己杜撰出來的,內容豐富,被稱為「小資治通鑑」,每篇故事都很精煉,濃縮了大智慧,閱讀起來非常有趣有吸引力,一翻就停不下來,有時還會讀到一些「奇聞」,讓人開懷大笑的同時學習到為人處世的道理。
想要學習古人智慧,但是大多數書籍都是文言文,讀起來枯燥又難懂,比較耗時間,而且很難堅持下去,可以選擇白話文版,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跟看小故事一樣,雙文同行的排版還能夠學習到很多聞言字詞的意思。
這本由中華文化大講堂所做的注釋和講解,相較於其他版本,這本書的解釋讀起來方便有趣,也更有權威性。
今天給大家精選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都記載了進去,有權威可靠的白話文翻譯。加上馮夢龍的精彩點評都收納在裡面,注釋詳盡,學習起來更加簡單。
這套原價159的書,一共有6本,店鋪活動,一整套蘊含人生智慧的書籍僅需99元,平均一本才十幾塊。就能你收穫受益一生的知識,這筆帳怎麼算都不吃虧。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