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為寫物種起源,吃過很多動物,有種動物味道無法用語言描述

2020-12-17 豫見歷史

達爾文是英國的一位生物學家,他的一部巨著《物種起源》為物種進化論奠定了基礎,恩格斯把物種進化理論列為19世紀三大科學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和能量守恆定律。達爾文為寫《物種起源》一書而繞世界航行長達五年時間,但是終有所獲。

1809年達爾文在英國出生了,她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同一年他進入了學校開始學習。達爾文在1825年的時候被他的父親送往了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但是因為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反而是動植物的標本和自然歷史吸引了他。但是在達爾文的父親看來他這樣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於是達爾文的父親又把達爾文送進了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位尊貴的牧師。但是達爾文到了劍橋大學以後,認識了劍橋大學裡著名的植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經過與他們的交流便對那些動植物標本和其他東西更感興趣了,而且完全放棄了對神學的學習。

達爾文對自己是否結婚做決定之前,也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拿出一張紙,在紙的中間畫了一條線把這張紙分隔開,在紙的一邊寫上了結婚的好處,在另一邊寫上了結婚的壞處,通過對比達爾文得出了是否要結婚的結論,結論是必須結婚。於是達爾文後來就與他的一個表姐結婚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達爾文做了一個無比正確的選擇。達爾文和他的妻子一輩子相親相愛,而且他的妻子對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也有很大的影響。

達爾文對一些動物感興趣,並不僅僅是研究它,他還是一個非常執著的吃貨。他在劍橋大學期間就創辦了一個吃貨俱樂部,對他來說,發現一個新物種,研究一個新物種,再品嘗一個新物種都是非常有趣的事。與其他俱樂部不同的是這個俱樂部的成員每周都會聚會,並且去品嘗當時一些未知的或者未命名的動物。

據說,達爾文在他們這個俱樂部期間,他們曾經品嘗過一隻貓頭鷹,但是吃過這隻貓頭鷹之後他們這個俱樂部就解散了,因為貓頭鷹的肉徹底破壞了他們的食慾,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它的味道。

在達爾文乘坐貝格爾號環球航行五年的時間裡,他總是致力於發現不同地方的不同物種,並且還會借著科學研究的名義去品嘗它們的味道。據說,達爾文曾經吃過美洲獅,還說美洲獅的味道像小牛肉。他還品嘗過巨龜,不僅僅吃了巨龜的肉,甚至還喝了一杯巨龜膀胱裡的東西。有一次達爾文到了阿根廷,他在那個地方拼命的尋找一種小鴕鳥,但是怎麼也沒有找到,突然之間他發現,自己現在吃的好像就是自己要找的那種小鴕鳥。於是他馬上命令所有人停止進食,還把剩下來的東西帶回了英國做科研學研究。

所以有後人稱達爾文是一個用嘴巴鑑定新物種的人。達爾文雖然在劍橋大學學習過神學,但是他在一生中都沒有信過基督教,而是始終堅持他的物種進化理論不曾動搖。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讀《物種起源》?關於物種起源說,關於達爾文!
    提到達爾文,我們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被寫進課本裡的偉大科學家、生物學家,每一個學生,上學的時候,都從生物課本上學到關於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這也是他成為世界上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的原因。但如果要讓人們細說達爾文,卻好像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是用在達爾文身上,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詞可以用在他身上。
  • 聖經解密:從聖經中的生物演化看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其實達爾文自己都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各從其類的物種之間的生殖隔離問題!從達爾文所引用的所有證據來說,他使用的是自己很有局限性的人工培養與他人的人工培養方式,來驗證物種的變異性!這是達爾文無法解決的難題,也是今天科學家無法解決的難題!試想一下,騾子比馬和驢都更有耐力,有更好的生存能力!而對獅虎獸而言,獅虎獸是所有貓科動物中體形最大的,生存能力比獅子與老虎更強大!遺憾的是,這麼強大的物種,居然無法生育下一代!
  • 加拉帕戈斯群島有什麼?啟蒙達爾文寫下《物種起源》
    編者按:離開加拉帕戈斯24年後,《物種起源》誕生,直到臨終之時,達爾文都堅信,荒蠻又原始的加拉帕戈斯是他思想的起源,是《物種起源》的起源。
  • 饕餮動物的達爾文
    當他心不在焉地在劍橋大學神學院學習時,達爾文參加了「美食家俱樂部」。他們一周聚會一次,搜尋那些餐館中罕見的動物來品嘗。  達爾文的兒子弗蘭西斯評註他父親的信件時,提到「美食家俱樂部」曾經吃過的動物包括鷹和麻鴉,但是「一隻灰色的老貓頭鷹破壞了他們的食慾」,他們說其味道「無法描述」。
  • 這是一個有關達爾文和《物種起源》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達爾文是如何寫出《物種起源》這本書的,又如何用這本書改變了世界。達爾文出生在一個相當有錢的大家族。他的爺爺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醫生,而外祖父則是很著名的陶瓷商人,因為在英國創立了工業化的陶瓷生產工廠,所以被尊為英國的陶瓷之父。
  • 達爾文《物種起源》:經典的錯誤理論
    當政治家為其或左或右的目的解釋自然選擇的時候,種族主義者並沒有袖手旁觀。達爾文原著的副標題「生存競爭中種族的保存」,受到了種族主義者的熱烈歡迎。達爾文甚至做了這樣的解釋:「人種之間也有差異,就像有著密切親緣關係的物種之間存在差異一樣。」正因為如此,在《物種起源》一書出版20年後,才會有一位名叫馬歇爾的英國評論家,恬不知恥地說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
  • 達爾文最偏愛的不是《物種起源》,居然是它!
    即使在今天,博物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屬於「材料」科學,誰佔有「材料」,誰才可能做相關的研究工作,也才可能有發言權。這樣一來,達爾文在返英之前,即為英國地學界和博物學界的一流學者們所知,大家都翹首盼望他的歸來,以便與其合作研究這些重要的標本。一個30歲不到、自學成才的毛頭小夥子達爾文,歸來後能迅速躋身等級分明的倫敦學術精英行列,箇中原因即在於此。
  • 新展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為了打發旅程中漫長時間,船長菲茨羅伊給了他一卷查爾斯·萊爾寫的《地質學原理》。除了學到地質學的相關知識,萊爾的思考方式給達爾文很大的啟發。《物種起源》的發布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這違背了神學家們傳統的信仰理論,即「神創天地」。連達爾文的好友歐文——當時著名的解剖學家,也在報紙上匿名諷刺達爾文。《物種起源》帶給當時的教會神職人員、生物學家、博物學家以震撼顛覆的觀點。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達爾文在島上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採集標本,島上一些物種的差異和特異現象引起了他的強烈興趣,令他百思不解。這為他1859年發表的《物競天擇的物種起源》一書提供了原動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生物學專家和愛好者必去的「聖地」。今天這裡的聖克裡斯託巴爾島上,還豎立著達爾文的半身銅像。現在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自然財產保護區」。
  • 這個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孕育地!馬上就要大火的旅遊勝地!
    赤道穿過的國家有十多個,但建有赤道紀念碑的只有厄瓜多和索馬利亞兩個國家。來這裡參觀,最受人歡迎的就是赤道線,腳跨這條赤道線,我就同時站在了南北半球,寓意勝過景觀。達爾文的巨著《物種起源》的孕育地,受氣候影響,常年溫度維持在18-20度左右,物種豐富這裡既有大量的熱帶生物如大蜥蜴,也在寒帶生存的企鵝、海獅、海豹。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偉大發現
    當22歲的達爾文從大學畢業後,並沒有按部就班的找到一份工作,而是登上了名為「獵犬」號的輪船,開始了環球考察。當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發現每個孤立的島嶼上都有一些不同的物種,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的物種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並帶回一些標本,回到英國後,通過分析達爾文帶回來的物種記錄和標本,人們發現加拉帕戈斯群島上90%以上的爬行動物、50%的陸禽和45%的高等植物,都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 世界十大最美島嶼之一,達爾文冒險之旅的巔峰,《物種起源》之起源地……
    這是達爾文到達後的第一印象。但是隨著深入島嶼的中心地帶,達爾文看到了此生從未看到過的景象。在這裡,人們足不出島可以遍覽從寒帶的羊齒類植物到熱帶的椰子樹等植物,南極洲的企鵝和熱帶的大蜥蜴並存,鸚鵡和火烈鳥親熱嬉戲……在這個天然動物園裡,還有許多在其他地方已經絕跡的動物和具有某些特徵的新種動物。除了兩種烏龜外,當地所有的爬行動物都是特有物種。這些特有物種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巨龜,這種巨龜在不同的島嶼上有11個亞種,均瀕臨滅絕。
  • 推翻達爾文猜想:冰期動物竟起源於青藏高原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很多國家的很多地方,我們都去過了。 在研究所,我們可以去世界各地考察。下圖是在美國的西部,我和國外的同行一起進行科學考察。 因為全球變暖,很多冰河世紀的動物滅絕了,冰河世紀也消失在一萬年前。但是我們的祖先,古人類在幾萬年前跟它們相遇過,甚至把它們作為獵物。
  • 達爾文這樣找到答案
    這些都被記錄在一本叫做《科學家如何思考: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書裡,書中記錄了達爾文是如何開始觀察自然,如何實驗,如何得出結論的。作為一名科學家,達爾文的思考過程是充滿好奇心又嚴謹的,這也正是學習和研究時,應該有的態度。
  • 達爾文的時間軸
    1831年他登船時22歲,完全是個毛頭小夥,雖然,學過2年醫學,又在劍橋大學讀了3年神學,愛好生物學,但還稱不上生物學家。必須承認是貝格爾號這個超級搖籃,繞著地球搖啊搖,用5年時間把達爾文搖成了科學巨人。 達爾文遠航歸來的第二年,也就是1837年,即開始寫第一本物種演變筆記。
  • 小團帶大家認識達爾文和他的動物們
    1831年,22歲的達爾文參加「小獵犬號」(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也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生物的認知。達爾文跟隨「小獵犬號」穿越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達了南美洲、澳洲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在環球航行的過程中,每個地區都存在著既相似又不一樣的物種,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島環境相似,但物種卻不相同。
  • 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歷社會達爾文主義到創新之路
    達爾文,相信大家對他並不會感到陌生,他發表的著作《物種起源》不僅奠定了現代生物學和進化論的基礎,而且與之後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更是成為近代不少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理念。那麼,你知道《物種起源》是如何誕生的嗎?
  • 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忌口,人類不吃食肉動物,根本原因在於天性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存活至今的生物,基本上都是經歷過大自然的重重篩選,選擇出來的精英,而在自然界的食物鏈當中都擁有絕對的地位。而人類,更是被稱為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不過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生活當中的食物,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初人類在進化過程當中,為了更好地適應大自然殘酷的環境,選擇朝著雜食方向發展。
  • 為什麼動物有很多種,人類只有一種。人類最不可思議的6大特徵
    大家知道,目前我們地球上發現了100多萬種生物,那麼有智慧的只有我們人類一種嗎?那麼根據進化論。也叫做演化論。我們是從猿猴進化過來的。如果猿猴能進化成人的話,那麼其他物種有沒有可能?進化成相應的帶有智慧的生命呢。比如鳥進化成鳥人。牛進化成牛頭人。魚進化成美人魚。有沒有可能麼?
  • 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媒體總結你所不知的達爾文
    在劍橋大學讀書期間,達爾文曾是校「美食俱樂部」的成員,同學們經常聚在一起共享鷹肉、麻鴉肉和貓頭鷹肉等。  在「小獵犬號」的航行過程中,達爾文嘗過美洲獅肉(據說味道與小牛肉類似)、鬣蜥肉、巨龜肉、犰狳肉和刺豚鼠肉。引用達爾文自己的說法,「刺豚鼠肉是我迄今為止品嘗過的『最美味的大型齧齒動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