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璞 發自 東莞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在知名糖果點心品牌徐福記的第五工廠,流水線上生產的果凍糖果煎餅們,被機械臂扔給了機器人。機器人運走後,貨物又被搬上了無人駕駛的貨車,運到倉庫裡。
機器們的成本,大約比人工便宜5/6。
這不是PPT概念產品或者宣傳片,是東莞真實發生的場景。
我們來到了東莞的徐福記五廠,親眼看到了這樣的過程。它的技術提供商,正是大名鼎鼎的AI獨角獸曠視。
現在,可以為大家展示to B的AI技術,究竟是怎樣落地並創造價值的了。
25臺機器人,運著糖果唱著歌
在東莞的徐福記五廠,廠房中間有一片暫時存放貨物的緩衝區,包裝好的產品在這裡等候,有訂單時則隨時被裝車送走,或者送去更大的倉庫。
緩衝區位於兩座廠房之間,半透明頂棚覆蓋,可以承接兩側廠房內十餘條流水線的糖果點心等產品。
這些糖果點心被送出來的時候,已經包裝完畢,裝在箱子裡,並被廠房內的機械臂自動壘成了一座座小山。
如果你仔細查看,會發現貨物堆放的木製板子中間搭建了一個兩孔架子的結構:
叉車(如下圖)就是通過這兩孔的架子,把自帶的兩根叉子戳進去,然後抬起這一堆貨物的。
此前,這片倉儲緩衝區有18名工人,他們負責將這些剛生產出來的貨物運到貨車上。另外現場也存儲了少量的原材料,顯然,原料的搬運也是工人們原有工作的一部分。
而近幾個月,這裡全部換由曠視的河圖系統來運輸,系統自動接受工單,自動調度,自動規劃路線,指揮著25臺機器人的行動。
它們是AGV搬運機器人,可以自動規劃路線行進,藉助地上的二維碼確定自己的位置。
雖然機器人藏在貨物架下面,但仔細找還是可以看到Aresbots的logo,就是曠視2018年全資收購的艾瑞思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可以自由的在貨架下面遊蕩,背起貨物行走,或是放下。
運送徐福記新年糖的機器人,還自帶了歡快的BGM:
這喇叭可不是只會唱歌的,機器人們每次給貨物轉彎,或者自己轉彎,都會發出語音提示:
沒電了還可以自己跑去充電,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
而在旁邊的辦公區內,工作人員的電腦上實時顯示著這些機器人們的活動路徑,可以方便的查看工單,統計運輸狀況。
目前這片緩衝區的機器人可以最大承載800kg的重量,不過如果拿現場的貨物來計算一下,一堆貨物的重量也就在300~600kg左右。
據徐福記五廠生產經理李傑介紹,該廠區的其他地方還有稱重1300kg的機器人在工作,整個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另外還有正在進行的二期工程,進一步擴大機器人應用範圍,機器人也將在不同樓層搬運貨物、自主上下樓。
而緩衝區的門口,時不時有貨車出現,它們來將產品運往更大的倉庫。
注意亮點:貨車的駕駛艙沒有人。
把貨物運到貨車上的過程中,目前還是需要人類員工來操作的,工廠門口有1位叉車司機,負責開著叉車把曠視河圖機器人運來的貨物裝到貨車上。
不過,徐福記已經在計劃引入自動駕駛叉車了,曠視也在前不久發布了無人叉車。也就是說,不久後,貨物從流水線到倉庫的全過程中,不需要任何一位體力工人了,只有做系統和環境運維才需要人類員工現場辦公。
能節省多少成本?
我們看到的這片倉儲緩衝區,本來有18名工人,另外再加上其他周邊崗位的5位,總共23個人,現在被25臺AGV機器人取代,其他需要人類來完成的工作,只剩系統運營、環境維護等並不需要體力勞作的工作。
如果找23位工人來做,我們在招聘網站查一查,會發現徐福記的叉車司機月薪要5000多元,每月還有450元餐補,再加上員工住宿成本和五險一金,由於徐福記的母公司雀巢是上市公司,我們按照全額五險一金來計算的話,一位司機的成本至少要6500元/月,23個人一年就是180萬。
但換成機器人就不同了。曠視物流業務事業部銷售總監印雪花介紹,整個項目中最貴的就是AGV機器人本身,一臺機器人大約10萬元人民幣,可以使用10年,中間會遇到電池老化等問題需要更新一部分零部件。
砍掉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費用,徐福記血賺。
不知道過年買糖果點心沙琪瑪的時候,可不可以找徐福記砍價。
徐福記的智能化
像徐福記這樣的企業,他們是如何進行智能化升級,又是如何選擇技術提供商的呢?
徐福記智能製造經理石秋香介紹,他們在2017年就開始了智能化進程,整體的管理主要在SAP系統上,廠區部署的曠視河圖物流系統也將在明年和SAP打通。物流項目競標時也來了多家業內知名企業,曠視並非其中價格最優的,但「曠視對於行業的理解深入值得點讚,技術上也很不錯,另外曠視河圖可以根據需求定製,能滿足複雜的業務需求。」
另外,對於徐福記這類生產製造廠商而言,產線柔性部署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東莞地皮緊張,可能一些廠區是租的,也可能隨時修改產品線。」
除了物流,徐福記也將AI技術運用到了多個層面。
比如廠區的安全控制,工廠內環境複雜,對人員行為有一定的規範要求,需要用到AI進行相應管理和危險行為識別。石秋香說:「比如為了保證人車交叉區域的安全,我們要求廠區內不能邊走路邊打電話,上下樓梯一定要扶扶手,以前都要30多人一直巡查,現在只要十幾個人就行了。這樣一方面節省了人力,另一方面也方便管理,24小時都能方便地進行高效的安全管理。」
再就是產品質量檢測方面,用到了機器視覺技術。「比如徐福記的煎餅,餅乾烤糊了,或者餅乾做的太小,機器都可以識別出來,然後讓機械臂把這些不合格的餅乾拿出來。」
徐福記現在有上千個SKU,因此質檢類工作也有大量的算法應用空間。
上述種種AI應用場景,在成本節省、質量提升、簡化管理上都做出了貢獻。
成本方面,「徐福記是季節性企業,應用了各類AI算法後,在產能持平的情況下,淡旺季的員工均減少了40%左右」石秋香介紹。
而在物流、安保、質檢等多個環節落地了各類AI、自動化項目後,徐福記在全網各個渠道的投訴量下降了40%,這也說明產品質量的確有所提升。
但在節省人力之外,更多專業性要求高的崗位需求也暴露出來了。
像石秋香的部門裡,就需要具有專業IT技術知識和食品生產工業雙重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因此徐福記會在華南理工、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這類珠三角高校招聘管培生,現在車間輪崗,之後學習自動化、網絡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識,自主培養交叉領域的人才。「IT出身的懂代碼懂架構,傳統生產運營出身的懂自動化和業務場景,但是跨界的人才比較短缺,我們去外面招智能製造工程師招不到,因為沒有人知道如何在食品行業做智能製造。」
曠視三大板塊之一首次現場亮相
曠視這家公司已經成立9年了,但它的三項核心業務之一的物流是2017年才推出的,至於前面展示的河圖系統,2019年初才面世,之後很快就出現在了曠視的招股書上,成為了這家公司個人/城市/供應鏈三大物聯網業務的重磅組成部分。
而物流業務的直接負責人,正是曠視聯合創始人、姚班學霸唐文斌,可見曠視對物流的重視程度。
還依稀記得在一場學術圈兒大會上,孫劍老師的第一位深度學習博士生、後來上榜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單的張祥雨介紹河圖這個系統。當時的大會上,沒有任何實體的設備出現。
直到今年夏天,才傳出曠視與徐福記籤約的消息。
這也是這家備受矚目的公司,第一次公開秀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