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早孤,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許之也。時先主屯新野。詣亮,凡三往,乃見。於是與亮情好日密。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丞相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
三年春,亮率眾南徵,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六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
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而還。九年,亮復出祁山,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已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節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 六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B. 六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C. 六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D. 六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假節,皇帝將符節給執行任務的臣子使用,執掌地方軍政的官員有的加「假節」稱號。
B. 元年,我國古代的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間改換了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為元年。
C.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三傳」指《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D. 屯田,我國古代政府專為取得軍隊給養而由兵部直接組織士兵墾荒種地的生產方式。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諸葛亮少歷艱難,才華得到認可。他年少時就失去父親,親自在田地裡耕種;每每把自己比成管仲、樂毅,當時的人沒有不稱讚他的。
B. 諸葛亮輔佐先主,深受先主信任。先主去三次才見到他,感情一天天更親密;先主臨終前把身後事囑託給他,並下詔讓後主待之如父。
C. 諸葛亮為國盡責,遇事敢於擔責。後主即位,政事都由他裁決;他率軍南徵,平定叛亂;北伐遭街亭之敗,主動引咎擔責,自請貶職。
D. 諸葛亮多次出徵,卻以失敗告終。他雖是奇才,練兵講武,卻幾次出徵失敗,有的因用人不當,有的因糧食不足,最後一次病死軍中。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丞相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君其勖哉!
(2)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郃所破。
【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A
【小題4】(1)丞相都明白朕的心意,不要懈怠,輔助朕改正不足,丞相你要多勉勵!
(2)馬謖違背諸葛亮的調度指揮,行動失當,被張邰打得大敗。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
句意: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親自率領各路軍隊攻打祁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而號令明白。關中大為震驚,魏明帝西遷坐鎮長安,命令張郃抵抗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督率各軍前進,和張郃在街亭大戰。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中,「亮」為主語,「身率諸軍攻祁山」為兼語短語作謂語,因為「率」是使令性動詞,其後的「諸軍」既是動詞「率」的賓語又是「攻」的主語,「祁山」為攻打的地點,句中也是賓語,語法上看成分完整不可分,排除AB。
「關中響震」,主「關中」謂(響震)成分完整的句子,前後斷開;「魏明帝西鎮長安」,主謂賓成分完整,「魏」前斷開,據以上分析排除D。
故選C。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識記能力。
D項,「由兵部直接組織士兵墾荒種地的生產方式」錯誤,利用戍卒或農民、商人墾殖荒地。漢以後歷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軍餉和稅糧。有軍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故選D。
【小題3詳解】本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當時的人沒有不稱讚他的」錯誤,文中信息是「時人莫許之也」,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當時的人誰也不相信(贊成)他。可見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A。
【小題4詳解】本題考查理解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悉,全都;怠,懈怠;闕,缺點、不足;其,一定、要;勖,勉勵。
(2)節度,調度指揮;舉動,行動;失宜,不恰當;大為張郃所破,被動句。
【點睛】文言文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注意體現實詞和虛詞的各種用法。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
參考譯文:
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陽都縣人。很小的時候便死了父親,諸葛亮親自在田地裡耕種,平常喜歡唱著《梁父吟》的曲調。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樂毅,當時沒人相信。適逢先帝劉備駐紮在新野。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從此與諸葛亮的關係一天天親密起來。成都平定後,讓諸葛亮擔任軍師將軍,同時兼任署左將軍府事。劉備外出,諸葛亮常年鎮守成都,糧食和軍隊充足。
二十六年,大臣們鼓勵先主劉備定尊號來相稱,劉備不答應,諸葛亮勸說,於是劉備就登基稱帝了,授予諸葛亮丞相職務,說:丞相都明白朕的心意,不要懈怠,輔助朕改正不足,丞相你要多勉勵!諸葛亮憑藉丞相的身份管理尚書的事務,皇帝將符節給他,同時執掌地方軍政。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在永安病得很厲害,傳命召見當時還在成都的諸葛亮。囑託去世以後的事情。」諸葛亮哭泣地說:「我當用儘自己輔助的能力,獻出忠君不二的氣節,一直到死!」劉備又下詔書命令劉禪:「你和丞相一起處理事務,要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他。」建興第一年,封賞諸葛亮為亮武鄉侯。政務方面事無巨細全都由諸葛亮做主。南方一些郡縣,一起叛亂。
三年春,諸葛亮帶領軍隊親自去徵伐,那年秋天全部平定。三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南徵,到秋季就把叛亂全部平息了。軍備充足,國家富饒,於是開始練兵習武,以待將來大舉進軍中原。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親自率領各路軍隊攻打祁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而號令明白。關中大為震驚,魏明帝西遷坐鎮長安,命令張郃抵抗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督率各軍前進,和張郃在街亭大戰。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約束規定,舉動失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攻陷西縣千餘家,率軍回到漢中。諸葛亮斬殺馬謖以向三軍謝罪。
上奏疏說:「臣的見識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壞,考慮事情大多不夠聰明,《春秋》經書記載,軍隊戰敗該督責的是主帥,臣下的職位正當受此罪責。我自請貶職三等,來督責我的罪過。」"劉後主於是就貶諸葛亮為右將軍同時代理丞相的事情,所總領的職務和從前一樣。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又從散關出兵,圍攻陳倉,諸葛亮因為糧食用完而班師回去。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糧食用盡了後,就班師回返。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帶領所有軍隊從斜谷出發,佔據武功五丈原,和司馬宣王(懿)在渭水南邊列陣對抗。諸葛亮常常憂慮糧食接濟不上,使自己的壯志無法伸展,於是就命令士兵分別屯田,作為長久駐紮的基礎。屯田的士兵混雜在渭水邊的居民間,而百姓都安居樂業,軍隊不曾貪佔百姓的利益。兩軍對峙了一百多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生重病,死在軍中,享年五十四歲。等到蜀軍撤退以後,宣王司馬懿來到蜀營觀看營盤設置安排後,讚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寫作訓練:無規矩不成方圓
古詩詞鑑賞:舊隱不知處,雲深樹蒼蒼
寫作訓練:打破陳規,不拘一格「獎」人才
古詩詞鑑賞: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文言文閱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