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飲食文化,不一樣的早茶文化

2020-12-15 覓食健康坊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歷史底蘊。它們是我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也使我們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而廣東的飲食文化,就有不一樣的早茶文化。

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飲食風俗。

廣東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早餐的,全家老小圍坐一桌,共享天倫之樂;有的則以此消閒,消閒族大多為街坊退休老人,他們一般來得最早,離得最遲,從早上茶館開門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檔」。

廣東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最盛,由於飲早茶是喝茶佐點,因此當地稱飲早茶為吃早茶。

說到廣東的早茶,也回到明清兩代,這是粵點、粵式飲食真正的成熟和發展時期。這時的廣州已經成為一座商業大城市,粵菜、粵點和粵式飲食真正成為了一個體系。

鬧市通衡遍布茶樓、酒店、餐館和小食店,各個食肆也是爭奇鬥豔,食品之豐,款式之多,世人稱絕,漸漸有"食在廣州"之說。

而"食在廣州",還離不開廣東飲茶,它實際是變相的吃飯,各酒樓、酒店,茶樓均設早、午、晚茶,飲茶也就與談生意、聽消息、會朋友連在一起了。

廣東飲茶離不開茶、點心、粥、粉、面,還有一些小菜。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它備用特製的紫砂茶壺、白瓷小杯和烏龍茶,投茶量大,茶湯濃香帶苦,回味無窮。廣東點心是中國面點三大特式之一,歷史悠久、品種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穎,別具特色。

廣東粥特點是粥米煮開花和注意調味,有滑雞粥、魚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廣東粉為沙河粉,軟中帶韌。廣東面以"伊府麵"最為出名。

此外,廣東早茶中還有最經典的5種點心,這5種是當地人每次去吃也必點的美食。

艇仔粥:光吃金錢肚,怎麼能過癮,早點一定要喝粥!艇仔粥就是廣東最好喝的粥之一,它味道鮮美,清清淡淡,粥底綿滑,但是口感又恨豐富,再配有酥脆的油條、花生,吃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水晶蝦餃:餃子是我們最常吃的一種食物了,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餃子是少不了,北方人就特別的愛吃餃子。不過,在廣東也是有餃子的,只不過是它和普通的餃子不一樣,因為製作出來的餃子外表晶瑩剔透的,裡面的餡料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水晶蝦餃它呈半月形、蜘蛛肚,上面一共有十二個褶子,製作工藝還是很嚴格的。水晶蝦餃的歷史悠久,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了,美味可口,非常的好吃。

蘿蔔糕:常進廣東茶樓吃早茶的人,對蘿蔔糕會很熟悉,甚至食客對於蘿蔔糕的好吃與否來判斷一家茶樓的出品水準。

蘿蔔糕一般是用白蘿蔔切絲,混入佔米粉和玉米澱粉做製作的粉漿,再配上冬菇蝦米臘腸臘肉等食材蒸煮而成。

鳳爪:每個菜系都有一道特色的用雞爪烹飪的菜餚,香辣雞爪、泡椒雞爪、還滷雞爪等等都很常見。而粵菜中的雞爪跟別的雞爪有很大的不同,早茶中的鳳爪是用蒸煮的方式烹飪的,雞爪醬汁濃鬱,雞皮的口感很軟嫩,其跟一般的滷雞爪有韌勁的口感不同。

鳳爪是老年人都能啃的一種雞爪,肉質肥而不膩,醬汁可以瞬間充滿整個口腔,鹹香美味,幾乎是每個喝早茶的人都必點的一道點心。

腸粉:這個以西關布拉腸最為出名,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腸粉是米漿放在多層蒸籠裡蒸成薄薄的皮,腸粉有很多種口味,還有的放蝦仁、瘦肉、雞蛋、香菇、油條,也是廣東的經典小吃,很多人的早餐選擇之一。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

相關焦點

  • 飲早茶,廣東人的飲食文化
    食在廣東,比福建人還好吃的早茶,是我們嶺南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到廣東不嘆一頓早茶,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早茶起源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清朝時早已開始在廣州盛行,具體起源沒有明確說法。據傳同治時期華人買辦在招待西洋人用早餐時,礙於禮節不方便獨享中國大餐,但又吃不慣西方人的牛奶加麵包。突然間靈感爆發,想到用紅茶與糕點、點心代替。首先糕點、點心比較常見,其次又適合大眾口味。這很快掀起了一股時尚潮流,早茶逐漸變得多樣化、大眾化。
  • 早茶背後的飲食文化
    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吃早茶」並不等於飲茶,其實質是「吃早餐」。也是中國的一種社交飲食習俗。古代早茶時間景象廣東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年間就有。早茶時分可以傾談生意、會朋聚友。「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社會交際應酬活動多在餐桌上完成。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 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文化
    原創圖文五言律詩《廣東早茶》茶樓遍粵地,飲食嶺南風。兩件一盅嘆,千籠繁樣蓬。(平水上平聲一東韻)文/小巖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文化。廣東地區的茶樓星羅棋布。尤其在節假日期間,各大茶樓爆滿。人們得排隊等候被叫號後方能入席享受美食。
  • 廣東傳統飲食文化:廣府茶樓「嘆早茶」
    談及廣東的傳統飲食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廣東話中,飲早茶也稱為「嘆茶」,「嘆」是享受的意思,「嘆一盅兩件」指的便是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飲早茶是廣東人的重要習俗,每逢假日,廣東人常常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好友,齊聚茶樓「嘆早茶」,享受愉快的閒暇時光。  廣東早茶的起源要追溯到鹹豐同治年間。「二釐館」是廣州茶樓的前身。
  • 廣東早茶,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
    說起廣東,人們經常會想到廣東的早茶廣東早茶是嶺南民間的一種飲食風俗。廣東人吃早茶,一般都是幾個人圍成一桌,一起邊聊邊吃。吃早茶剛跟吃早餐一樣,但並不會像平常早餐一樣快速吃完,而是幾個人坐在一桌點了點心邊聊邊吃,並不會著急吃完就走,是享受早上的休閒時光,所以在廣東吃早茶也叫「嘆」茶。嘆就是享受的意思。吃早茶的很多都是全家老少或者是親朋好友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或者是退休的老人談家常,聊聊天。
  • 廣東傳統飲食文化「嘆早茶」,去廣州茶樓必點的早茶點心
    廣東傳統飲食文化「嘆早茶」,去廣州茶樓必點的早茶點心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取名叉燒包。包製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為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叉燒包既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又可以處於街邊角落,最重要的是它的味道是廣州人所喜愛的。
  • 廣東早茶:4款經典早茶,帶你品味早茶文化,超級正宗!
    廣東早茶如今成了一種文化與美食的集合體,是一種漢族民間盛行的飲食風俗。不知道從何時起,廣東人的早餐,吃著吃著就慢慢地變成了文化。因為廣東人酷愛喝早茶,早茶搭配著早餐,邊吃邊喝,早茶便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慢慢地這種文化就發展成了廣東人的早茶文化。
  • 尋味廣東|可雅可俗的早茶文化
    廣東人最大的特點便是勤勞、肯吃苦,想當年我們每天為了生計忙碌奔波,但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裡卻衍生出了這樣一種極富閒情逸緻的早茶文化,說明廣東人需要它,喝一杯茶,點上兩籠點心,就像是加油站,喝完又繼續忙碌,細心嚴謹而樂觀地熱愛生活。」
  • 在廣東漂泊的日子裡,唯一捨棄不了的就是早茶文化!
    「人在廣東已經漂泊十年,有時也懷念當初一起經已改變」這首歌當初可謂了刷爆了朋友圈,廣東是一個繁華是的大城市,這裡的生活節奏也很快,人也是熙熙攘攘。但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便是廣東的茶文化了。廣東的早茶是一種嶺南民俗的飲食風俗,廣東人飲早茶,有的人是會把它當做早餐的,一般都是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有的人是喝完早茶便立即去上班的,有的人是來此消閒。消閒的一般都是些老人,他們來的最早,離去的時候最遲,他們可以從早上茶館開門一直做到早茶「收檔」。這類茶客不用去高檔的星級餐廳、酒店,而就近選擇一些經濟實惠的茶館,都是人均可以消費得起的。
  • 飲早茶——廣東人特有的早茶文化
    在廣東的閒暇的早上,人們都會選擇去茶樓「飲早茶」來享受悠閒時光。老廣稱吃早茶為「嘆早茶」,嘆就是享受的意思。廣式早茶俗稱「一盅兩件」,也就是一盅茶,兩件點心。「兩件」種類豐富,其中的「四大天王」是指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和蛋撻。
  • 人均50享受超正宗廣式早茶,體驗粵式飲食文化
    人均50享受超正宗廣式早茶,體驗粵式飲食文化廣州早茶歷史悠久,發源於清朝鹹豐年間。後來伴隨廣州開放,南來北往、車馬腳船增多,早茶文化進一步培育發展。現在廣州早茶已成為廣州市的一張飲食名片。廣州茶樓數量之多,讓外地人眼花繚亂。
  • 廣東的早茶文化,吃貨的福音之地
    都說食在廣東,這話可一點都不假,廣東的美食琳琅滿目,多不勝數,網上有句特別經典的話,都說廣東人什麼都吃,就沒有東西是廣東人不吃的,這確實不假,在美食這方面,廣東人絕對是開天闢地的新新人類,來過廣東生活的人又或者來過廣東旅遊的人們,幾乎都對廣東的美食著了魔,無法自拔!
  • 廣東的「早茶」是喝茶嗎?廣東為啥流行吃早茶?看完你就懂了!
    廣東的早茶雖然有茶,但主要還是吃東西。早茶其實是我國社交的一種飲食習俗,在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廣東最為流行。可以說廣東的早茶,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根據歷史記載,廣東早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鹹豐同治年間。
  • 廣州早茶文化的魅力
    早茶是中國傳統的飲食社交方式。早茶一般南方比較多,特別是廣東和江蘇等地。在廣東的傳統文化中,是絕對不會少了早茶的。而早茶的小吃以西關最為出名。食在廣州,味在西關。西關是廣州的美食中心,也是廣式點心的發源地,廣州的十大名小吃都是出自西關。
  • 粵式早茶文化為何長盛不衰?
    ,卻沒有吃過早茶,就如同你去了西藏,卻沒有喝過高原奶茶,去了英國,卻連地道的英國下午茶長啥樣子也不知道,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不忍直視的遺憾,也是一種無法原諒的選擇性失憶。身處於早茶文化早已深植於城市內裡,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城市裡,每日吃吃早茶,已不再是一個城市的獨有記憶,更像是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日行程表上的固定節目。
  • 廣東的美食文化,真的很獨特
    廣東飲食文化,是中國最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之一。廣東飲食文化,素有南粵特色。可以說,廣東的美食文化,真的很獨特!在中國各大菜系中,粵菜就顯得格外突出。其烹飪技術很是精妙,菜式美點之紛繁多樣,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以及飲食環境、氣氛之優雅和服務之細緻周到等等,都可謂首屈一指。
  • 廣東茶館文化
    香港雖然與廣東處於不同的社會制度之 中,但是卻與廣東有著千絲萬縷的有形或無形的關聯,嶺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響較 深,關於嶺南文化的現代性審視離不開對香港的認識。香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實」的廣東人心目中成為 一種高位文化。
  • 如何評價廣東人的早茶文化?
    飲茶算不算廣東人起早的動力呢?自小喝茶,不為別的,純粹的饕餮。喜好上這種慢悠悠另有很多多少吃的清晨關鍵應該是見過一些變革以後。一樣平常喝茶的都是老頭老太太,起個大早,登山晨運,和上班族擠公交到某某茶樓,點兩籠包子,一份廣州日報/南邊都市報,一坐可以坐一上午;也有一家老少出動的,大概九點、十點才開始出發,這種一樣平常算家庭會餐,一頓早茶就當早午飯。
  • 什麼是廣東早茶?
    為了排遣自己長期不被朝廷認可的苦悶,這位唐朝詩人和很多失意文人一樣選擇了南下遊歷,在山水之間尋找自己的內心。但和很多自我放逐的文人不一樣的是,曹松為廣東帶來了一樣禮物,這顆種子此後在嶺南溫潤的氣候中不斷生根發芽,長成了一棵屬於廣府飲食的參天大樹,至今都還是廣東美食的金字招牌。
  • 廣州早茶文化 茶道,心到
    廣州的早茶文化歷史悠久,點心、茶道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廣州人愛喝茶,愛吃點心,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廣州的喝茶說他是茶飲,在於他保留著飲茶最基本的內容,說他吃茶在與飲茶的同時還結合點心,說他是吃早茶,是因為人們特別注重在早上去茶樓吃茶,而且茶樓的建築布局,都飽含著茶文化豐富的內涵。