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民田間學校免費開課 菜單式教學更對農民胃口

2020-12-13 南報網

2018-01-18 08:5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近日,市農委對我市6個涉農郊區的1.2萬多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了抽查,新農人們對職業農民培訓的滿意度超9成。其中,農民田間學校這一培訓方式備受熱捧。

我市14家農民田間學校免費開課

菜單式教學更對農民胃口

南報網訊 (記者 張婷) 近日,市農委對我市6個涉農郊區的1.2萬多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了抽查,新農人們對職業農民培訓的滿意度超9成。其中,農民田間學校這一培訓方式備受熱捧。記者獲悉,通過菜單式教學,農民田間學校緊密聯繫農業生產實際,讓職業農民培訓這份「免費午餐」更對農民胃口。目前,我市認定了南京鑫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為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已累計培訓農民3000多人次。 

溧水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陳雪瓊介紹,農民田間學校不是填鴨式教學,教什麼學什麼,而是參與式教學,缺什麼補什麼。 

「冬季設施葉菜病蟲害種類多,我們就按照農民需求,在近期開展了與葉菜病蟲害防治相關的培訓。除了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外,還聘請了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們進行現場教學。」陳雪瓊介紹,將課堂從會議室轉移到種植大棚,可以讓農民更清楚地看到葉菜病蟲害發病部位、發病表現,有針對性地用藥、防治,現場解決農民實際種植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培訓基本每月定期舉行一次,每次培訓為期3天,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同時參加。 

除了以農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農民田間學校還結合自身優勢、圍繞當地主導產業進行培訓。比如高淳青松水產專業合作社主要培育產業是水產;棲霞紅杜鵑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培育產業是草莓、葡萄;六合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培育產業是水稻、植保等。 

目前,我市共有14家單位入選首批市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其中,南京雨發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鑫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溧水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獲得「省級農民田間學校」稱號,獲得省級財政5萬元補助。

相關焦點

  • 東營區「三公裡教育圈」大受農民歡迎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為培育「觀念新、有文化、講文明、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大力開展新型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在全區構建「三公裡教育圈」,共建設各類特色鮮明的新型農民培訓學校、教學基地和教學點118個,實現221個村居全覆蓋。
  • 漳州東山縣前樓鎮開辦「田間學校」創出精準扶貧新路子
    為提高貧困戶的種植水平,鎮裡在東英村創辦「田間學校」,目的是讓有一技之長的幹部在田間講解農作物種植技術,以提高群眾種植能力;同時讓一些不太懂農業的幹部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幫扶能力。此後,「田間學校」慢慢成為幹部與農民交流溝通的平臺,幹部漸漸地被農民稱為「師傅」。 東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翁添明說,過去辦事都要跑到鎮裡去,如今有事在村裡等著就行,「田間學校」一開課,什麼事都能得到幫助。
  • 沂源農民穿梭在果花盛開的田間
    沂源農民穿梭在果花盛開的田間,伴著花香開展管護等田間勞作,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色。
  •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發揮農廣校、涉農院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在培訓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農業園區、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建立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支持農技推廣機構對接跟蹤服務,初步形成了以各類公益性涉農培訓機構為主體、多種資源和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歸納總結出「搭建合作平臺共推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發揮「四大課堂」作用,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形成了組織高效、務實管用、農民歡迎的「五強化」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平泉市以特色產業村、示範園區、示範合作社、農業企業為載體,圍繞脫貧攻堅戰略,開發出「產業育人 人才興業 助力脫貧」教育扶貧模式。
  •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西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劃綱要(2015...
    按照彈性靈活、因時施教的原則,堅持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現代培訓方式相結合,採取符合農業生產規律和農民學習特點的「分段式、參與式、菜單式」培育形式。   1.「農學結合」分段培訓。根據農業生產規律按關鍵環節劃分教育培訓階段,緊密結合農時季節組織教育培訓,分段安排課程。把一次性集中培訓分解為應季培訓,使得培訓對象對一個周期的農事活動都有掌握。
  • 刺兒菜:讓農民伯伯們頭疼的「田間一害」,其實價值很高
    刺兒菜:讓農民伯伯們頭疼的「田間一害」,其實價值很高大自然是一個神奇的造物主,如果想要好好了解大自然,建議大家可以去農村走走,在農村的田間山頭,隨處可見自然的氣息。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依山傍水的農村生活,滿滿的都是田園的氣息。
  • 溧陽市:天目湖茶葉研究所入選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
    9月8日,江蘇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公布了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田間學校)名單,溧陽市天目湖茶葉研究所位列其中。這是溧陽市首次有基地入選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田間學校)。  茶研所堅持以產學研合作為特色的茶葉科技企業目標定位,積極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南農大茶科所、農業部南京農機所、江蘇省農科院等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係。經過多年努力,帶動周邊農民發展茶果生產,建立高效茶果生產基地4500畝,其中茶葉3960畝,果樹610畝。
  • 今年549名農民大學生開啟學習生涯 懷化所有行政村已實現「農民...
    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 李娟芳 通訊員  陳穎文) 11月23日,懷化電大舉行直屬教學點秋季農民大學生開學典禮,來自基層的農民大學生懷著對新的學習生活的嚮往和期待,開啟了新的學習生涯。連日來,芷江、漵浦、通道等地先後舉行農民大學生開學典禮,全市549名農民大學生走進電大,圓夢未來。據悉,自2015年懷化市「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實施以來,懷化電大精準對接中央、省、市相關政策,將「農民大學生培訓」「農民致富能手培養」等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主動助力懷化經濟社會發展。
  • 農業現代化,高素質農民咋培養 | 職業教育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系列觀察
    「以前都是『大水大肥』『下猛藥』,自從改用有機肥料後,田間泥土變松變軟了,水稻田裡出現了很多小龍蝦和蚯蚓,水稻長勢更好、病害更少、產量更高。」最近一兩年,朱春華的農場成為了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基地,還成功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
  • 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
    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歸納總結出「搭建合作平臺共推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發揮「四大課堂」作用,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形成了組織高效、務實管用、農民歡迎的「五強化」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平泉市以特色產業村、示範園區、示範合作社、農業企業為載體,圍繞脫貧攻堅戰略,開發出「產業育人 人才興業 助力脫貧」教育扶貧模式。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6月23日,在烏達區綠農永勝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堂生動有趣的葡萄種植實訓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傳授種植經驗的就是烏蘭淖爾鎮農業生產致富帶頭人郭金奎。為了提升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我市高效農業發展,市農牧業局開展了此次新型職業農民實訓活動。
  • 南京: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對24個村(社區)將給予每個村(社區)50萬元的補助,新建農村汙水處理設施1000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性養老金最低計發標準提高到每月470元……上個月,南京市出臺《關於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高質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今年「三農」工作謀劃藍圖,昨天,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
  • 新時代農民怎麼培養 他們聚集一堂研討大計
    近日,全省農廣校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負責人齊聚海寧神龍灣召開全省農民教育培訓研討會,就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展開深入研討。本次會議內容豐富,不僅有專家分享專題講座,現場還對優秀微視頻和優秀學員先進表彰,更有相關負責人分別從中專教學、農民培訓、基地建設運行等方面作了經驗分享;而會議的「重頭戲」,便是共商明年乃至「十四五」時期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大計。
  • 南寧市青秀區新竹社區:志願服務推「菜單式」
    30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孟振興 黃堃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孟振興 通訊員黃堃)「學校放假
  • 章繼剛: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傳統農民形象
    坐在辦公室裡點點滑鼠,操控無人機就能完成播種、噴水、噴霧、耕作、除草、施肥、收割等田間勞作,APP裡耕地,雲端上種菜,依靠無人機牧羊,這樣的場景已經越來越近了。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農民的傳統形象或將被改寫。農業機器人將給傳統農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綠意盎然的春天,草長鶯飛。
  • 鄭州高素質農民優秀代表王潤沛榮獲農業農村部農民教育培訓百名...
    鄭州高素質農民優秀代表王潤沛榮獲農業農村部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榮譽表彰和資助 來源:委科技教育處、市農廣校  時間:2020-11-04 16:22:27   日前,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20年度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扶貧先鋒資助項目人選的通知》,經過組織推薦、材料審查、網絡展示、
  • 新野縣漢華街道強化農民學校建設,持續開展志智雙扶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持續深入開展志智雙扶工作,培養貧困戶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觀念,漢華街道強化農民學校陣地建設,助力脫貧攻堅。一是強化陣地建設。各社區以社區組織活動陣地為主,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創辦農民學校,設立教學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室外活動場地,懸掛農民學校標誌標牌,管理制度規範上牆,確保農民培訓有場地。通過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教育形式,全面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豐富了貧困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每一位貧困群眾都能掌握一門技術。二是配強師資隊伍。
  • 哈爾濱銀行與2500餘名農民朋友共慶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  講述「我與農民朋友的豐收故事」,打造「金秋豐收消費季」  節日期間,哈爾濱銀行惠農工作人員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民朋友共同勞作,記錄豐收景象,感受秋收喜悅。  為積極響應「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消費扶貧,在當地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哈爾濱銀行惠農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圈舍、生產車間等農業生產現場,充分應用自媒體平臺,進行實景直播帶貨,助力解決農民賣糧難、賣糧慢的問題,促進農民糧食賣得出、賣上價,推動打造「金秋豐收消費季」。
  • 智能化資源培訓服務新型職業農民
    近日,河北省現代農業職教集團、河北省現代畜牧業職業教育集團與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優質智能化資源培訓包建設啟動儀式暨2019年工作會議」。  雙方與北京藍墨大數據技術研究院籤訂協議,建立「人才培養大數據研究中心」,開展應用大數據的教學、管理、培訓和評價,以實現人才培養工具、內容和管理的大數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