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未來3-5年挖掘機行業周期屬性將會弱化 進入成長新周期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歲末年關,投資者普遍關注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的行業景氣;我們以挖掘機為例剖析了工程機械持續超預期的原因。我們認為,受益於人工替代、土方機械結構升級以及海外市場拓展,挖掘機行業有望進入成長的「新周期」,龍頭企業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摘要

我們認為未來3~5年挖掘機行業周期屬性將會弱化,進入成長「新周期」。傳統上,挖掘機的需求決定因素主要是以地產和基建為代表的土方工程量,行業銷量隨宏觀環境的變化呈周期波動。但近年來,以上述宏觀變量預測挖掘機銷量往往出現低估。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挖掘機特別是小挖、微挖對於人力和其他機械(如裝載機)的替代,是超預期的核心因素。往前看,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製造能力的進步,我們認為出口市場將加快打開。我們認為2021年我國挖掘機銷量有望延續升勢,在2020年32萬臺(同比增長36%)的基礎上繼續增長10%至35萬臺;且未來3~5年,挖掘機行業的周期波動將會弱化,行業進入成長的「新周期」。

人工成本上升而挖掘機價格下降,挖掘機加速替代農村勞動力。近年來我國農村工程需求快速增長,2010~2018年金融機構農村基建貸款餘額由1.5萬億元增長至5.7萬億元,同時農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而受益於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挖掘機價格持續下降,小挖、微挖的性價比大幅提升。以日本為例,因人口老齡化導致用工成本上升,以及「一戶建」需求較多,2018年日本小挖、微挖(6-13t/<;6t)保有量佔比分別為28%/63%,遠高於同期我國小/微挖的保有量佔比(22%/23%)。

土方機械結構升級,挖掘機有望加速替代裝載機。挖掘機與裝載機同屬於土方機械範疇,且前者操作靈活、節約油耗。從投資回報期來看,當前我國個體挖掘機老闆(即不考慮駕駛員工資)的投資回報期為1.7年,比裝載機短0.7年。我國與日本地緣結構、工程需求較為接近,我們參考日本2018年數據,挖掘機與裝載機的保有量比例為7.7:1;而2001-2019年我國挖掘機與裝載機的保有量比值由1:2增長至1:1,未來挖掘機保有量存在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從單位建築業產值的滲透率看,我國挖掘機保有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們測算,2019年我國挖掘機保有量約153萬臺,高於美國和日本。但從相對量來看,我國挖掘機人均保有量/單位國土面積保有量僅為日本的21%/9%。特別的,以下遊需求考慮,從單位建築業總產值對應的挖掘機保有量來看,中國約為428臺/十億美金,僅為日本的32%。

海外市場前景廣闊,出口打開成長空間。我們測算,2018年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出口佔亞非拉等目標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僅為7.4%,代表性企業海外收入佔比不達20%,遠低於卡特彼勒、小松等外資廠商。未來隨著中國製造技術的成熟,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海外市場營收仍有2~3倍的提升空間。  

風險

行業需求不及預期。

正文

挖掘機銷量:結構替代空間廣闊,32萬臺或為新起點

過去十年挖掘機需求結構變化,小挖保有量佔比提升

當前我國挖掘機行業處於新一輪上行周期。金融危機以後,在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挖掘機行業經歷了一輪急促的上行周期。2009-2011年行業銷量由9.5萬臺增長至17.8萬臺,複合增速37%。在2012-2015年經歷了出清期後,行業銷量自2016年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2017/2018/2019/1~10M20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00%/45%/16%/35%,銷量規模持續創出歷史新高。部分投資者擔憂未來挖掘機行業出現大幅下滑,而我們認為,對於人工和裝載機的結構性替代,將支持挖掘機銷量進入成長的「新周期」。

分噸位來看,過去十年小挖銷量佔比累計提升約20ppt。2010年小挖(0-20t)/中挖(20-30t)/大挖(>;30t)銷量佔比分別為40%/48%/12%。此後十年,小挖銷量佔比快速提升,2020年前10月小挖/中挖/大挖佔比分別為60%/26%/13%,小挖比重累計提升20ppt,而中大挖比重下降。往前看,除了下遊工程量需求、產品更新替換周期和出口因素外,我們認為對其他機械產品和勞動力的替代需求有望構成小挖的中長期增長動力,我國挖機銷量增長態勢有望延續。

圖表:我國挖掘機行業銷量處於新一輪上行周期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近年來小挖銷售佔比提升至60%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結構升級方興未艾,人工替代及裝載機替代剛剛開始

從工程機械產品結構來看,挖掘機有望加速替代裝載機。挖掘機(13噸以下)可替代裝載機的鏟運功能,但裝載機無法替代挖掘機的深挖、拆除等功能,隨著液壓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挖掘機替代裝載機趨勢明顯。2001-2019年我國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的比值由1:2逐漸提升至1:1。作為成熟市場的日本,其地緣結構、工程需求與中國較為相近。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挖掘機與裝載機的保有量比值穩定在5倍左右,2012年後加速提升至近8倍。當前我國裝載機保有量仍高達160萬輛,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我國挖掘機存在較大替代空間,小挖對裝載機的替代需求有望成為挖機銷量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農村應用場景來看,挖掘機有望加速替代農村勞動力和農業機械。需求端:近十年我國農村基建需求量大幅增長,2010年以來金融機構農村基建貸款餘額由1.56萬億元增長至5.69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速18%。供給端:我國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2008-2019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口由2.99億人持續降至1.94億人,佔總就業人口比重由36.7%下降至25.1%。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而挖掘機價格呈現下降態勢。由此,小挖在地形狹窄、工程規模小的農村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此外,隨著功能強化和價格下降,小挖還對農業機械形成了替代作用,近年來我國單位土地面積拖拉機保有量呈現下降趨勢。

圖表:中國挖掘機及裝載機保有量比值提升至1:1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日本挖掘機及裝載機保有量比值提升至近8倍

資料來源:Off-Highway Research,日本國土交通省,日本財務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我國農村勞動力數量減少,成本上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單位耕地面積拖拉機保有量持續下滑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1年我國挖掘機行業銷量升勢有望延續

工程需求量是挖掘機保有量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按照下遊劃分,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採、農田水利等是挖掘機主要應用場景,其中地產和基建佔據主導地位。從歷史趨勢來看,我國挖掘機保有量同比增速基本與下遊工程需求同比增速相對應。我們預計2021年我國工程量需求同比增速約5%。

我們認為行業銷量由更新替換需求、淨新增需求、結構升/降級需求和出口需求構成。我們認為現階段挖機對人工及裝載機等其他機械的替代力度有望加強,出口需求有望快速增長。往前看,我們預計2021年結構升級需求和出口需求將同比增長40%-50%。

挖掘機銷量增長態勢有望延續。受益於挖掘機結構性替代加速和出口需求增長,我們預計2020/2021年我國挖掘機銷量有望分別增長35%/10%至32/35萬臺。

圖表:保有量增速與下遊工程需求增速同向變動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註:工程需求增速=0.5*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增速+0.5*基建投資完成額增速

圖表:我們預計2020/2021我國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35%/10%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註:2013-2017年正向坐標軸扣除陰影部分為行業實際銷量,2018-2021年正向坐標軸為行業實際銷量或預測銷量。

挖掘機保有量:絕對量顯著領先,相對量仍有空間

絕對量上,中國挖掘機保有量顯著高於美國和日本

我們採取以下方法估算各國挖掘機保有量:

選擇數據:國內方面,採取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披露的行業銷量,加上淨進口,得到年度表觀消費量;美國方面,直接採用英國工程機械諮詢公司(Off Highway Research)統計的表觀消費量數據;日本方面,對於2000年以前的數據,採用Off-Highway Research統計的表觀消費量數據,2001年以後採取日本經濟產業省「生產動態統計年報」披露的挖掘機銷量數據,減去日本財務省披露的挖掘機(非二手)淨出口量,得到年度表觀消費量。

計算方法:國內方面,假設國產品牌挖掘機使用壽命為6-8年、國外品牌的使用壽命約10年,按照滾動加總和考慮更新替換的方式測算當年保有量;對於美國和日本,假設挖掘機使用壽命為10年,對過去10年表觀消費量滾動加總測算保有量。

主要結論:2019年中國挖掘機保有量152.6萬臺,約為美國(56.1萬臺)的2.7倍,日本(65.0萬臺)的2.3倍。同時,中國挖掘機保有量持續高增長,2009-2019年均複合增長率9.4%,遠快於美國(3.8%)和日本(2.4%)。[1]

圖表:中美日挖掘機保有量測算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Off-Highway Research,日本經濟產業省,日本財務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相對量上,中國挖掘機保有量仍有上升空間

從人均、單位國土面積以及單位建築業總產值的相對保有量比較來看,我國挖掘機保有量仍有增長空間。

人均、單位國土面積挖掘機保有量遠低於日本

從人均保有量看,中國低於美國和日本。2019年中國每百萬人挖掘機保有量為1,090臺,低於日本和美國的5,154臺和1,707臺。

從單位國土面積保有量看,中國高於美國,但顯著低於日本。2019年中國每千平方公裡挖掘機保有量為158臺,高於美國的60臺,但遠低於日本的1,720臺。

圖表:中美日每百萬人挖掘機保有量(2019)

資料來源:CEIC,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美日單位國土面積挖掘機保有量(2019)

資料來源:CEIC,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單位建築業總產值挖掘機保有量高於美國,但低於日本

我們認為,工程機械需求主要由建築施工活動所驅動,因此,從一個國家建築業總產值所對應匹配的挖掘機數量來衡量保有量相對更有意義。中國、日本、美國建築業總產值數據分別來自國家統計局、日本經濟產業省「年度建設綜合統計」和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對於每十億美元建築業總產值保有量:

從趨勢來看,日本單位建築業總產值挖機保有量自1998年的1,439臺後衝頂回落,此後隨著基建與房地產投資進入存量時代,趨於穩定;2011年前美國一直處於上行區間,此後略有下降;中國與美國走勢類似,2016年後降幅收窄。

從各國對比來看,2019年底,中國單位建築業總產值挖機保有量為428臺,低於日本的1,329臺,高於美國的337臺。

圖表:中美日單位建築業總產值挖掘機保有量趨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BEA,日本經濟產業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為了更直觀地表現保有量趨勢,統一按2019年年末兌美元匯率

圖表:中美日單位建築業總產值挖機保有量(2019)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BEA,日本經濟產業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結構性機會一:挖掘機加速替代農村勞動力

需求端:近年來我國農村工程需求快速增長

近十年,我國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我國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改造,進一步帶動了以挖掘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需求量提升。2010-2018年金融機構農村基建貸款餘額由1.5萬億增長至5.7萬億,年均複合增速17.5%,佔總體涉農貸款餘額的比例從13.3%提升至17.4%,顯示農村基建工程需求呈快速增長態勢。

圖表:我國農村基建貸款餘額持續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供給端:勞動力短缺與農機增效,催生挖機替代需求

農村勞動力短缺加劇,挖機有望加速替代人工

人口外流使得我國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2008-2019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從2.99億人持續下降至1.94億人,佔總就業人口比重從2008年的36.7%下降至2019年的25.1%。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農民工人均月收入從2008年的1,340元累計上升196%至2019年的3,962元,而根據我們的終端調研,這十年間國產小型挖掘機價格至少下降20%,性價比大幅提高,有望加速替代人工。

圖表:我國農村勞動力數量減少,成本上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拖拉機進入存量時代,挖機有望加速替代農機

我國拖拉機保有量已接近飽和,進入存量時期,存在較大改良增效的需求。拖拉機保有量從2016年開始下滑,而單位耕地面積拖拉機保有量早已於2012年見頂,2014-2018年不斷下降。微小型挖機在地形狹窄、工程規模小的農村中應用場景廣泛,在典型的農作活動中,可用於農田平整、挖排水溝、施肥除草、深度翻土等場景,具有適用性強、功能多樣、效率高等優勢,有望快速佔據農用市場,實現對拖拉機等傳統農機的有效替代。

圖表:2014-2018年單位耕地面積拖拉機保有量持續下滑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結構性機會二:挖掘機加速替代裝載機

小型及微型挖掘機(13噸以下)與裝載機在功能與載重量上相近,能夠替代裝載機進行作業。與地緣結構、工程需求相近的成熟市場日本對比,中國挖掘機對裝載機的結構性替代空間較大:1)從挖掘機與裝載機的保有量比值來看,日本約為5-8倍,而2019年中國僅為1.0倍;2)從小挖、微挖保有量佔比來看,日本2018年分別達28%、63%,遠高於中國同期的22%、23%。我們測算中性條件下,2019年6-8T小型挖掘機投資回報期短於50型裝載機0.7年,未來有望加速替代。

中國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比值遠低於日本

我們按照與挖掘機類似的滾動加總方法,測算中國及日本裝載機保有量,與挖掘機保有量比較可知:

日本挖掘機保有量約為裝載機的5-8倍,可作為中國天花板。日本挖掘機保有量約為裝載機的5倍,2011年以後不斷上升。與美國(以裝載機為主,2011年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比值約為1:2.5)相比,中國與日本均有人口密度高、平原面積小的特點,對長距離運輸需求較小,長期來看,中國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比值可對標日本。

中國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比值約1:1,相比日本替代空間較大。挖掘機可替代裝載機的鏟運功能,但裝載機無法替代挖掘機的深挖、拆除等功能,隨著液壓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挖掘機替代裝載機趨勢明顯。中國挖掘機與裝載機保有量比值從2001的1:2不斷提升至2019年的1:1,但相比日本仍有較大的替代空間。

圖表:中國挖掘機及裝載機保有量比值提升至1:1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日本挖掘機及裝載機保有量比值提升至近8倍

資料來源:Off-Highway Research,日本國土交通省,日本財務省,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國微挖、小挖銷量快速增長,但保有量佔比仍遠低於日本

分類定義:由於中日數據口徑不同,我們對中國按整機質量分類,6噸以下為微挖,6-13噸為小挖,13噸以上為中大挖;日本按鬥容量分類,0.2立方米(對應約5噸)以下為微挖,0.2-0.6立方米(對應約15噸)為小挖,0.6立方米以上為中大挖。

中國微挖、小挖快速增長,抗周期性強。受益於農田、水利、市政工程等小型建設項目需求良好,2016-19年中國小挖、微挖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32%、36%。同時,相比於中大挖,微、小挖由於需求具有一定剛性,表現出更強的抗周期性。

對比日本,中國小挖、微挖仍有較大空間。從存量市場日本的情況看,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對工程機械保有量的調查,小挖、微挖保有量佔比不斷增加,主要由於小型修復工程需求量大,以及人口老齡化使得人工替代需求增加。日本2018年小挖、微挖保有量佔比分別達28%/63%,遠高於中國同期的22%/23%。

圖表:中國小挖、微挖銷量近年來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國小挖、微挖保有量佔比遠低於日本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日本國土交通省,日本財務省,中金公司研究部。註:中國挖掘機分噸位(歷史口徑)銷量數據截至2019年5月

小挖投資回報期顯著低於裝載機,替代有望加速

低價格、低油耗帶來較短的投資回報期。與最常用的ZL50型裝載機(鏟鬥額定載荷5噸)相比,6-8噸小型挖掘機單位時間燃油消耗量(約6升每小時)僅為50型裝載機的40%,價格為50型裝載機的2/3,同時臺班費也較低。根據中國代表性企業2019年挖掘機利用小時數為1,050小時,同時假設裝載機利用小時數與挖掘機相同,我們測算中性條件下,小型挖掘機投資回收期約1.7年,比裝載機短0.7年。

圖表:挖掘機及裝載機投資回報期測算(2019年)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鐵甲網,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註:計算回收期時未包括司機成本

圖表:挖掘機與裝載機投資回報期差值的敏感性分析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鐵甲網,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紅色/綠色分別表示挖掘機投資回報期短於/長於裝載機

結構性機會三:海外市場廣闊,出口前景光明

全球市場:亞非拉國家(不含日本)全球份額累計上升16.9ppt

根據Off-Highway Research,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2]市場規模1,101億美元,同比增長25.1%。其中北美、中國、西歐、日本、其他地區(中國、日本以外的亞非拉地區)市場規模分別為340/253/147/50/311億美元,佔全球比重31%/23%/13%/5%/28%。相較於2002年,北美、西歐與日本佔比下降9.8/6.1/1.0ppt,中國和亞非拉其他地區佔比上升13.6/3.3ppt。

圖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Off-Highway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全球工程機械分地區市場規模佔比

資料來源:Off-Highway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競爭格局:中國企業海外市場份額上升,但提升空間仍較大

國內主機廠在全球市場地位逐漸上升

2019年國內三家主機廠躋身全球前10。根據KHL統計,2019年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收入2,027億美元,同比增長10.2%,2016-2019年CAGR為16.1%。2019年徐工集團、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廠商前10名,分列第4、第5和第10名,較2018年上升2/2/3名。

截至2020年12月1日,根據彭博一致預期,2020年卡特彼勒、約翰迪爾、沃爾沃、小松、日立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6.8%/22.9%/12.9%/6.9%/4.8%。

圖表: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收入

資料來源:KHL,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國內企業在全球50強企業中地位上升

資料來源:KHL,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20年八家上市主機廠收入同比增速(預測)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註:三一、徐工、中聯採取中金預測,其餘為彭博一致預期

圖表:預計2020年三一集團有望躋身行業前三

資料來源:KHL,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註:2019年為KHL公布值,2020年同比增速採用中金及行業預測

2018年我國挖掘機出口量超過進口量

近兩年我國挖掘機由淨進口轉為淨出口。2018年以前,我國挖掘機出口量遠低於進口量,其中2010年我國挖掘機淨進口38,794臺,當年出口僅2,972臺。近些年隨著海外需求上升及產品品質提高,我國挖掘機出口量快速增長。2020年1-10月,我國挖掘機出口量同比增長26%至27,127臺,而前9月進口量同比下降22%至10,049臺,2020年淨出口有望接近20,000臺。我們預計隨著國內主機廠全球影響力提升,未來我國挖掘機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圖表:2018年我國挖掘機出口量超過進口量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我國挖掘機淨出口數量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國內企業海外市場份額與收入佔比較低

我國工程機械海外/亞非拉市場份額僅2.7%/7.4%。根據工程機械工業年鑑,2018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交貨值389.4億元,工程機械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286億元,出口佔比約9.1%,同比提高1.7ppt。結合KHL全球市場分布情況,我們測算2018年我國海外市場份額約2.7%,在亞非拉地區(不包括中國、日本)市場份額約7.4%。

圖表:2018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交貨值佔收入9.1%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年鑑,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18年我國工程機械在亞非拉市場份額約7.4%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年鑑,KHL,中金公司研究部。註:亞非拉市場不包括中國和日本。

我國工程機械代表性廠商海外收入佔比較低。2019年主機廠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海外收入佔比18.7%/12.6%/8.2%,零部件企業恆立液壓、艾迪精密海外收入佔比18.0%/9.0%。而小松製作所、卡特彼勒、約翰迪爾海外收入佔比達83.8%/52.1%/41.9%,全球影響力相對較高。我們認為我國企業海外市場份額仍有2~3倍的提升空間。

圖表:2019年國內工程機械廠商海外收入佔比約10%-20%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銷量預測:預計2021年挖機銷量35萬臺,同比增長10%

預測模型:基於四種需求動力綜合預測挖機銷量

我們基於更新替換需求、淨新增需求、出口需求和結構升級需求搭建銷量預測模型,模型搭建方法如下:

?更新替換需求:我們假設外資產品使用壽命10年,國產產品使用壽命6-8年。基於此,我們預計2021年挖掘機淘汰量約15.3萬臺。此外,基於利用小時數的變動趨勢,我們考慮行業景氣度對更新替換量的放大/縮小效應;我們預計2021年行業更新替換需求約16.5萬臺。

?淨新增需求:按照下遊劃分,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礦山開採、農田水利等是挖掘機主要應用場景,其中地產和基建佔據主導地位。從歷史趨勢來看,地產和基建需求與挖掘機保有量增長趨勢具有較強相關性。我們預計2021年下遊工程量需求同比增長5%進而帶動保有量增長。我們預計2021年行業淨新增需求約7.8萬臺。

?出口需求:2015-2019年我國挖掘機年出口量由5,731臺增長至26,616臺,複合增速達47%。2020年1-10月我國挖掘機出口銷量同比增長26%,我們預計2021年我國挖掘機出口同比增長40%至4.7萬臺。

?結構升級需求:以淨新增需求、更新替換需求和出口需求合計值為行業測算銷量,我們認為,在歷史年份其與行業真實銷量間的差異為結構升/降級需求。當行業景氣度較低時,挖掘機替代人工動力不足,甚至出現反向替代,如2015年前後。隨著行業景氣攀升及人工成本持續上升,結構升級需求逐漸顯現。我們測算2020年結構升級需求貢獻行業銷量約4.0萬臺。我們預計2021年結構升級有望貢獻行業銷量約6.0萬臺。

銷量預測:預計2021年挖掘機銷量達35萬臺,同比增長10%

挖掘機銷量增長態勢有望延續。受益於工程量需求穩定、海外出口增長和結構性替代加速,我們預計2020/2021年我國挖掘機銷量有望分別增長35%/10%至32/35萬臺。

圖表:預計2021年挖掘機行業銷量同比增長10%

資料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註:2013-2017年正向坐標軸扣除陰影部分為行業實際銷量,2018-2021年正向坐標軸為行業實際銷量或預測銷量。

投資標的:從卡特彼勒看國內主機廠估值

估值復盤:主機廠PE與ROE相關性較強

2004年以來,三一重工、卡特彼勒、小松的滾動PE變動趨勢與前向ROE基本一致。

圖表:三一重工、卡特彼勒、小松PE與ROE具有強相關性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國內主機廠ROE和估值倍數仍有提升空間

當前國內主機廠ROE已接近或超過卡特彼勒。隨著國內廠商拓展融資渠道和提升融資能力,我們預計國內主機廠ROE仍有提升空間。

對比卡特彼勒,國內主機廠估值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1]美國裝載機使用量高於挖掘機,例如2011年美國裝載機保有量為挖掘機的2.2倍,因此美國挖掘機相對量代表性較弱。

[2]Off-Highway「工程機械」統計口徑包括挖掘機、裝載機、拖拉機、推土機、平地機、鏟運機、瀝青攤鋪機、自卸車、越野叉車,但不包括起重機、混凝土機械、壓路機,因此市場規模口徑偏小。

相關焦點

  • 中金公司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 供需共振高成長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我們判斷2021年航空航天科技行業有望進入結構化的高速增長階段。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將開啟新的採購周期,拉動行業需求向上,「裝備上量」是供給周期,多家企業擴產顯示供給端的變化。
  • 中金公司:龍頭白酒公司基本面趨勢仍然穩健向好 估值未泡沫化
    白酒的周期屬性已經弱化回顧行業發展歷史,白酒周期性來源於四大因素:第一大因素是宏觀經濟,比如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以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對白酒需求都造成了短暫的衝擊,目前經濟處於復甦階段,消費場景恢復,利好白酒需求。
  • 中金公司有色金屬2021年展望:海外補庫驅動順周期邏輯 板塊多點開花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明年海外將會迎來「主動補庫存」的新一輪庫存周期,驅動全球需求復甦,預計定價邏輯更偏向實體經濟且出口比例較大的品種,價格表現有望向好。而美國此輪庫存周期從2016年底開始已持續47個月,超過了34個月的平均周期,也逼近歷史上最長庫存周期,考慮目前製造業PMI已率先反彈,我們預計未來或即將引來全新一輪庫存周期。根據中金宏觀策略組的假設測算,美國零售和批發商庫存回升至 2019 年均值還需要大概 8 個月左右,即2021 年中。進入「主動補庫存」階段,實體經濟將有望共振上行。
  • 大咖」匯聚長沙,探討——挖掘機行業如何穿越周期風險
    市場復甦超預期,挖掘機銷量創歷史新高    自2016年企穩回暖,工程機械行業的高增長已經持續5年,今年表現尤為亮眼。1至11月,中國挖掘機市場銷量超過29.6萬臺,同比增長37.4%,遠超去年全年銷量,創歷史新高。    「國內市場今年自3月以來,連續刷新單月同期歷史銷量紀錄,市場復甦程度遠超行業預期。」
  • 周期產業2020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守望周期,擁抱成長
    投資聚焦石油石化:(1)6-7 月原油有望開啟持續去庫,堅定看好中長期油價走勢,疫情導致全球需求同比大幅削減,但至暗時刻已過,目前需求已處於復甦周期;(2)天然氣價格下跌刺激中期需求,低原料氣成本+中遊改革利好用氣企業發展;(3)煉油化工行業整體進入擴張周期,乙烯、丙烯等烯烴產品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1)技術變革帶來的市場份額變化是主線,包括光伏新技術、大尺寸風機和鋰電池技術。2)下遊應用端新的商業模式可能是下一個投資主題,包括分布式光伏、儲能和新能源車智能化。3)成長賽道中會出現部分傳統產業受益於行業需求的持續增長,而自身存在供給壁壘,因此成為穿越周期、量價雙擊的受益者。碳中和對新能源主題以外的其他板塊可能意味著什麼?
  • 2021年投資展望:順周期、低估值、成長確定性
    很明顯,未來5-10年是中國股市的黃金時代,錯過它就相當於錯過08或09年北京房子的投資機會(過去10年的央行接水桶)。 基礎投資邏輯展望 對於2021年的投資邏輯簡單而又清晰,我把它概括為三個特點同時具備,再考慮投資或大倉位持有:1.順周期;2.低估值;3.成長確定性。
  • 電力行業:順周期當道 兼具防禦屬性估值修復行情或將延續
    順周期板塊覆蓋面廣,諸如煤炭、基礎化工、建築、電力等均在其中,而諸如電力這樣的順周期板塊,還兼具防禦屬性,個股經營業績一般不會像鋼鐵等行業的個股出現大幅波動,企業成長性較強。電力行業兼具公共事業防禦屬性 復盤股票中各大板塊走勢,順周期板塊的整體走勢與上證指數有極高的關聯性,滬指兩大高點鎖定在2007年10月的6124.04點和2015年6月的5178.19點,之後滬指展開中長周期的調整。而這類板塊指數順應著大盤,板塊指數高點也與大盤的對應。典型代表有鋼鐵、煤炭、有色、建築、電力、運輸服務、船舶等。
  • LCD面板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
    LCD面板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 樂晴智庫 發表於 2020-12-17 11:25:08 自今年三季度以來,顯示面板尤其是電視面板的價格就一直處於上漲周期。
  • 中金公司:光伏平價上網後產能將成周期領先指標
    來源:金融界網站光伏平價上網近在咫尺,本文重點討論平價上網達成後的變與不變:變好的方面是政策影響減弱、現金流增強、成長周期變長帶來估值和盈利的提升;不變的是行業後發優勢、價格持續下降仍是投資面臨的風險。
  • 「順周期成長龍頭50強」出爐 15股淨利預計高增長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順周期成長龍頭50強」出爐 15股淨利預計高增長證券時報記者 陳見南進入11月以來,順周期板塊強勢領漲,有色金屬指數大漲近20%居首,採掘指數漲逾15%,非銀金融、鋼鐵、銀行等指數均漲逾10%。
  • 中金公司日常消費2021年展望:看長做長 優選龍頭
    正文食品飲料行業:看長做長,優選龍頭3-5年行業趨勢:傳統行業龍頭強者恆強,高成長與新消費值得關注我們認為行業未來三至五年有望出現三大趨勢:白酒估值中樞的上升,一方面,目前行業基本面趨於穩健,龍頭公司成長確定性強,高估值反映高確定性;另一方面,市場對白酒的認知度持續提升,而且A股投資者結構已發生變化,穩健成長型的消費板塊受到資金青睞,整體估值水平提升。疫情造成基本面的短期波動,但行業價位升級和品牌集中的大趨勢沒有改變,3-5年結構向上確定性強。
  • 白酒行業進入「新周期」 汾酒成立研究院意欲何為
    2018年,汾酒集團酒類收入和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與改革之前的2016年相比,2018年汾酒集團酒類收入翻了一番,工業產值翻了一番,利潤達到2016年的3倍。2016年至2018年底,山西汾酒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的銷售業績排名連進3位,排到了第5,汾酒集團還成為白酒行業唯一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
  • 中金公司傳媒行業2021年展望:內容為王 平臺助力 技術創新驅動行業...
    圖表: 傳媒板塊及各子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配置意願下滑。自2015年6月的高點以來,傳媒行業步入5年多的下跌通道。2020年(截止11月30日)中信傳媒指數上漲4.4%,位列29個子板塊中第22名。
  • 多家券商一致看好新周期開啟 優質大藍籌藍思科技引關注
    藍思科技10月21日晚間披露三季報,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2.36億元,同比增長14.0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65億元,同比增長108.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損益的淨利潤12.19億元,同比增長276.84%;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 寶豐能源一體化優勢明顯 煤化工龍頭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
    原標題:寶豐能源一體化優勢明顯 煤化工龍頭進入新一輪成長周期   10月26日,
  • 「順周期成長龍頭50強」出爐!「聰明資金」重倉2800億 最牛股預測...
    來源:數據寶作者:陳見南 順周期行情還能持續多久?進入11月以來,順周期板塊強勢領漲,有色金屬指數大漲近20%居首,採掘指數漲逾15%,非銀金融、鋼鐵、銀行等指數均漲逾10%。分析人士指出,展望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順周期板塊有望繼續走強。
  • 食品飲料行業:啤酒高端化新階段 利潤釋放進入新周期
    公司提出通過3個三年戰略成為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結構領先的啤酒廠商,2017-2019年公司已經順利完成「去包袱」、「強基礎」、「蓄能量」的工作,實現質量增長、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期間公司關閉工廠數量接近30家,目前雪花人員效率在行業位於領先水平。
  • 中金公司保險行業2021年展望:壽險向上 財險向下
    這是由於:1)市場預期經濟趨勢向好可能推動未來3-6個月長端利率繼續有所上行。2)我們預計壽險行業開門紅(1Q21) NBV同比增長10-15%,實現過去3年連續負增長後的V型反轉。重疾新定義的修訂有利於小幅刺激1Q21重疾險的銷售。3)部分資金追逐行業增長復甦的順周期配置,我們認為保險有望受益於板塊輪動。相比之下,財險公司則仍面臨車險綜改帶來的不確定性。
  • 中金公司:珠寶首飾行業真金不鍍 將二次騰飛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我們推出針對珠寶首飾行業的賽道深度研究報告。疫情後國內消費者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逐步復甦,加之金價上揚,我們認為可選消費屬性較強的珠寶首飾需求有望得到釋放,珠寶首飾行業關注度有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