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臺機器人=18名搬運工,我在徐福記工廠圍觀曠視河圖落地

2020-12-15 量子位

郭一璞 發自 東莞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在知名糖果點心品牌徐福記的第五工廠,流水線上生產的果凍糖果煎餅們,被機械臂扔給了機器人。機器人運走後,貨物又被搬上了無人駕駛的貨車,運到倉庫裡。

機器們的成本,大約比人工便宜5/6。

這不是PPT概念產品或者宣傳片,是東莞真實發生的場景。

我們來到了東莞的徐福記五廠,親眼看到了這樣的過程。它的技術提供商,正是大名鼎鼎的AI獨角獸曠視。

現在,可以為大家展示to B的AI技術,究竟是怎樣落地並創造價值的了。

25臺機器人,運著糖果唱著歌

在東莞的徐福記五廠,廠房中間有一片暫時存放貨物的緩衝區,包裝好的產品在這裡等候,有訂單時則隨時被裝車送走,或者送去更大的倉庫。

緩衝區位於兩座廠房之間,半透明頂棚覆蓋,可以承接兩側廠房內十餘條流水線的糖果點心等產品。

這些糖果點心被送出來的時候,已經包裝完畢,裝在箱子裡,並被廠房內的機械臂自動壘成了一座座小山。

如果你仔細查看,會發現貨物堆放的木製板子中間搭建了一個兩孔架子的結構:

叉車(如下圖)就是通過這兩孔的架子,把自帶的兩根叉子戳進去,然後抬起這一堆貨物的。

此前,這片倉儲緩衝區有18名工人,他們負責將這些剛生產出來的貨物運到貨車上。另外現場也存儲了少量的原材料,顯然,原料的搬運也是工人們原有工作的一部分。

而近幾個月,這裡全部換由曠視的河圖系統來運輸,系統自動接受工單,自動調度,自動規劃路線,指揮著25臺機器人的行動。

它們是AGV搬運機器人,可以自動規劃路線行進,藉助地上的二維碼確定自己的位置。

雖然機器人藏在貨物架下面,但仔細找還是可以看到Aresbots的logo,就是曠視2018年全資收購的艾瑞思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可以自由的在貨架下面遊蕩,背起貨物行走,或是放下。

運送徐福記新年糖的機器人,還自帶了歡快的BGM:

這喇叭可不是只會唱歌的,機器人們每次給貨物轉彎,或者自己轉彎,都會發出語音提示:

沒電了還可以自己跑去充電,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

而在旁邊的辦公區內,工作人員的電腦上實時顯示著這些機器人們的活動路徑,可以方便的查看工單,統計運輸狀況。

△ 看中間那兩個小白點

目前這片緩衝區的機器人可以最大承載800kg的重量,不過如果拿現場的貨物來計算一下,一堆貨物的重量也就在300~600kg左右。

據徐福記五廠生產經理李傑介紹,該廠區的其他地方還有稱重1300kg的機器人在工作,整個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另外還有正在進行的二期工程,進一步擴大機器人應用範圍,機器人也將在不同樓層搬運貨物、自主上下樓。

而緩衝區的門口,時不時有貨車出現,它們來將產品運往更大的倉庫。

注意亮點:貨車的駕駛艙沒有人。

把貨物運到貨車上的過程中,目前還是需要人類員工來操作的,工廠門口有1位叉車司機,負責開著叉車把曠視河圖機器人運來的貨物裝到貨車上。

不過,徐福記已經在計劃引入自動駕駛叉車了,曠視也在前不久發布了無人叉車。也就是說,不久後,貨物從流水線到倉庫的全過程中,不需要任何一位體力工人了,只有做系統和環境運維才需要人類員工現場辦公。

能節省多少成本?

我們看到的這片倉儲緩衝區,本來有18名工人,另外再加上其他周邊崗位的5位,總共23個人,現在被25臺AGV機器人取代,其他需要人類來完成的工作,只剩系統運營、環境維護等並不需要體力勞作的工作。

如果找23位工人來做,我們在招聘網站查一查,會發現徐福記的叉車司機月薪要5000多元,每月還有450元餐補,再加上員工住宿成本和五險一金,由於徐福記的母公司雀巢是上市公司,我們按照全額五險一金來計算的話,一位司機的成本至少要6500元/月,23個人一年就是180萬。

但換成機器人就不同了。曠視物流業務事業部銷售總監印雪花介紹,整個項目中最貴的就是AGV機器人本身,一臺機器人大約10萬元人民幣,可以使用10年,中間會遇到電池老化等問題需要更新一部分零部件。

砍掉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費用,徐福記血賺。

不知道過年買糖果點心沙琪瑪的時候,可不可以找徐福記砍價。

徐福記的智能化

像徐福記這樣的企業,他們是如何進行智能化升級,又是如何選擇技術提供商的呢?

徐福記智能製造經理石秋香介紹,他們在2017年就開始了智能化進程,整體的管理主要在SAP系統上,廠區部署的曠視河圖物流系統也將在明年和SAP打通。物流項目競標時也來了多家業內知名企業,曠視並非其中價格最優的,但「曠視對於行業的理解深入值得點讚,技術上也很不錯,另外曠視河圖可以根據需求定製,能滿足複雜的業務需求。」

另外,對於徐福記這類生產製造廠商而言,產線柔性部署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東莞地皮緊張,可能一些廠區是租的,也可能隨時修改產品線。」

除了物流,徐福記也將AI技術運用到了多個層面。

比如廠區的安全控制,工廠內環境複雜,對人員行為有一定的規範要求,需要用到AI進行相應管理和危險行為識別。石秋香說:「比如為了保證人車交叉區域的安全,我們要求廠區內不能邊走路邊打電話,上下樓梯一定要扶扶手,以前都要30多人一直巡查,現在只要十幾個人就行了。這樣一方面節省了人力,另一方面也方便管理,24小時都能方便地進行高效的安全管理。」

再就是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用到了機器視覺技術。「比如徐福記的煎餅,餅乾烤糊了,或者餅乾做的太小,機器都可以識別出來,然後讓機械臂把這些不合格的餅乾拿出來。」

徐福記現在有上千個SKU,因此質檢類工作也有大量的算法應用空間。

上述種種AI應用場景,在成本節省、質量提升、簡化管理上都做出了貢獻。

成本方面,「徐福記是季節性企業,應用了各類AI算法後,在產能持平的情況下,淡旺季的員工均減少了40%左右」石秋香介紹。

而在物流、安保、質檢等多個環節落地了各類AI、自動化項目後,徐福記在全網各個渠道的投訴量下降了40%,這也說明產品質量的確有所提升。

但在節省人力之外,更多專業性要求高的崗位需求也暴露出來了。

像石秋香的部門裡,就需要具有專業IT技術知識和食品生產工業雙重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因此徐福記會在華南理工、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這類珠三角高校招聘管培生,現在車間輪崗,之後學習自動化、網絡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識,自主培養交叉領域的人才。「IT出身的懂代碼懂架構,傳統生產運營出身的懂自動化和業務場景,但是跨界的人才比較短缺,我們去外面招智能製造工程師招不到,因為沒有人知道如何在食品行業做智能製造。」

曠視三大板塊之一首次現場亮相

曠視這家公司已經成立9年了,但它的三項核心業務之一的物流是2017年才推出的,至於前面展示的河圖系統,2019年初才面世,之後很快就出現在了曠視的招股書上,成為了這家公司個人/城市/供應鏈三大物聯網業務的重磅組成部分。

而物流業務的直接負責人,正是曠視聯合創始人、姚班學霸唐文斌,可見曠視對物流的重視程度。

還依稀記得在一場學術圈兒大會上,孫劍老師的第一位深度學習博士生、後來上榜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單的張祥雨介紹河圖這個系統。當時的大會上,沒有任何實體的設備出現。

直到今年夏天,才傳出曠視與徐福記籤約的消息。

這也是這家備受矚目的公司,第一次公開秀出實力。

相關焦點

  • 徐福記與曠視籤署合作協議,建設全方位智慧園區
    我相信在雙方共贏共創的大前提下,技術尖兵企業和傳統製造領頭企業攜手共進,定能為行業樹立完美的標杆。」    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表示:「曠視看到,食品快消行業流程化程度高、生產批量大,對於生產物流管理的精度要求高,需要整個工廠各個環節相互配合以達成預期效果。
  • 探秘東莞食品龍頭企業徐福記:機器人邊工作邊「唱歌」
    9月11日,東莞食品龍頭企業徐福記發布智能營運藍圖,未來將以3大方向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活動現場展示了智造項目成果,包括無人車間、AGV搬運機器人、物聯網、智能餐廳、智慧月臺等,從上遊供應鏈到成品出廠,融入了自動化設備運作,數位化管理作,逐步實現企業管理的智能化。
  • 揭秘曠視C計劃
    2019年初發布河圖系統1.0版本,面向工業物流及商業物流場景提供智慧化解決方案。同年,徐慶才、王銀學加入,分別任高級副總裁、副總裁一職。2020年初,王宏玉加入曠視任職高級副總裁、機器人產品部(RPG)總經理。
  • 曠視倉儲物流解決方案將亮相2019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其中,我國機器人市場更是進入高速增長期,工業機器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在此背景下,2019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的舉辦,將為賦予工業機器人更多智能,推動工業機器人在更多場景實現落地應用提供新的思路與契機。作為智能物聯方案專家,曠視將在2019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上,面向供應鏈場景推出軟硬結合的整體自動化解決方案。
  • 一周機器人大事件匯總|快倉、曠視、上海仙工等上榜
    國內首個大件物流 智能無人倉啟用8月5日,山東青島市即墨通濟新經濟區的日日順物流(即墨)產業園內,碼垛機器人正在搬運貨物。該無人倉應用全景智能掃描站、關節機器人、吸盤龍門揀選機器人等多項定製智能設備,採用5G和視覺識別、智能控制算法等人工智慧技術,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作業,每天自動進出庫大件商品2.4萬件。
  • 人工智慧成經濟政策重點 紅利之下曠視科技推動AI加速應用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曠視科技已經基於自研AI生產力平臺Brain++推進了業務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物聯網場景的落地,也將在政策紅利之下繼續推進AI落地,助推人工智慧產業的進一步成長。AI的落地需要從底層算法向上生長,再實現應用與解決方案的開發與賦能。在曠視科技看來,人工智慧應用層的場景是無限的,因此對於算法的需求也是無限的。
  • 億陽紡織與曠視、中國移動達成合作,共建紡織工業智能製造標杆
    12月17日,「新時代製造業——億陽5G+智慧工廠戰略發布會」在江西九江舉行,億陽紡織與曠視、中國移動籤署合作協議,共建紡織行業的5G+智慧工廠。圖: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與億陽紡織集團董事長劉諸輝籤署合作協議對此,億陽紡織集團董事長劉諸輝表示,「傳統生產作業及倉儲物流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未來發展訴求,為此億陽紡織決定將江西新建基地打造為全國首家紡織行業的5G+智慧工廠,以實現企業『做新紡織工業未來20年排頭兵』的發展戰略。
  • 曠視唐文斌:我們要打更多實戰證明自己
    2019年1月,曠視科技推出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Hetu)」,攜人工智慧進入供應鏈市場。這是在個人物聯網和城市物聯網業務之外,這家成立8年的AI公司對產業的新布局。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對AI財經社坦言,相比人臉識別,做供應鏈AI是在進入行業深水區,難度更高,需要的時間更長,創造的價值也會更大。
  • 曠視科技穿越「死亡之谷」了嗎?
    印奇說,哪怕是一個小的AI產品落地,可能都需要這樣四個角色,所以曠視科技每進入一個行業,都會打好這樣一個「4 in 1」的組織架構。目前,曠視科技總共有約3000名員工,基本可以按照4:4:2的比例進行劃分,其中40%是有AI背景的,40%是來自各個行業的,剩下20%相當於職能支持部門。
  • 曠視科技香港上市臨近? AI業務商業化落地受關注
    時過境遷,人們開始冷靜思考AI除了造「機器人」以外,到底還能給人類帶來什麼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在有了VR這種令人失望的經歷之後,人們變得更加的謹慎起來。  作者:佩韋  近日,有香港媒體爆出,曠視科技計劃4月底至5月初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集資規模暫定為5億至10億美元(約39億港元至78億港元),並且正在考慮採用同股不同權的架構。
  • 曠視新一代Koala人臉識別通行產品 加速樓宇園區AIoT落地
    與此同時,曠視在以AI深度學習算法為核心的城市大腦落地實踐中,也將建築的數位化、智能化升級作為深耕領域,推出了業內領先的樓宇園區數位化解決方案。  近期,曠視對樓宇園區數位化解決方案中的明星產品——Koala 人臉識別通行組件,在AI技術及場景適用性上再度深度打磨,推出Koala 3.0和Koala-Lite兩款創新產品,創造樓宇園區通行及人員管理智能化的新高度!
  • 京東徐福記聯手打造無界工廠 鳳梨酥實現次日達
    6月1日至2日,徐福記攜手京東超市、京東物流「無界工廠」聯合舉辦的「有速度更有溫度」的呈味空間快閃活動在廣州維多利亞港盛大開幕,雙方高層領導出席活動。這是徐福記呈味空間今年1月悄然面市後,首次正式亮相媒體。呈味空間也由此成為與京東「無界工廠」進行深度合作的第一家。
  • 京東、徐福記聯手打造無界工廠 手工鳳梨酥實現「次日達」
    6月1日至2日,徐福記攜手京東超市、京東物流「無界工廠」聯合舉辦的「有速度更有溫度」的呈味空間快閃活動在廣州維多利亞港盛大開幕,雙方高層領導出席活動。這是徐福記呈味空間今年1月悄然面市後,首次正式亮相媒體。呈味空間也由此成為與京東 「無界工廠」進行深度合作的第一家。
  • 智慧測溫惠民生 曠視Koala測溫系統走進北京百餘家超市
    超市是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場所,日均人流量從數百到上千人不等,也是防疫的重要關卡,在應用這套智能的測溫系統前,超市往往需要2-4名工作人員駐守出入口,用溫槍手檢,不僅效率低且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曠視相關產品經理介紹,這套名為Koala的智能測溫通行系統主要由面板機形態的前端硬體與後臺體溫管理系統組成。
  • 晚報|曠視將亮相上海CeMAT 2019,Google Daydream VR宣告失敗
    上海CeMAT 2019即將開啟 曠視將攜機器人樂隊奏響業務交響樂10月23日至10月26日,CeMAT ASIA將在上海迎來自己的20周年慶典。作為物料搬運、自動化技術、運輸系統、物流的國際盛會,屆時將會有超過600家展商齊聚上海,共同探討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的發展與未來。
  • 曠視CEO印奇:AI企業進入死亡之谷,穿越周期18-24個月
    所有AI企業進入「死亡之谷」「所有AI企業都已經進入『死亡之谷』,穿越的周期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在18-24個月。「曠視科技創始人&CEO印奇在7月29日的交流會上說道。曠視科技早期投資人、啟明創投合伙人鄺子打趣說,早年AI剛出來,只要帶著「AI」兩個字,他們給個高估值就傻傻地投了。現在AI公司多了,過去認的價值很多公司都能做到,比如很多小區都有人臉識別,「現在AI公司還值那麼多錢嗎?」企業創始人的心態也在這種市場情緒的波動中發生了變化,他們減少PR,抓落地、抓變現,也更加務實。
  • 徐福記的品牌故事!
    01 接下來,我為大家重點講解徐福記的品牌文化。 2011年,為實現企業永續經營與品牌百年的願景,徐福記與雀巢集團攜手合作,自新加坡交易所。 2012年,徐福記品牌糖果在中國連續十五年贏得市場銷售第一名。 2014年榮獲2013年度外資企業納稅第一名、廣東納稅百強及徐福記品牌糖果在中國連續十六年贏得市場銷售第一名。
  • 走進極智嘉智慧工廠,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年產將超一萬臺
    鄭勇還介紹到,極智嘉的物流機器人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出貨了1萬臺以上,全球倉儲項目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其中自營倉庫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工廠內運行的機器人員工和生產中的機器人主要採用二維碼導航,這種方式適合無人環境的導航,在工廠中的運行能達到正負10mm的精度。四、22分鐘生產一臺機器人,預計今年年產1萬臺極智嘉CTO李洪波介紹了「極智雲腦」aPaaS平臺,通過應用層模塊化,將服務和系統生成知識圖譜,形成aPaaS模板,可進行二次開發。
  • AI寒冬、巨頭擠壓,曠視科技能走出「死亡谷」嗎?
    AI寒冬,曠視科技「被動上市」 從2019年起,曾經火熱的AI受到了投資人的冷遇,不少著名AI創業公司都有1年多沒有獲得新的融資。但是AI獨角獸們商業化落地情況並不理想,盈利無望,還需要大量研發投入,正處於特別燒錢的階段。因此,一級市場上投資人的冷淡,讓行業直接進入了「寒冬」。
  • 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已有8萬臺機器人,部分生產線減員84%
    而富士康集團能位居中國科技機器人企業之首,算得上是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早在2011年,郭臺銘就曾公開的表示:到2014年,富士康要裝配100萬臺機械手臂,在五到十年內完成首批自動化的工廠,這就是當時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那麼,如今已經過去了8年,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進展得怎麼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