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2020-07-31 王媽說說生活事

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寺廟建築在我國非常多,每一個省份中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寺廟建築,特別是對一些歷史發展比較悠久的寺廟,在其境內所擁有的寺廟文化內涵則更豐富的了,而且這也會起到比較強的社會價值作用,進而會獲得更多遊客的稱讚和欣賞,但在對一些很低調的寺廟來說,它們一般也具有很獨特的特色文化,讓遊客感到很與眾不同。

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這座很純正的寺廟就是大悲寺。說到大悲寺,很多人都會感覺不是其中某一座寺廟,確實,在我國很多城市中的寺廟都叫這個名字,但這座大悲寺卻在遼寧的海城市毛祁鎮,它實際上是在一個山坳中,周圍四面都是蜿蜒環山環顧其中,所以它在我國其實是更容易就被忽視的寺廟了,但卻是很值得被介紹的寺廟。

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與很多寺廟管理方式不同的是,這座寺廟卻有自己的獨特管理方式,雖然它始建年代不詳,但卻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在不斷修復其寺廟建築,從而在如今留存下來的建築景觀則就更多的了,可見,對於這座寺廟的歷史發展上說,曲折總會伴隨,但結果卻是令人高興,也是它如今得以快速發展的基礎。

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在對這座寺廟看來,它所擁有的旅遊欣賞價值也很高,如今也已建成了七佛殿、大悲殿、藥師殿、藏經樓、法堂、禪堂、念佛堂、雲水堂和僧寮等各式建築分布其中,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旅遊業發展,而同時也讓不少遊客感到非常有旅遊魅力的,但這還不是其寺廟全部的價值,它最可貴的地方在於修行。

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作為一座我國「純正」的寺廟,它在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而在這個過程中,是不允許受惠金錢等財物的,而這也被看成是一種修行,所以不受金錢的管理方式,也形成了比較強的吸引力,值得一說的是,在這座寺廟內,管理方式也很嚴格,它的僧眾每天只吃一頓飯,午後不再飲食,這與全國很多寺廟截然相反。

我國「純正」的寺廟,每年秋季僧團都要出門行腳、乞食,不收金錢

所以說它被很多遊客認為是很「純正」的寺廟,同時,在其寺廟中,它的建築物布局也很樸素,顏色是以灰色調為主,青磚灰瓦為輔,所以沒有絢麗的色彩,顯得威嚴莊重,這對很多遊客來說,它也具備了比較強的社會旅遊魅力,更是值得一看的旅遊寺廟,而且它也得到了當地城市大力的保護,建築物尤其如此。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性苦行僧的生活: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據報導,海城道源寺與海城大悲寺一樣,全體僧人持不捉金錢戒,僧人依照佛陀戒律終身不摸錢,不儲蓄。寺院無功德箱,不搞經營買賣。全體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每天睡4個小時,日打坐時間為「五支香」(禪宗術語:燃燒五支香的長度),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後,要外出「行腳」半個月左右,行腳途中託缽,只乞食物,不乞金錢。沿途不住旅館、不住人家,不住寺院,露宿野外。
  • 鏡頭記錄中國的女性苦行僧生活 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鏡頭記錄中國的女性苦行僧生活 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1/9) "← →"翻頁
  • 中國最清貧的寺廟,主持每天只吃一頓飯,僧人視金錢如糞土
    佛教自漢朝傳入我國以來,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佛教仍然是我國信眾最多的宗教。在中國,隨處可見寺廟和僧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能夠近距離的關注到僧人的生活,許多的寺廟往往是金瓦碧牆,佛鍍金身,非常的莊重森嚴氣派。
  • 中國最「純正」的尼姑庵,一生不碰一分錢,一天只吃一頓飯
    就連我們國家向來講究清淨的寺廟,大部分也都收起了門票,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今天小編 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最「純正」的尼姑庵,一生不碰一分錢,一天只吃一頓飯。這個寺廟就是道源寺,位於遼寧省海城市接文鎮三家堡村,是尼眾寺院,是大悲寺妙祥僧團下院,群山環繞,環境清幽,遠離塵世,適於寂靜修行。
  • 遼寧「最純正」的寺廟,不收門票不設功德箱,不搞旅遊卻香火旺盛
    一起來找尋那些遺失的,不一樣的美好,探尋不一樣的魅力。寺廟在我國存在眾多,尤其是佛教寺廟。出名的佛教寺廟有第一座洛陽白馬寺,以武術享譽世界的少林寺等等。也有以寺廟出名的城市,比如說西安,在西安每走一處都能看到一個寺廟。但現在的佛教寺廟多數都已經變成了旅遊勝地,有些寺廟的門票和香火費高到不敢想像。
  • 面對到處圈錢的寺廟,我想說真正的僧人是不需要金錢供養的
    因此現如今國人都喜歡進寺廟拜佛保佑自己各方面順順利利,找尋自己的精神支柱。佛教之所以可以傳播兩千多年不衰,取代道教成為我國主流宗教,與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但如今國內很多佛教寺院卻並沒「開悟」,還停留在世俗間,寺廟收門票的,設功德箱的,上香收費的,點燈收費的比比皆是。更有意思的是虔誠拜佛的人因為沒錢而不敢進寺院。有朋友會說了:僧人也是人,沒錢吃什么喝什麼?寺廟沒錢怎麼修繕?佛法怎麼弘揚?
  • 我國「最窮」寺廟:僧人穿破爛衣服化緣,卻謝絕旅遊、禁止放錢!
    我國「最窮」寺廟:僧人穿破爛衣服化緣,卻謝絕旅遊、禁止放錢!現在賺錢的機會有很多,有人曾對我國「最賺錢」的3個地方做過總結。出乎人意料的是,寺廟就是其中一個。現在的很多寺廟都沒有我們從書本和電視上看到的那麼寧靜了。
  • 東北道源寺裡全是尼姑,每日只吃一頓飯,不收香火錢不設功德箱
    佛教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的存在,可以說它的存在已融入中華的歷史,成為我國燦爛文明的一部分。我國有名的寺廟有很多,少林寺、靈隱寺、白馬寺……我們如數家珍。當然,也有很多寺廟隱於山林,與世隔絕。今天要說的道源寺,正是其中之一。
  • 中國修行最苦的寺廟,沒有門票和功德箱,真正的佛門淨地
    眾所周知,我國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每逢佳節幾乎都會去寺廟拜佛祈福。但不知從何時起,國內的一些寺廟慢慢趨向商業化,買不起門票也買不起高價香火,使得越來越多的香客遊客拜不起。不過,在國內真正的佛門淨地還是有的,比如這座修行最苦的寺廟,沒有門票和功德箱,寺院裡戒律嚴謹!
  • 一位出家師父真實的託缽乞食經歷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行腳,在佛教中又作遊方,謂僧侶無一定的居所,或為尋訪名師,或為自我修持,或為教化他人而廣遊四方。遊方之僧,即稱為行腳僧,與禪宗參禪學道的雲水同義。 在中國的文化裡,「乞討」是卑賤的行為,僧人乞食,被視為「不事勞作,不事生產」,難以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與尊敬;其次,僧團人數增加,寺院偏遠,端賴託缽乞食有實質的困難。
  • 重慶華巖寺僧團行腳朝聖 芒鞋衲衣古風重現
    人們或許已經很難相信在如此浮躁的時代還能看到這樣威儀具足、嚴守戒律的僧團。這就是重慶華巖寺的行腳朝聖團。2012年9月20日早上8點,他們在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的帶領下,從重慶出發,翻山越嶺,託缽行腳,他們每日堅持早晚課,法師講經開示,夜宿空場院壩。重慶各地居士信眾聞訊沿路護持,他們說這樣的機會太難得,能夠親眼看到古賢遺風,可能這輩子再也碰不到了。
  • 我國最窮的寺廟:謝絕旅遊、禁止捐錢,僧人穿破爛衣服乞食!
    影視劇中的寺廟給人一種非常淳樸和厚重的感覺,而現實生活中大多寺廟都給人一種非常濃鬱的商業氣息,進門需要花錢買門票,上香需要花錢燒香,求籤也要花錢,總之好像在寺廟做任何事情都要花錢,而僧人做頭等艙、開豪車等現象更是讓人對寺廟以及僧人印象大大降低。
  • 中國最「純淨」的寺廟,禁止遊客捐錢,僧人每天只吃一頓飯
    說到寺廟風情,相信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近些我國人民對佛教寺廟的熱愛,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寺廟也已經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很多的寺廟還被評為了5A景區,不僅要門票,有些還要香火錢等等,去寺廟一趟,比去一些別的旅遊景點都要費錢。導致現在很多人對佛教寺廟都沒有好感,認為失去了佛家應該有的樣子。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個人稱國內最純淨的寺廟。
  • 我國獨一無二的寺廟,有100多位女性修行者,一生不收一分香火錢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宣傳,人們喜歡去到風景優美、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還有些人喜歡韻味十足的古城、古鎮和古村落,我國的佛教信徒眾多,所以有很多寺廟也開發成為了旅遊景點,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多數寺廟也會收取門票,舉辦一些活動來吸引遊客,也有一些寺廟堅持初心,只為修行
  • 視金錢如糞土的寺廟,不設功德箱,粗布衣裳不收錢,名寺們該學學
    不過中國畢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大部分人都不信教,但有信仰的人依舊有2億多,我國主要的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佛教是中國信仰人數做多的宗教,但由於佛教沒有嚴格的入教程序,所以比較難統計,據估算,中國信仰佛教的人數超過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