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力協助華航空難救援工作

2020-12-14 央視網
  記者 柴玉潞: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5月25日發生的臺灣華航空難事件牽動著兩岸億萬同胞的心,截止到5月28日中午,臺灣有關方面已經派出133隻船艇和23架次的軍機參與搜救行動,雖然搜尋的隊伍不斷擴大,但是搜尋的效果依然不太理想,到目前為止,失事飛機的黑匣子以及大部分遇難者遺體仍然沒有找到。5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此起事故中的不幸罹難者表示了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江澤民主席還說,大陸各有關方面一定要繼續盡全力協助搜救,並協助做好有關善後工作,請看記者的相關報導。

  解說:截止5月28日中午,第五架次運送罹難者遺體靈柩的貨機抵達臺北的松山機場,已有45具罹難者遺體被運往臺北第二殯儀館,殯儀館裡,舉行著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不同宗教儀式,為亡者祈福。

  解說: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尋找罹難者的搜救工作越來越困難,雖然臺灣有關方面加大了搜救工作的人力、設備投入,並擴大了搜救範圍,但是根據搜尋隊所發現的最北處的飛機殘骸顯示這些漂流物已經向北移動。由於海上的風流、洋流變化不定,搜救的難度越來越大。截止到5月28日下午為止,只尋獲遇難人員遺體86具,還有三分之二的罹難者遺體目前沒有尋獲。根據搜尋隊所發現的最北處的飛機殘骸已與出事地點相差了60海裡。

  臺灣海巡隊 隊員:已經有在苗慄外海大概五十、六十海裡的地方找到飛機殘骸,當中也有一些屍體。

  解說:焦急等待親人下落的遇難者家屬們心急如焚,遲遲沒有親人的消息,他們開始不滿華航的救災能力。特別當有關單位傳出,部分遇難者可能由於綁了安全帶,遺體會隨飛機殘骸沉入海底的消息時,家屬的情緒更是難以控制。

  罹難者家屬:前半段的可能已經沉下去,所以他叫我們家屬不要著急,看看他們覺得有必要的時候,會請國外的人來幫忙打撈,我現在請問什麼是必要的時候,現在還不夠緊急嗎?可以同時進行,不要等,等什麼有必要的時候?

  罹難者家屬:今天我的親人已經沉在海底,從飛機上掉下來,已經四天了,請問我們的政府,不是適當的時候嗎,這個時候?

  解說:失事客機上的9名大陸籍乘客的家屬已有35人趕到臺灣,他們要求臺灣當局同意經由直航的方式把親人的遺體運回大陸。

  臺灣海基會 副董事長 許惠佑:我們以往在大陸發生這些意外事件的時候,我們也都要求能夠全屍運回,那麼我想對於大陸方面,我們基於同情心,我們希望能夠給他們最大的方便,如果客觀環境許可的話。

  臺灣「 陸委會」聯絡處 處長 陳崇弘:「小三通」裡邊是有特案準許的這種做法,不是硬性的,所以我想海基會會做最適當的處理。

  臺灣氣象預報員 俞川心:以臺灣海峽北部來講的話,大部分還是吹東北向的風,東北向的風就變成有兩個情況,大部分輕的東西由北向南漂的比較多。

  解說:澎湖海域有一道固定的洋流,也就是由北向南流的黑潮,但是由於海底地形地貌的不同,黑潮的流速、方向也會改變,過了澎湖之後就會分成東北和西北兩個方向,比較重的物體,如黑匣子或是引擎等等都有可能隨著黑潮被推到更深的海溝,而救生衣、遺體這些較輕的物體則是會受到海浪的影響。5月27日臺灣沿海吹的是東北風,再加上這兩天正逢大潮,所以漂流物向東會漂到臺南、新竹一帶海域,向西會靠近臺灣海峽。

  臺灣交通部 次長 遊芳來:我們已經看到這個海流風向是可能會有殘骸或者其它漂流物飄過海峽中線,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我們「陸委會」也正式透過管道正式行文給中國大陸,希望假使發現漂流物是不是也幫忙協助,據我所了解的,他們也同意。

  罹難者家屬:其實不開口我相信對岸也很想幫我們的忙嘛,那你「政府」都不願意講一句話,還什麼「陸委會」、海基會、海協會一大堆的,那我們家屬自己開這個口,求求我們對岸的同胞、漁民同胞也幫我們的忙好嗎?全力動員,看有多少漁船,儘量動員,撈一具算一具,好不好?

  解說:事實上,祖國大陸一獲悉華航空難發生,就立刻通過各種渠道與臺灣有關方面聯繫,主動派出了搜救船隻,密切關注搜救情況。在臺灣海峽附近,臺灣搜救隊與正在協助搜救的大陸漁船相遇。

  臺灣海巡隊 隊員:船老大、船老大,你們有沒有看到飛機掉下來的東西。

  臺灣海基會 副董事長 許惠佑:這回基於搜尋任務的需要,我們通報大陸方面也是基於相互尊重,而且避免誤解的立場,那我們通報大陸方面,我們也得到大陸方面善意的回應,我們表示欣慰。

  解說:據了解,在事故發生後,交通部海上搜救中心立即與臺灣「中華搜救中心」取得聯繫,詢問是否需要提供搜救協助,如果臺灣方面需要,願意隨時提供相關幫助。並指令上海救撈局的四艘救撈船在廈門、汕頭嚴陣以待。針對遇難同胞的遺體在海上隨風向西漂流的情況,交通部海上搜救中心又主動與臺灣方面協調後,派出了上海救撈局的遠洋主力救助拖輪「華意號」和「滬救十二號」救撈船編隊。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我們得到客機失事的消息以後,當天晚上我們廈門、汕頭、珠江口的四艘救助值班船就做好了出動準備。第二天,也就是26日中午14點20分左右,我們的兩條船,就是「華意號」和「滬救十二號」,就從廈門啟航到搜索區域,當天晚上20點20分左右到達現場,就開始在海峽中心線西側開始搜尋。

  解說: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由於目前還沒有收到臺灣方面請求支援的要求,所以搜救船隊只能在臺灣海峽東經119度20分,北緯24度32分為中心點的,一片面積為2100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協助展開搜救,所以搜救工作並不是很順利。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業務處副處長 唐仲才:現場的船舶行動路線主要是由船舶自己來掌握,因為咱們不在現場,不了解現場情況,據有關消息,我聽到的、看到的,就是說現場的船舶是非常多,就是搜尋船舶,咱們在航行當中也要歸避他們,比如說你看到人家船從這已經走過了,找過了,你就沒必要再來找了,所以都是比較機動靈活的。發現什麼情況,都要及時地跟局裡邊匯報。

  記者:我們現在能通過電話跟他們聯絡嗎?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業務處副處長 唐仲才:可以的。

  解說:隨即唐處長撥通了「華意號」的電話。

  上海救助打撈局廈門救撈站 站長 王忠順:現在海面上有浪,有浪花,有6級左右,我們按照範圍在臺灣海峽的中心線附近,來進行從北到南,從南到北,反覆地搜尋,看到臺灣有船舶和軍艦,還有直升飛機,也在海面上和空中進行搜尋。

  記者:那在您的船周圍能看到他們的搜救船嗎?

  上海救助打撈局廈門救撈站 站長 王忠順:我們看到。

  記者:你們能看到?

  上海救助打撈局廈門救撈站 站長 王忠順:看到,對了。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這兩艘船都是我們多年從事救助作業的專業救助船舶,其中「華意號」是主機功率9000馬力,現在說應該是6620千瓦的作業船。

  記者:那我們船上配備的人員怎麼樣?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我們船上配備的,一共兩條船上去參與搜救的人員有60多人,其中有潛水員4名。

  記者: 有4個潛水員,那我們已經展開潛水作業了嗎?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副總工程師 姚春清:沒有,還沒有。如果臺灣方面提出這方面的要求,我們會盡全力給予支援。

  解說:據了解,截止到5月28日中午12點,參與搜救的大陸「華意號」和「滬救十二號」救撈船編隊,共打撈到13塊飛機碎片,目前搜救工作依然在繼續進行。

  交通部救助打撈局 業務處副處長 唐仲才:現在我們在沿海,在14個固定站點,還有3到4個加強點,都分別派了船舶在執行著長年的待命任務,在幾個重點海域,像渤海灣那邊,成山頭附近,還有臺灣海峽,舟山水域,另外還有瓊洲海峽這一帶,一般海難情況出現,我們都能夠及時地出動,另外我們在一年當中,在救助上邊,每年都能成功救助100餘次。

  解說:5月27日交通部又緊急通報福建海上搜救中心、廈門海事局、交通部救撈局及中國漁政指揮中心,要求所屬船隻注意觀察搜索、協助搜救。不久大陸「閩泉漁0150號」漁船撈獲男性遺體一具,並迅速通知了臺灣搜救隊,現遺體已由臺灣方面接回。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於27日傍晚致函祖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對於大陸船隻協助搜救並撈取部分飛機碎片及遇難者遺體,向大陸方面表達感謝之意。

  解說:華航空難事出之後,祖國大陸各媒體極為關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媒體都紛紛推出新聞、專題,用各種信息、圖片源源不斷地傳遞著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幾天來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連續播發有關空難的消息,中央電視臺駐臺灣記者在澎湖發來現場報導,各專題、評論節目也在盡最大的努力傳遞著空難搜救的最新進展情況等等。《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每日電訊》、《北京日報》等平面媒體,也均以較大篇幅刊登了空難消息以及搜救工作的進展情況。網絡上的有關信息更是快捷地傳出,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等各大知名網站都就此次事件設立了專題,連續滾動報導。目前已有高達幾萬條的網友留言都在向臺灣同胞表達了這樣的祝願:為遇難同胞祈禱,願中國人永遠平安。而通過眾多媒體渠道了解了此次空難事件的大陸民眾們也對此事表示了極大的關切之情。

  大陸民眾:比較關注這件事情。

  大陸民眾:對死難家屬表示同情,只有這樣了,誰失去親人,肯定都不是很好受,這樣的事情最好是越少越好。

  大陸民眾: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挺關心這件事情。

  大陸民眾:我確實對臺灣同胞,對逝世的人,心裏面感覺到有一種同情。這是我發自內心的震撼,但事已至此,我們只能說,作為大陸,我們希望臺灣同胞們明天會更好。

  大陸民眾:他這個飛機比較殘舊,用了20多年,這個航空公司12次發生這種事情,所以就說明,臺灣當局對民航的重視還是比較差的,應該淘汰的飛機,應該馬上淘汰,這樣就對人民負責。.

  解說:據有關人士分析,失事飛機在3萬5千英尺的高空分解成四大塊,三大塊往西南方飄落,另一塊卻往反方向,向東北方飛走,這個異常現象成為目前判斷失事可能原因的重大依據。

  臺灣維吉尼亞大學航太工程博士 高雄柏:它必須要受到一股力道的作用,先把它向西南方前進的速度停止下來,而且這個力道還有剩下來的能夠推著它向東北方走,而且這個力要相當大。

  解說:專家分析,想要找出失事的原因,就要找出這強大作用力的來源,可能性原因有三個:一、內有爆炸物;二、機件問題;三、金屬疲勞。第一種可能就是飛機曾經發生爆炸,專家排除飛彈之類外力攻擊的可能;而從飛機內部爆炸的話,如果爆炸物在飛機的上面,爆炸的衝力的確有可能讓爆炸周圍的殘骸衝向飛機行進的反方向;當然飛機也有可能是機件或是設計出現了問題,就像1996年環球航空同型飛機空中解體的意外一樣,油箱起火快速爆炸,爆炸點附近的殘骸也會被衝到飛機的反方向,但目前找到的飛機殘骸卻又令人疑惑。

  臺灣飛安會執行長 戎凱: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看到任何燃燒的痕跡,可是我再三強調,昨天看到的殘骸事實上是所有殘骸裡面的0.1%。

  臺灣維吉尼亞大學航太工程博士 高雄柏:如果因為金屬疲勞,牽動到其它的部分,當然金屬疲勞之後,機體結構被破壞了,不正常了,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最容易想到在油箱的部位如果陰錯陽差,某一種條件配合的話,如果燃油在沒有完全溢漏出去之前,在某種情況下,說不定可以引爆,產生力量。

  記者 結束語:5月28日,5名專業調查飛安事故美國調查人員,已經抵達澎湖馬公的失事現場。只是由於黑匣子至今下落不明,所以真正導致飛機失事的原因,在短時間內可能很難有定論。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編導:柴玉潞、王海濤)

相關焦點

  • 24晝夜搜尋「華航」空難殘骸 祖國大陸給予無私協助
    」空難殘骸 祖國大陸給予無私協助 2002年6月26日11:17  新華網   兩岸齊悼,同胞共戚,祖國大陸各界以各種方式對「華航」空難給予深切關注和幫助。
  • 「華航」空難打撈物品交接儀式在泉舉行
    」空難打撈物品交接儀式在泉舉行 2002年6月18日16:35  人民網   人民網6月18日電 6月17日,「華航」空難搜尋打撈物品交接儀式在泉州石獅祥龍碼頭舉行,中國紅十字總會、福建省紅十字會和臺灣紅十字組織
  • 中國大陸媒體大幅報導華航空難事件
    華航昨天一架由臺北飛往香港班機發生重大空難事件,震驚各界,中國大陸官員也從媒體獲知這項消息,中央電視臺等大陸媒體從昨天晚間起也透過駐點臺灣記者電話聯機報導這次空難事件,上海的臺商也對空難感到十分難過。
  • 臺灣華航班機空難始末
    飛機與地面最後一次聯絡是機長康龍麟的「塔臺,華航……」一句未完的話,機上182名乘客和14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飛機墜地時殃及到近旁的民房和路上的車輛,使7人慘遭飛來橫禍而喪生,截至目前的統計,這次空難已造成203人死亡。
  • 華航空難牽兩岸
    主持人 李峰:今天我們來繼續關注臺灣華航公司空難事故的善後處理情況,目前臺灣的搜救工作還在進行,大陸也出動了人力、物力,全力進行救助,關於飛機解體的原因,外界是眾說紛紜,目前尚無定論,那麼大陸專家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目前大陸協助的海上救助工作進展如何呢?
  • 華航墜機牽動兩岸
    這是華航自1969年來發生的第14起空難事故,也是臺港航線第四起空難事故。據臺灣媒體報導,如果機上人員不幸全數罹難,這將會是島內空難罹難人數最多的一起空難事故。在華航曾經發生的空難中,罹難人數最多的一次是1994年發生在日本名古屋的空難,當時共有264人死亡。  解說:華航的全稱為「中華航空公司」,是臺灣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
  • 華航空難錄音事件
    2002年的華航空難事故讓無數人感到奇怪,為什麼客機會忽然消失。但是在之後的華航空難錄音更顯詭異,錄音發來時間已經是救援後的第六天。
  • 直擊臺灣華航空難善後 「悲情72小時」
    哨兵在獲悉記者身份後並沒有阻攔,弄的記者當時很感慨,沒想到竟是因為華航空難,大陸駐臺記者才有機會走進臺灣的軍事基地。  馬公基地裡設立了家屬接待中心和臨時靈堂,在海邊的赤嵌碼頭和澎湖海巡第八碼頭,則是搜救艦艇和傳播出海往返的地方。兩天來,記者不斷出入這三個地方,耳聞目睹的是一幕幕人間悲劇。
  • 35年10起空難澎湖成百慕達?
    2002年12月23日08:15  華商報   本報綜合消息21日凌晨,臺灣復興航空公司一架貨運飛機在澎湖失事,經過搜救人員的全力搜救昨日因出事海域海象惡化,搜救工作受到很大影響。搜救人員擴大搜索範圍  據了解,從21日晚些時候到昨天上午,出事海域澎湖外海的海象就不斷惡化,海浪一直在七級左右,給搜救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搜救人員在失事海域陸續打撈出飛機殘骸和所載物品,但是機上53歲的正駕駛和34歲的副駕駛仍然下落不明。
  • 華航空難家屬情緒激動 大鬧中正機場新聞發布會
    華航空難家屬情緒激動大鬧中正機場新聞發布會 2002年5月25日22:05  中國日報網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5月25日,就在華航空難發生後,臺北中正機場、臺灣新華航空公司等在機場舉行新聞發布會,通知安慰遇難者家屬
  • 臺海基會望大陸提供「華航」空難班機雷達紀錄
    臺海基會望大陸提供「華航」空難班機雷達紀錄 2002年5月31日22:2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五月三十一日電臺北消息:臺灣海基會今天致函海協,希望大陸方面提供相關的軍民雷達記錄資料,以便於搜尋及打撈
  • 華航空難怪異事件是怎麼回事?
    華航空難怪異事件是怎麼回事?時間:2014-09-03 19:06   來源:搜狗問問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搜狗旗下的互動問答社區,用戶可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搜索其他用戶沉澱的精彩內容;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最熱烈的互助氣氛,瀏覽到最精彩的問答內容。
  • 臺灣復興航空再現空難 牽動大陸億萬人心
    新華網北京2月4日電(記者 趙博 李寒芳 曹典 查文曄)半年前發生澎湖空難的臺灣復興航空4日再現慘劇。上午10時56分,從臺北飛往金門的一架班機在臺北市南港失事墜河。機上包括機組成員在內共58人,其中有31名大陸遊客。臺灣民航主管部門最新消息,截至4日19時,事故共造成23人罹難、15人受傷。其中已知大陸遊客有3人受傷,兩人死亡。事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儘快準確掌握相關情況,積極協助開展傷員救治,做好家屬安撫、善後處理等工作。
  • 離奇連環空難,華航「鬼」留言事件,隱約的海浪聲和低沉的嗚咽聲
    錄音的時間是2002年5月30日,也就是華航罹難者頭七的前一天。關於華航空難錄音的謎團有這麼幾點,第一點是政府和通訊部都找不到錄音發來的來源;第二點是在飛機遇難時就有救援隊去救助了,而飛機上的兩百多人全部遇難,但是這錄音發來的時間卻是在救援後的第六天,也就是頭七的前一天,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已經宣布確定死亡了。
  • 靈異事件百科---華航空難錄音
    事件詳情    華航空難錄音中華航空一架民航客機,在2002年5月離奇墜毀於澎湖海域,機上二百多人全部罹難,之後網絡盛傳一段「華航罹難者」的語音留言。    後來發現昔日華航曾運送千島湖事件的死者回臺灣,該機之後墜毀名古屋,之後華航派了另一架機運屍回臺,那機就是華航ci611!到2002年12月22日,臺灣復興航空公司一架法制atr72螺旋槳貨機在飛往澳門途中,於凌晨一時五十六分在澎湖西南海面墜毀,機上載有七噸普通貨物及兩名正副機長。失事貨機曾在2002年5月華航空難中負責運載二百多位罹難者遺體返回臺北的任務!事件太巧合!
  • 故事 瀋陽乘客忘記確認機位 被華航拒絕登機而躲過空難
    「華航」空難震驚國人,206名乘客和19名機組成員可能全部遇難。噩耗傳來,當時瀋陽市蘇家屯區的徐克強正站在香港機場候機大廳,手裡握著失事的「華航」CI—611班機的回程機票,腦子裡一片空白,幾分鐘之後才想起來給家人打電話。他因為沒有確認CI—611班機機位,軟磨硬泡地請求「華航」高抬貴手,後被「華航」嚴詞拒絕,神奇般地和死神擦肩而過。昨日,記者在沈採訪了這位「華航」空難的幸運兒。
  • 華航空難第二天找到80具遺體29人身份被確認
    臺灣的「交通部長」林陵三表示,華航空難事件至今晚八時半止,總計尋獲八十具遺體,確認身份的有二十九人,其中二十五人已由家屬領回,四人待認領,其餘都在靈堂進行檢驗與辨認工作,今晚將徹夜搜索,如海象適宜也將進行黑盒子打撈工作,明天上午八時將召開今晚搜索結果記者會。
  • 臺灣華航空難靈異事件
    臺灣華航空難發生在2002年,當時飛機上所有的人都不幸遇難了,但是沒過多久就在網上傳出臺灣華航空難靈異事件
  • 在華航空難中罹難的9名大陸乘客名單及介紹(附圖)
    在華航空難中罹難的9名大陸乘客名單及介紹(附圖) 2002年5月27日18:16  人民網     本月25日下午3時30分,臺灣「中華航空公司」CI-611班機由臺北飛往香港途中在澎湖海域墜海
  • 盤點臺灣歷年重大空難事故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
    據國際民航組織去年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臺灣是全球飛機失事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過去10多年飛行失事率是美國的10幾倍,也較大陸高出許多。  華航空難致225人死亡:維修不當致機尾脫落  早前馬航客機失聯時,曾有人分析是因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碰撞,造成機翼受損引發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