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相信大家對他並不會感到陌生,他發表的著作《物種起源》不僅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和進化論的基礎,而且與之後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更是成為近代不少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理念。
那麼,你知道《物種起源》是如何誕生的嗎?其後的社達又對如今社會有著怎樣的影響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達爾文出生於19世紀的英國,一開始他和所有人一樣相信是所謂的上帝創造了世界萬物,畢竟以人們當時的知識還是很難理解如此精妙的人類竟然不是上帝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達爾文的改變始於一次環球航行。正是在這次航行之後,達爾文同他的上帝拜拜。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也是在這一年,他的老師推薦他跟著英國海軍「小獵犬號」艦環繞世界,並在途中做下科學考察。
這次漫長的環繞世界的航行對達爾文的已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發現每個地區都存在著既相似又不一樣的物種,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島環境相似,但是物種卻不相同。讓他對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產生了巨大的質疑。
因為既然是上帝創造萬物,那麼萬物應該一樣才對,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在結束了環球考察之後,達爾文繼續做相應的研究。最終經過20餘年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寫作,終於在1859年發表了曠世巨作——《物種起源》。
《物種起源》的核心思想是進化論,主要觀點包括:「多數變異是微小的,在自然狀態下顯著的偶然變異是少見的,即使出現也會因為雜交而消失;自然界的變異是連續過渡的,從個體差異到輕微的變種、顯著的變種、亞種和新種;自然選擇:生物都有按幾何級數增加個體數目的傾向,但是資源是有限的,同一物種內的不同個體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為獲得生存機會而鬥爭,並導致大量個體的死亡……」
雖然其中很多的觀點存在缺陷甚至謬誤,但是對於生物學來講,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畢竟其中的進化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無疑是一場「科學革命」。
後來,斯賓塞等人更是將進化論的思想應用到人類社會,創立了「社會達爾文主義」。
他們認為人類社會是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雖然這種理論一度被資本主義列強利用來強調人種差別和階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戰爭不可避免等,更是成為其對外血與火的擴張的虛假面具。
但是這種理論的風行,也著實讓當時風雨飄零的中國人找到了一些自強保種的理論依據。若不奮發圖強,則我華夏危矣!或許也是在這種理論的刺激下,激發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僕後繼,自強不息。
儘管社會達爾文主義存在諸多不正確的地方,某些理論更是很荒誕可笑!
但是世界競爭卻永遠存在!若想長期處於競爭優勢,那麼必然要「變異」,現代來說自然是創新!創新則愈發成為世界競爭的潮流,套用孫文的話「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而如今的世界潮流,那就是求變、敢變、善變的創新精神。
雄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