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的書法在整個書法史上屬於末日夕陽的狀態,沒有晉人崛起的風韻,也沒有了大唐書法的雄渾氣魄,更沒有了宋人個性的意趣,但是有湧現出了一些精彩絕豔的人物,能夠穿過歷史的煙雲,達到和前人比肩的高度。
這個人就是明代的姜立綱。
姜立綱在整個書法史上名聲不算顯赫,知道他的人也不甚多,但是他確確實實影響了半個大明王朝,甚至也影響了整個清朝的書法。
姜立綱是浙江瑞安人,在七歲的時候就因為字寫得好,被翰林院納為秀才,這就相當今天於保送清華北大!後來成了中書舍人,相當於現在的高層秘書,最後一直做到太常少卿,類似於今天的部長官銜。
姜立綱由於過人的書法天分,經常為宮廷內外題寫牌匾,從而聞名於海內外。他的書法還曾遠播日本,被譽為「一代書宗」。
姜立綱擅長草書和楷書,尤其他的楷書有著柳公權的神韻,寫得無比周正有含蘊十足,在整個有名一代,堪稱魁首。
姜立綱初學書法學習大書法家黃養正的字,後來又學習鍾繇和王羲之、王獻之,在數十年的書法磨礪當中終於開一代之風氣,成為一代宗師。
他的楷書體度渾厚,清勁方正,世稱臺閣體或潔勅體,在天順、成化、弘治三代,名噪一時。以至於凡是重要的匾額,皆請姜立綱來題寫。世人稱之為「姜體」!
《圖繪寶鑑》中說:人得片紙、爭以為法」。很多人學習姜立綱的字,成為了風氣,民間私塾當中也爭相臨摹姜立綱的字,著名的藏書家範欽曾經在自己的《評書》當中說道:「成弘以來尚正書,姜立綱端正、凝重,世顧好之,迭相宗習。」
姜立綱書法之名遠播日本,被日本的許多收藏家爭相收藏,在明朝的一本筆記小說《名山藏》當中就曾有過記載,日本國門高三十丈,「遣使求匾,立綱為書之,其國人每自誇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姜立綱為日本國題寫匾額,成為了日本人的「至寶」!可見其書法功力之精深。500年來論楷書功力,鮮有能匹敵者!
姜立綱書法雖然寫得好,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卻是極少,目前只有一部墨跡留存於世,那就是姜立綱的楷書《東銘冊》嗎,這件作品乃是紙本楷書,是姜立綱用楷書抄寫的張載《正蒙》篇中的一篇。講的是「蒙以養正」的道理。
這件作品縱31.5釐米,橫293釐米,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北京故宮的「鎮館之寶」!
這件作品,用筆方正,結構清健,有柳體的風姿又有歐體的規整,用筆自然而老辣,筆下功力,大為不凡。這件作品乃是當代人學習古人的楷書的不二之選,只因世人稍有人知,所以難以流行市。
如今我們將這件作品按照原作進行1:1的比例進行複製,還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欲購此卷,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