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代表,歷時29年時間建成,建築規制堪比皇宮

2021-01-20 冷月印記

贛州龍南市,地處江西省最南端,這是一座歷史悠久、客家圍屋眾多的城市,境內分布著376座各具特色的客家圍屋,是世界上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市,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客家圍屋客家人的傳統居所,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一,如今不少也成了遊人青睞的景點。

在龍南眾多的客家圍屋中,有一座最為著名,它不僅規模龐大,時至今日保存也最為完整,且圍屋的功能非常齊全,它就是「關西新圍」,龍南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圍屋。

關西新圍,地處龍南市東南約20公裡處的關西鎮,如今不僅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西新圍始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200多年歷史,為當地的名紳徐名鈞所建,徐名鈞在經營木材生意時發了大財,後又經營其它產業,伴隨著家丁不斷興旺,原有建築稍顯擁擠,於是建造了這座圍屋,為建造這座圍屋耗時29年、耗資百萬,因圍屋毗鄰古老的西昌圍而被稱之為新圍。

很多人或許都知道,客家人建造圍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防盜防匪患」,所以建築整體給人的感覺格外封閉,且圍屋四角還建有炮樓,牆體也是十分渾厚,進出圍屋只有一道門,是一道厚鐵皮包裹木頭的大門,看起來格外的堅固。

關西新圍佔地近12畝,從剛才的航拍圖也可看出,關西新圍整體呈長方形,圍牆高約9米,其牆體十分厚,最厚處達到了2米,足可見其堅固程度。走進關西新圍,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建築,內部建築共三層高,每層有圍屋79間,房屋數量十分多,且功能明確。

雖然是聚族而居,但關於財產分配並不是家族式的共同財產,除了不可分割祠堂、水井等共同財產外,生活在這裡的人財產是獨立的,每家都有臥室、庫房等,這樣極大地減少了家族的矛盾,而一旦有敵人來犯,全家族又會集聚在一起共同抵禦。

關西新圍的核心是祠堂,處於整座建築群的中軸線上,這裡是徐氏家族的「聖殿」,也是圍屋內建築規制最高、裝飾最奢華的地方,這種布局與皇宮非常相似,且布局嚴謹、工整,因此關西新圍也有著「散落在民間的皇宮」之稱,還被不少遊客稱之為「東方古羅馬城堡」。

古井是整個家族的共同財產,至今依然有水且十分清澈,圍屋中的古井基本都可以看到魚,井中養魚也是有說法的,若是魚戲水其中,證明井水可正常飲用,以防止有敵人來此投毒。

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關西新圍至今保存的非常完好,無論是房頂的小青瓦還是青磚,皆盡顯古色古香。即便不是第一次到關西新圍,對於不少人來說這裡依然給人一種如臨迷宮的感覺,一間間房屋由長廊相連,中間又有甬道相通,走著走著發現又回到了原點。

徐名鈞在家中排行第四,因此稱之為徐老四,眼前這座房屋即是當年徐老四居住過的廂房,至今依然徐氏後裔生活在這裡,據說只有大概兩三家人家,生活氣息也格外的濃鬱。

相比其它房屋,這裡的裝飾要相對比較豪華一些,尤其是那些木雕,且都是包金的鏤空雕刻哦,眼前所看到的鏤雕是一隻鳳凰,造型栩栩如生,格外精美。

作為贛南客家圍屋的代表,關西新圍還申報了世界遺產的後備名單。當然,關西新圍還有許多值得遊覽的地方,一般來說至少要遊覽4個小時左右,方可體會其精華之處。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關西新圍」?對這座客家圍屋有什麼印象?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江西關西新圍,客家圍屋的代表之作,被譽為「散落在民間的皇宮」
    江西省贛南地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自秦漢時期這裡就有建立縣誌之說,唐末五代時期,因中原戰亂,而贛南地區地廣人稀,許多避亂的難民遷至此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客家族孕育而生,至明末清初時期,客家人在此建造了特色的民居建築群,既客家圍屋,目前贛南地區的客家圍屋主要分布在龍南、全南、定南、安遠等地,
  •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保護與發展紀實
    初冬時節,天氣晴好,贛南圍屋營造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李明華更加忙碌,正加緊修繕維護客家圍屋。李明華說,客家圍屋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技藝於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贛南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它是一種把家、堡、祠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防禦性傳統民居建築。
  • 贛南圍屋,客家文化的特殊名片
    客家人的文化特色鮮明,他們的語言、建築、社會結構和風俗習慣等,保持著濃鬱的古漢遺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幹欄屋、雲南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並稱為「中國五大特色傳統居民建築物」的贛南客家圍屋,現已成為客家文化的一張特殊名片。
  • 國家級非遺丨嘿老表,神秘的贛南客家圍屋了解一下
    它的道具可以就地取材,表演的時間正好是歡度元宵佳節,表演人數在15人以內,不受場地的限制。這眾多的特色賦予了《香火龍》鮮活的生命。表演時,鞭炮聲、鑼鼓聲、喝彩聲連成一片,熱鬧非凡。每到一處,熱情好客的客家老人、婦女都會端來最香的美酒,最地道的客家米果歡迎龍隊的到來。
  • 贛南客家圍屋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春水朝暮暮,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介紹。贛南客家圍屋在贛南與閩、粵三省交界的地區,有一種帶有防禦性質的「圍屋」民居。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了的房屋,其外牆既是圍屋房子的承重外牆,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牆,它的大門門額上多有「某某圍」的題名,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當地人稱之為「土圍子」或「圍子」、「水圍」。圍屋最早的建造年代為明代晚期。南,南圍屋主要分布在「三南」(龍南、定南、全以及尋鳥、安遠、信豐的南部,以龍南縣的最具代表性,也最為集中。據不完全調查統計,往往一個自然村,便有七八座圍屋。
  • 客家圍屋(江西篇)——贛南圍屋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南邊陲的贛南客家圍屋,建於明末清初及民國,尚存500餘座,結構形式為三合土、河卵石、青磚、條石。贛州龍南縣關西圩旁的關西新圍,佔地面積7700多平方米位於關西新圍東北部的西昌圍,為贛南圍屋中不規則型圍屋的代表,佔地面積約5257 平方米贛州龍南縣楊村鎮的燕翼圍,佔地面積1367.58平方米贛州市龍南縣裡仁鎮新裡村的漁仔潭圍
  • 龍南有一座客家圍屋,被譽為「散落在民間的皇宮」,知道的人不多
    對於龍南,印象最深的是這裡的圍屋,贛南70%以上的客家圍屋都分布在龍南,約有376座,享有「世界圍屋之都」的美譽。在龍南眾多的客家圍屋中,「關西新圍」是名氣最大,也是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客家圍屋。關西新圍座落在龍南市以東約15公裡處,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龍南客家圍屋將登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1月13日,本網獲悉,以江西省龍南縣客家圍屋為創作母題的「圍屋之變——關於中國傳統移民建築的對話」當代藝術展,將於2020年5月23日至11月29日在義大利威尼斯「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展出。此次藝術展是贛南客家圍屋首次亮相世界建築藝術最高展會,是繼龍南成功申辦「世界客屬第32屆懇親大會」之後又一項文化盛事,對推動以圍屋為重要載體的贛南客家文化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鑑,唱響「世界圍屋之都」品牌具有開創性意義。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創始於1895年,距今已有120多年歷史,是世界三大當代藝術展中最具學術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展會。
  • 龍南關西新圍,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客家圍屋代表,距今200多年
    贛南,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贛南的印象最深就是客家圍屋,贛南一帶的圍屋與其他地方的圍屋又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他地方多為一些圓形的圍屋,在贛南的客家圍屋多為方形圍屋,基本上都集中在三南和安遠一帶,其中龍南關西圍屋群中關西新圍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客家圍屋代表。
  • 江西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客家四方圍屋,歷時29年耗資百萬建成
    談到龍南縣,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龍南縣是江西贛州最南端的縣城,建於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以前到過龍南,會發現這裡的客家圍屋很多,境內有三百七十多間各具特色的圍屋,被譽為「中國圍屋」之鄉,世界圍屋之都。
  • 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贛南客家圍屋,被譽為民俗建築史上的奇蹟
    作為一個福建人,對於客家人所居住的房屋的印象只停留在了土樓,直到來到江西贛州,來到贛州的龍南,見到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客家圍屋--關西新圍,才真正的感受到客家圍屋的魅力所在。在這裡可以了解贛南客家文化,了解圍屋的歷史來源與人文故事。
  • 贛南非遺:你知道贛南圍屋是怎麼建造的嗎?
    贛南客家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它是一種把家、祠、堡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防禦性傳統民居建築。贛南現存圍屋600多座,而龍南縣境內就有370多座。龍南客家圍屋因在形制上的別具一格,在防禦體系的獨具匠心,在構造藝術方面的超凡脫俗,成為當之無愧的、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 客家文化 | 客家建築為什麼是「圍屋」的建築?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之一,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漢晉塢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
  • 江西贛州立法保護贛南客家圍屋
    新華社南昌2月27日電(記者鄔慧穎)《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近日獲江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批准,將於3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贛南客家圍屋將獲得富有地方特色、針對性更強的法律保護。  據介紹,贛南客家圍屋是歷史上贛南居民為聚族而居建設的四面圍合、有防禦性設施的民居,極具歷史研究、文化、旅遊等價值。
  • 古鎮旅遊推薦(之五)贛南圍屋,風雨客家路
    摘自《汽車自駕遊》雜誌2020年9月刊撰文_王宇萌、王宇笑,攝影_長城贛州有著兩千二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稱「客家搖籃」。明清交替的戰亂過後,客家人賴福之於順治七年(1650 年)傾力建成了這座有四層之高的圍屋。
  • 客家圍屋,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歷經滄桑可安好?
    秋高氣爽,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的關西新圍,遊客絡繹不絕,賞花海,逛圍屋,好不熱鬧。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它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杆欄式」、雲南「一顆印」合稱為中國傳統五大民居古建築。而建造圍屋的客家人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從古至今,它經歷了6次遷徙,其中的辛苦與無奈,難以言說。
  • 客家圍屋,東方古羅馬城堡,歷經滄桑可安好?
    秋高氣爽,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的關西新圍,遊客絡繹不絕,賞花海,逛圍屋,好不熱鬧。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它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杆欄式」、雲南「一顆印」合稱為中國傳統五大民居古建築。
  • 東生圍,我國最大的方形客家圍屋,歷經170年風雨交加,保存完好
    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習俗各異,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等,這次到贛南來,更是領略了客家圍屋的風採。贛南客家圍屋是我國特色的一種民居建築形式,客家三大古典民居樣式之一,也是客家民居中保存較多且較為普遍的一種,可以這樣說:只要有客家圍屋存在的地方,就有圍屋存在。一般客家圍屋為方形或半圓形,其中福建圍屋以圓形為主,贛南圍屋以方形為主。
  • 贛南超獨特的客家建築,圍屋主題博物館,極具龍南特色與風情!
    客家博物館在關西新圍裡,體驗到的是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如果想進一步了解 龍南 客家人文歷史——推薦 龍南 龍中心的 龍南 市博物館,在這裡,可以領略到的是客家人開拓的足跡。龍南 市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客家圍屋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分為歷史廳、圍屋廳、技藝廳、民俗廳。
  • 汪山土庫,房子的外牆連成一體,具有贛南客家圍屋的特點
    汪山土庫始建於清道光初年,歷時半個世紀,於清同治年間建成。整座建築東西長337米,南北深180米,佔地108畝,共建有25棟抬粱穿鬥式結構的青磚大瓦房。 這些房子的外牆連成一體,具有贛南客家圍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