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

2020-12-06 大眾網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

近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自2014年開始進行高素質農民培養試點,通過練內功、聚外力「兩條腿」走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取得喜人成績。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25.4萬人,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農村專業技術人才及農業產業脫貧致富帶頭人正在形成規模。

創新培育模式,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金秋時節,在廣宗縣馮家寨村的田地裡,拖拉機來回穿梭,忙個不停,一個個紅薯從土裡被翻出來,幾十個村民緊隨其後,撿拾紅薯。最近幾年,每到這個時節,這樣的豐收場面都會在這裡上演。

走進廣宗縣現代農業園區河北廣順園食品有限公司的紅薯加工車間,只見工人們將紅薯加工成形態各異、口感各異的紅薯果脯、蜜餞類產品。

入選2020年度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扶貧先鋒人選的王廷強,是河北廣順園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馮家寨村的農民。2009年開始創業的王廷強,先後建成紅薯脫毒育苗基地2000畝、繁育紅薯苗的聯動玻璃大棚10000平方米。為提高技能,王廷強參加廣宗縣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培訓,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上。

經過多年發展,廣順園公司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覆蓋6個鄉鎮86個貧困村,累計帶動貧困戶733戶1680人脫貧致富,帶動就業500餘人。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省農業農村廳發揮各級農廣校和培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創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體系,不斷提升培訓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助推鄉村振興。

圍繞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目標,全省探索研究了一系列典型有效的農民教育培訓新路徑、新方法。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歸納總結出「搭建合作平臺共推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發揮「四大課堂」作用,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形成了組織高效、務實管用、農民歡迎的「五強化」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平泉市以特色產業村、示範園區、示範合作社、農業企業為載體,圍繞脫貧攻堅戰略,開發出「產業育人 人才興業 助力脫貧」教育扶貧模式。河北省有9個典型培育模式,在「創新引領·農民教育培訓十大宣介」專題活動中被評為全國「百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典型案例」。

為紮實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河北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及振興鄉村產業需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師資培訓、教學能手和優質課件評選活動。認真做好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打造出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省校、承德市分校等7個全國高素質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實現全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由課堂教學向田間地頭的實踐性教學轉變。

匯聚外部力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推動高素質農民隊伍壯大

饒陽縣「產業扶貧帶頭人」宋長江,跟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當年,在既沒資金又沒技術的情況下,靠著籌措來的幾千元錢建起了南北巖村裡第一個大棚,搞起了設施蔬菜栽培。

「沒有技術就想辦法學習。」利用農閒時間,宋長江主動報名參加各種培訓,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溫溼度智能檢測、綠色物理生物防控技術等各種新技術在他的大棚裡實施。

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宋長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土專家」。2019年3月,宋長江被饒陽縣農業農村局特聘為農技員。「作為特聘農技員不能徒有虛名」,宋長江與其他9名特聘農技員商定與貧困村籤訂了技術服務協議,承包了饒陽縣83個貧困村的產業扶貧技術服務工作。他還積極組織和參加饒陽縣農業農村局的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專項培訓工作,培訓期間,他爭當培訓班的班主任,給學員授課,田間指導實習,共培訓指導貧困戶或小農戶2000多人次。

在享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一種本領恐慌感不時向他襲來。去年9月,在國家面向高素質農民實施高職擴招政策的鼓勵下,宋長江成為一名保定職業技術學院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的學生,接受專業系統的職業教育。

在這支高素質農民隊伍裡,34歲的阜城縣建橋鄉大徐村黨支部書記陳衝也是一位典型代表。

陳衝曾在北京經營彩鋼生意,2018年返鄉創業。

在阜城縣農廣校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從涉農政策到農業產業化總體形勢,再到新品種培育和新技術推廣,陳衝系統學習了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和方法。

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種植特色穀子1600餘畝,實現了穀子的深加工,和河北省農科院合作註冊了「衡金谷」農產品商標,並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

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既是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和渴望。

推動農民培訓工作,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一系列政策正持續發力。

河北省將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納入省政府重點工作和全省人才助力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建立城鄉人才順暢流動的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融會貫通的社會保障體系,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的通道,匯聚外部力量,引導外出農民工、農村大中專畢業生等返鄉,吸引各類人才投身農業農村。

河北省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不僅有短期培訓,還通過加快信息化步伐,構建農民培訓信息化平臺,以線上學習、遠程診斷等方式,及時解決農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高素質農民的培養不是單純某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門通力合作,廣泛調動社會資源,構建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長效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處長師校軍介紹,以建立長效培育機制為抓手,河北省要求培訓基地以教育培訓為契機,建立班級QQ群或微信群,搭建起培訓機構、培育對象、培訓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隨時掌握農民的需求,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協助農民成立職業農民協會、聯盟、聯合體等合作組織,增進農民間的互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河北省根據鄉村振興各類型人才的需要,以農民為中心,辦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做好農民繼續教育和服務,指導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鑑定和農民職稱評定1萬多人,引導農民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2.3萬多人,提升文化素質。農業農村部與河北省籤訂對口幫扶協議,圍繞環京津28個貧困縣實施「萬名脫貧帶頭人培訓共同行動」,培訓脫貧帶頭人4萬多人。(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相關焦點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原標題: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河北省下足功夫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高素質農民是重要支撐。經過多年發展,廣順園公司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覆蓋6個鄉鎮86個貧困村,累計帶動貧困戶733戶1680人脫貧致富,帶動就業500餘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省農業農村廳發揮各級農廣校和培訓基地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創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體系,不斷提升培訓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助推鄉村振興。
  • 「新時代 新綠領」 2019句容「十佳」新型農民評選揭曉
    中國網·美麗句容訊 11月29日上午,「新時代 新綠領」----2019年句容市「十佳」新型農民評選決賽在句容餘坤開元大酒店舉行。參賽的20位選手賽出了風採,經過項目演講、專家答辯、評委打分等環節,最終選出句容市「十佳」新型農民、10名句容市「優秀」新型農民。
  • 農業現代化,高素質農民咋培養 | 職業教育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系列觀察
    「做新時代的農民不能蠻幹傻幹,要用新知識新技術武裝自己的頭腦。」利用農閒時間,薛新穎主動報名參加各種培訓,她還走進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系統學習農村經營管理知識技能。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經形成一支1600萬人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5億多鄉村人口的龐大基數面前,高素質農民數量佔比顯然偏低。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以農為本 南京打造「農業+」模式為農民...
    培養新農民、推廣新技術、引進新模式,推動農村創業創新,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2018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將於11月15日至18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今日,記者帶您走進江寧區和棲霞區,一同看看那裡的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成就。
  • 80後「新農人」胡順天:創建廣東省首個新農人人才驛站
    大部分直播網紅來自城市,短暫的直播結束後馬上就要回到城裡,可農村、農民的事業還要繼續,怎麼辦?農村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人才,屬於自己的『網紅』,由內而外去變革、升級。」胡順天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說。     事實上,培育新農人網紅、培養一村一網紅等工作,胡順天率領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一直在開展中。
  • 開平市多方位多角度著力 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近年來,開平市高度重視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從加強和改進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運用網際網路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強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支撐保障等多方位多角度,強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
    來源標題: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
  • 中農富通:35年鍛造點石成金術入駐南京國家農創園助力三農新徵程
    歸根結底,鄉村振興最終要落在產業振興,農民富則中國富,農村美在中國美,農業興則百業興「從事農業科技服務多年的中農富通長三角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薛欣豔說起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助力三農建設滔滔不絕。2019年10月,中農富通的分支機構中農富通長三角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正式籤約落戶南京國家農創園,開啟了發展新徵程。
  • 古村家家有「主播」 《功夫學徒2》走近湖南宜章致富「新農活」
    國際學徒體驗電商扶貧新模式,「姐姐」袁詠琳驚喜現身助力直播近年來,新零售和新業態快速發展,利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形式促進農產品銷售已經成為新潮流新亮點,是農產品營銷的創新,也補上了傳統農產品營銷的「短板」,對於緩解銷售難、助力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解秘嶺南股份靈潭農旅綜合體新模式,紅色旅遊新玩法
    在談及廣東省韶關南雄市靈潭村農文旅綜合體項目的打造邏輯時,嶺南股份(002717.SZ)董事長助理、戰略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雲鵬對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嶺南所做的是在社會、村民、企業、政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以期蹚出一個多方共贏的嶺南農旅模式,並推廣複製。」
  • 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怎麼幹?看浙江如何高質量答題
    浙江在線12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虞建萍)這兩天,全省各地的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及不少涉農組織都在深入學習剛剛結束的2020全省農民教育培訓研討會的重要課題及成果,尤其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的方向,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 「校、企、會、村」四方聯合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
    在反覆研究實踐、調查再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創性地提出校、企、會、村四方聯合,共同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模式以農民為主體、社會組織為橋梁,企業帶動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農民創業鄉村產業發展之路。「校、企、會、村」技術扶貧聯合會鏗鏘玫瑰商學院和保定職業技術學院8位專家一起,共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如: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下鄉指導,電商、創業培育等,共同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通過培訓學習,讓農民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培訓一批用得著、留得住助力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以助力鄉村振興人才戰略,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 淄川區委統戰部打造「山川米聚」志願服務品牌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
    淄川區委統戰部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等優勢,堅持項目引領、平臺聯動,傾力打造「山川米聚」志願服務品牌,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實現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目標。舉辦「山川米聚」公益創投大賽。
  • 新時代農民怎麼培養 他們聚集一堂研討大計
    近日,全省農廣校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負責人齊聚海寧神龍灣召開全省農民教育培訓研討會,就新時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展開深入研討。表彰優秀農民學員據了解,今年,浙江省農廣校系統緊緊圍繞全省農業主導產業,落實「浙江籍學生免費就讀農廣校種養專業政策」,全省共招生3950人,畢業3641人,累計畢業8.2萬人,招生及畢業人數位居全省成人中等職業學校之首,在全國農廣校系統中也位列前茅。
  • 新時代呼喚更多新型職業農民
    他實現了從普通農民到「新農人」的轉型,成為「幹活挑著金扁擔」的梅州現代化農業引領者之一,讓更多撂荒田地成為「創收福地」,幫助農民增收。(見《梅州日報》7月12日1版)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是農村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助力數字農業發展 對接新科技 走向大市場
    近日,由中國農業大學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在雲南昆明正式啟動,4支人工智慧隊伍(科技組)和來自中國草莓種植強縣的4支農人隊伍(傳統組)將開展為期120天的高原草莓種植競賽。  「這次比賽將探索數字農業科技的本地化應用,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在中國各大農業產區落地。」
  • 倪雪瑩:新浪微博助力新農人操盤手
    因為在微博上,從2018年投入了20億的流量資源,推動了一縣一品,當地新農人培訓,集結了700位的明星大V進行農產品的助力活動,我們甚至做一些蘋果節、大米節等品牌活動,去推廣當地的區域農業品牌,聯合當地的政府,發起一些相關的扶貧助農活動。通過這樣一個優勢,連接社會各界的資源,讓大家認識到更多的農產品品牌,讓大家知道更多的縣域優秀品牌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 做足功課 下足功夫 東北襪業「播商時代」新品牌將乘風破浪
    做足功課 下足功夫 東北襪業「播商時代」新品牌將乘風破浪 2020-08-1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20年潛江高素質職業女農民培訓班開班
    潛江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敏)11月17日,由潛江市婦聯、市農業發展中心主辦,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承辦的2020年潛江高素質職業女農民培訓班開班。來自潛江市各地「蝦稻共作」合作社帶頭人、種養殖戶等51人參加培訓。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還有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