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號,也就是今天開始,《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個聚焦於在線旅遊市場的監管規定。「大數據殺熟」「不合理低價遊」等亂象將被戴上「緊箍咒」。
新規今天起實施,遏制在線旅遊亂象
最近幾年,我國在線旅遊發展迅猛,在線旅遊預訂用戶規模和使用率都呈現持續上漲勢頭。喜歡旅遊的白女士經常在線上訂購機票,然而,「殺熟」的情況讓她非常頭疼。
白女士:有一次訂從南寧飛西安的機票,第一次查詢發現是600多,第二次刷新就是800多了。然後,我就拿朋友的手機查看,發現也是600多。
「大數據殺熟」,就是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溢價」了: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不過,從今天開始,「大數據殺熟」被戴上了「緊箍咒」。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北京外國語大學 文創產業研究中心 旅遊研究所所長劉思敏說,新規明確了在線旅遊企業的平臺責任,有利於遏制「大數據殺熟」等行業亂象,從而為品質好、服務好的旅遊產品提供更多的市場空間,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劉思敏:這個在線旅遊的新規明確表態,對大數據殺熟這種現象說不,表明了管理部門對於大數據殺熟的態度。那麼,這些企業就明白了消費者的態度、管理部門的態度,就需要引以為戒,及時剎車。也就是說,無論客觀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大數據殺熟的問題,在線旅遊企業就不能在這個方面再去動什麼歪腦筋了。這是必須的,否則你就會觸碰到這個紅線,受到相應的處罰。
除了「大數據殺熟」之外,新規還針對「虛假預訂」「不合理低價遊」「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評價」等亂象,出臺了「硬核」規定。例如,新規要求:在線旅遊經營者應當保障旅遊者的正當評價權,不得擅自屏蔽、刪除旅遊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不得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遊者做出評價,對旅遊者做出的評價應當保存並向社會公開。這樣的規定,讓消費者倍感踏實。
消費者:很多時候通過網上報名旅行團,我們就會先去考慮到看看評論。如果沒有看到差評的話,我們只能被動、片面地看待這一次旅行。這對於我們將來的行程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新規填補「立法」空白,助力在線旅遊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在旅遊行業裡,雖然有旅遊法、旅行社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條例,但是對在線旅遊經營的針對性不強,還存在管理盲區。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看來,新規填補了在線旅遊領域「立法」的空白,強化了對在線旅遊經營的監管,為在線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程超功:這次的暫行管理規定是針對在線旅遊行業的第一個監管規定,它的出臺可謂恰逢其時。我們國家的在線旅遊行業正在由成長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出現了很多亟待規範的特殊的行業問題,也確實需要一部專門的規章來進行規範。規定的出臺填補了這個行業的立法空白,對於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認為是有積極意義的。
新規有望促進旅遊消費、拉動內需增長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旅遊產業帶來了巨大衝擊,在線旅遊行業同樣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劉思敏說,本次新規既規範了在線旅遊行業的發展,也為旅遊產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動力,有助於促進旅遊消費、拉動內需增長。
劉思敏:在線旅遊管理的新規實際上是順應了旅遊行業的發展規律,也順應了在線旅遊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需要加強管理的現實,有助於旅遊市場進一步規範化。新規的積極意義在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文旅行業快速走向復甦、回歸發展正軌的時候,出臺這樣一個政策,當然就是為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一種政策環境,保證在線旅遊進一步健康發展,為文旅行業的復甦做出貢獻。
記者|劉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